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向山,遇見最美的山徑-石碇筆架山

※本文摘錄《向山 ,遇見最美的山徑》一書

筆架連峰,登高爬岩望雲海  石碇筆架山

文.攝影/陳朝政

從未想過在海拔不到一千公尺,緊鄰著都市與高速公路的近郊淺山中,能夠看見一望無際的雲海,遙望遠處露出尖頂的101大樓。不必遠求高山,只要來到台北盆地南緣的二格山列,走一趟「筆架連峰」淺山稜線,便能滿足我們心底潛藏的登高欲望。

特殊看點

  • 二格山自然中心:認識二格山系與周邊人文、生態的理想中繼站。
  • 連峰勝景:可遠眺山峰脈脈相連的起伏峰線,亦能在稜線制高點鳥瞰壯闊風光。
  • 擁吻巨石:西帽子岩的大自然奇景。
  • 百年古厝與石砌梯田:員潭子坑一號人家保留世居於此的質樸農家生活。
  • 石碇溪:青色深潭與巨石湍流是景美溪上游的特色。

「筆架連峰」,對許多熟悉北部郊山的朋友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一條路線,指的是連接著西帽子岩、炙子頭與筆架山等三座標高480至585公尺淺山稜線,再向西南延伸便是深坑、石碇與文山交會的二格山。

 

石碇西街的百年風華

那麼該如何開始呢?不同於常見走法,我們捨近求遠,建議從石碇的雙溪開始感受這條夢幻步道的全貌。雙溪位在石碇溪及永定溪的交會處,往下游匯流成景美溪。當福建泉州移民帶著茶與大菁,來到這片與家鄉環境條件如此相仿的丘陵地帶,深坑與石碇便註定與這兩樣經濟作物繫下不解之緣。

而雙溪附近的楓子林與石碇、深坑的發跡有著關鍵性的意義。在好長的一段歷史中,楓子林因位於景美溪船運的終點而繁榮,不論是大菁或茶葉,都得匯聚在此地或深坑街上,再透過船運送至艋舺與之後的大稻埕;若要再往東或南,便得仰賴人力於淡蘭古道徒步往返,於是石碇作為運輸中繼站,誕生了石碇西街的風華。

淡蘭吊橋

淡蘭古道的清朝遺跡

我們從公車雙溪站牌下前行不多久,右手邊可看到「淡蘭古道」的大號指示牌,指向前方一座跨越石碇溪的吊橋。從這裡開始便是石碇區公所在國道五號興建後,因工程挖掘出古道遺跡,而重新修建於國道高架橋下的淡蘭古道外按段,亦稱外按古道。

淡蘭古道一般是指清朝由艋舺通往宜蘭通商、移民的重要交通途徑,百年來因為路程遠近與安全性等考量,由民間走出多條路線,形成路網,也有官方修築的官道,而途經六張犁、深坑、坪林的這一路線,為知名古道旅記作家黃育智(Tony)稱作「淡蘭古道南路」,亦於日治時代修築成北宜道路,部分路段即為北宜公路的前身。

外按古道從淡蘭吊橋開始的前半段,皆是木棧道與花崗岩所鋪設,為常見的郊山步道。從大約1公里處開始進入林間的碎石小徑,伴著石碇溪蜿蜒前行,偶有種植野薑花作為路緣綠籬,可以想像七、八月野薑花季期間,古道走來勢必別有「味道」!

外按古道1公里處開始進入碎石鋪設的迷人小徑,
隨著石碇溪蜿蜒前行,路緣偶有種植野薑花。

 

石砌古橋、梯田旁,品一盞包種茶

外按古道行抵員潭子坑橋,向山外走去是石碇國小所在的西街,而依照步道導覽牌的指示往山走去,就開始是筆架連峰的登山路線。順著柏油頹圮的產業道路來到一處十字路,往前與往右是通往昇高坑的方向,選擇左前續行不遠,特別留意一下左手邊,指向筆架山與炙子頭山的木製指示牌,由此離開產業道路,進入天然的夢幻步道!

就在指示牌下,未經注意可能就疏忽腳下所踩的石砌古橋。雖然橋面已置換成水泥材質,但橋基仍是滿布綠苔的古老砌石,彷彿時光只是悄悄流走的溪水,未曾驚擾過它。

沿著步道前行約莫10分鐘,便會見到仍有耕作活動的石砌梯田,以及員潭子坑一號這戶人家的百年古厝。美麗的梯田、古樸的石階,很難相信就在步行半小時以內的不遠處,是觀光鼎盛的鬧街。仍在製茶的林老先生是祖先唐山過台灣後,拓墾石碇、世居於此的第四代,樂於分享的他,即使茶業沒落減產,仍總是熱心招呼過路山友喝一杯自種自製的包種茶。

員潭子坑一號的百年古厝

 

登陡坡、攀岩稜,一探連峰勝景

與林老先生道別後,繞過古厝、穿過竹林,開始一段往稜線攀登極具挑戰的陡上爬坡!雖然艱辛,卻也是登台灣郊山的樂趣;試想,駐足於山的一側,背後是蓊鬱林相,往前若有展望,可看見高架橋從眼前穿過,否則也能聽聞車流不息的轟轟作響。相當違和,卻總不禁為這番景象感到有趣。

從員潭子坑一號出發後,大約半小時可以攀上稜線,從這裡開始才是筆架的「連峰」。從稜線尾端向西朝筆架山的方向,沿途仍是極為自然原始的泥土小徑,偶或行走於巨大砂岩岩塊、岩層上,必要處皆有繩索可拉人一把。約莫1小時抵達西帽子岩傳說中擁吻的巨石,只可惜不知為何會有人在岩上簽名。

橫亙盆地南緣的二格山列,地質上屬於南港層,由厚層塊狀的砂岩構成山系主體,估計形成年代在一千三百五十萬年以前;而台北盆地形成於六萬年前,換言之,不論種種加諸於這岩石上的自然作用力如何形塑如今的樣貌,它們見證盆地的歲月少說數萬年,而我們卻膽敢往萬年長輩的臉上塗鴉?而路途上為了登頂而打入岩壁的鋼釘繩環,是否也是一種破壞呢?這是人與大自然互動的難解習題。

離開西帽子岩繼續前行,約30分鐘可抵達炙仔頭山,再一個鐘頭就能來到此段連峰路線最高點的筆架山。這段瘦稜路線,目前部分路段有後來山友或公部門新走出來的腰繞路線,因此未必全程都在稜線上,當然也因為部分稜線即為陡峭岩壁難以通行。而真的必須攀爬高繞時,也都架設有攀爬繩索,雖然無法百分之百確保安全,卻讓一般民眾得以飽覽勝景。

部分陡登路段,需在大岩壁手腳並用攀爬而上。

 

山前山後,走不完的岔路小徑

二○○九年千里步道提出「新郊山運動」,主張串連1500公尺以下的淺山,在距離都會具有交通地利之便,卻能夠提供兩天一夜以上的登山行程,並結合山村聚落,不論是住宿、用餐等,藉以活絡在地小民經濟。而這個運動在北部更配合「環台北一周」的路網架構,嘗試搭配出不同主題與特色的環線,以深度慢速的旅行方式,促進地方觀光產業。

那麼一般都只安排單日行程的筆架連峰,該怎麼展開新郊山運動呢?我們不妨接續稜線再向西行。從筆架山向西約30分鐘下到鞍部平台,曾有對老夫婦在此搭棚賣綠豆湯,供往來山友解渴消暑,因此又被暱稱為「綠豆棚鞍部」,如今老夫婦年事已高,棚架也已經拆掉。此鞍部是個重要的路線交會點,向右可往同為二格山系的猴山岳,向上則是登上二格山主峰。

事實上,整段二格山系稜線都不只一處岔路,或有後來山友走出來的路線,也有前人往來山前、山後的小徑。往東或向南串連烏塗窟、楒子腳、摸乳巷、冷飯坑,甚至小格頭等石碇地區,向北有路可尋向南邦寮、昇高坑、向天湖等深坑地區,向西則是翻過二格山,往貓空、草湳、指南宮等文山區境內。當然未必每條路線都如稜線路段清晰,路況也多半需要持續的維護整理,至少接續走猴山岳稜線往貓空纜車指南站,便是一條同樣好走兼具挑戰的路線。

從西帽子岩回望來起伏峰線,最遠處便是與筆架連峰齊名北部三大岩場的皇帝殿。

 

植物美景,季節限定

若是選在春天梅雨季來臨之前走訪,或許還有機會見識到一些植物特殊的開花或結果姿態,比如花瓣與個性同樣低調的烏心石、質感特殊的野牡丹果實、香甜黏牙的山紅柿、掛著一串銅鐘似的馬醉木花、宛如煙火般燦爛的菝契花⋯⋯這些步道邊的小小風景,可都是季節限定!

至於兩天一夜的休息中繼點,二格山自然中心當然是非常推薦的地點。作為台灣第一所民間組織籌設經營的環境學習園區,區內的人工建築物除了石造百年古厝,還有利用當地自然素材搭建的土造屋與木造的相思工坊。自然中心一方面就近提供這趟旅程的住宿、用餐,更可趁此安排至少半日的遊程,透過園區的環境教育理念,更深刻的認識二格山系與周邊人文、生態。

試著想像有一條路線可以接力海拔500公尺以下的山區,沿著台北盆地走一圈,對比鑿隧道穿山而過,或築高架跨越溪谷的高速公路,這將是一條多麼迷人「慢速國道」?想嘗試登郊山的新樂趣,「二格系統交流道」保證是個不錯的起點!


台灣馬醉木
別名:馬醉木,高1~3公尺,葉長5~8公分,花冠壺形,花期春、秋兩季,全株有毒。

山紅柿
別名:山柿,高達20尺,葉長5~10公分,花期5~6月,果期8月。

野牡丹(果實)
別名:埔筆仔,高0.5~1.5公尺,葉長6~12公分,花開放時徑4~6公分,果實直徑0.8~1.2公分,花期5~7月,果期10~12月。

拔契(花)
別名:金剛藤,莖高1~5公尺常具鉤刺,葉長4~12公分,花多,果實直徑0.8公分,花期11~3月,果期5~11月。

 

達人推薦

  • 登高望遠:視野遼闊,天氣清朗時可將台北盆地周遭風光盡收眼底。
  • 地勢變化多刺激:部分路段坡度陡峭,有時需手腳並用攀爬岩壁,別有一番挑戰性趣味。
  • 山徑保留原始風貌:稜線多為自然原始的泥土小徑,少人工鋪面。
(點圖可放大)
 

步道公民行動

二格山自然中心
創立於二○○一年的二格山自然中心(K2 Nature Center),為台灣第一所由民間組織籌設經營的環境學習中心。創辦人方正泰先生有感於台灣生態保育的迫切性與重要性,取得家族同意後,將家族27公頃土地重新整備規劃,以二格山自然中心為推動點。目前規畫有里山與古厝兩個園區,海拔介於250至500公尺之間,原始林、次生林構成屬於榕楠帶(Ficus-Machilus Zone),因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有植群北降現象,所以屬亞熱帶的楠櫧林帶(Machilus-Catanopsis)也見分布。期望透過環境教育與各種體驗活動,促進大眾對自然田野的瞭解,進而關心環境相關議題,最終積極參與改善環境的行動。超過10人以上團體入園參觀需先預約。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