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山裡的故事】大雪山,不為人知的扁柏神木們

  • 雪羊
  • 17,118次點閱

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的道路,止於雪山神木的入口,也就是大雪山200林道50k的地方。在49k左右的地方有一個觀景台,在那可以盡覽對面的山壁與小雪溪山谷,山谷中有幾位扁柏爺爺,千年以來於此神閒安居,靜靜守護著小雪溪谷。

從相隔一個山谷的觀景台一眼望去,能清楚地看見躲過伐木時代劫難的他們,雪白的身軀在一片不及他們膝蓋高的紅檜-二葉松人造林裡,是多麽的多麽的擎天拔地、俊俏儼然。他們是不為人知的大雪山神木們,沒有大雪山招牌大神木的朝聖群眾日日仰望、沒有藏身230林道深處的大安溪神木「台灣第一」的名氣、更沒有任何道路或者小徑能到達:最接近他們的所謂「道路」,那便是大雪山200林道的支線240林道了,只可惜就算從50k的地方出發也要十多公里的極度顛簸後,還得再憑著絕對的方向感在沒有任何路標與方位導航的林地中陡下數百餘公尺才得以抵達。也正因如此,他們才能遺世獨立至今,讓人們只能從遠方瞻仰讚嘆了。

默默無聞的他們,與大雪山同壽,與大雪山大神木、小神木、台灣第一的大安溪神木一樣,靜靜見證了這座山林是如何的在天險般陡峭的山脈上成長茁壯免於採伐、在斤斧飛騰的50年代迅速消殞、在人類終於開始反省的現在漸漸復萌。

國民政府來台後,日治時期三大林場(阿里山、八仙山、太平山)逐漸砍伐殆盡,那個年代人口爆增、嚴重入超外匯枯竭、物價經濟難穩定,當時的政府只能以山林作為重要收入來源穩固國本,遂開始開發日治時期未開發的眾多山區、接收日人小規模的私營林場加倍規模,只求迅速在戰火連天後的片刻喘息中,重建起昔日抵禦外侮與共匪的那個中華民國。

民國40年,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農復會)邀請美國森林專家協同考查台灣森林,撰成「台灣林業情形」報告,從此開啟台灣林業史輝煌的一頁,也是台灣山林史最血腥的一頁:大伐木時代。而此策略果真奏效,在民國43年,林產管理局的盈餘竟佔了政府公有事業總盈餘的44.2%,說台灣是靠這片山林才得以翻身的,一點也不為過。

大雪山,就是在這波山林掏金熱中、在美國人的幫助下,開始了為期僅15年的流星般短暫大開發。


民國48年「大雪山林業公司」透過美國冷戰時期的《480號公法》援外計畫成立,預定每年砍伐5萬立方公尺木材計畫砍伐75年,建立林道系統導入卡車運材方式,揮別日治時代森林鐵路運材,築起自己的製材廠規劃木材生產、製造與銷售一手包辦的一條龍模式,成為後繼台灣林業開發的樣板與模範。

民國46年至59年底,大雪山共開闢了214公里長的林道,擁有自己的築路大隊,規模曾超過200多人,目前的小雪山旅遊服務資訊站與對面的販賣部,皆是當年路工隊的大工寮與重型築路機械養護房。民國48年至62年間,大雪山一共砍伐了142餘萬立方公尺的木材,造林4817.47公頃(大雪山林業史話, 2003)。

大雪山區是雪山山脈的西方稜脊末端,在日治時期只有零星的地方居民伐木,43k遊客中心至41k鞍馬山工作站間上方山腰之際的「木馬道」便是最好的見證。大雪山真正的大規模林業開發,始於民國48年,是一個完完全全由國民政府與美國合作所一手創建的「林業模範」。這裏的林道是全台灣最標準的林道,最窄4公尺最寬7公尺,馳走期間的美製超重型卡車能直接將「整根」30公尺長的原木載運下山,這樣的規格至今仍是歎為觀止,也是台灣林道之母。

這裏的伐木方式是選定林地進行小規模皆伐,把能砍的樹砍得一棵不剩後再去選下一塊,於是留下了滿山整齊人造林與小規模原始巨木林並陳的獨特林相,也讓大雪山逃過一劫的神木們過了一段十足孤獨的日子:十幾年間整個伐木區只有獨自一人,問蒼天天不語問大地地不應,時至今日依然是鶴立雞群的挺天拔地,如同小雪溪山谷中的老扁柏一般蒼蒼鬱鬱睥睨群樹。

遊人來到大雪山總會問:為什麼神木只有一棵?如果在49k觀景台將這個問題往對面一喊,小雪溪谷裡的扁柏神木會悠悠然的回答你這片山林曾經的輝煌,或稱血淚,端看你從什麼角度來看待;他會告訴你當年他跟大雪山神木一樣孤零零的站在荒野之中、陪伴自己千年的手足都離自己而去、人們又在他腳邊種下了多少彌補不了當年巨木嵾天絕景的小樹苗、就算比大雪山神木還要巨大也難逃斧斤之難、人們開闢林道到深到不能再深的山裡的故事。

當大雪山成為台灣新時代林業模式的先驅、演出輝煌短暫的林業史、繁榮了東勢這個小山城、最終化為中部野生動物天堂的森林遊樂區後,大雪山的神木們依然在人們無法企及的山谷中佇立著,靜靜的、老老的、和藹的守護著這個千百年來一直美麗、曾經殞落,而今黑熊、帝雉、山羊們又再度歸來的雄偉山脊,雪山西稜之末:大雪山。

原文出處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