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大埔心、途經二重湳,路過黃三元故居,來到巫厝社區,遇見石鵝湖,徜徉台糖舊鐵道的五分車風華,騎著UBike悠遊埔心自行車道,一路沿著鹿港三線遺跡騎到溪湖糖廠,真是好有趣的彰化腳踏車之旅呢 ^_^
旅行日期:2019.09.28
當初在某個網站看到彰化境內的埔心自行車道兩旁的路樹要改種楓香,當時就很好奇這在哪兒 ? 原來這條自行車道的前身是溪湖糖廠鹿港三線,又稱員林線,屬於三軌共線,即是說除了糖鐵五分車外,台鐵列車也可行駛其中,1974年由於二水線廢線,南北平行預備線的北段起點改成員林站,再經由員林線連結到溪湖糖廠,雖然軌道線路自從廢棄後幾乎都已改建成柏油路,幸好殘跡完整,現今仍可沿著舊有路線到溪湖糖廠,以前曾拜訪過的員林台糖步道與南員林車站都是這條五分軌道上的遺跡之一~~
察看路線,可以從員林一路騎到溪湖市區,僅約10公里的距離,途中經過埔心鄉時還能順便路過一些有些冷門、但在當地具有代表性的鄉土景點,若是連騎北邊的埔鹽自行車道,還能沿著台19線回到彰化火車站,如此一來,就能利用UBike來個彰化平原單車趴趴走,一邊騎著腳踏車、一邊來個糖鐵殘跡巡禮,好久沒這麼玩了,真是好期待呢 !!
在高鐵彰化站搭乘高鐵快捷公車前往員林市區,若是在員林轉運站下車,會與預定的起點有些遠,所以決定先在員生醫院站下車,西邊的至善公園就有youbike站點,牽好車後前往員林大道七段與員鹿路一段的交會處,右前方那條小小的叉路就是埔心自行車道的起點,如果回頭走,可轉進員鹿路245巷,那裡即是員林台糖步道的西段終點,出發前特地繞回去探望,路旁雜草越來越多,大概已經很少人知道現代感十足的員林車站高架鐵道旁,還有這麼一處曾是南北平行預定線最北端的糖鐵遺跡囉~~
筆直又狹小的小路,不僅很自行車專用道的fu,更有昔日五分車軌道的既視感,不過它與其它道路交會處都沒啥路擋,不少機車亦會通過此處,從對向瑤鳳路那裡來的車比較多,經過時要小心~~
前方就是員林大排,圳道上方的高架道路是台76線東西向快速道路,橋上車輛急駛而過帶給地面的震動效果頗刺激,而這裡同時也是瓦磘厝與義民村的分界,河面這座橋的造型有些奇特,很有鐵籠子的fu,就算天橋也很少做成這個樣子,看著橋邊密密麻麻的鐵絲網,突然想到《侏儸紀公園3》也有類似的鐡籠通道,心中不禁泛起翼手龍從迎面走來的畫面呀 ^_^
如此風光、如此美景,展望無際的平疇綠野,盡情踩踏單車追風,超心曠神怡的啦 ^0^
騎到自行車道與員鹿路二段30巷交會處,路邊有幅埔心鄉自行車導覽地圖,裡邊介紹許多鄉內景點(香蕉、葡萄是重點),裡邊圖案是立體浮雕的耶 !! 一般像這類的地圖,通常外邊會再加上玻璃或是壓克力板保護,然後經過長時間日曬兩淋,容易發生內容看不清的老毛病,這樣不再額外加裝的設計方式還不錯,與朴子溪自行車道地圖有些類似,立體造型加上清楚刻劃,內容雖然簡單卻更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埔心鄉舊名大埔心,早在雍正年間就有來自廣東饒平的黃姓客籍人士前來開墾,引用八堡圳、十五庄圳的水來灌溉,之後又有福建詔安黃姓族人前來謀生,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黃姓始終是鄉內第一大姓,大九正年改名坡心(應是取自台語發音似埔心而來),戰後才恢復原名,埔心鄉因為黃姓人士眾多,留下不少建築精美的古厝宗祠,羅厝天主堂也很值得一探,但今次計劃並非埔心鄉走透透,考慮不要離自行車道主線太遠,那麼武舉人故居與黃宅洋樓最適合拜訪,若有經過還記得的話,再順道去看看吧~~
若以稻田景觀的風光明媚程度來說,整條自行車道最有看頭的地方,當屬義民村無誤 !!
來到忠義北路,路邊有油車村(舊名油車店)的路牌,看來待會兒就要進到它的勢力範圍了,而這裡同時也是糖鐵埔心站的位置.......應該是吧 !! 沒有看到任何痕跡,真的完全消失在歷史洪流中了呢 3_3
後面一直到國道交叉之前,在一旁小路開始出現平交道標誌。沿途會經過東溝和羅厝排水道,即便是僻靜水圳旁小道也能有清爽幽然的景致 ^ ^
那個埔心鄉歡迎招牌旁的圖案有些奇妙,應該是在介紹當地特產水果.....嗯~~該不會是葡萄、芒果、番石榴,傳說中埔心三蜜 ? 完全是亂亂猜 ^^
沿途還是能發現一些與五分車鐵道有關的平交道號誌,為這條曾輝煌的員林線留下幾許曾經存在的證明,尋覓這些隱身路邊的糖鐵殘跡,不管多還是少,只要能找到,總會有股莫名的滿足感 ^0^
武英北路過了霖興路即是仁和路,糖鐵二重湳站就位在這附近,雖然站房月台遺跡已全然不見,只有兩條淺淺的鐵軌,不過倒是有另立一處糖鐵車站意象展示,擺放出來的小火車雖非真正的機關車頭,卻也別具韻味,加上附近綠草如茵、稻田燦然,儼然就是個迷你小綠地,放眼望去的景觀十分心曠神怡,難怪會是這條埔心自行車道最代表性的景點~~
前往下個行程之前,先去二重村逛逛~~
沿著興霖路往北來到瑤鳳路三段,再次遇見瑤鳳路,不過這個地方已是二重村的範圍,此處位於十五庄川與鹿港溪之間的土低窪沼澤地段,這類土質鬆軟的易積水低地被稱做湳,二重村的原名二重湳即代表其為第二處湳地,居民多姓黃,當地知名景有黃姓宗祠南昌堂、黃三元故居及樹葡萄隧道,由於村內擁有眾多與南昌有關的路名,即是說南昌堂是相當重要的存在,但從那個二重社區發展協會的圖騰是使用黃三元故居來看,這間房子的名氣似乎更大,而且距離這裡不遠,今次來訪二重村,就是要去探望它 ^_^
悠閒騎在瑤鳳路三段往東方向的路段,稍微留意一下北側路邊,很快就會發現一棟氣派典雅的洋樓建築,那就是俗稱黃三元故居的黃家洋樓~~
黃家洋樓在昭和14年(1939年)由黃義所建,為兩側對稱的七開間建築,太平洋戰爭時期還能建成這般宏偉樣貌實屬不易,外觀為一條龍式的和洋混風建築,若只有中間部份的二坡水雙層建築,那麼給人的感覺可能還只是一般般,但是加上兩側梢間平房,使其整體視覺效果增色不少,好似四坡水屋頂中央位置突起,熊熊一看很有斗南車站的既視感,前埕已不再是當初長滿龍眼樹的樣貌,可以盡情忽遠忽近地欣賞這件藝術佳作~~
對比週遭林立的古厝合院建築,這間洋樓的存在好似鶴立雞群般的存在,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過,都是那麼地賞心悅目 ^_^
第一眼看到黃家洋樓,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並非它那亮麗的外表,而是梢間水車堵位置的橢圓窗,看起來並非氣窗,應是單純做為裝飾用,相當少見,二樓兩側盡頭牆面各裝設兩道大小位置皆不同的圓窗,再加上山牆那裡的拱窗,而且其中間延伸到兩側屋簷的部份卻是使是長條直角的線條,與先前的各圓窗相呼應,頗有意思的體驗~~
車寄前方階梯的那個小斜坡,據說是黃義先生為了讓機車通行而特意設計的,明明前埕這麼大,還是大費週章將車輛牽入屋內,好野人的想法真教人摸不透~~
雖說外觀雖然氣派,不過裝飾倒沒有很繁複,簡潔的造型很有昭和時期建築風格,不過仍有其特色,像是二樓露台欄干並未使用常見的綠釉花瓶,而是使用竹節欄竿來取代,挺新奇的,至於樓板邊緣則使用波浪外型來連接,承重的一樓樑柱則是中規中矩的長方型,遠看難以發覺,要近看才能瞧見,方圓格間的相互輝映,怎麼看都很有意思~~
山牆沒有任何雕飾,就只是貼上壁磚,淡雅色調有著小清新的怡然,另有安裝三座小拱窗,與下邊的長條方窗構築成有趣的景象~~
突然間瞄到二樓迴廊天花板角落的個方型小洞,很好奇它以前是什麼用途? 莫非是通往閣樓的秘境 ???
亭軒柱子使用塔司干柱式,柱珠部份則是挑高的石塊,視覺上的效果更加沉穩厚實,由於久歷風霜,上邊都佈滿了歲月的痕跡~~
大門上方的匾額寫著推行育英,是為了紀念黃三井先生在1953年當選第二屆彰化縣議員,一旁還收錄許多獻上祝福的同鄉姓名,但都沒有見到黃三元先生的名字,這個樣子似乎有些不太符合這座黃三元故居的身份~~
其實這座洋樓的真正主人是黃義(因其擅長用槍獵捕白鷺鷥,取其羽毛賣給日本人當裝飾品,所以綽號"打鳥義"),他在日治時期曾擔任二重湳地區的保正,又身兼溪湖糖廠原料委員,負責坡心(埔心)的原料供給,共娶五房老婆,雖然黃義不識字,但其子女皆在不同領域擁有卓越成就~~
黃三元是台灣早期著名歌手,其所唱的《素蘭小姐要出嫁》仍傳頌至今,當時是與洪一峰、文夏齊名的寶島歌王,也因為他的響亮名頭,這間洋房多被舊作其故居,,但因出身三房,地位稍低,只能住在一旁的梢房,目前這座洋樓是由長子黃三井後代所擁有~~
梢房外邊的建築樣式也是別出心裁,一樣有橢圓窗,還有水泥建造的雨遮、托木及扶壁的設計,還有疑似日式平房屋敷常見的付書院建築,應該不僅是窗枱外推那麼簡單~~
偌大外牆加上扶壁,這要遠觀才能感受到那個氣勢~~
房子後邊也是別有洞天,露台變成了陽台,一二樓柱子同樣使用塔司干柱式,兩側梢間則是和風木造推門,門扇窗櫺之多幾已達到落地窗的程度,這部份屋頂則是切妻造,也只有這麼一小塊才有日式木方平房的fu,在RC建築可以見到這樣的設計,不得不說真的很特別~~
不只是二重村,埔心鄉許多居民都姓黃,所以會有看不盡的江夏堂堂號,也就不足為奇了~~
回到仁和路,繼續往西騎去,路過穿越中山高速公路下方的涵洞,洞口旁居然還設有椅子,應該是要給路過遊客休息用的吧,看到附近地上與牆壁都被爬滿了雜草,再過一段時日,椅子或許也會爬滿雜草吧~~
自行車道到了這裡就變了個名字,叫做羊葡鐵馬道,當時還不曉得是什麼意思,後來才知這是溪湖的別稱,由於此地盛產葡萄,羊肉爐也很有名,所以才有羊葡小鎮的美稱~~
溪湖盛產萄葡在先前搭乘溪湖糖廠五分車時就已知曉(導覽員介紹的),後來拜訪溪湖老街時也聽說過鎮上羊肉爐很有名,原來兩大特產合起來才叫做羊葡小鎮,哇咧 !! 今天才曉得,真是汗顏 +_+
過了國道一號,這裡仍是溪湖鎮東溪里的範圍,在成功路197巷口看到這個牌子,還有一旁的鐵道與簡易站房,看到這樣心裡也差不多有個底,巫厝站到了~~
巫厝不僅曾存在糖鐵車站,在社區營造上也是有一定成果,木造意象站房上還擺上當地特產水果圖案,裡邊亦有文字介紹,這樣的設計感覺不賴,經由這些東西也才曉得此地盛產高經濟農作物,巨峰葡萄、哈密瓜、聖女小蕃茄、巨無霸南瓜是優質佼佼者,這種展示地方采風的方式,頗讓人印象深刻~~
路邊擺放一個巫厝社區的導覽地圖,洋洋灑灑地好像有不少景點,雖然對這個地方一無所知,但是當看到石鵝湖的名字就很想前去一探究竟,因為名稱有些奇特,畢竟單純騎自行車道也太無趣,途中不時四處趴趴走,像是方才在二重村遇見到黃三元古厝,就留下不錯的印象~~
除了巫厝車站旁有地圖,成功路上也有社區導覽圖,深刻感受到巫厝社區想要發展觀光的野心,當然要好好給它逛一逛啦 ^_^
轉進石鵝路,沒多久就會發現這間廟宇,是今次在巫厝社區所見到規模最大的寺廟,當屬巫厝肇霖宮,主祀三山國王中的明山國王,其他兩位國王則是配祀,分香自溪湖荷婆崙霖肇宮,屬於明山二王的角頭廟,所以才會在龍虎邊見到明山國王的字樣,彰化地區的三山國王信仰有些特別,三位國王都有各自的祭祀圈,背後的故事與從前閩粵關係緊張有關,這些廟宇的存在倒是讓在台灣客家族群中有些式微的三山國王信仰在彰化發展特別發達,這也是今天遇到肇霖宮才曉得的事情~~
而其棚子外邊亦將福德祠的名字也寫在上邊,估計指是就是那間石鵝福德祠,因為它們彼此之間的距離有夠近,廟旁小路走到底就到了~~
沿著鄉間小路來到石鵝福德寺,不稱宮或是廟,居然叫做寺 ? 這一點滿奇的,先前在地圖上看到這間廟時只覺得廟名很特殊,再瞄到附近的道路,不僅有石鵝路、也有石鵝巷,頓時就很好奇這是間什麼樣的廟宇,來到廟前才發現為何會叫這個名字------鎮廟神獸居然是石鵝 ? 沒親眼見到還真難以置信,這樣的事情居然真的存在 !!!
兩隻石鵝分別立在廟旁,一肥一瘦,材質為花崗岩,據說是日治時期在興建五分鐵道時所挖掘出來的,相傳它們是三百年前的古物,出土放在這間廟附近,1987年前改建時才安置在廟前,祈望石鵝能夠與土地公庇佑地方、農產豐收,由於它是全台唯一安置石鵝的廟宇(廟內奉祀的土地公不用神像是牌位這點,因此衍生許多與它有關風水傳說,個人認為最有可能是當地早年毒蛇出沒頻繁,危害農作收成與人畜安全,有一說蛇怕鵝糞,所以當時除了家家皆養鵝,並製作這對石鵝(石像下方還留下象徵排泄口的小洞,似乎真有那麼一回事 ??),希望可以讓毒蛇變少,算是一種保佑平安的厭勝物~~
今日無心隨走,竟能巧遇有石鵝鎮座的福德祠,真是好一段難忘的回憶呢 ^0^
石鵝湖就在土地公廟旁,隨著風吹在湖面泛起陣陣漣漪,藍色青空與湖畔綠樹映在湖水上形成美麗倒影,以這處位於巫厝社區稍偏僻的地方還能保有這麼清幽的環境,完全想不到它以前曾經是髒亂不堪的廢棄垃圾聚集地,經過當地居民合力整理後才能出現像這般的迷人水岸風光,看完石鵝再來逛石鵝湖,還有順訪聚落裡林立的古厝群,還有糖鐵軌道尚存的巫厝車站與擁有開基明山二王的巫厝肇霖宮,原來溪湖鎮東溪里還有這麼一處小而美的巫厝社區,光是那對全台僅見的石鵝,就值得前來一遊呀~~
雖然今天才知巫厝這個地方,但是巫厝社區所進行的社區改造成功將其本身人文內涵與埔心自行車道結合在一起,以石鵝傳說串起的諸多社區采風盡皆展現無遺,重點是這些社區景觀都有在維護,很多農村再生或是社區營造都會忽略永續才能長久經營這件事,至少巫厝社區這點做得還不錯 ^_^
自行車道來到這裡變成了忠溪路460巷,溪湖鎮農產品運銷中心就在眼前,即將進入溪湖鎮菁華地段,溪湖糖廠就在附近,這就表示埔心自行車道的行程要告一段落囉~~
穿越長青街後就是湖東街81巷,微彎的狹小巷道,依稀能夠感受到昔日五分車在鐵道上行駛通過的樣貌,或許是離糖廠更近,所以能夠見到更多的糖鐵平交道設施,除了速度限制還有燈號標誌,如今退出歷史舞台的現今只剩無盡滄桑,幾乎都變成了雜草的地盤,沒仔細看的話不容易發現,但至少有保留下來,比起那些早已消失無蹤的糖業鐵道遺跡要好太多太多了~~
湖東街81巷不全是鐵道遺址,房子交錯之間亦能見到為數不多的鐵道殘跡,如果這裡沒有大規模開發,應該會維持這個樣子很長一段時間吧~~
哦耶 !! 見到員鹿路二段,對面就是溪湖糖廠,哎呀~~員林線尋跡之埔心自行車道之旅抵達終點啦~~
沒想到會有騎Ubike來溪湖的一天,真是新奇又有趣的單車之旅呀 ^_^
來到馬路對面回望剛剛走過的巷弄,照片下方的鐵軌屬於員林線(鹿港三線),左側還有另一組鐵軌,那是鹿港線(被車子擋到所以拍不到),從這開始大致沿著台19線往北走,它在埔鹽鄉的部份即是待會兒要去的埔鹽自行車道菁華路段,等一下先去逛逛溪湖老街順便休息一下,之後再找到位於頂新街的自行車道入口,繼續下一階段的旅程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