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路線
尖石深山中,曾經血腥的古堡經歷滄桑而斑駁,幾經花謝花開、日出日落,殞落憤恨的山靈終究選擇了沉默,但輕風不甘寂寞,低鳴嘶吼地似乎在說,趕快站上爬滿藤蔓的城牆,大霸稜脈就隱藏在那之後。
朱先生站在山腳下,起了一棟李棟山莊,經歷四十年的興盛與衰敗。如今一壺茶幾泡飲,他泡的不是好茶韻,卻圖了個高朋滿座,我一口飲盡這泡淡淡孤寂,並細細地聆聽他口述當年的事蹟,不論歷史對錯,我盡記之,因為這是對九十歲莊主的尊敬。
李棟山:
李棟山位於桃園復興鄉與新竹尖石鄉分界上,頂上有顆一等三角點基石,海拔1914M,小百岳編號#28,從登山口李棟山莊 (海拔1500M) 起登算起,路長約1.5公里,總爬升約400公尺,雖名列中級山,但相較於其他中級山來說,因步道整理完善,走起來較不費力。
李棟山古堡:
李棟山山頂有座廢棄的古堡,是為泰雅族原住民與日軍的古戰場,早期日軍在此地建立砲台,搭配李棟山開闊的山勢地型,能遙打對山的泰雅族部落群,經歷過戰事摧殘與軍隊棄守,目前僅剩一座拱型城門與周圍爬滿藤蔓的城牆,當年原民與日軍激烈的戰況已不復在,歷史也只能隱藏在這斑駁的城牆中。
網路資訊說,這邊可以看到大小霸稜線美景,但事實況因頂上城牆高聳、雜草橫生,所以當天看不到任何展望,或許必須爬到城牆上才有可能窺見一二 (攀爬城牆是不被允許的,旁邊也有告示立牌禁止)。
李崠山莊:
四十年前朱萬鶴先生因戰傷選擇來此地過退休生活,在海拔約1500M的山腰起了這座李崠山莊,整座莊區裡共有三間大木屋,皆是他個人從山上撿了斷木,一根一根搬下山蓋起來的。根據莊主與當日山友口述,早期要攀爬李棟山必須從宇老部落起登,總計要耗費一天一夜時程,山莊則成為登李棟山的重要補給站。當年興盛時期,山莊高朋滿座,晚間飽食後,山友在此高歌飲茶好不快活。茶桌上,山友大哥興奮的幫忙補充,配上莊主的淡茶,當時的盛況彷彿就在他們的口沫中活靈活現。
旅遊記誌:
在搜尋新竹的中級山過程中,李棟山一直都是熱門造訪地點,也在網路上找了些當地資訊,對於山腳下的李崠山莊和山頂上的廢棄古堡相當有興趣。當日驅車前往,在尋找李崠山莊途中因導航誤報耗費了一段時間,所幸在途中遇到路人,問路後得以抵達山莊。
馬美道路的盡頭則是山莊處,附近有處廣大的停車場,停車相當方便,而李崠山莊就如網路資訊所說的,看似毫無建築章法,但每一棟建築都有它奇特獨到之處。莊主在門口放了一個投幣箱,以往登李棟山都會投20元當清潔費 (如今似有似無的過路費只剩下10元),其實此山是屬於國有,不一定要花這費用,但路過的山客還是都會投下硬幣,為了是延續這奇特的傳統,還有投入對老人家的關懷與尊敬。
當初可能為了讓軍隊能夠穩定將物資數送上山,因此李棟山步道走起來平穩八方,又有一條捷徑貫穿步道多處,捷徑較陡但日曬較少,步道寬廣緩坡路途較長,其實不管走哪條都殊途同歸,就單看登山者想要什麼樣的旅程。
今日山頂上遇到一對情侶,因在同地方用餐而結識,他們固然是登山好手,也提供了許多雨鞋的使用資訊給我,讓我回家後忍不住敗了一雙雨鞋。下山後莊主邀請我們到山莊樓室邊飲茶邊聽他說故事,登李棟山一趟,收穫的絕不是只有撿山頭而已,還有莊主與他老友珍貴的片段回憶。
行車資訊:
新竹 > 內灣 > 竹120縣道 > 竹120縣道19.3K萊爾富左轉竹60 > 馬美道路 > 李崠山莊
馬美道路的盡頭可以開到李崠山莊,山莊前則是一處廣大的停車場,供要來登山的旅客停放車輛。今日因未來程途中稍微迷路,因此到這邊時已經9:50了。
李崠山莊,海拔1500公尺,早期登李棟山必須從宇老部落起登,需耗一天一夜時程,因此山莊成為登李棟山的駐紮、補給地。如今公路修善,車子可以直接開到此處,登李棟山變成只是兩小時的行程,在此住宿已無需求,又加上莊主年事已高,因此成了現在的樣子,但該山莊依然是李棟山著名的景點之一。
現在時間比預期登山的時間晚了將近一小時,當時深怕下山時間太晚(出發時是以中級山的規格對待之),因此就算看到眼前非常感興趣的李崠山莊也只能草草的拍張照片當紀念。
瞭望台兼望遠休憩台,有一個生鏽的圓牌寫著,海拔1500M。路就是從這邊開始的。
莊主的茶樓,此時的莊主在二樓那呼喊我過去喝茶,只是我深怕時間不夠,一直大聲(他左耳耳背)的跟他說: 爺爺,我先上去,稍等再來!
左下角的清潔費10元,莊主看到我拿出20元還一直跟我說只要10元就好,我跟他說沒關係就投了下去,因為這是登此山的奇特傳統,還有一種對他老人家的關懷。
時間是10:01,穿過山莊後,登山之途開始了。
李棟山初始林相。畫面中的樹種似乎在新竹縣山區很常見到,樹幹上長有青白斑,可我就是認不出來事何種樹種。
一處森林間的小宇宙。段木青苔上,落葉和灑落的斑駁陽光。
開始出現第一處岔路,我所指的地方較陡,但路途較短,實際型走覺得還好,因為只小陡了一段就平緩,走沒多就有開始有岔路給你選擇走陡或緩。
需要拉個繩子的陡坡,但其實只要過了這坎就是平路了。
上登時一直都沒看到人,直到此處才發現原來有一大群隊伍在此地休息。
李棟山步道沿途景色,此地頗有綠境,越往上走路居然越大越廣,可能跟以前是軍隊運輸步道有關。
快抵達山頂時有處聊望台,往畫面的右方望去理論上可以看到開闊景色,可實際上雜草叢生,已經高過一個人的高度,往那看去根本看不到任何景色了。
這邊有條岔路可以走到"馬望僧侶" 指標寫著需要3hr,此時的時間是10:53,當然不適合往那邊往返,要走這條路只能改天了,繼續朝古堡前進吧。
前往"馬望僧侶" 的指標。
李棟山古堡,座落於李棟山山頂,現為新竹縣立的古蹟。此地曾經是日軍與原住民的古戰場,也是日軍砲打對山山區原民的制高點。100年後,這邊只剩下眼前這處爬滿藤蔓、只剩下圍牆的廢墟。
時間是10:54,突然間古堡的圍牆就出現在我眼前,大約耗時50分到頂。
廢墟城門,從內部往外拍。
在城門外的一種特殊植物,一開始如左上方的花苞,花苞慢慢開啟後,會變成很多根小花叢,不知其名為何。
在頂上,古堡內雖然腹地廣大,但沒有遮蔭的地方,因此我跑到古堡外享用飯糰午餐,遇到了畫面中這對情侶,聊天後認識了,就一起下山。
特地拍這畫面是因為,整條步道都有所謂的捷徑跟常規路線,不管走哪都會相連,唯獨這路口必須仔細看清楚。
這根木牌有用立可白畫上左下切路線,往畫面人物的方向才會回到李崠山莊與停車場,若往畫面右邊續走過去就不知道會通到哪個村哪個店了。
途中有棵高大的紅豆杉,從根部岔出成兩支幹,非常奇特,因此駐足拍照一下。
高大紅豆杉身影。
12:04分從山頂離開,12:31分就抵達山莊處了,如今的李棟山變得非常輕易可攀。
李崠山莊後面有小農地,是莊主自給自足的田地。
因為沒想到李棟山程行這麼簡單,我們下山的時間太早,此時的莊主一個人孤伶伶的坐在茶樓上發呆,因此我們三個晚輩不請自來,跑去找他聊天去。
莊主自己在茶樓裡面寫的詩句,幾句簡單的字句清楚的說盡近200年來李棟山的歷史演進。
時間是12:41,我們跟莊主喝茶聊天也頗有段時間了,這時他團的人員陸續的也下山了,都被莊主呼喚了過來。
李崠山莊莊主朱萬鶴先生,高齡90初歲,身體依然硬朗,當日,他一直呼喚已下山的山友來茶桌喝茶,並且動作敏捷的泡著老茶招待大家,大伙就像被長輩呼喚似的,很乖的過去坐著陪著他聊天,喝著他給的淡淡寂寞,畢竟一個人的日子總是不熱鬧的。
有人偷偷的說,你看那紅色保溫瓶,可是比我們在坐的都年長阿,他說小時候他奶奶就有一個一模一樣的,這保溫瓶起碼有30~40年的歷史了,這樣說來他不經意的就悄悄的透露自己的年紀了,科科。
眾山友從李棟山返回後,都來到莊主的茶樓喝茶,大家坐在一起聽莊主講故事,偶爾問上他幾個歷史問題,廳的大家津津樂道的。
時間是1:03,是該回家囉,在李棟山莊隨意的繞了一圈,去感受一下當年這邊滿員的盛況空前。清潔費10元。
李崠山莊的某個瞭望台。
李崠山莊茶樓,茶樓上綁滿了布條。直到我們要離開時,還有好幾個山友都還在上面聽故事呢。
山莊X鶴樓? 聽聞以前類似這樣的木屋樓有三大間,每間都可以容納幾十人,因此山莊客滿時是非常熱鬧的。
莊主從山上撿的木棍,提供給山友使用。莊主一開始看到我沒拿仗時,孩一直要我拿一根保護自己,我只能笑笑的拒絕他,因為我要空出手來拍照阿~
借個山友的身形當比例尺,李崠山莊,掰啦~ 有機會的話會再找朋友一起前往的。
13:30,回程的途中,前方開始起霧了。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