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龍窯橋前往三鶯大橋,路過鳶山堰、巧遇中庄調整池,原來在中寮島那裡還有一座供奉唐山嬤的陳五常祠堂;不論是後來與濃香梔子花的邂逅,或是悠遊大溪老街時發現的木藝博物館建築群,都是很有趣的新奇體驗,大鶯綠野景觀自行車道的河畔風光固然美麗,研究如何從大溪橋旁抄捷徑牽單車到大溪市區也是很難忘的回憶~~
旅行日期:2018.05.13
最近開始對雙北地區的河濱自行車道產生興趣,離家最近的大漢溪兩側皆有規畫完善的單車路線,如果認真的騎的話,光是左岸部份,就可以從三坑老街一直騎到二重疏洪道,今次來點輕鬆的,只騎鶯歌龍窯橋到大溪橋這麼一小段,由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鶯歌段與大鶯綠野景觀自行車共同組成,合計共約十三公里的長度,距離很親民,要如何消磨悠閒的週末假期,就決定是妳啦 ^_^
步出鶯歌車站,隨即來去租借youbike,好加在大溪橋那裡也有站點,直接在那還車就好了,挺方便的~~
好不容易才逃離車潮滿滿的熱鬧市區,來到南靖橋旁的三鶯之心公共藝術特區,大到需要仰望的手拉坯與地上有點大的陶壺瓷碗,熊熊一看還以為是哪位巨人忘了帶走的作品,這裡僅是這一帶寬廣空間的一小部份,先前在鶯歌石登山步道眺望時就有了解到它的範圍有多麼大,是很適合親子悠遊的場所,今次主題是騎單車,所以沒有多逛,路過看看而已~~
當初因為在鶯歌導覽褶頁裡有見到龍窯橋的名字,而且還是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必經之路,所以今次這趟鶯歌到大溪的單車之旅,就想說一定要給它探望一番,外表比想像中還要炫麗,忍不住就想要到裡邊一探究竟,往來此橋的單車騎士甚多,可能大家都看習慣了,只有我一人在那裡它亂亂拍~~
要在陽光普照時分才能深深感受到這座橋的不凡魅力,白色橋身搭配紅色條紋,不甚規則的圖案造就這座造型特殊的景觀橋樑,橋上受到日光照射而形成的各類繽紛光影更是將其點綴成撲朔迷離的幻境,一種影子比實物還要更加迷人的概念 !!
看來南側這邊才是龍窯橋的正式入口,所以三鶯之地那側的其實是龍尾吧 ^ ^
不單單是因為外型像龍而取名龍窯,名稱由來與早期用來燒製陶器的蛇窯有關(因窯體甚長似蛇而得名),也被稱做龍窯(龍蛇混雜本一家 ?),少了傳統蛇窯常見的高低落差,依然還是很有fu~~
橋頭出來有座未來廣場,藍天映青山的如畫般風景教人心曠神怡,但這一切都比不上那方那顆珠子造景,而且還是在龍窯橋的龍口前方,根本就是龍珠了吧 !! 哈~~由於實在太過搶眼,週遭景致與它相比都黯然失色呀~~
沿著環河路旁小徑騎乘,不一會兒就還到一條朝下的車道,前方那座橋樑即是三鶯大橋,看來接下的路線應該會是緊鄰河邊~~
........既然警告標語都這麼寫了,還是不要硬騎,牽車慢慢走下去吧 @_@
悠遊青青綠地河畔草,本是遠方一小點的紅藍水管橋,已是近在眼前,自行車道與綠地錯落交雜,至少不必再與汽機車為伍的腳踏車漫遊,一整個就是超讚的 !!
偌大的新北市河濱自行車道地圖,代表大漢左岸與右岸自行車道的那長長紫色線條,屬於鶯歌部份的就只有那麼一小段,接下來在桃園境內的單車路線,上邊已經看不到了,後續要怎麼走呢 ? 慢慢摸索吧~~反正循著溪旁小徑前進準沒錯~~
方才那個叉路左轉是條無尾路,必須原路折返,但是這裡的河岸風光相當優美,伴著綠蔭與清風共舞真是好不愜意,路面蜿折車道畫面頗有潭雅神綠園道的神韻,是很讓人心曠神怡的河畔秘境~~
再往前走就是南靖陶藝河濱公園,這裡聚集不少人群,很多都是在打槌球,也有一些民眾在散步,很有公園特有的悠閒氣息~~
既然鳶山在對岸,目前位置又在大漢溪旁,果不其然很快就遇見鳶山堰~~
大漢溪在石門水庫以後的下游有許多特別的水文景觀,像是可以抵禦水庫放流衝擊的崁津橋、搜集放流水至板新給水廠的鳶山堰,對於大溪三橋並不陌生,不過鳶山堰就很少見到,上次看到它好像是在鳶尾山的時候,今日算是一睹盧山真面目,堰體不小哩 !! 將近20道閘門如果同時打開的話,水流奔騰的畫面一定很壯觀 !!
仰望鳶山,光復大鐘的身影不易尋覓,只能依著電塔的位罝來推測可能的地點~~
此時在路邊見到寫有山水步道的巨石,一開始以為只是單純為這條自行車道加上註解---依山傍水的河濱步道,後來在新北與桃園交界處又再次見到有著同樣文字的石碑,也就是說山水步道的範圍,是從這裡到市界的意思 ??
大漢溪畔轉個彎,已經可以看到大溪了,那個彼岸的位置看起有點遠耶,真的只有幾公里的距離而已嗎 @_@
一整排隨風搖擺的河畔楊柳青,數大就是美的輕柔飄逸看起來就是讚,就算沒有水岸加持,只要風很大,依然讓人目不轉睛~~
騎到這一部份的環河路,沒有明確的路標,只有地上的腳踏車圖案還有一旁疑似提供自行車使用的青色專用道,想說後段應該是要沿著河濱前進才對,所以就在這裡給它左轉.....
很沒把握的選擇,幸好這是正確的路,不然迷路還要繞來繞去,實在是有夠麻煩的~~
沿途景色是越騎越荒涼,這個時候又看到了寫有山水步道的石碑,真的很懷疑是否到了終點,果不其然,猜對了一半~~
因為此地是新北鶯歌與桃園大溪交界處,也就是說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鶯歌段的行程已然結束,再過去就是桃園境內,即將進入下一階段的大鶯綠野景觀自行車道之旅,還未踏足裡邊,就已看到很不一樣的東東 ,塵土飛揚、人車共用,單車騎士只是這條路上的配角,遇到大車經過要記得先閃,安全第一呀~~
雖然是串連在一起的自行車道,同樣身為北部大縣的這兩個行政區,對待它們的態度也差太多了吧 3_3 新北市在這方面確實比較用心~~
因為後續路線有點亂,趴趴走了半天,發現好多事情,像是原來還有大鶯路 !!! 不是只有桃鶯路、三鶯路而已呀......嘿嘿~~如果早知道有這條路, 那麼當初聽說大鶯綠野景觀自行車道的名字時,第一個想到的不會是鶯歌到大溪的鐵馬路線,而是位在大鶯路旁的一條單車道 ∩_∩
再往前走會看到一座大池,占地超廣的~~後來才曉得那是不久前才啟用的中庄調整池,方才在新北桃園交界處見到的那座小山就是其所挖出來的土堆置而成的,如果來個繞湖一圈單車縱走,應該不錯玩,只是當初沒有這個計劃,而且好像有點走錯路,所以沒心情環湖,先找到正確的路再說~~
還好 !! 正確路線就在調整池南邊,對照地圖來看,來到這座中庄福安宮,就代表走對路,這間廟香火似乎還不錯,在這兒稍歇期間一直看到有信徒前來拜拜,甚至還有人脫鞋到路旁水溝泡腳 !! 水質有那麼乾淨嗎 ? 中庄這個地方真是不容小覷~~
如果地圖的標示是正確的,這一帶應該都是菜花田,碧草綠野的景致直教人心曠神怡,可惜季節不對,沒能見到韮菜花似雪飄揚的美麗景致.......唉~~
因為剛剛沒有在大鶯路上的慈文宮補給,只好另外尋覓可以買水喝的地方,此時在路邊看到唐山嬤ㄟ灶腳懷舊料理的指示牌,就想說順便到那裡找吃的,沒想到這裡竟有一座富麗堂皇的祠堂,在這鄉下地方算是不常見到的規模,遠遠看到聚星堂的名字就想說此間主人可能姓陳,近看才曉得是陳五常祠堂~~
清康熙年間將台灣納入版圖後,頒布三條渡海禁令,其中第二條禁止攜眷入台影響深遠,造成當時社會男多女少的現象,以致不時出現漢人男子與平埔族女姓通婚的例子,俗諺唐山公、無唐山媽的說也是由此而來,不過此禁令並未嚴格執行,時鬆時緊,直到乾隆53年(1788年)經由大學士福康安上奏朝廷後才得以有條件開放,擁有官方許可便能攜眷來台,當時從對岸來台開墾的第一代移民除了被奉為開台祖的男性,亦有被稱為開台媽的女性,多為陳姓聚落的大溪中寮島中的早期移民,陳好即是其中之一~~
相傳來自福建泉州的陳好早年喪夫,在乾隆年間與親族同行,帶著三子一姪渡海來台,落腳中寮島,即現在的中庄,其中一子後來生下五位男丁,後代為了感念先祖嬤的辛勞,這才設立陳五常祠堂來奉祀,清朝時期多少先民冒險橫跨黑水溝,祈盼能在這裡開闢一片新天地,去過不少宗祠,安座神龕中央的都是男性的天下,早就耳聞也有女性為主的開台媽,不過還是第一次見到真正的實物,做為中庄具有相當歷史意義的人文景觀,此地亦有提供家庭號自行車出租,一旁又有間名為唐山嬤ㄟ灶腳的餐廳,呷奔或是play都很OK,如今中庄調整池己完工啟用,會為這裡注入什麼樣的觀光能量,令人期待呀~~
唐山嬤ㄟ灶腳是一間餐廳,就位在陳五常祠堂旁,當初一開始的目的就是要來這裡,既然是餐廳當然有賣酒水,終算入手盼望多時的飲料,不過都是大罐的,畢竟不是便利商店,能夠買到就已是萬分感謝囉 ^_^
這個餐廳名稱與隔壁祠堂相呼應,主人應該也是傳承下來的陳姓子孫,聽說裡邊的料理食材全都是自家栽種飼養,保證天然,剛到裡邊時沒有看到客人,原來位子全都被訂光,待會兒就會過來......居然這麼受歡迎,要不是今日的巧遇,還真不知中庄原還有這麼一段過去~~~
中寮島一帶地域寬廣、阡陌縱橫,幸好陳五常祠堂旁出來的主要道路只有一條,順順地往下騎,至少都是正確方向,不會迷路啦~~
哎呀~~本以為因找路而不得不暫別的中庄調整池,居然又再次來到它的身邊,伴著望不盡的壯麗水景,再怎樣糟糕的心情都能瞬間好轉 ^_^
繞了好一大圈才總算到抵達中庄調整池的另一側,大漢溪舊河道果真不是一般涓涓小河能相比擬的,浩瀚無際的蓄水池,還有緊鄰池畔的環湖小徑,散步賞景已很讚,單車追風更是優,來個繞池一圈的慢跑運動,想必也是很Hi才是 ^_^
中庄調整池是將原本的大漢溪舊河道改建成一處蓄水池,平時將大漢溪水暫存於此做為備用水源,一旦上游石門水庫因颱風侵襲或其它因素以致濁度過高而影響供水,則改由此地供應水源予板新給水廠,保證民生用水無虞,看這仿若遼無邊際的水面,這項臨時應急措施,應該撐個好幾天也是沒有問題的吧~~
路過一處兩端都有青蛙鎮守的迷你紅橋,一旁還有不知該怎麼形容的紅磚牆,明明就在大漢旁,可是卻很有深山荒野的fu~~
一陣濃郁的花香襲來,就算一直馳騁也離不開這個香味,不禁讓人好奇怎麼會突然出現這麼一股讓人神清氣爽的甜香 ? 一開始還在懷疑,不一會兒就適應這個花香小天地,近距離接近過不少錦簇盛開的花團,但這個就真有點誇張,還沒靠近就能聞到那誘人清香,究道是什麼花兒才能有這麼一個美妙奇香 ???
一開始還以為是白玫瑰,細看才知梔子花,而且從種類來看,疑似大花梔子,繞著中心生長並重重相疊的白色花瓣展現它那婀娜迷人的高雅身姿,車道兩側盡是它們的美麗倩影,還有那散而不去的迷人芬芳,要到花期時分來訪,才能深刻感受到它那馨香怡人的奇幻饗宴~~
在還念念不忘方才經過的梔子花小道,沒多久就來到了位於栗子園的大溪河濱公園,突然有些小激動,因為自從離開三鶯大橋後,再也沒有看到有這麼多人出沒呀~~
同樣做為大漢溪旁的河畔綠地,三坑自然生態園區更有世外桃源的fu,這裡當然也很不錯,但就是少了那麼點空靈感,更像是較為寬廣的綠地公園~~
鑽出武嶺橋下,抬頭就能見到對岸臨崖的建築群,那個高地再過去不就是大溪老街,還有熟悉的大溪橋,本來看到電梯還很開心,想說直接上去就可以省去不少力氣,卻要到了入口才曉得,單車不能牽進去呀 +_+
要說大溪最著名也最容易親近的視覺景點,莫過於大溪橋,名聲人氣都堪稱大溪三橋中名列前茅,曾是連繫大溪市街與大漢溪左岸的重要橋樑,大慶洞還是大溪門戶的那個年代,高度會變成現在這副模樣,與它也有很大的關係,這座外型華麗的鋼樑吊橋,不論從哪個方向望過去都是那麼豔光四射,與它打過不少次照面,這還是第一次從角度凝視它,又是另外一番截然不同的感受~~
待在大溪橋上賞景是很讚的享受,騎著腳踏車在上面悠然而過,更是超有趣的奇妙體驗,嘿~~這座橋與自行車還之間意外相當搭配呀 ^_^
如果真的照地圖上的路線來走,還帶著一輛youbike,要去大溪市區,要嘛先去月眉停車場還車再走回來,不然就是直取康莊路過慈康陸橋進市區找站點停車~~
這兩個都不是好方法,看來只能使用折衷方案,也是走台三線康莊路,不過中途就從月眉古道上去直接切進大溪和平路老街,當時還不曉得路程會如何,只是想說既然不能走迷宮巷上去,順道去具有歲月情懷的月眉古道晃晃,應該會比騎在那單純無趣的柏油路要更有意思~~
當時還沒想到可以改走石板古道這個捷徑,後來從三坑老街騎車來大溪橋時有試了一下.........哇咧~~好可怕的決定,下次不要這麼做了 >_
從武嶺橋過來的車子還真多,騎在台三線上與它們擦肩而過的感覺甚差,幸好路程不遠,來到這兒總算可以喘口氣,月眉古道耶 !! 真是好久不見,十多年前就來過這裡,卻是直到今日都未曾實際利用它前去月眉,更別說是參觀李騰芳古厝,哈哈~~倒也不是那麼急,人生留點空白,也是不錯玩 ^ ^
終於有關於迷宮巷的指標,不再是內行人才知道的私房秘境,就連草店尾與後尾巷的名字都有出現,曾在那尋找八大古井與路過一間有大片穿瓦衫的土埆厝,而且終於有擺上鳳飛飛的照片,以帽子天后與迷宮巷之間的深厚淵源,早就該如此做了,不然當初也不會有明明經過鳳宅門口卻不自知的尬尷往事~~
以後會對月眉古道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竟然這麼陡 !! 明明以前來時沒這麼誇張,別說是騎車,就連用牽的都有些吃力 +_+ 硬推還是上得去,唯一值得稱道是不僅安全,也不用擔心冏態曝光,因為都沒有遊客經過呀 !!
這部份倒是與渡船頭旁的石板古道完全相反 @_@
總算來到和平路囉~~果然還是要見到這處寫著月眉通路的紅磚立面,才有來到大溪老街的fu~~
附近最近的的youbike站點在大溪中正公園,所以就來這裡還車,想說再繞道普濟路逛逛,就可以去桃園客運大溪站準備搭車回家.....
路過大溪武德殿,真是不得了,原來有開放參觀耶 !! 好個令人驚喜的意外巧遇,二話不說,這就三步併兩步地到裡邊好好一探究竟吧 ^_^
早就耳聞大溪武德殿屋根是和洋折衷格局,外表是入母屋造、內部則是屬於洋小屋的偶柱式桁架搭配格天井,果然要親眼目睹才能深刻體會到這些名詞所傳達出來的意涵,輕柔淡雅光線與這處歷史建築內部十分搭配,散落週遭的展示文物只是稍為點綴,放眼望去仍是那個傳授武德的育成場所,數大便是美,古蹟林立的大溪小鎮,以這裡最有fu~~
哇~~棟札耶 !!
據說是2000年修繕時發現,一旁有很貼心地將上面的文字給完整呈現還附上解說,不必再費力去辨示那已辯認那已略顯模糊的字樣~~
大抵是記錄1934年8月動工,11月8日舉行上棟式,包含大溪郡守鹿田憲士、警察課長今井唯雄在內的當地官員仕紳均參興這項儀式,讓這處堪稱全台保存最完整武德殿的歷史價值,又更上一層樓 !!
大溪神社一路延伸至大溪郡役所之間的日治時期建築群,地位猶如宜蘭舊城南邊那如月般的和風官舍群,大部份建築至今仍保存完整,甚至還有公會堂與武德殿在內,神社就不用說了,特有的大型室內聚會空間就已給予人們一種開闊的格局,臨崖遠眺大漢溪與大溪橋更不可多得的極佳視野,這裡將它們稱為崖線上的建築,的確是名副其實~~
沒想到武德殿的側門也能打開,直通南邊位於圖書館旁的日式木造平房,這又是讓人驚豔的所在,因為曾見過此地頹圮殘破的模樣,其外觀在那個時候與時常維護的武德殿不可同日而語,或許是否因為這棟建築屬於警察宿舍,與當時這一帶均是憲兵借用的空間明顯是兩個世界,所以才一直沒有處理它,真是太久沒來,不知它早就變成如今煥然一新的樣貌,對比以前拍過的照片,再看看這道迴廊,當下有些感動呢~~
這處現今應該算是大溪武德殿附屬建築的空間,也展示不少與劍道有關的東東,還有坐墊的說,在上邊跪坐看資料,很有日式居家的fu,只是坐不久,腳就變得很痠呀~~
繼續往南方走去,這裡的地域屬性慢慢轉變成警察大人的地盤,眼前這處據說是前身是大溪警察局宿舍群,由於四戶連接,所以又被稱為四連棟~~~
解說內容提到四連棟的存在記錄了不同時代居民的生活軌跡,關於這點要有點想像力,因為裡邊更像是將大溪人的生活與歷史濃縮在其中展示,以七大面向做為展覽主題,就連當地開採煤礦的過往就出來了,到處有能見到的大溪故事,此地最菁華~~
見到鳳飛飛照片的當下,內心真是激動又懷念~~
只要去過大溪國小那處林本源發源地石碑,就一定會知道與林氏家族淵源深厚的通議第,此地有將復原成模型,原本它的真面目長這副模樣,已經超乎官衙的格局了吧 ? 難怪又會被稱做林本源城~~
大溪市區最熱鬧的地方毫無異議是和平路老街,眾多雕刻精緻的樓牌立面是其最吸睛的建築特色,這裡也很應景的取了部份來做為模型展示,選擇了48號與48-1號,兩間房子的山牆與石柱拱券都很有高的藝術水平,住宅大門也各有其風格,一處是傳統住家門面,隔壁卻是可將門板拆下做生意的店家,上邊的KANG與全昌字樣都顯示它們原先的主人姓江,後來才由古姓人士買下,現在只要提到源古本鋪就會想到這裡,算是商店品牌與建築價值兼具的特色景點~~
還是很好奇,老街上特色立面甚多,為何會選擇這裡呢 ?
就算是古錐的模型,依然氣勢非凡的建成商行,是人氣稀少的大溪中山路新南老街最能與和平路老街對抗的西式建築代表,平常都只能仰望,只有現在這個時候才能平視,中央圓頂真的超級大,若是在其山牆與一樓天花板之間再塞個滿是窗戶的二樓,那麼就幾乎與富岡車站前的呂家聲洋樓幾乎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呀 ^ ^
在其前方還有關於它的主人---簡阿牛的介紹,第一次見到這位大溪名人的相關資訊,原來他也曾投資桃園地區的煤礦事業,大溪木雕享有盛名,黑金歲月也是不遑多讓,四連棟在這點倒是多有著墨,讓人見識到以往較不為人知的大溪往事~~
回望普濟路,路邊有好多古色古香的日式建築,如果他們都是將原本老舊建築重修成現今模樣,那麼在其背後應該都有許多值得聆聽的凡塵滄桑,後來才知那個武德殿附屬建築與方才去過的四連棟,都是於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一部份,附近還有其它像是藝師館(大溪郡役所警察課官舍)、工藝館(大溪郡役所警察課長官舍)、壹號館(大溪國小校長宿舍),大溪市區的文化景點不是只有老街,仍在持續進化中,應該有事沒事就要多來此地晃晃的~~
這趟大鶯綠野景觀自行車道的的追風之旅真是非常好玩,見識到許多有趣的事物,沒能見到韭菜花,潔白清香的大花梔子也是不錯看,只有稍微晃晃就已教人十分驚豔的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令人意猶未盡,以後再找機會將它補完吧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