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淡蘭古道中路三水潭-外澳區間的坪溪古道(1.5KM)與石空古道(6.5KM)以擁有美麗的植物林相及溯溪而行的體驗吸引人,這次路線交通是車行坪溪頭後走坪溪古道接石空古道往外澳火車站,由山上往海邊走的行徑方式。
一路景緻美不勝收,
天空作美也賜與行走好日,
唯獨夾在梅雨季時節,
山林的洗禮讓我們此趟終生難忘,各種心路歷程交錯。
一方面開心終於走進淡蘭古道中路段,
一親美麗景致,
有山、有水、有海,
彷彿進到另一個世外桃源,隨處停下來歇息都是一種放鬆。
卻沒想到過了龜山島觀景台後開始讓整路人擔憂,
梅雨季過後的石空古道路況泥濘不勘,
被我以"輕鬆散步行"的好友們全被拐來走這麼一遭,
幾日鐵腿、腳酸,受傷手縫針,
扎實地被努力好好鍛練了一番。
我擔心著疫情後親山愛山的健行戶外行程會不會因此而掃了興致,
還好,大家復原的都很好。(二週後又再次出發啦!)
還好這趟考驗沒有難倒大家,全數順利完成梅雨季間隔空檔的淡蘭中路古道行。
【推薦段-坪溪古道】適合:親子輕鬆行,野餐、散步健行可。
行走時間:短
難度:低
推薦指數:★★★★★(親子)
【挑戰級-石空古道】適合:做好準備的人,下坡段攜帶登山杖,地滑需留意。
行走時間:中
難度:低-中(下坡),雨季過後土地泥濘增加難度,步道較難行,建議避開雨季前往。
推薦指數:★★★(需有基本簡單配備較為安全)
【大眾交通工具資訊】
?火車:雙溪火車站
?公車:F815
8:40/9:40雙溪火車站搭乘F815公車到「坪溪頭」
(一天僅四班06:20、09:40、13:00、15:50,假日加開一班8:40)
新巴士車班資訊參考:https://www.shuangxi.ntpc.gov.tw/content/?type_id=10010&parent_id=10010
【移動路徑】
[坪溪古道]:搭火車至雙溪>F815公車至坪溪頭下車>步行產業道路進坪溪古道>經烏山62號營地>沿溪過橋進坪溪古道>過溪(第一段)>上岸後直行杉木群>過第一座橋>直行>第二座木橋>第二次過溪>路旁椅子可休息>經坪溪古道終點蛇仔頭-龜山島觀景台(休息午餐)
[石空古道]:過龜山島觀景台旁按指標向前太和山石空古道>接太和山步道,T字路口取左往下>沿途無柏油覆地黃土路往下>接柏油路段>過橋(有溪水)>Y字型路口(一往上一往下)取右上>見左側黃金嶺土地公下階梯(休息)>左側道路接五叉路取直向>(該段石頭有些沖走,路面濕滑苔蘚多須留意)>清潭-涉水過溪>榕嶺土地公>涉水過溪>見藍色農家圍籬取左>往下(可見龜山島)經過農家農地>接外澳火車站天橋(已完工,尚未驗收,可通往月台。火車月台上直接刷卡進站。)
=====================
疫情期間的火車票難安排,這次一行人15人分成兩隊在雙溪集合,趕在捷運都還沒上工前,就先搭著一早的火車移動。
在雙溪車站前的早市,看著市集裡人來人往的精彩。市集裡的各種小吃美食吸引大家的目光。
雙溪火車站前即是菜市場,上午時刻正忙碌著,整個顯得熱鬧精彩
出火車站後左前方即是公車站牌,在地居民及山友們全都聚集在此等車。早上的雙溪早市挺熱鬧的!
早早到的我們,觀察著這裡的搭公車文化。即使我們已經提早兩小時在此等候,仍可能搭不上車,總有人會出現在隊伍前頭。
與第二梯夥伴會合,一行15人到齊。
以雙溪車站為集合點,期間山友眾多來去,突然發現「陽明山腳下的法蘭克」也在附近等候交通車:),突然變成了小粉絲的我們,分別聊起了當天預計安排的行程,也分享交換了一些想法。
夥伴拿出了手機比對了之前法蘭克分享的各種文章與照片,確認口罩下的就是健行名人法蘭克,有種小粉絲見偶像的感覺。
F815公車屬於社區型的服務巴士,整台車僅能坐19人,又以服務在地居民為主。人數眾多的我們分別搭乘巴士及計程車前往目的地。(一半的人搭車,另一半的人擔心行程延誤則搭乘計程車前往會合。朋友回饋一趟費用約800-1000元/台)
公車行駛時間約60分鐘,會暈車者建議先行準備暈車藥。一路蜿蜒的山路,若非熟悉路況的司機大哥們擁有終極殺陣般的開車技術,一般人可能難以輕鬆駕馭的了。
F815的末站灣潭有洗手間,原打算全體動員多走一段灣潭,聊著聊著司機大哥考量今日多是初進山林的新手,加上行走的距離,司機大哥熱情的將我們一行15人載往原先的預計的起點:坪溪頭站。
一行15人從灣潭到坪溪頭不小心成了包車VIP
這些山路裡的天使,大哥們不但能跟在地居民聊個幾句鬥嘴鼓,討論走山路的撇步,還能跟登山客分享,或與我們這些遊客閒聊幾句,弄得我們在車上聽著聊天都能哈哈大笑。臨下車前大哥還建議我們應該把握這趟走一回太和山。
【正式開走】
====抵達坪溪頭====
司機大哥讓我們在坪溪頭下車,後沿產業道路移動
出發前來一張大合照
夥伴需要自拍才能一起入鏡:)
====產業道路慢慢行====
這一段的產業道路大多平緩,僅起步後5分鐘內的一個大上坡較陡,其餘皆是新手可應付的道路。
產業道路旁的居民將其鑽洞,應該是準備養蕈類囉!
產業道路兩旁林蔭走起來相當舒適
雖是產業道路,但舒服的氣溫與林相,雖是踢馬路,但沿路邊走邊聊天非常愉快。該路段偶有車輛往烏山62號移動,路況佳好走。
封溪固魚,這一段的景致已相當吸引人。
沿溪前進,可見一旁有魚梯。道路平緩柏油與碎石,該路走到底即達烏山62號。
大多來此山友都會在烏山62號前休息,房子後方有廁所可盥洗。其前方的停車場,也有滿多的登山客將此做為起點移動,亦為許多人露營的參考休息點。如果想露營,這裡也是相當適合親子或朋友團聚的室外桃源。
每次開團爬山都小團,第一次被美景吸引來的朋友,走進古道前的觀光客小旅行也來一張合照
====坪溪古道====
至此過後為坪溪古道的起點,路面進入步道型態。沿烏山62號旁的溪水過橋,可以看到淡蘭古道的指標。
見水已忍不住下去踩踩水一番。
淡蘭古道中路的指標icon是由蕭青陽老師所設計,雙扇蕨的造型讓人倍感親切。在從雙溪來的公車上沿路都可以看到雙扇蕨的身影,但反倒在坪溪古道及石空古道端幾乎沒看見這史前植物的現蹤跡,不知道是不是錯過了。
沿途看到指標就知道將有其他選擇了。
地圖上清楚標示古道的位置與路徑,也對串起這段路線感到期待。
雖是人造杉林的環境,但矗立的林相與多元的植物,仍一開始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這一段林蔭,就能讓我們玩上好一陣子。
經過第一段涉水的溪路段,雖有些高地差,但仍算好走。同行夥伴九哥上回來能看見的獨木橋似乎已損毀,需涉水而過。亦因梅雨季間前幾日雨量較多,溪水水位稍比過去高一些(約至小腿肚膝蓋下),但整體來說度過仍算輕鬆。
大家通力合作走過這一段,踩踩水也讓人心情愉悅。
夥伴帶來的自製烏梅汁,生津止渴好喝是今日熱門搶手好貨。
走過第一段木橋前,會發現沿路先前山友分享的硬實土地因為連日的大雨,地面有些積水泥濘,須留意地面濕滑。
橋面維護的情況算相當不錯且平穩。
一旁有許多登山隊的綁條往叢雲山等,不取。繼續直行。
連續幾天大雨過後的地面,原本應該是夯實的情況全都成了泥濘地,且路況越來越多泥濘地。
知道隨後還有第二個過溪段,在平緩的路徑上多先以方便涉水方式行走。在鬱鬱林蔭裡,走起來還算舒適。
過該段第二座木橋,同第一座的型態。
大家都沿路說笑,在這平緩道路中,隨便拍下的照片都是森林系忘憂級的感動。
過坪溪古道第二段溪水。該段溪水較淺且水流更為平緩,有了第一段過溪的經驗,大家走起來以得心應手,一旁還有綁繩可以輔助,走起來更為放心。
看到這個緩緩水流,會讓人有種秘境感,想著下次再來的安排。
上岸後可在旁邊休息或簡單擦拭換鞋子。
高聳的杉,空靈氛圍,合宜的氣溫,一切都是這麼的舒適。
在坪溪古道中,隨便走隨便拍都能拍出好照片,處處皆美景呀!
龜山島觀景台休息午餐
在蛇仔頭遙望龜山島,提起龜山島的故事不同的傳說內容。雖遠處有些薄霧,但仍可見龜山島後的稍稍淺淡藍偏白色的海底溫泉,景致宜人。
一路這麼散步漫遊至龜山島觀景台,簡單用過各自準備的午餐,順道交換食物成了野外午餐趴。
在山下準備好的食物帶上來一起野餐,看美景。
有看到龜山島的樣貌嗎?
雙溪買的雞肉帶上來野餐,味道挺不錯的呀!
吃飯配美景,一大享受。
====石空古道====
許多山友走到龜山島觀景台後及原路返回,從另外一向走來的山友也多泥濘。這時候的我們還沒有思考太多,只對接下來的挑戰充滿好奇與想像。
在觀景台旁是一個T字道路,可回走坪溪古道,左下切往象寮古道至外澳,我們往前方走山徑往石空古道。
雖然現在只看到指向L型兩側步道,可實際上因另外有往右側接太和山石空古道的位置。
看著標示的三叉路口,選擇了導航指示的石空.......正式展開泥濘道路障礙賽(?)。
沿著地圖標示的路徑移動。
連日大雨過後,沒有石階的地面顯得泥濘難行,積水較多的地方因來往山友的走踏,地面也稍有陷落,從此階段開始,是大家的挑戰賽。
剛下過雨的土地上,積水又被眾人走過的泥地,地面濕滑,一旁的芒草、木頭等鋪面還不足以應付。過不去的,就沿旁邊的草地路行走,大家同心協力的緩步移動。
押後的我,一路撿著往前行。
處處泥濘的古道,大家其實吃足了苦頭。有些地方需要雙手雙腳運用,才能走得穩實。
此稜線段走完會接往太和山步道山徑,T字型路口因僅有藍天隊在現場設立的指標,須留意。
取左,往山下移動。(泥濘路讓大家走起來已經有些辛苦,放棄太和山,直接接石空古道)
該段開始是明顯的長下坡,道路寬應可供物資運送。沿途亦能看到過去租地時所設置的界碑。
宜蘭縣政府所立的租地界碑
如沒有遇連日大雨地面濕滑難走的情況,該路段應該是相當好走的下坡路。但因為地面泥濘,走起來常會重心不穩,連續的長下坡也是大家的腿力挑戰賽,在往下移動與保持穩定不跌倒成了這下山路的考驗。
沿途有機會可以看到漂亮的龜山島
踢完泥濘不勘的黃泥土路後,附近開始有些工寮,地面開始為柏油土地。
見太和山指標後可以看見前面有橋面,該路段為Y字型道路,一心想下山的我們走了左邊才發現走錯了。過橋後需往右上,才能接回正確的道路。
溪畔旁有山友在用午餐,過橋後取柏油路產業道路往右上。
過橋處有太和山的步道地圖。
往右上走,一路稍陡至頂會見到限速牌。
過往前後走左下至黃金嶺土地公廟,有提供廁所,洗手台,舒適乾淨,可稍作休息。
獨特的廟中廟,守護來往民眾。
廟左後方接五叉路口,取直徑,從水泥地再度回到山路。
站在路口看五叉路口
該路段因較為潮濕,林相多元,且步道濕滑,時為土地,時為石地,下坡抓地力也會有些挑戰。但看到一旁快步而行的小朋友們,真心的佩服他們的好速度。
沿途經過涉水,石頭路。有夥伴在此不慎跌倒劃破手,我們改以前後協助引導移動,輔助登山杖緩步下山的模式,這是我們的「沿溪攻略」啊!
因為協助攙扶緩步移動,一路能拍攝的照片較少,下山後聽到其餘同行的朋友拍的照片也很少,原來大家都被這下坡路的挑戰給難倒了。
榕嶺土地公廟
榕嶺土地公廟
涉水兩段,感謝有沿途的登山山友們協助。
順著水管路徑往下而行,地面依舊濕滑。
一接近外澳,龜山島更為明顯了。(我在此也滑了一下,將相機鏡頭給摔壞了)
該地為附近居民的農地,一旁亦有登山隊的路徑指標,取左側可直接往外澳車站。
外澳車站現已經完成天橋段的設置,唯還沒有驗收故圍繩。當地居民直接告知我們穿越至月台即可。
泥濘的土地摻沾滿了雙腳,褲管的泥土證明了雨後走泥地的艱辛。
經過兩倍的耗時,不論有無經驗,是勇腳還是肉腳,我們全都完成淡蘭中路坪溪與石空的挑戰囉!
========淡蘭古道的樣態筆記========
總是習慣在走路時隨手記錄起沿路各種的生物樣貌,
不一樣的樣子,透過照片記錄下來。
淡蘭古道豐富的原始林相,豐富的生態在短短的路徑中,有草徑、有溪流、有樹叢、有濕地...,
精彩豐富的生物,居住於此,展現萬千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