「畢業之後你會最懷念臺北的什麼啊?」
「這很難完整回答欸,以登山健行來說大概是臺北離山很近吧!」
「哦?這麼說來大學期間你應該爬了不少北部郊山囉?」
「我……我其實……好像沒有……爬很多……」
是的,儘管在某首都醫學大學登山社中打滾了近六年,但廢宅我卻對北部的郊山沒什麼涉獵。草嶺古道?抱歉,我只去過附近的田寮洋賞鳥;觀音山硬漢嶺?對不起上次去觀音山也是為了看過境猛禽。更不用說那些每天都能在IG上見到的熱門路線了──對,我就是在說皇帝殿、五寮尖和筆架山──看著人滿為患的山徑,個性內向害羞不擅社交看到女生會臉紅跟陌生人說話會結巴的我,一直以來都是抱著慢走不送謝謝再聯絡的心態。
直到某次拍打著學士服上的灰塵時,才想到未來若沒在北部工作,似乎也不會特地為了這些路線跑一趟臺北了。剛好上半年沒有安排過夜的行程,那就將這些過去望之卻步的路線走一走來維持體能吧!
■五寮尖 / 晴天 / 22~26度
由於時常被五寮尖照片中的排隊人潮給震撼,加上又是陽光直射的好天氣,因此這趟行程廢宅我比照大熱天練跑的狀況辦理,騎車前先吞了一顆RaceOn的雙速咖啡因雙層錠避免騎到盹龜,到登山口後又把水動能電解質液倒進水壺裡。看著包內滿滿的行進糧再望向路旁滿滿的車,我突然有些期待──快!讓我見識一下排隊排一小時的盛況!
▲包中滿滿的行進糧
結果我錯了。
不太確定那些車子的主人們去哪了,但在超車一兩隊之後,前方的山徑忽然就清幽了起來,甚至還有相當充裕的時間在各景點換上學士服拍照。即使是山頂那塊傳說中眾人爭搶的鐵牌,在我抵達時也是寂寞地被擺在石頭上曬太陽。這……這怎麼跟我想像中的五寮尖不太一樣?
▲難得清幽的五寮尖熱門拍照點
▲五寮尖與101合影
但可以想像的是,假使人潮再多一點,各個拉繩段之前一定會累積不少被迫日光浴的山友。如果不想帶這麼多水增加負重的話,那透過一些電解質粉劑來控制耗水量是個推薦的方法。而且這些酷東西全家超商就能買到了,就算出門忘記帶也能在最後補給點搞定。
▲2020年喝過這邪惡的東西之後,我就很少買其他的運動飲料沖泡包了,畢竟越喝越渴對爬山其實沒啥好處。現在全家就有賣小包裝的版本,健忘者的福音!
■皇帝殿 / 晴時多雲 / 22~27度
趁著天氣穩定,從五寮尖下山後幾日我又找了個空檔去拜訪皇帝殿。這回誘拐了一個涉世未深的學弟一(ㄅㄤ)起(ㄨㄛˇ)爬(ㄆㄞ)山(ㄓㄠˋ),作為回報我載他上下山,不然我的後座其實更歡迎學ㄇ……咳咳,沒,沒事。
▲之前跑馬拉松時吃的是咖啡因膠囊,結果在臺北馬踢到鐵板──寄物之後忘了留一杯水來吞膠囊!疫情期間也不好跟其他跑者借水,想硬吞卻因為膠囊太輕而難以下嚥,最後直接在嘴裡化開,超級苦。後來改用這種咖啡因錠,就算沒配水也還算吞得下去。
想不到這趟皇帝殿竟然有不少驚喜。
因為陽光男孩的屬性正常發揮,皇帝殿的上方同樣也是一片雲都沒有。雖然身上的行進糧跟裝備都和上回一樣,但這次我準備了兩個水壺──一個有加邪惡的RaceOn粉粉,另一個裝純水,想說來做個比較。雖然bias很大,但畢竟我隔天無法再爬一次測試,就將就吧。
▲感謝這陣剛剛好的風
皇帝殿是個生態導覽比較容易發揮的地方,光是北部的殼斗科植物白背櫟就能講上一段時間。一路上學弟被迫聽了諸多解說,從怎麼從翅型分辨猛禽、如何用葉子區分殼斗科植物,到最近五色鳥為什麼一直在叫、山上被蛇咬怎麼辦,不太確定學弟是覺得腦袋爆炸還是值回票價。路程中我們見到了一隻茶班蛇和一隻極近的林雕,以郊山行程來說已經相當令人滿意了。
▲皇帝殿步道上的白背櫟,光是它跟狹葉櫟的分類問題就能講上好久
▲路上遇到一隻年輕的茶班蛇,頭頂的Y字型紋路是重要特徵
在準備下山前我檢查了兩個水壺(上坡我喝水動能,稜線上換成純水),泡RaceOn水動能粉的那壺在比較費力的爬升中還留下較多的水量。難怪越野跑或馬拉松跑者會喜歡用這種東西,飲用水輕量化啊……
▲皇帝殿西峰與101合影
■筆架連峰 / 多雲時晴 / 20~25度
筆架連峰是跟大學登山社一起去的,很久沒參加山社的郊山活動,一到現場發現認識的人一隻手數得出來,而聽到學弟妹們幾乎都是2000年後出生的之後,更是潸然淚下臨手機涕泣不知所云。
畢竟是跟一群新生出來健行,所以速度上就沒什麼要求了,也因為預期會走滿久的,所以除了咖啡因錠跟邪惡粉粉之外,廢宅我還多帶了RaceOn的環原力維生素C準備下山時喝。之前沒用過這個產品,原本覺得莓果口味是飲料大地雷的我竟意外地能夠接受。
▲如果是多天數或比較操勞的行程,運動結束(停止移動)後我通常會拿剩餘的水泡麥芽糊精或者其他富含碳水的沖泡包,有帶維生素C的話可以在這時候加進去。話說大概是小時候吃太多草莓口味的感冒藥粉,所以廢宅我對莓果類的沖泡飲都相當感冒,但這款我覺得還不錯!雖然如果換成柑橘口味我應該會更買單
筆架連峰的難度比起皇帝殿、五寮尖要高上一些,雖然植被遮蔽讓稜線不那麼曬,但相對的展望也被擋去不少,而中段更有一個小地形是新手可能會有點卡關的。一路上廢宅我幾乎都在隊伍後方押隊,行進糧都吃別人背不動的,使得照片也乏善可陳。在山徑上找到有趣的東西想解說時,身邊往往只剩一同押隊的山社老人,沒辦法強迫隊員們當聽眾是有那麼一點~點可惜。
▲自山谷盤旋上升的東方蜂鷹▲步道邊的雙扇蕨
隊伍下山時學弟看我在拍產品包裝,好奇地問我為什麼運動中又要吃碳水又要泡粉包,運動後還得補維生素?前者我搬出之前上過的運動營養學傳教了一番,但後者我卻有點語塞。郊山行程下山後馬上能與文明接軌,的確能靠適當的飲食讓身體恢復。這種特別作成溫水沖泡也不影響效果的維生素粉包,想來是更適合在多天數的高山行程中使用。
▲筆架山北峰與101合影
▲這幾趟帶上山的補給,有些是老朋友,有些才剛見面
大學讀六年也爬六年,觀念從傳統的重裝登山派慢慢改變為如今開始在意裝備輕量化與科學化訓練。有時總想著為什麼菜鳥時期沒有人教我這些東西呢?能少走好多冤枉路跟少花好多冤枉錢呢!後來才發覺與其被動的接收資訊,不如主動去探索、詢問和討論。
以上,畢業待辦清單之北部三大岩場,完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