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新北登山小旅行》-大粗坑小粗坑步道

※本文摘錄「新北登山小旅行

大粗坑步道、小粗坑步道

大粗坑步道入口,距猴硐國小舊址區約20分鐘路程。
  • 山系:草山
  • 步道名:大粗坑步道、小粗坑步道
  • 海拔標高:485公尺
  • 登山口高度:95公尺
  • 三角點:臺陽62號基石
  • 登山入口GPS座標:
    25.091215,121.842243
    (大粗坑步道入口)
    25.096666,121.835833
    (小粗坑步道入口)
  • 座落位置:新北市瑞芳區
  • 特色:古道聚落遺址、山海風光、九份老街風情

 

臺灣金礦的起源地大粗坑

從瞭望臺,可看到層疊山巒,海天一色。
 

瑞芳大粗坑昔日採煤礦時期也曾興隆過,聚落裡不但有猴硐國小分校(大山分校)、二層高的洋樓,也可順著山勢通往更繁榮的九份。如今人去樓空。

前往大粗坑步道前,左邊有個明顯的建築―猴硐國小舊校區。回顧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一日,象神颱風來襲、風強雨驟,大粗坑溪爆發土石流,大量泥沙巨石衝入校園,一夕間毀了學校,後來學校遷到新址,舊校區因自然生態相當豐富,目前成為猴硐生態教育園區,以另一種面貌開啟新生命。

 

大粗坑石板鋪成步道人跡少

大粗坑步道以石板鋪成,臺階寬又平,雨水豐沛時一旁溪流便有潺潺流水聲,乾旱天從溪底探頭出來的大石塊,則與綠色山林構成另一幅圖畫。

從步道口前進約十分鐘,可看到路邊有一座祭祀好兄弟的萬善堂;再上行約二十分鐘,左手邊有個「大德宮」、旁邊則是二層樓的大山分校遺址。這座曾傳出朗朗讀書聲和學童嬉戲聲的校舍,建築結構雖還在,但門窗、牆壁都已殘破不堪,大德宮裡面也空無一人,只見門外有很多空蠟燭瓶,或許也曾香火鼎盛。

再往前走,可見一斷垣的二層樓洋房,隨著洋樓前的石階往上,就是約兩百個階梯的「步道天梯」,仰望這座又直又長又高的天梯,很多人可能心生畏懼,其實階梯不算陡,但遇水會打滑,要特別小心。

從步道天梯頂端望下去,層巒山峰、大山分校與大粗坑聚落盡收眼底。
 

走一段再回望大粗坑聚落及層疊峰巒,美景盡入眼簾,累一點絕對值得,若順著一○二線道再往上走,可通到九份。

大德宮旁有個山徑可通往小粗坑步道,也就是可以把大、小粗坑步道環繞起來走一圈。不過山下居民說,若對附近環境不熟悉,建議不要入內,以免迷路。因此若要探訪小粗坑步道,就得另起爐灶,它的入口處就在猴硐弓橋社區旁。

 

小粗坑充滿山林野趣

有別於大粗坑步道的平整易走,小粗坑步道充滿了山林野趣,潮濕的石階布滿青苔、也有一段全是落葉和小石頭鋪成的古道,再往上走才是枕木步道。小粗坑步道雖然長度僅二千五百公尺,但坡度比大粗坑步道陡,從入口處過了兩個架在溪流的簡易鐵橋,就一路攀升,幾乎找不到可以喘息的平臺,所幸沿途樹木枝葉茂密,擋住了秋老虎熾熱的威力。

步道第一站,是向右轉才能見到的土地公,再順著主要步道往前走約半小時,可以看到岔路上的指標,順著標誌左轉進古道走到底,有個粗坑口山觀景瞭望臺。

   
小粗坑聚落的福德宮,神像早已搬走,現只剩空殼。小山分班只剩一面牆和破損屋頂,傳出朗朗讀書聲已是上個世紀的事了。
 

左轉沒多久,路邊盡是石頭屋的遺跡,有的只剩半面牆、有的勉強能看到屋內部分隔間,小小聚落裡,還有一個石砌大門,進入大門看到介紹牌才知道原來是猴硐國小小粗坑分班(小山分班)。這個分班當時只有一間教室和一位老師,學童在此完成一、二年級學程後再到校本部上課,由於只有一位老師,因此採一、二年級小朋友一起上課的複式教學。

小粗坑分班遺址幾乎只剩牆壁、僅存的破屋頂被野草覆蓋,很難想像過去曾是聚落居民主要的活動場所,每逢年節、喜慶在操場旁的戲臺上還有各種表演登場。再往前走,還有個小小福德宮,由於裡面的神像已是古董級,據說早已被搬走,只剩外殼孤零零地佇立原處。

 

採金盛況不再徒留遺跡

小粗坑步道從入口處就呈現出濃濃的山林風貌。

 

續前行,小徑幽靜,來到瞭望臺飽覽山下美景。膽大一點的人,從瞭望臺再往前走幾步,即可看到順山蜿蜒的基隆河、整個瑞芳區,以及從隧道出來的火車。有山友專門來此拍攝普悠瑪號列車從隧道鑽出的英姿,也有人專心欣賞山、水、聚落和藍天白雲錯落有致的美景。
 

回到小粗坑主要步道向上走,山林間有個道場,持續向上可看到山神廟,走到最頂端則是頌德公園,在其上方涼亭可以俯瞰茶壺山及九份地區,視野上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從粗坑口山瞭望臺,可看到瑞芳區景色,視野廣闊。
 
(點圖可放大)

 

系列文章:

 

書籍相關資料

 

 書名:新北登山小旅行:64條山海步道輕鬆行

 作者:晨星自然編輯部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2015年05月01日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