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濱景點
南竹湖社區導覽圖南竹湖社區入口意象以特有「白螃蟹雕塑」作為代表,於傳統平方側邊牆面彩繪裝飾及海洋元素融入,是部落親山臨海的最好的表現方式。
南竹湖居民以阿美族為主,亦有少數漢族與平埔族共同生活,彩繪牆上簡單有趣色彩豐富亮麗,充滿了阿美族樂觀天性及部落特色。以彩繪的方式繪製在牆面上,吸引參訪人的目光,也一目暸然部落生活動空間及傳統生活場域。
魯邦屋看似廢墟工業風,時尚又藝術是部落的秘密基地,其實魯邦屋原身為米倉,因為工班胡忠恕(阿魯)以及一位叫做「無邦」的在地人先後不小心開車將此撞了大洞,因此便將這兩位的名稱合再一起命名,關於這樣的命名方式真的很逗趣可愛呢!
古發屋傳統工法建造的並也是部落的廚房,運用燃燒漂流木以及九芎取火,部落的媽媽們常聚在此烹飪美味原鄉美食。
必巴汗汗婻(Pipahahanan)在社區街口的一間無牆屋亭是最有特色,從南竹湖入口走往社區須走一段爬坡,阿美族語 「必巴汗汗婻」(Pipahahanan)讓老人家休息的地方。
樟原長老教會因原教堂於民國79年遭受颱風侵襲而損壞,在整修時將教堂改造如大船造型,在周圍兩側有矮牆環繞,猶如船隻開進樟原港口正要靠岸,因此成為樟原村最具特色地標,被譽為臺灣最美之「諾亞方舟」造型教堂。
- 地址:台東縣長濱鄉樟原671號
長濱市區早市長濱風景秀麗、自然純樸,左邊是山、右邊是海,物產豐富,在早市可以嚐鮮部落飲食,常常可以聽見阿美族爺爺奶奶用母語交談著,尋寶的好機會來了,販售的商品多為野菜、肉類和海鮮,蔬果種類眾多:迷你山苦瓜、芭蕉、洛神、輪胎茄、山蘇、辣椒、箭筍等跟著季節登上市集,總是讓人驚呼出聲,有些攤販會賣自製的原住民醃漬品,其中又以「席烙」阿美語發音就是生醃豬肉和貝類為主,有機會來到一定要這跟著當地的腳步,感受這最原民的味道。
- 地點:長濱市區
銘展青果行到長濱想找最在地的最新鮮的,挖寶的地點就位在長濱早市內的銘展青果行,因為老闆娘蘇秋鳳與當地居民非常熟悉,也暱稱叫「秋鳳水果行」,當地居民的包裹收送都在水果行轉介可算是小型的集貨區,水果行裡除了當季的水果外,部落手作特產如永福野店海鹽、竹湖山居香蕉與火龍果乾…等,還有許多讓人驚喜又驚奇的物產。
- 地址:台東縣長濱鄉長濱村8鄰長濱路71之2號1樓
- 營業時間:06:50~19:30
真柄金剛大道遠眺金剛山,站在大道上兩側是無邊際的梯田,層次分明地坐落於金剛山腳下與太平洋畔,筆直且依山傍海的絕妙風景,被比喻為東海岸的伯朗大道,梯田景觀,風景隨季節變化,在山與海之間來回遊走,令人百看不膩。
- 地址:台東縣長濱鄉東13鄉道(長光產業道路)
誠琪商號(Paghanhan部落雜貨店)誠琪商號老闆張美英,藉由藝術家創思與巧手改造下,讓部落雜貨店有了嶄新面貌,保留原有部落的原始風貌,「Paghanhan部落雜貨店」, Paghanhan在阿美族語中有休息、歇腳的意思,在這裡除了可以滿足旅人所需補給食品外,加入了具有在地特色的部落產品展售,包含部落婦女的手工藝,常見手工藝有皮雕、月桃編織,蘆葦掃把、藤編;在地小農的米、菜、咖啡、多樣傳統的發酵食物等,成為具創意的東部海岸沿線旅遊資訊站及補給站,來這裡就可以一網打盡特色部落農產唷。
- 地址:在台11線公路(92K處)
- 電話:089-831269
長濱漁港長濱漁港為台東縣境內最北之漁港,是該鄉約數百艘漁筏之作業基地,延繩釣俗稱「放滾」是主要漁法,也是長濱鄉漁獲卸貨區以及在地辦理年度活動「海祭」的場所。而當夜幕低垂時,港口燈塔引領著歸航的漁人,膠筏的漁火到映在海面上,與夜空中的星光相互輝映,形成一幅寧靜而燦爛的港邊景緻。
烏石鼻漁港位於長濱鄉南方漁獲豐沛的漁港,烏石鼻沒有漁港建設,卻有深海的天然岬角港墺,因為它的地形關係,也造就了它獨特的進港方式。因漁港腹地小,漁船無法直接靠岸,得用海上膠筏搭駁方式以才能上岸,烏石鼻為柱狀節裡的黑色安山岩,入海中的岬角所形成的天然漁港,黑色岩石像人的鼻子一樣向外延伸,而有「烏石鼻」的名稱,海岸可觀賞到潮間帶的豐富生態,有磯釣天堂之稱,更是海岸阿美族文化的聚集地。
- 地址:位於寧埔村台東市轉台11省道,約99.5K時即可到達
八仙洞八仙洞為「史前長濱文化」之遺址,為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史前文化遺址所在地,因而列為台灣一級古蹟。因地殼上升過程中受海水侵蝕,而使其八仙洞有兩種不同型態的洞穴,一種是橫向半圓的,另一種是垂直發展的,有自形成的十數個海蝕洞穴,可見得東海岸海平面上升的地殼變動。
- 地址:台11號公路78公里處
附近其它景點
港口部落豐濱鄉阿美族港口部落,坐擁世界級地質教室的石梯坪與天然鐘乳石形成的月洞,在這邊有「莎娃綠岸文化空間」傳承部落文化與智慧聚集所,與七月豐年祭感謝豐衣足食之外,特有的五月海祭祈求大海對漁獲豐收的虔敬,站在海祭場彷彿閉眼就能聽到與海的對談,浪花的擁抱。
石梯港與石梯坪風景區石梯坪位於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石梯灣的南側尾端;海岸景觀非常精彩,清朝光緒年間,統領吳光亮率兵開路時,看見此處沿岸岩盤突伸入海,形成大大小小的灣澳,其形如階梯一般,排排長短不一,故稱為「石梯坪」。
石梯坪盡頭,迆灑接連秀姑巒溪口,左側內凹成「石梯灣」,現已闢為漁港,灣澳漣漪盪漾,風光旖旎。石梯坪整個區域,是一個面積極大的海岸階地,海蝕地形十分發達,海蝕平台、隆起珊瑚礁、海蝕溝、海蝕崖等觸目皆是,尤其是壺穴景觀,堪稱台灣第一。
靜浦部落太陽廣場太陽的部落‧暖色的村落,是靜浦的美名也是阿美族語「Ca'wi」(札位),意指山坳裡的平地,部落廣場地板有著紅澄色的圓形圖騰是顆大太陽!站在廣場上奚卜蘭島就在眼前,想起部落的古老傳說太陽變成月亮也一直流傳至今,也一直默默守護著靜浦部落的每吋土地。
- 地址:花蓮縣豐濱鄉3鄰140號
長虹橋 花蓮必遊的新景點-新長虹橋,豔紅的外觀格外吸引目光,橫跨秀姑巒溪銜接港口部落與靜浦部落兩地,在新橋建蓋之前舊長虹橋可說是聯絡兩地道路最重要的路段,如今舊長虹橋退役變成行人專用道路可停留腳步,遠眺新長虹橋的壯麗與奚卜蘭島的聳立之美,新長虹橋也傳承舊長虹橋的使命與精神繼續服務更多人。
- 地址:花蓮縣豐濱鄉台11巷68公里處
秀姑巒溪口陣陣浪花打上,捕魚人待破曉之前將魚苗打撈上岸,每年3至6月在秀姑巒溪口的夜晚,會看到一群頂著寒風來回穿梭在浪花間的捕魚人,在撈捕日本禿頭魚,阿美族語又稱「Vulau」也是「月亮的孩子」,孵化的魚苗要溯溪成長就會在此刻遇到捕魚人,捕撈到就感謝「月亮的孫子」讓今年有機會能嚐到大海的恩賜,也提醒後代為有節制捕撈才可以讓更多人都有魚可以吃。
奚卜蘭遊客中心坐落於秀姑巒溪出海口旁,「奚卜蘭」又意旨「在河口」的意思,遊客中心設計概念以秀姑巒玉的姿態詮釋著美的姿態,除了前衛新穎的獨特風格外,在2015年進駐的新太平洋一號店,替前來的遊客提供一個舒適明朗的空間,肚子餓這邊有得填飽肚子,想喝杯咖啡與小酒這邊都能夠滿足,來到長虹橋不忘記的來遊客中心停留一會,享受甜點與山海的樸實待客之道。
- 地址:花蓮縣豐濱鄉靜浦村靜浦8-1號
- 電話:038-781218
成功海洋環境教室 目前由中華鯨豚協會駐館,期待結合漁人、鯨豚海洋保育工作者及在地居民的力量,提供認識鯨豚與海洋生態及漁業文化的教學場所,整體以深藍大海為主軸、抹香鯨為視覺主題,分為二區鯨豚生態區、成功旗魚文化區。並不定期舉辦海洋特相關活動,讓遊客瞭解獨特的漁業文化與周邊珍貴的海洋生態,讓賞鯨之旅更豐富。
- 地址:台東縣成功鎮成功鎮港邊路1-5號1樓
- 電話 0978-236-307(有需要預約導覽解說,請事先填寫線上預約單:https://goo.gl/LUdN6o)
- 開放時間:每週四至週一開館,時間為上午9:00至12:00,下午13:30至17:00。
三仙台三仙台的阿美族語為「nuwalian」,意思為「最東邊的地方」,是由突出的海岬與離岸小島所構成的特殊景觀區,也是東海岸最具知名度的風景據點 。三仙台的八拱紅色跨海人行步橋,長320公尺,以波浪造型呈現,造型如長龍臥波,島上地形景觀與生態資源極為獨特稀有,是研究海岸植物生態的重要據點,還可欣賞壺穴、海蝕洞、海蝕溝、海蝕凹壁等特殊地形,以及珍貴稀有的海濱植物。
- 地址:台東縣成功鎮東北方約 3公里處(台11線112K處)
比西里岸Pisirian比西里岸位於成功鎮三仙社區的阿美族部落,「siri」是山羊的阿美族語,「pisirian」就是「養羊的地方」,漢名叫做「白守蓮」,可是族人們還是喜歡稱它「比西里岸」。將從海邊撿拾起的定置漁網浮筒和漂流木做成非洲鼓的樣貌,並以阿美族圖騰裝飾表達傳統文化,由於阿美族語中浮筒叫做「PawPaw」,於是比西里岸的「PawPaw鼓」就此誕生了。比西里岸更擁有幾米的畫作、立體藝術以及漂流木所製成的羊錯落在村落與海岸,遊客可到此尋訪幾米的蹤跡、進行部落藝術散步,展開一段深度體驗。
- 地址:台東縣成功鎮三仙里白蓮路(沿台11線至112k處轉入依指標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