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秉謙系上的校外教學來到八煙,讓秉謙一眼就愛上這裡,同時也計畫著探探周遭的古道山徑。原本秉謙擔心恐怕山徑陡峭,我又離開山林太久,對我來說會是一大負擔。然而另了上個月的武陵四秀之後,秉謙似乎有些改觀,覺得這個老爸似乎寶刀未老。事實上我心中早有定見,10年前就曾跟一位老長官從擎天崗走到八煙的天籟登山口,美其名曰健行,其實是探訪古道順便跟他的學生講解古道路線的選定,尤其是日人路皆是沿等高線完成,對於地形與定線測量的掌握實有獨到之處。當然,當時魚路古道上磺溪以北尚未中斷,印象中好像是2007年因崩塌而封閉,直到現在仍然尚未開放。
然而這幾年還是時常看到相關的登山記錄,不管是魚路古道南北縱走,或者是攀登頂中股山、大尖後山、冷水大山的山友,往往還是借道此處。秉謙想要藉由古道探訪八煙聚落,除了魚路古道不做第二條路想。
由於時間有限,這趟古道行旅僅從上磺溪停車場出發往魚路古道北段,出綠峰山莊前往八煙聚落,古道行進距離約3.5公里。沿途緩緩而下,古道綠意盎然,番坑溪的飛瀑流泉,讓我們駐足了很長的時間。或許是因為旅人較少,加上微有秋意的氣溫,頗讓人流連忘返。
以下是第一篇的影像記錄。由於T124II鏡頭尚在維修中,此行就請出非常早期18-55mm的Kit鏡來暫代一下。
這條水圳就是「頂中股圳」,由於這一帶硫磺多,磺溪的水無法直接引用,先民從海拔885公尺的大尖後山找到水源,整個圳路繞山而行,有涵洞、水橋,坡度大水勢湍急的地方還建造能夠耐水流衝擊的消能池。儘管1930年代,日本為了增加台灣稻米的生產量以因應太平洋戰爭,以混凝土取代原先的土堤重修了頂中股圳,但圳路規模不變,估計這條水圳歷史應該超過250年,長度超過4公里。
走到瀑布我覺得算是古道的一大精華,後續的部份其實並不難走,而且前面看到的頂中股圳,後面還會再次相遇,待續。
系列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