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學筆記🦌#7 ▎登山裝備 - 登山杖/ 綁腿/ 護膝

  • BingHeng Le
  • 3,007 次點閱
  • 16 次拍手
  • 出發日期
    2020/01/19
  • 回程日期
    2020/01/19
  • 相關路線
    裝備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專欄目的: 登山相關知識博大精深,故擬彙整目前所學相關登山知識,利往後快速瀏覽並分享給喜愛登山的同好,一同交流。若有說明錯誤之處,惠請指教。

1) 為什麼使用登山杖? 

  • [協助平衡] 擴大支撐面、止滑
  • [延長體能] 支撐背負重量,分擔膝蓋負荷
  • [探索未知] 做手臂延伸,可探索草叢
  • [其他用途] 作外帳支撐

2) 下坡膝蓋痛,走不動原因分析?

  • 下坡時,膝蓋若超過負荷無法承受,會造成疼痛,亦會拖慢整個隊伍的行進速度,若遇天候劇變會更加危險。
  • 為了解緩這樣的問題發生,平時需要長時間鍛鍊腳尖走路。並訓練大腿肌肌力,減少膝蓋承受壓力。
  •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正確使用登山杖與護膝也是另一種途徑。

3) 使用護膝與登山杖的正確概念 ! - 是輔助品不是必需品。

  • 盡可能少用登山杖與護膝並鍛鍊自己的肌力才是正確的方式。
  • 若遇走不動,可以交替使用腳尖走路與登山杖。好的體能才是本質。
  • 另長時間使用護膝,需注意血液循環問題。

4) 如何選用自己適合的登山杖?  高級與廉價的登山杖有何區別?

材質
  • 輕量,堅固與舒適為選擇重要依據。
  • 主要材質有鋁合金、鈦合金與碳纖。
  • 鋁合金最常見也最便宜,碳纖比較不耐衝擊需注意。
結構
  • 登山杖使用兩隻較平衡。可選用三節式較好收納。
  • 有些登山杖甚至有設計避震系統,適用彈簧結構。
  • 高級的登山杖更會使用吸震材料(PU材質)。
  • 在尖頭部分使用鎢鋼更耐磨,耐用性勝於鐵。
  • 尖頭的特殊紋設計可增加抓地性。
握把
  • 常見的材質有: 橡膠、軟木與塑膠。
  • 握感與材質較無關,與形狀較相關。(建議實際握過)
  • 有些登山杖的握把範圍較長,當下坡時可以較靈活改變握把高度。
腕帶
  • 可以減輕手腕負擔。
  • 高級的腕帶有立體的剪裁,使用上更舒適。
阻泥板
  • 可以防止登山杖陷於雪地或爛泥中。
  • 在灌木叢中反而較為不便,易勾住一旁植物,最好選用方便拆裝為主。
  • 另登山杖使用過後,需要做簡易清潔,並免泥土附著,造成腐蝕。
    (參考: 登山杖|裝備檢查及保養須知 )

5) 登山杖使用方式 !

  • 任何地形,握上登山杖,上手臂與前手臂最好能保持垂直(90度)
  • 上坡時可微調縮短登山杖,建議採用無避震效果(有些登山杖可切換)。
  • 下坡時可微調伸長登山杖,建議採用有避震效果(有些登山杖可切換)。
  • 登山杖上有刻度,需要在出發前就調整好,避免邊走邊調。
  • 在開闊地行使用雙仗效果佳。
  • 登山杖與地面呈交觸角90度最為輕鬆穩定,與地面最大夾角不小於60度。
  • 登山杖避免拿太前或太後,過傾斜的角度,會分散支撐力,使用效果降低。

    6) 綁腿是做什麼的呢? 必要嗎? 
    走在碎石坡或是塵土飛揚的林道,小石子與砂礫容易跑到鞋底。
    經過泥濘路段或是下雨後的山路,鞋子沾上泥巴會阻礙透氣效果,也會弄髒褲管,拖吊綁腿可以安心的進入帳篷睡進睡袋。
    下雨天只穿雨褲,也無法避免雨水順著褲管進入鞋中。
    沿路的螞蝗與硬蜱更是難以甩開。前者會讓傷口紅腫血流不止,後者嚴重會染上萊姆病。
  • [功用1] 避免雨水滲入鞋子、防止穿越箭竹林時褲管被沾濕。
  • [功用2] 防止螞蝗進入褲管,防止異物掉進登山鞋裡。
  • [功用3] 保護登山褲,減少被磨損、勾破的機會。
  • 綁腿是(選用),但若背包重量與容量允許,還是建議準備;尤其是泥濘路段若不想穿雨鞋的時候。
  • 下雨的時候,綁腿要穿在雨褲裡面 !!!

    7) 護膝是做什麼的呢? 必要嗎? 
  • 減少膝蓋軟骨承受的壓力、增加關節的穩定度。
  • 通常會在下坡段時用到(上坡較少)。
  • 使用護膝雖然有減緩壓力的效果,但也會影響肢體的彎曲性,活動較不靈活,因此建議是舊傷或是不舒服時使用。 (是輔助品不是必需品)。

8) 延伸閱讀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