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0/10/26
-
回程日期2020/10/26
-
相關路線
魚路古道是一條位於台灣陽明山國家公園中的歷史步道,全程約有30公里,從金山的磺港魚村(現磺港漁港附近)至台北市士林。其名稱「魚路」意謂著這條步道過去主要是魚貨運送的山路,當然也包括運送煤炭、硫礦、牲畜等物品,再補給些日常用品就循原路回家。(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健行筆記)
魚路古道若以擎天崗內之金包里城門為界,以北至金山為魚路古道北段、以南至士林為魚路古道南段,其中金包里大路就是指魚路古道北邊的路段,擁有豐富人文史跡;絹絲步道則魚路古道南段,以涓絲瀑布為主要景點。(資料來源:健行筆記)
我的路線:上磺溪停車場→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北段:車埕與礦工爐灶、番坑瀑布&木橋、許顏橋、憨丙厝地、大路邊田、城門)→擎天崗→絹絲步道(魚路古道南段:絹絲瀑布、山猪湖水圳)→菁山路101巷步道口,全程5.3公里,請參考GPX軌跡。
交通方式:去程搭皇家客運1717,由公園路的[台北車站(公園)]起站到[上磺溪橋(魚路古道)],搭車時間超過1小時,因是以里程計費的(超過100元),要注意悠遊卡的餘額。回程則在菁山路101巷的登山口附近搭公車小15到捷運劍潭站。
搭1717在上磺溪橋(魚路古道)站下車後,轉入往上磺溪停車場的叉路,由停車場右側步道起登。
這個里程標示上方寫[日人路],魚路古道北段的兩條路線,一為「河南勇路」是傳統的魚路古道,清代有駐軍巡守,用以紀念乙未戰爭廣東兵勇故名之(維基百科);另一為「日人路」或稱為「砲管路」,是日據時期建的,採迂迴路盤繞,路線較為平緩,為拉運砲管而打造的土路。
這裏有魚路古道介紹的導覽說明。
步道旁邊是上磺溪。
再來是石階、木棧階梯、原始山徑,都在樹蔭下行走。
【車埕與礦工爐灶】光復初期這裏開採白土礦,為了供車輛通行,載運礦土,將此路拓通,故此稱「車埕」;路邊的石灶則是礦工用來生火燒飯的爐灶。
番坑瀑布&木橋。
續往前行,這裏步道上有些小積水,踩水路而過。
走木棧階梯步道往上行。
來到叉路口,左行往八堙,該路段坍方封閉,取右行往金包里大路城門/擎天崗。
路邊里程標示上方變成[金包里大路],原本上磺溪停車場的里程標示是寫[日人路]。
許顏橋前有二根石柱的圓弧形平台,不知為何?
【許顏橋】當時茶農因過上磺溪時,有時茶葉會在過溪時澗到水而損失慘重,1896年(清同治29年)由石門地區的茶商許清顏自掏腰包捐錢蓋了這座石拱橋,今日的許顏橋是由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仿古重建。
來到一處叉路,前行往擎天崗,右行往金包里大路城門,有點不太懂這個標示(二者應該會再交會才對),直行應該就是較平緩的日人路,我好像是取右往金包里大路城門。
【憨丙厝地】這裏也就是「柑仔店」,販賣草鞋、飯粥、糕餅、簡易器具等以服務過往旅客,這附近大約有15家住戶。陽明山管理處在此建了兩個休憩亭和一個解說亭。
步道旁伴隨小溪流水淙淙,走起來很沁涼舒服。
【大路邊田】位於大路旁邊的田,所以叫作「大路邊田」,早期由許仔枝先生負責耕作,因地主增加租金,許仔枝無法負擔便遷離此地,改由賴家繼續耕作。
來到有120階的百二崁,這段步道就是陽明山常見的芒草路段,10月底芒花已開滿山坡地,景色與先前在林中行走大不同,在這條步道上所看到的芒草以「白背芒」居多,白背芒是全臺灣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資料來源:台灣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活動簡介pdf檔)
來到一處「獅子望圓山」,還真的要有點想像力!
手機照相不夠廣角,左前方山頭是獅子頭,右方的圓山沒在鏡頭內。
續走石階往城門,這段步道都是芒草,回望剛走過的路段,景色優美。
【金包里大路城門】日治初期,台灣北部之抗日義軍首腦簡大獅,曾率徒眾與日軍周旋於陽明山,並曾一度於嶺頭(擎天崗地區)為抗日根據地,並於金包里大路入口以石塊、木頭構築城門。眼前的高聳堅固城門,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後來重建的。
擎天崗大草原,只可惜因為發生過野化水牛襲擊遊客事件,為了遊客的安全,規劃「人、牛分離」措施,加裝了防護圍欄,多了點人為設施的氣息。
嶺頭喦土地公廟,擎天崗舊名「嶺頭喦(音同岩)」,之所以會稱做「嶺頭喦」,因土地公廟後方有一巨大岩石而得名。
經過擎天崗往絹絲瀑布步道/冷擎步道方向。
叉路口,右前方冷擎步道往冷水坑,左前方往絹絲瀑布,取左。
絹絲步道為石階、石塊、原始山徑,因下坡所以較輕鬆,不過要注意林間的地面略溼滑。
步道旁是竹窩溪。
絹絲瀑布:內雙溪上源的一條支流,瀑布落差約20公尺,因水量不大,形成有如絹絲般細長的瀑布,因而得名。
續往前行。
這裏有個山猪湖水圳的解說牌,日據時期是山豬湖地區(即今菁山路一帶)居民灌溉、生活使用的圳道,水圳的開鑿使先民由甘藷、玉米等旱作轉而栽植產量較大的水稻,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
由此走到菁山路101巷,到小15公車站牌,搭公車到捷運劍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