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中央山脈大縱走】裝備篇

  • 子心
  • 5,498 次點閱
  • 13 次拍手
  • 出發日期
    2019/11/21
  • 回程日期
    2020/01/01
  • 相關路線
    中央山脈大縱走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

謝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我們將在3/27(五)、4/12(日)舉辦分享會,歡迎大家報名!

https://reurl.cc/D9194O

=========================

最初是在大三參加登山隊的,作為閒錢不多的學生,能借的就借、能代用的就用,真的必須購買的也主要以價錢考量。一開始上山穿的是排汗衫、跑步貼腿褲、朋友贈送的NorthFace小短褲、登山友最便宜的羊毛襪、以及向山隊借來的雨鞋。當時學校隊不開太困難、長天數的路線,寒假都回家過年了,所以只買了一件Lafuma 3-layer外套(附贈中層刷毛外套)、Kappa防潑水內刷毛長褲保暖、三和牌機車雨衣擋大雨,基本就撐過了一兩年吧!

一直以來就沒有什麼大問題,因此也不覺得需要添購什麼,直到實習後有些薪水,才買了deuter大背包(便宜耐用且可當旅遊行李箱)、Zamberland登山鞋(為了雪訓需要硬底且可加冰爪)和OR綁腿(唯一被朋友燒到XD 超修飾腿部線條且trekkin團購等於台灣半價)。

IMG_7866.JPG
夏天:隨便的短袖排汗、lagging和短褲


IMG_4748.JPG
冬天:隨便的長袖排汗、lagging和短褲
(lagging超容易勾破,縫起來繼續穿?)


IMG_8196.JPG
休息時就多加一件lafuma 3-layer


IMG_4884.JPG
冬天再更冷就加一件Kappa內刷毛(到膝蓋)的防潑水長褲
這件也是我的備用衣物,備用保暖兩用


IMG_4536.JPG
後面的泊瑜和子豪都早早更新了全套裝備,就我還在穿三和牌雨衣

在今年初步有大縱走構想後,也知道必須要買些裝備了,但說實話也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畢竟當朋友們在討論衣服裝備性能時我總是沒有參與其中XD 感謝這次由小狐狸、Rockland和百岳贊助、出借了不少裝備,讓我從門外漢直接躍升到看起來是個「有在爬山的人」,同時也幫我上了一堂紮紮實實的性能課程。

要說之前穿那樣也過得去,真的是因為沒有穿過好東西,沒比較沒傷害,就像幾十年前那樣的裝備也能爬山也能登上聖母峰是一樣的意思,天氣好當然沒大問題、天氣不好就不舒服一些而已。可是如果有好裝備,走起來能更舒服些更安全些、休息時更開心一些、拍照時更美一些,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現在仍很介意的價錢問題,當然依舊是權衡的最佳考量要點,但畢竟每個人薪水不同、爬山頻率不同、機會成本不同,同時也有很多不同的品牌可以考量,因此沒有要推坑,下面僅介紹最最最初階裝備及此次裝備的差異以及42天實際使用的感受提供大家參考~ 關於裝備專業知識部分就不多詳述,畢竟現在我還是沒有很懂,就附上官網連結給有興趣的山友們參考~ 至於越來越多人重視的輕量化,推薦LighterPack使用,可以記錄每種類別、每件物品的重量,利於一一檢視,附上我的背包內容物給大家參考,點我


畢竟我們之後都不走這行(?),而且誇大裝備好處這種會影響人身安全的事情實在有失公允,所以請大家不用擔心業配問題囉!

衣著類

內層

Before夏─短袖排汗衫(路跑贈送)、冬─Mountaineer內短刷毛高領排汗衫

After─Fjällräven Singi Henley 亨利領羊毛排汗衣 W

42天僅在D8大禹嶺(沐浴乳)、D26嘆息灣(清水)洗過一次,完.全.不.會.臭!!(泊瑜只洗大禹嶺一次也沒味道!)

雖然這聽起來很荒謬但是是真的!雖然應該不會有人願意花上42天實測我們是不是說謊但是這是實話!XD 行走時流汗一定會有潮味,但是乾了之後不會有臭味(本以為有臭味,但脫下來洗的時候發現是運動內衣臭了XD),僅僅出汗背後會有白色汗水邊界線條,乾了之後會稍微硬硬的,但是味道方面完全不用擔心!

舒適度部分,天氣好有太陽時行走會太熱、停下來剛好,天氣不好但沒風時單穿行走剛剛好。

之前那件排汗衫在6天路線(關門古道下七彩湖)的最後一天就發臭了,且在脫掉外套那一刻就會有溫差,而這件小狐狸的脫掉之後還會有保暖效果,是慢慢隨環境溫度降溫的。若爬山頻率高,這兩者的價差完全值得入手!(但我也沒穿過他牌羊毛衣?)

小提醒:單穿走起來很舒服,但是會被乾箭竹、有刺植物勾出小洞喔!

IMG_3016.HEIC
天氣好有太陽時穿一件剛剛好


中層

Keb Fleece Hoodie 彈性刷毛夾克 W

修身好看,山下平時也可以穿

在山下也可以穿,質地柔軟舒服,顏色美設計美,但戴上帽子時有點像土匪XD 稍嫌重,且保暖效果沒有很好,有穿跟沒穿沒有差太多。

IMG_0679.HEIC
戴帽子拉緊有點像土匪,但剪裁線條和顏色都很美


外層/風雨衣/衝鋒衣

Tierra Roc Blanc Gen.3 Gore-Tex ® 防水外套 W

防水防風又透氣、修身好看

第一次穿Gore Tex的衣服實在太美好了(之前是三和牌雨衣啊XD) 平常風大時穿了防風保溫但又不會悶熱,腋下有兩大條拉鍊可拉開透氣;下小雨/過濕箭竹時可以走得很安心就跟平常一樣;雨大時其實也差不多,但是雨水會慢慢慢慢從袖口滲進去,雖然外套本身袖口有魔鬼氈可使用,但一方面魔鬼氈會沾黏到箭竹松蘿等植物降低黏性,一方面過地形手腕彎曲本來就容易進水(和路線有關),所以也沒辦法~

另外這次穿的是Gen.3(Gore-Tex Pro),和泊瑜的Gore-Tex比起來稍微重了一些但更加耐磨。我們兩個走完42天之後外套都完好無缺,我掉下五米落差時衣服也沒有破損,只有雨褲勾破了兩個洞,衣服真的耐磨性很夠但希望不要有人再墜落了?

IMG_2931.HEIC
Gen.2 材質較軟且輕(左);Gen.3較硬且耐磨(右)。顏色都很亮眼不俗


IMG_4562.HEIC
淋雨中


IMG_6784.HEIC
無大背腰帶的雨衣照,是有腰身線條的


雨褲

Tierra Back Up Gen.3 Gore-Tex® 防水長褲 W

兩側有雙向開到大腿的拉鍊方便穿脫穿起來有腿部線條

最大的好處就是開口很大,硬底鞋完全不卡可以直接穿脫。布料柔軟穿起來舒服,雨天行進會覺得熱但不悶,脫下來時發現裡面的長褲仍乾爽硬挺真的很令人感動? 但建議慎選路線,如果像我們一樣走爛地形、探乾、穿箭竹等,還是穿便宜耐用的吧,畢竟不可避免的一定會戳破,心很疼?

小提醒1:下雨時要把內層中能衣服紮在雨褲裡面,才不會抬腿的時候衣服下襬濕透,會漸漸往上吸水的@@

小提醒2:可穿在綁腿內或綁腿外,穿在綁腿內比較不會磨破、穿在綁腿外比較不會從綁腿上緣慢慢滲水滲到鞋子口(下極大雨、走幾個小時之後才會有這個問題),但其實下大雨走一整天的話GoreTex登山鞋也會進水,所以防不慎防,看是要多少防護一點還是就let it go了XD

登山褲

Fjällräven Nikka Trousers G1000彈性長褲 W

多片功能布料縫合、修身好看

這件穿了41天,基本上沒什麼味道(內褲味道比較大?);膝蓋及小腿是耐磨布料、膝蓋後側延伸到大腿是彈性布料(走起來舒服不卡)、屁股及大腿內側部分耐磨微防水(坐下休息和跨倒木),晚上上廁所會凍僵但是走路時剛剛好不會悶熱,整段走下來只有被乾箭竹杆戳破了一個小洞,算是相當耐磨。

IMG_0089.JPG
小狐狸長褲超修飾線條,山下穿也很適合

Tierra Lite Track Convertible 彈性款殼褲 W

只有最後一天穿著,以台灣冬天左右來說有點熱,但怕冷的可以選擇這個,而且這件可以拆分成短褲,夏天爬山也可以穿。另外,因為大腿部分是彈性布料,睡覺時比較舒服;膝蓋小腿以下是耐磨布料也不用擔心行走時勾破。唯一缺點是稍微有點重。

629F3683-3F6D-468C-98C0-C3E480BCA4B7-1312-000000EDF7C158AD.jpg
Tierra軟殼褲的修飾線條也很讚


722917C1-C333-4F88-8D27-BAFAB27E0F0E-1312-000000EDDB29BB32.JPG
Tierra軟殼褲可拆成短褲散熱


保暖羽絨

Nanga SUPER LIGHT DOWN JACKET 超輕量羽絨外套

暖和、輕巧、好收納

很暖,選有帽子的會更好,脖子以上更舒服!(但須考量帳篷高度,帽子可能會因頭頂碰觸到反潮的頂部而濕掉)

收納袋就縫在外套內側一體的,不用擔心不見;收納起來空間很小且輕。唯一缺點的是外層太薄了(為了輕量),只有在營地穿還是不小心劃破了幾個口,好心疼QQ

IMG_9160.HEIC
非常蓬鬆保暖,高度到脖子,需要另外戴毛帽保暖(或也有有帽子的款式)


81678243_2430766370569825_8655047743611338752_o.jpg
正面,胸前有一口袋


配件類

手套

Outdoor Research Vigor Midweight Sensor Gloves 觸控保暖手套

穿戴舒服且戴起來手很可愛,但完全不防水、保暖性能沒有很好,必須自身會產熱才有用。即使天氣好也不建議行走時使用,因為抓握植物等都會使手套起毛球,光南二段用登山杖都起毛球了? 還是建議購買防水手套。

另外,走爛地形時推薦戴Cosco Well Lamont工作手套,可觸控螢幕,手掌部位有塗層故可以安心抓握,唯一缺點是會發臭。

案例:12月初寒流雪山玉山降雪,能高安東軍只下雨,前兩天雨下太大迫降沒走,第三天必須前進了。淋雨吹風從內層中層毛襪鞋子全都濕了,整隻手凍僵腫成香腸、連手掌都腫,完全無法抓握施力,到了營地搭好帳篷立刻鑽進睡袋戴上手套完全沒有用啊(因為手是冰的且不會產熱了),還是要捧著湯碗或吸取大腿內側的熱能才行? 建議戴個防水手套上山吧!


毛襪

ENFORMA T4-1085 TREKKING 中筒羊毛登山健行厚襪 灰/黑

之前穿的是登山友300元最便宜的毛襪,穿了3-4天之後就會因為汗水而腳跟乾硬,臭味就不用說了。而這雙大概兩周左右才會開始有味道(偶爾到營地會拿出來曬太陽),但如果下雨就會臭得比較快XD 毛襪很厚、穿起來很暖和、走起來流汗會濕但不會悶熱,洗了曬太陽大概4小時就乾了,適合休息天時清洗一下。


頭燈

Milestone MS-G2 USB充電頭燈

重量輕體積小,但電容積小,很容易用完,尤其若天氣不好又摸黑需要使用最亮的8顆時應該撐不到1小時。且最重要的是:沒電了要充電時,接上行動電源就沒辦法戴在頭上使用了?不推薦!

案例:上中央尖那天摸早黑,想說開大燈比較清楚不會走錯路,結果才到了要拉繩高繞的地方我的頭燈就沒電了!完全看不到眼前的岩壁,也沒辦法拿手機照,只能請泊瑜在下面幫我抬頭照,但還是很難看清楚腳點。後來換他走前面,想趕緊跟上他才能借光,但是看不清楚又很難走快......後來連他的頭燈(同款)也沒電了,好險天也差不多亮了,不然真的很麻煩又危險。還是電池頭燈方便。


裝備


登山鞋

Hanwag Tatra II Wide Lady GTX 寬楦高筒防水健行鞋 / 女

不用訓鞋,中底舒服

從開始要改穿登山鞋時,就聽前輩和朋友說一定要提早穿個1~2次,讓鞋子適應,而之前穿的Zamberland硬底鞋就是如此,甚至如果太久沒穿,下次上山一樣會咬腳跟,之前時隔半年走了6天的關門古道下七彩湖,腳跟磨破流血弄出一個洞,幸好6天就下山了?。且因Zamberland那雙沒有中底,走上半天腳底就會很有感覺,也不一定爬山,連出去旅行走半天也是,而這雙因為有中底所以舒服很多。

鞋緣部分軟墊有加厚,包覆起來很舒服,但在側邊需要活動處也有稍微凹陷,不妨礙行走。鞋帶部分有多種綁法,可以視情況做最佳調整,詳情請到門市問店員,他們會給你專業教學~

唯一缺點是布料的紅色會沾染襪子,洗不掉。


大背包

Mystery Ranch Glacier 70

第一次使用deuter以外的大背包,還是需要適應一下。相較deuter整個背負系統很硬且背部和腰帶都很厚實,這顆神秘農場就薄了許多,在維持背負能力的同時也更加的透氣舒服。背長可以依據個人情況自行調整,腰帶有size可以選擇,建議選小一點的,走42天會瘦? 背部的板子可以和頂袋搭配變成攻頂小背包,門市人員會教學,這次我們有帶Sea to Summit Ultra-Sil 輕量日用背包,因此沒有使用到神農的。

神秘農場包主打的就是負重也可以很輕鬆,因此走輕量化路線的可能就要考慮別的牌子,Glacier 70單顆就2.7kg了!另外一個小缺點是,背部和腰帶的透氣小孔會卡箭竹葉子,清洗起來有些不便利(用鑷子夾了很~~久),但如果走的是傳統路線就不需要擔心了!

睡眠系統


睡袋

Nanga UDD 450 防水羽絨睡袋(S size)

Nanga這款睡袋有分大小,可依據個人身高選擇,除了輕量化,暖和的速度也差很多。外層篇薄,因此弄濕或反潮時,曬一下很快就又澎起來了。

配件的收納套不防水且薄,建議另外購買壓縮袋使用。


睡墊

100mountain 舒適型單人輕量充氣睡墊 黑 186 x 65 x 6 cm

之前使用藍黃彈殼睡墊,聽說那是仿的,沒有那層專利的銀色塗料所以睡起來會冷。這次第一次使用充氣睡墊,坐著一定會凹陷(原罪),躺下來還不錯,惟偶爾天氣極冷時,因為屁股還是比較重,所以壓下去比較靠近地面,睡覺時還是會冷,需要墊個中層在屁股下方。

充氣睡墊收納體積小,但是重量重且吹氣吹得很累,洩氣也很麻煩,需要按著口慢慢擠壓完畢;而泊瑜使用的Sea To Summit Ultralight Insulated 超輕量系列睡墊有分大小孔,一開就洩光且充氣也很快,重量又輕。


帳篷

Hilleberg 黃標 Anjan 2 GT 安哲 輕量二人帳篷 紅 2.1 kg

眾所皆知的「帳篷之王」!有前庭非常重要,不用出去冷冷地吹風煮飯,登山鞋、大背包和裝備都不會淋濕,天氣好時還可以散落不收拾XD 建議兩個人帶三人帳,我們兩人鋪完睡墊之後旁邊僅僅不到5公分的距離可以放東西,當然帳篷不是硬的一定可以推出去一點,但是下雨時那邊就會突出於外帳之外而更容易滲水,兩人帳三人帳差300g吧,我覺得很值得!

這次帶的是舊款,前庭的帳布離地還有5公分左右的空隙(夏天透氣),拉上內帳的拉鍊後也很溫暖,而最近出的新款則更加貼地避風,且算半自動搭帳,更適合一個人爬山露營使用。

IMG_9994.JPG
紮在中央尖溪溪床


炊具


爐頭

MSR 06900 Reactor Cookware 系統爐專用鍋具 1.0L

MSR爐頭煮水超快,省時間省瓦斯。我們都是用MSR把水煮滾後,先泡乾燥飯,再煮一鍋倒入一般鍋子煮湯,從飯→湯→甜湯一整套吃下來再加清洗鍋子不用1個小時。




以上為不專業的42天裝備使用心得分享,因為自己使用過的裝備不多且心得都是主觀的,就請大家參考看看就好!


要看專業分析版本請見泊瑜→

大縱走帶什麼?「衣著裝備篇」 Part 1

大縱走帶什麼? 「背包、營地用品篇」 Part2


=========================

謝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我們將在3/27(五)、4/12(日)舉辦分享會,歡迎大家報名!

https://reurl.cc/D9194O

=========================

其他文章歡迎至我們的中央山脈大縱走網站觀看!https://nccucentralra.blogspot.com/

=========================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