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協助受傷鳥類重返自然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金管處)自1996年起即開始野生動物救傷工作,至今野生動物救傷資料已累積2405例。野生動物救傷工作除可讓受傷個體有機會重返大自然,同時可瞭解野生動物健康狀況及棲地品質或是人類與野生動物衝突情形。長期累積的救傷資料可作為相關研究的延伸、棲地改善及環境教育之參考。

金管處攜手地方NGO推動鳥類救傷工作

近年來由於金門環境改變,加上民眾保育意識提升,通報案件隨之增加,有鑑於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於近年成立,考量野生動物救援成效及救援設備、人力,金管處自2019年起委託該協會執行鳥類救傷與救援業務,辦理金門地區傷病野生鳥類之通報、照護、收容及野放等工作,至今每年約有200餘例救傷個體(2019年220例,2020年204例)。

金門鳥類救傷案例分析

以2020年為例,鳥類救傷案例為204例,有102例成功野放,保育類鳥種包括東方鵟、松雀鷹、短耳鴞等有24例,救傷鳥種以褐翅鴉鵑佔最多數有24例。救傷原因以落巢為主有80例,其次為車禍39例;另有5例通報因為魚鉤誤傷而進入救援體系,其中不乏鸕鶿、蒼翡翠等特殊鳥種因被魚鉤纏繞,需要透過麻醉手術才能將魚鉤移除;而鳥網的架設、還有黏鼠板的擺置,也是嚴重危害鳥類生命的威脅之一。

累積救傷資料作為後續相關研究之參考

透過救傷案例,可瞭解人為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並掌握可能的潛在威脅因子,如狂犬病、禽流感等人畜共通傳染病。在救援同時建立各物種的基礎資料,以作為未來保育策略擬定、環境教育及友善環境規劃之重要參考依據;而救傷與意外死亡的個體,視個體狀況製作成標本提供展示、典藏,讓這些殞落的生命,有科學紀錄上的價值。

透過民眾參與共同守護金門生態資源

金門地理位置位於東亞地區鳥類遷徙的途徑上且鄰近中國大陸福建沿海,鳥類資源相當豐富且多樣。金管處自成立以來即辦理相關調查及研究,並透過棲地營造及環境教育以保育這些珍貴資源。而鳥類救傷工作的推動,除可提升民眾對野生動物的關注及保育意識,更藉由民眾的通報、參與及政府部門、地方非政府組織的合作,共同守護金門珍貴的生態資源,以達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願景。

4336ecdd7ea4415535bfb965c15ae636.jpg短耳鴞經治療恢復健康評估後野放(圖/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aed0e0dcded3fe326330f4e892071fc9.jpg因掛網而造成身體多處外傷的短耳鴞(圖/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c84f308d4dbf3622795c9495ef91ba50.jpg蒼翡翠疑似誤食魚鉤(圖/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bc4b643db702ac5c7f907267c7f9b6ed.jpg蒼翡翠經麻醉後取出魚鉤(圖/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b5d3fab1f35d0b924d7435d915367c0f.jpg金管處接獲民眾通報將傷鳥送至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進行診斷(圖/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206cebef141ea1ee39e99de6952e88a7.jpg進行傷鳥形質測量及紀錄(圖/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資料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