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無痕山林七大準則與行動概念(中)

三、適當處理垃圾維護環境(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攜帶適量的裝備與食物,帶出所有攜入的垃圾,並妥切的處理無法攜出的物品。

帶出所有攜入的物品

  • 離開露營地、休息區前,請將垃圾(如煙蒂)、食物、廚餘(果皮、麵條、蛋殼、貝類等有機垃圾)都帶走。這是每位造訪自然的人都應具備的責任,避免留下會發臭的食物,因為這可能會吸引野生動物好奇,造成牠們翻找或食用。
  • 垃圾可能會讓野生動物致命,如鳥類、哺乳類等動物皆有誤食塑膠袋而喪命的案例。
  • 不要用〝火〞解決垃圾問題,金屬箔片、塑膠罐等均不能完全燃燒,況且燃燒或許會吸引野生動物的注意或造成牠們的恐慌。
  • 不要掩埋垃圾,野生動物會翻出它,或在風吹雨淋後,垃圾會外露。
  • 帶塑膠袋去裝自己甚至是別人的垃圾。
  • 避免沿途留下人為的痕跡及記號,可使用地圖、指北針或衛星定位儀來定位定向,取代沿路的路條,太多的路條除破壞景觀,也可能限制樹木的生長與健康。

排遺的處理方式

  • 排遺處理不當會導致水源污染、疾病傳播及不良的觀感,如果所在的環境沒有廁所,可考量使用下列方式處理排遺。同行隊員若不能接受這些方式,請選擇有廁所的登山及露營地點。

貓洞地點的選擇與處理方式

  • 選擇偏僻、不要太接近營區的地點,同時避免幾天下來集中在營區的某幾個地點。
  • 儘可能遠離水源、營地、步道及排水系統(國外一般建議需在60公尺外地區)。
  • 用小手鏟挖掘深約15-20公分的洞,過程中請依土壤層大致分上、下層擺放,掩埋時再依序回填。
  • 土壤中存在會分解糞便的微生物,因此儘可能不要將糞便留在石頭下(因為分解速度緩慢,也容易污染水源)。
  • 可以使用草、樹葉、樹枝、石頭、雪水等取代衛生紙。
  • 冬季結冰時,土壤層可能被深埋在冰下數尺距離,因此較好的方式是將排遺全部帶出。

(圖/123rf)


四、保持環境原有的風貌(Leave What You Find)

儘可能保持造訪地點的原始風貌,不任意改變當地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也不取走任何物件。

保留步道上的自然遺跡

  • 讓你造訪之處維持原來的風貌。留下沿途發現的樹木化石、石頭、羽毛、貝殼、古物等,甚至是動物的排遺,讓其他人也能欣賞,擁有〝發現野趣〞的感覺。

不要擾亂現有的景物

  • 許多人認為摘取些許野花,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但是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就會造成明顯的影響及破壞。

不要擾亂現有的景物

  • 不要將外來植物如花草、水生植物等帶入自然環境中。
  • 讓背包、帳棚、靴子及鞋底保持乾淨,縱使是泥巴或土壤,或許也會夾帶種子、孢子或動植物。
  • 不要丟棄或放養任何生物至自然環境中。
  • 協助通報步道管理者需注意或處理的區域。


五、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Minimize Use and Impact from Fires)

用火的疏忽往往危急許多自然區域。除非必要,儘可能減少火的使用,並以效能高的器具煮食及照明,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爐具與代替性工具的運用

  • 以質輕且效能高的爐具取代營火,不僅炊煮快捷、輕鬆、較不易留下炭火痕跡或燻黑的石頭外,也可以在任何天氣狀況下使用。
  • 登山炊具依使用燃料區可分為白瓦斯(俗稱去漬油)、丁烷、丙烷或同丁烷等種類,甚至也有使用多種燃料的炊具及燒木材的爐子,重要的是這些用具可以降低用火對環境的破壞。
  • 請以煤油燈、蠟燭燈籠代替營火。在使用蠟燭時,請留意不要讓蠟油滴留到自然環境中。

低衝擊的生火方式-使用現成的生火地點

  • 重複使用已搭建(或之前有人使用)的生火地點,勿重新建置,以降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
  • 不要刻意撿拾石塊圍住火堆,因為被燻黑的石頭,將會嚴重破壞既有環境的美感。
  • 土堆生火:在生火的地方鋪一塊塑膠布,從已破壞的地方取得無機土壤、沙子或礫石,在塑膠布上灑上約8-13公分(3-5英吋)厚的沙土(可以隔熱、保護土地),並將沙土形成一圓形,在土堆上生火即可。
  • 火盆生火:使用金屬盆及鐵架,生火簡單快速,也更容易控制。火盆高度至少要8公分高,為保護土地,火盆應架在石頭上或底下墊無機土壤。
  • 避免在有機土壤、落葉堆等會危害植物及自然景觀的區域生火。

(圖/123rf)

降低火對環境的衝擊

  • 營火雖然為傳統露營活動中的重要象徵,但營火沒辦法持續很久、也會形成巨大的煤灰圈及灰燼,且需要大量木材;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引發其他不明野火,如果可以請儘量避免生火。
  • 詢問並確認管理單位之相關規定,以及生火的技術,有些地方只允許在特定區域生起營火。
  • 如果現場沒有可用的火爐,請自行攜帶火盆或以土堆生火。
  • 離去時用小鏟子將灰燼放入裝滿水的容器內,以免延燒造成問題。

木材的挑選

  • 不要攀折或割鋸直立的樹、甚至倒下的樹木。因為直立的樹木,無論生或死,都是鳥類和昆蟲的家;傾倒的樹木也為鳥類、動物提供了棲息的場所,同時提供達到水土保持、自然生態中食物鏈平衡的功能。
  • 選擇倒下、枯死並且不粗於成人手腕的小塊木材,不僅容易收集、折斷、容易被燃燒,產生的灰燼也可以被風吹散。
  • 任意剝下樹皮、折斷樹枝,不僅會產生醜陋的疤痕,也容易讓樹木遭受病蟲的侵害。

火的管理

  • 不要留下無人看管的火苗。
  • 勿燃燒內襯錫箔紙的包裝、塑膠、金屬箔片剩餘的食物或其他需要善後的垃圾。
  • 離去前,停止供給燃料,並將未燃燒完的木材燃燒至完全化為灰燼為止。
  • 未燃燒完的木材,可將前端焦黑處砍掉。剩餘好的木材,請放回原來撿拾的地點或散置於營地周圍。

事後清理

  • 待冷卻後,帶上手套將所有燃燒後的灰燼、小的炭木碾成粉末,用水完全浸濕,用小鏟子或鍋蓋將所有灰燼廣泛撒佈在遠離營地的周邊。
  • 移走所有廢棄物,將沒有用到的木材放回撿拾地點或散置於營地周圍,儘可能恢復自然原貌。
  • 清理土堆和火盆時,也要把用到的沙土都處理好。
  • 離去前,請確認營火已經完全熄滅,並蒐集營地周邊的落葉、松針、石頭等,將地表回復至原來面貌。

資料來源:林務局臺灣山林悠遊網


系列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