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訊】因為尋找,所以看見:一個人的朝聖之路


 書名:因為尋找,所以看見:一個人的朝聖之路

 作者:謝哲青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02日



聖雅各之路
一個靈魂的放遊
踏上千年朝聖之旅
在路上  重新找回遺忘的自己

旅行,流浪,不需要冠冕堂皇的理由,
或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藉口。
有時候,離開,就是唯一的理由。
我聽見,遠方的風聲,呼喚著。
我看見,久違的自己,在路上等我。
————謝哲青


內容簡介

《因為尋找,所以看見——一個人的朝聖之路》是謝哲青首度踏上千年朝聖古道「聖雅各之路」,向未知探尋,所帶出的一部靈魂放遊書寫。與過往不同,哲青這次的文集,除了傳遞他所擅長的人文、歷史與藝術,在這趟古道之旅,也獲得更開闊的人生省思:探索真實、回顧過去、尋求方向,在孤獨中重拾遺忘的自己,前往生命的繁星之地,並且寫下沿途的體悟和感動,是出書以來最坦誠感人的一部療癒之作。


【哲青的人生省思】 

 ‧感受時間

成就一切的功德,正是「時間」。
在這裡,我重新思索「時間」。
是時間,成就了大教堂的瑰麗,那時間能成就個人的宏偉嗎?
重新感受生命、感受時間,我們也找到新的方式來回應生活。

 ‧療癒之道

在滿目瘡痍的過往中,我們找尋理得心安的吉光片羽。
透過不斷的自我對話,面對身而為人必須面對的磨難與告別,
這才是自我修補,自我療癒的開始。

 ‧找回自己

那個對世界與生命充滿憧憬、好奇與熱愛的人,究竟去哪了?
我好久,没有見到「他」了。
我想念「自己」。

 ‧學習獨處

正因為如此,在旅途中等待我的,總是驚喜、驚奇與驚嚇。
在近乎我行我素的飄浪中,我學會入境隨俗,隨緣自足,
更重要的是,學會與孤獨自處。

 ‧修補內心

我試著鬆開糾結的背包綁縄,
這何嘗不是我在鬆動凝固石化的自己;
當我修補裝備上的裂縫,
其實也在修補我內心那些久經歲月而風化破損的缺口。

 ‧愛情悔恨

愛讓人勇敢,卻也讓人偏執、瘋狂。
所有的一往情深,最後,也風乾成欲語還休的心照不宣。
人生如此,愛情也是如此,
站在祭壇前,我懺悔辜負過的深情,
回憶那些輕忽大意的曾經。

 ‧當下與永恆

終有一日,我們的生命都將面臨結束。
永恆,或許只是引頸仰望的遙遠,
我們所擁有的,只有現在,只有今天而已。

 ‧沉默與靜默

沉默,是心領神會的靈犀,
也是我所能想像得到,最純粹的自由 。
沉默是心照不宣的領會,
靜默卻可以引導我們走向更深的生命體會。


名家一致好評

蔣勳  |  王浩一  |  郭強生  |  郝譽翔  |  吳建恆  | PETER SU ……………… 感動推薦

「即使艱難險阻,因為信仰,總會走出一條路來,是聖雅各的道路,也是哲青要走的道路。」——蔣勳

「每個人,都有一顆不安的心靈必須安撫,一個人的朝聖之路,從有形的到無形的,我們都若有若無地走著,只是大多人都在半途放棄了。」——王浩一

「哲青的旅行有深度,有廣度,更有溫度,讓人讀了以後不禁心頭一暖,而世界從此打開,充滿了美麗的陽光。」  ——郝譽翔

「在朝聖之路上,這段路只會向我們丟問題,那些出發前預備好的題目,一直都找不到解答。後來我發現,一旦問題消失了,也就不需要找答案了!」——吳建恆


作者簡介

謝哲青

豐富的學養和多領域的涉獵,曾被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報紙專題報導,為華人圈閃亮的藝術、旅行說書人,長期擔任國內各大型藝術文物展策展顧問與代言人。現主持《青春愛讀書》榮獲第51屆電視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獎。著有《鈔寫浪漫》、《星空吟遊》等多本著作,百科全書式的行文風格,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目錄

聖雅各之路步道地圖

推薦序01 一個人的旅行,孤獨嗎?         王浩一  
推薦序02 說是堅持,但也是挺固執的     吳建恆  

前言 寫於出發之前

01    聖雅各——孤獨的開始
02    庇里牛斯——貪婪的疾行者與身體的背叛
03    明天,太陽依舊昇起——海明威的潘普洛納
04    疼痛的宮殿——苦痛的存在意義
05    唐吉軻德與史帝文生——生命中的小毛驢還在不在
06    愛情讓人瘋狂——行過黑色西班牙
07    時間的靈魂——布爾戈斯大教堂的華麗與救贖
08    夏至——已過中點 ,無法回頭的旅程與人生
09    我還是很想她——交換彼此的生命故事
10    路上的陌生人——活著,存在的意義
11    在路上——不安在烈日下雲散湮銷
12    逆光——明天,繼續前進
13    加里西亞——走向最後一道天險
14    繁星之地——遺忘與釋懷,在不斷的行走中
15    大地的盡頭——穿越無法言傳的蒼古

後記 返回之後


推薦序01

一個人的旅行,孤獨嗎?
王浩一

每個人,都有一顆不安的心靈必須安撫,一個人的朝聖之路,從有形的到無形的,我們都若有若無地走著,只是大多人都在半途放棄了。

--

如果,僅是坐在客廳沙發握著電視遙控器,隨著Discovery頻道去旅行,他們總好奇「一個人去走走」的「千里流浪」,問道:會孤獨嗎?香港導演林奕華如此定義旅行:「不是一個人去的,不叫旅行,旅行的目的是重新學習如何做一個人,由不怕孤單開始,所以旅行就是修行⋯⋯」職場與家庭之外的第三場所,是「旅行」,這是孤獨練習的好時機。

今年初秋,臉書上,看到有一建築師好友,領著一群年輕建築師到法國進行一場「柯比意」之旅,當他們到了法國東部偏僻的小鎮去看「廊香教堂」(Notre Dame du Haut),貼了一張上翹的屋頂,十足拙趣的絕美照片,讓也是熱愛建築的我欽羨不已。文章中,提到有人當場向另一個旅伴求婚⋯⋯這件事,我跟另一位建築師聊過,話題轉入到他當年在奧斯汀研究所上課之際,有一位設計課的老教授,上課中提到他自己年輕時一個人的廊香教堂旅行⋯⋯這位教授的談話讓他印象深刻,我也興緻盎然:

老教授說,之前一個人當背包客,為了就是要到鄉間去看柯比意的廊香教堂。廊香教堂是二十世紀建築大師柯比意(Le Corbusier)生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同時也被公認是二十世紀最好的宗教建築之一。許多學建築的人,往往把這座建築當是「聖堂」。

上課中,老教授敘述著年輕的他如何搭著火車再轉搭公車,到達了小鎮已經是晚餐時間,找了一家便宜的旅館,在當地人介紹的餐廳吃晚餐,晚餐時也跟著當地居民聊一聊這座教堂,對他們的影響與生活上的改變。一個人的晚上,喝了好喝的法國紅酒後,就愉快地去睡覺。

隔天早上,天還未亮,獨自一人慢慢往山坡上的教堂走去,一路上感覺與小鎮越來越遠,也同時與教堂越來越近。到達山坡後,第一道清晨陽光也剛剛到來,回頭一看,遠方的小鎮正慢慢醒來。教堂建築就佇立在眼前,他在教堂的周邊觀坐了許久後,才肅然地走入室內。這時,他獨自靜靜感受透進來的光線⋯⋯來自建築窗櫺,來自上帝的力量。

一個人的旅行,可以自在,可以如此精心安排這樣戲劇性的靜美。我想,若不是緩慢的旅行,很難感受到令人難忘的詩意。所以,我是羨慕哲青「一個人的朝聖之路」,同樣身為作者的我,細讀他的文字,總明白獨旅的他,自我對話的靈魂深處裡「理性孤獨」。他恣意地享受這種孤獨時光,如果察覺自己陷入「孤寂」之際,不急,不慌,它像是個旋轉門,哲青總能靈巧地對準方向,一推,就可以輕鬆走出去了。

「突然意識到,我的聖雅各之路已經過了一半,背後的門已經關上,終點仍在陌生的遙遠之外,因為出發太久,我也回不了頭。」哲青像是每個馬拉松選手一樣,總會碰到的「撞牆」時期,往往那是一種深深的無力感降臨的感覺,甚至會開始懷疑能否堅持到終點。我特別閱讀這一段文字,企圖融入他的感受,這一段⋯⋯除了好奇,我也知道「這一段的糾葛內心戲,最迷人」,如同千年前玄奘隻身走在曠遠無涯的沙漠時,他的「自我對話,與內心的掙扎拔河」最動人。

一個人的旅行,如同哲青這樣的一邊「尋找」一邊「看見」,眼睛掃瞄著所有的異國文化細節,腦海耙梳著所察覺的整體生命意義,頭頂總飄著幾朵「人生哲理」的文字雲,這是敏感作家的優勢,也是讓人羨慕的。法國詩人韓波(Arthur Rimbaud)的有一詩句:「生活是他方」(La vie est ailleurs),是形容長時離家旅行時一種幽微的思想,意思是:有時,我們覺得眼前的人生不完整,總嚮往在他方會有生命的「本真」。所以,一個人的旅行,有時是一種儀式,有時是一種等待,對於哲青則是一種「尋找」。

每個人,都有一顆不安的心靈必須安撫,一個人的朝聖之路,從有形的到無形的,我們都若有若無地走著,只是大多人都在半途放棄了。我喜歡哲青在菲尼司特雷海岬時的文字,他解釋「菲尼司特雷」是大地的盡頭,在古羅馬人統治伊比利半島時,他們認為這裡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因為再往前就是連太陽都被淹沒的海水,於是他們在此建造了太陽神廟,稱此「天涯海角」,也在地圖上標記「0 KM」里程碑,也註腳「大地的盡頭,生命的開端,再過去,除了虛空,還是虛空」。

我喜歡,也嚮往這樣的「一個人的旅行」。


推薦序02

說是堅持,但也是挺固執的
吳建恆

在朝聖之路上,這段路只會向我們丟問題,那些出發前預備好的題目,一直都找不到解答。後來我發現,一旦問題消失了,也就不需要找答案了!

--

我把這一段路想得太浪漫了。

當我得知哲青將踏上朝聖之路時,正巧當時我人在巴黎,就二話不說答應飛往西班牙,陪哲青走上一段路。

當然我也不盡然是這樣的浪漫主義者 。出發前,我也帶著正在思考的問題和尋找中的答案上路,然而,結果證明朝聖之路會給每個人不一樣的回應。

所以你的也不會和謝哲青一樣。

我和哲青約在潘普洛納(Pamplona)見面,那是奔牛節的城市。

和大家想的一樣,如果有機會和哲青一起出國旅行,他應該會滔滔不絕將他知道的學問一股腦兒全部解說出來。那是一種謝教授或謝導遊的靈魂,我在潘普洛納的教堂裡,紮實的上了一堂課。之後從路標、建築物到冰淇淋,他信手拈來,我真心感覺到他的熱心和自己的幸運。

這是我在出發前的想像,事實證明果然如此。這應該也是大家認識的謝哲青。

但是在出發後,我發現有一種更真實的謝哲青,那會是我陪走這一段路的最大收穫。

在哲青抵達巴黎之後,就先上演一齣令人擔心的戲碼,他掉了所有的信用卡。我接到來自謝太太(娃娃)的求助,在潘普洛納先幫他刷了那間海明威住過的飯店房費。

我也住了進來,希望能好好感受這間飯店,這是我也是他這趟旅程中最昂貴的一夜。他興奮地告訴我海明威和這間飯店以及這個城市的關係,他告訴我海明威對他的影響,但是他沒告訴我隔天早上四點半就得出發上路。所以我還傻傻期待著飯店的豐盛早餐(這間飯店的早餐評價很高),以為那會是接下來幾天中最豪華一餐。

第一天見到哲青,他已經曬的超黑,脖子脫皮背上長了水泡,我很替他擔心,他既不擦防曬也不擦曬後凝露,徒步不到一週已經是這副模樣。

可是他一派輕鬆自在,帶著我走過潘普洛納幾個重要景點。直到讀這本書時我才知道,書中這位扁平足男孩經過幾天的疾走已經達到身心靈極限的引爆點。

隔天的路上,我以著輕盈的步伐領先。或許,如果我可以體貼一點,我會多說些安慰他的話。

但這些話還沒說出口,我就發現了 一些問題。

「你竟然背著你二十二年前旅行的後背包?你不知現在的背包比較好用也比較輕又符合人體工學嗎?對於這種負重的長途徒步旅行,為什麼要背一個這樣的後背包呢?」

「你竟然穿著七年前的登山鞋來走朝聖之路 ,難怪你腳步蹣跚,這鞋子太重又不適合走路啊!」

「你帶這麼多不必要的東西幹嘛?你還帶書!!我回去時幫你帶回去好了!」

「我們找個地方買新的鞋子和包包好不好?否則你怎麼面對接下來的七百公里?」

「不然我離開時和你交換背包好了?」

說是堅持,但也是挺固執的。

我記得出發前和他吃飯,他還交代我要帶專業好走的鞋子和裝備耶!

當時和哲青討論,我其實並不清楚這個背包和鞋子都有著他人生中另外的意義。帶他們出門,就是在朝聖之路上對自己人生做另一次的巡禮。

不到一年前我還把謝哲青當成偶像 ,我連和他講話都感到緊張。而此時,我已經和他走在朝聖之路上,除了偶爾碎碎念之外,從他在巴黎掉了所有的信用卡開始,我一路上還幫他撿了太陽眼鏡和水壺。

其實在這段路上,我們也沒有太多交談。因為對我而言,那也是是一種心志和體力的磨練。第二天,我的右膝就已經痛的要命。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走在一望無際的丘陵路上,兩旁風景是接下來幾小時路程也沒有改變的麥田,沒有什麼尋找人生答案這件事,我只有覺得絶望。

他走過來,突然丟了 一句話給我。

「你覺得 ,我是不是一個驕傲的人?」

這句話出現在我最累最厭世也最懷疑自己的時候。

我告訴哲青,「你讓我慢慢的想一想。」

我並沒有答案。因為在朝聖之路上,這段路只會向我們丟問題,那些出發前預備好的題目,一直都找不到解答。後來我發現,一旦問題消失了,也就不需要找答案了!

或許此刻哲青也不再需要問這個問題了!

我想起出發後的第一天,哲青就接到一位好朋友突然離去的噩耗。在讀這本書時發現他完全跳過了這一段。

但我試著回答,「你是一個忠心的好朋友。你並沒有任意販賣你內心真實的感情和眼淚。但同時你也太固執了!不輕易在別人面前展現出真正的需要。你將心事往心裡藏,將別人對你的評價轉身為八百公里的腳步。你是值得為自己感到驕傲的。」


前言

寫於出發之前

『Nothing Burns Like the Cold.』——喬治・馬丁《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

--

二○一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結束最後一場錄影後,我告別工作多年的電視台。

還記得,那一夜的刺骨寒涼,北方的凜冽有意冷心灰的不堪。

但我的心情,更冷。

街上隨處可見結綵張燈的耶誕樹,主宰都會天際線的一○一,準備要參加派對一夜狂歡的年輕人們,似乎都以歡欣熱烈的方式,嘲諷我的失敗。

發生在職場上的挫折,讓我對工作,對生活,對自己感到失望。自忖殷勤努力地參與每份工作,就能得到同事,或是上司的體諒理解,至少,是工作崗位上的問心無愧。

全心全意的付出,未必有百分之百的收穫,這是每個成年人都應該懂的道理通識。

「不知地厚天高,就是慢性自殺。」「你看你,溫良恭儉讓,最後落得什麼下場!」朋友的嘲諷猶言在耳,現在想起來,格外刺耳。

到頭來,我所相信的價值,我所堅持的信念,我所追求的尊嚴,原來,在別人眼中,根本一文不值。

我站在寒風的十字路口,多年前旅途歸來後的迷惘,再度湧上心頭。

彷彿就是昨天,在海外飄泊了許久返回家鄉。就在踏入國門的那一瞬間,我突然,失去了生活目標,對自己的未來悵然若失。

對於家園強烈的陌生,或許,是經過漫長旅程後,返鄉旅人心中最真實的惆悵。走在原本熟悉的街上,意外地發現,一樣的門牌號碼換了招牌店面……在巷口嬉戲的小朋友,已經長成玉立亭亭的少女……數十年如一日,坐在里民中心門口泡茶的阿伯消失了 …… 圈地養地十多年的停車場突然變成高樓大廈……就連鏡中的自己,也都顯得冷漠、疏離。

為什麼離開家?為什麼流浪?又為什麼回來?

經常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露宿餐風的流浪,想起那些飢腸轆轆地站在糕餅店櫥窗前的羞赧,想起那些佇立在街頭,突然對前方未知的倉皇。那些被記憶起的曾經,都是身為旅人的我們,生命中最真切的體驗。異地他鄉的陽光、微風、氣味、色彩,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旅人唯一的擁有,而這份擁有,卻在平凡瑣碎的日常遞嬗中磨損、褪色。

最終,只剩下些許不曾說出口,也無法言傳的悸動,縮瑟在記憶的幽暗角落。

****************

接下來的日子,意外接踵而至,來不及愛,也來不及恨,今天勉強度過,明天接踵而來。

所幸的是,工作仍然依循原來的軌道運作,手上仍有重要的節目持續,也固定接受海外的工作邀約,繼續與那些有趣的人見面,拜訪有趣的地方。在藝能界、媒體圈工作,是一份極度具有挑戰性的事業,有時更像是不可能的任務。我試著忘記生活中的不如意,將自己完全投入其中,工作之於我,不單單只是「在做的事」而已,不知不覺,它變成了我個人的「全部」。

每當我接受雜誌或節目專訪時,都對自己所處的情境感到困惑:我的生活去哪了?工作怎麼會變成全部呢?我太投入工作了嗎?我試著去回想,以前那個喜愛莫札特與布魯克納,對電影喜愛狂熱到從早場趕到午夜場,經常興沖沖跑到近郊攀岩,海邊追浪的年輕人去哪了?他怎麼不見了?我好久没有見到他了?

就在我太在乎別人感受,為別人而活的同時,我也忽略他的存在。

昨天的新聞報導說,有一名旅行者,從挪威北角出發,歷經五個月的步行跋涉後抵達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換作是以前的「他」,一定會興味盎然地探聽、研究浪遊者的南下路線。

公車亭海報上提醒著,下週在國家音樂廳,歐洲古典樂界的演奏新星,即將登台演出拉威爾為左手而寫的鋼琴協奏曲,以前的「他」絕對立馬衝去票亭排隊,為的只是想現場聆聽他心目中最理性又浪漫的鋼琴作品。

經過公園時,看見老先生正虎虎生風地打著八極拳套路,以前的「他」,一定會熱血沸騰地跑去請教比劃,「靠崩捅塌攔撲」的六大開,如何才能像老師傅這般俐落有勁。

那個對世界與生命充滿憧憬、好奇與熱愛的人,究竟去哪了?

我好久,没有見到「他」了。

我想念「自己」。

****************

「你要不要出去走走?」在廚房泡茶的娃娃大聲問道。

「……」過三秒鐘,我回過神來「什麼?」

「出去旅行啊!」

「為什麼?」

「別問為什麼,我不喜歡你現在的樣子。」

「好,但是要去哪裡?可以去多久?我走得開嗎?」

話才說完,我發現正在說話的那個自己,好陌生。以前的「他」才不會問這些問題。

「你有没有想去哪裡?」

「那就去這裡吧!」我指著書櫃上的珍・莫里斯。

「西班牙?你不是去過很多次了嗎?」我們坐在書桌前,喝著太燙也太淡的茶。

「没錯,但我要妳看看這一段。」我微微地激動,因為,我感覺到有什麼事正要發生,對於尚未開始的旅程感到興奮。

一九六九到七四年間,英國作家珍・莫里斯旅居西班牙,多年以後,她寫下了對伊比利半島的理解與想像,書名就是《西班牙》。

「唸給我聽好了,你没看到我没多餘的手嗎?」

我翻到第三十頁:

「通往西班牙最好的路口是龍塞斯谷(Roncesvalles)山口,深入庇里牛斯山區十條峽道中最可歌可泣的一條。這是高而險峻的路線,傳奇故事迴盪,一千年前,俠義騎士羅蘭在此吹起魔法號角,震耳欲聾,飛鳥紛紛墜亡在他周圍,這裡也是野蠻巴斯克人撲向查理曼大帝後衛部隊的所在,殺死了他大部分的武裝精銳。整個中世紀期間,朝聖隊旅經由龍塞斯山谷緩緩南行,前往星野聖雅各主教座堂,高舉著棕櫚葉編織的十字架,唱著英勇聖詩。歷代統治著經由此路進入西班牙……在這裡,一八一三年英軍將拿破崙趕出西班牙,內戰期間,數以千萬的難民也是沿著此路奔向自由……」

「……」娃娃狐疑地看著我「So……所以呢?」

「就是這條路啊!星野聖雅各的朝聖之路。」我試著壓抑住興奮。

「那要花很多時間吧!」換她以不信任的眼神看著我「你行嗎你?」

「欸,没禮貌!」我轉身從書櫃下層,拉出Philip’s的地圖集,翻到庇里牛斯山區的扉頁,指著法國與西班牙邊境,「從這裡出發!」然後指著大西洋畔不遠的所在「然後到這裡。」

「你知道有種發明叫Google Maps嗎? 」娃娃没好氣的看著我。

「煩咧!這樣比較有Fu啊!」我笑著對她說。

我們總因為没有勇氣做真正想做的事,所以,到頭來總是做差強人意的自己,我要抓著自己的頭,將自己拖出自憐自艾的泥沼。

一切就從法國南部的聖讓皮耶德波爾(Saint Jean Pied de Port)開始。

旅行,流浪,不需要冠冕堂皇的理由,或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藉口。有時候,離開,就是唯一的理由。

我聽見,遠方的風聲,呼喚著。

我看見,久違的自己,在路上等我。

「好!Why Not。」一盞茶的時間,我們就敲定了行程

「不過我先告訴你,我是不會陪你走八百公里的。」她狡黠地看著我「不過,我會在終點站等你,這會是你一個人的旅程。」

「大姊,不要搞我啊!」我看著她「確定不跟我一起來?」

「白癡啊你,我只是想你應該一個人靜一靜。」

就在這暮春三月的微涼向晚,我決定踏上千年朝聖之路,向未知前進。

*本書書介由時報出版提供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