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無痕山林(LNT)台灣推動經驗之分享 (3)

*編按:LNT(Leave No Trace) 為美國在80年代興起的戶外環境行為準則,台灣翻譯為『無痕山林』。LNT的七大原則如下:
1. 事前充分的計畫與準備 (Plan Ahead and Prepare)
2. 在能夠永續的地點旅行和露營 (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
3. 妥善的處理垃圾 (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4. 勿取走任何資源與物件 (Leave What You Find)
5. 將營火對環境的影響減到最低 (Minimize Campfire Impacts)
6. 尊重與保育野地的生命 (Respect Wildlife)
7. 尊重其他旅行者的權益 (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無痕山林(LNT)台灣推動經驗之分享 (1) 
無痕山林(LNT)台灣推動經驗之分享 (2)

五、Leave No Trace 的內涵與「傳統」原住民獵人精神的接觸~以泰雅族獵人 Ashong 為例

台灣大部分的山林在過往均為原住民的傳統領域或獵場,長跑山林者有很大的機會遇到原住民,在某些層面上也會與原住民做搭配或結合,因此在推廣 LeaveNo Trace 時,若不能設身處地的思考,並與當地的文化與習俗做結合的話是很難推廣的,甚至會因為誤解或其他因素產生反感與抗拒,事實上 Leave No Trace 也並非要求教條式的遵守與記誦,或只光是著重於技巧與做法,而是在尊重野地的生命及避免衝擊自然的前提之下來思考,Leave No Trace 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或好與壞,只要「多思考一下」、「多做一點」就已經符合他的精神了,因此如何掌握與延伸雙方的價值與精神,求取內涵的相同之處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否則將難以推廣到各個角落,因此先尊重並了解原住民的傳統才有可能開啟進一步的交流與學習。

(圖/ 123rf)

「尊重」的精神

致力於將國外的登山觀念及本土的觀念做結合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標與方向,Leave No Trace 的核心價值與精神就是尊重土地與土地上的生命,傳統原住民在入山前,一定會進行一個敬祖靈、敬天地的動作。Ashong 說,泰雅族人每次到山裡的一個確定地方,都會進行這樣的儀式,告訴祖靈即將上山或下山,祖靈會聽到我們講的話,因此帶隊在山裡面我們同樣遵照原住民的傳統入山儀式,這個就和漢人拜土地公對山神表達敬意的道理是相同的,「尊重」事實上是個人對萬物土地、對其他人類以及對自己的最核心價值,而各族群的這個核心價值跟Leave No Trace 是一樣的。Ashong 告訴我們只要有猴子或飛鼠爬過,樹上的痕跡就會相當清晰且乾淨,而周邊沒有被爬過的部份,苔蘚就會長得相當青翠茂密。他說,一旦發現動物的痕跡,那附近一定不能進行任何整理,因為野生動物所走的路徑只要被破壞過,動物們就再也不會靠近,即使獵人要打獵也要先尊重動物的行動與路徑,否則一但驚擾到動物可是一切都會落空的,Leave No Trace 的最少衝擊與破壞精神也正和原住民的概念相結合,因此現在各處進行的生態或登山步道兩旁砍草、清乾淨或蓋石階的措施,不但看不到多少生態,反而看到不少受傷或死亡的昆蟲及小動物躺在路邊,更不用說水泥化嚇跑動物及讓植物無法生存,這點不但嚴重違背Leave No Trace 的精神,連有觀念的原住民也是無法接受的。

(圖/123rf)

六、夠用就好的生存之道

沿途,我們和獵人 Ashong 採摘著晚上要吃的蕨類,採足剛好夠大家吃的一袋就停止。我們只摘著步道兩旁的蕨類與山蘇嫩芽,更多的生命則可在各處活著,在溪邊抓魚時,Ashong 圍了河川約 1/3 到一半的區域,留下一些讓漏網之魚逃遁的縫隙。漁網網目並不會太小,讓小魚也可通過,抓到夠大家吃的魚就好了。「遵循傳統」的獵人在獵季過後,或是有段時間不狩獵時,會將陷阱拆除,不浪費生命;獵槍射擊也一定撿得到才打,小的或懷孕期不打。若不遵守規範,則祖靈會降禍,獵人也可能遭遇不幸,這是原住民長久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智慧,這點和 Leave No Trace「將人類的干擾降到最低」的精神又有許多的關聯,原住民傳統上並沒有大量囤積的行為(傳統規範也不允許),若只是因為生活必須之所需的時候,再加上考慮背負的因素,事實上所獵捕的量並不多,除非是因為現代商業化及平地人喜食野味或進補的影響,況且過去大量的砍伐森林、現在農業上山及開路,造成生物棲息地的破壞,才是山林物種稀少滅絕的主因。獵人經常選擇用來做獵具的木頭,除了硬度夠、彈性佳外也要存活性強。所謂存活性強,是砍過之後所切下的樹枝再插到土裡,時間一久也會自己生根發芽的植物。所切下還在土裡的部份,會自然萌 發芽活起來,這樣便不用一直砍木 蘖頭;而在用完之後將木頭插回土中,也還會自己活起來,不會影響到原來植物的生存。樹木並不是不能砍不能燒,只要能有計畫、有節制的砍,樹木還是能夠生生不息的。想想,在山上適合的木頭也不一定很多,他們考慮到以後還要繼續使用,就逐漸發展出我們現在所說的「生態智慧」或「永續概念」。其實,這些觀念、知識與行為,都是在一地要長久生存下去所必須、也是不得不做的!Leave NoTrace 萌芽於環境破壞嚴重下的人類反思,而這個反思也是為了將山林的一切延續下去,當我們在學習外來的知識時,回歸尋求本土傳統的智慧並加以融合,也是絕對不可或缺的。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摘錄自《Leave No Trace 台灣推動經驗之 分享~從土地倫理談起》,此文章為鄭廷斌老師於2006年國家步道環境優化研討會所發表之文章。文章主要探討在台灣推動無痕山林的經驗與原住民的土地倫理。

系列文章: 無痕山林(LNT)台灣推動經驗之分享 (1)  
                無痕山林(LNT)台灣推動經驗之分享 (2)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