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0/01/08
-
回程日期2020/01/08
-
相關路線裝備
專欄目的: 登山相關知識博大精深,故擬彙整目前所學相關登山知識,利往後快速瀏覽並分享給喜愛登山的同好,一同交流。若有說明錯誤之處,惠請指教。
1. 早期服飾設計觀念: 獵裝、短大衣、40%尼龍60%棉混紡布、牛仔布料、皮衣(不透氣)。
重量約1.2-1.5kg。
2. 適合台灣天氣的衣物: 台灣地區溼氣重應選透氣性佳服飾。
# [小知識: 防水透氣布料的兩大重要評比數據 - 透氣量/抗水壓]
透氣量: 在多少相對濕度,氣溫下每單位面積,每小時透過多少重量的水蒸氣。常見檢測方法"倒杯法"
抗水壓: 每單位面積能承受多少重量的水,於多少時間內不漏水。抗水壓越強,透氣性通常也相對較差。
3. 新一代登山服飾設計: 保暖+防風+防雨+快乾+耐磨
1) 風衣外套拉鍊外側,有擋片(可遮擋風雨)。主拉鍊內側有擋風摺。
2) 檔片外加裝扣子使衣摺更緊密貼住衣服。
3) 風衣外層布料,選用Goretex。
4) 防水全開拉鍊。
5) 戶外夾克拉鍊雙向開啟,身體側面也有長拉鍊設計,協助通風與排汗快乾。
6) 袖口做收縮設計(擋風)。
7) 領口防風領摺。
8) 外罩式防風雨帽兜。
9) 上衣後腰身加長 (增加保暖性)。
10) 圓領設計最常見,而半門襟設計有利調節體溫。
4. 防水透氣布料討論:
表面處理 | 目的1-減少靜電與摩擦聲: 光滑的尼龍布表面於穿著走路時衣袖不斷摩擦布面,透過表面處理使衣物較不會產生靜電與難聽的摩擦聲。透過適當的表面處理防潑水力也較持久。 目的2-耐磨: 目前主流的做法包含十字紋布(織法上的改變)與高強度尼龍絲(新材料)。 |
防潑水處理 | 目的1-使雨水、露水無法沾濕布面。 目的2-使飛塵與油汙不易弄髒衣服。
|
防水透氣層 | 如何達到? 1) 直噴法: 特殊原料加上高壓噴射成霧狀,經高功率光束照射,以滾筒壓合,反覆15-20次。類似工業常用的多孔隙材料製作方式。這樣的工藝可以產生許多微小的原料顆粒,層層附著於布面,使水分透不過去,水蒸氣分子可以排出。 2) 間接法: 將原料噴於紙模(轉印用)上,照光,轉印再壓合,與上述方法類似。 #近年來很多新作法被開發出來,可以達到類似或更佳的效果,待研究。 |
縫線貼合 | 防水透氣布料經裁切,縫合成為衣物。但縫線處如何防水呢? 縫線有專用的貼合膠布,貼合時需控制溫度與濕度並精準的壓合。若加工不良易滲水。 |
內襯 | 內趁勢防水透透氣層內邊與人體接觸的部分,會加裝內襯。 內襯材料有最常見的薄尼龍布、網布料與三合一布料。
|
5. 各類登山服飾簡介:
雨衣 | 早期很多人都穿機車雨衣,現在有更多選擇,為了靈活性應優先考慮兩件式雨衣褲。 Goretex衣物遇長時間的降雨仍不能避免衣物沾溼。 選用衣物衣帽最好一體成形,防水功能最好,帽子有些可以收進衣領,方便收納。 衣物帽兠選用稍大,有利於將頭部加裝保暖頭套。 衣物需有防水拉鍊,內有塗層隔開人體與防水膜並加裝防水貼條。 |
棉料衣物 | 盡可能避免,主要原因是一旦潮濕不容易乾,氣溫較低得環境容易讓人體失溫,且會緊黏皮膚,不舒適。 |
羽絨衣 | 優點-是輕盈保暖。 缺點-是體積大需要使用壓縮袋收納,布面不耐磨,容易沾溼而喪失包暖能力。 適用於行經速度慢,不流汗的時候或夜晚睡覺穿。 若行經間人體散發大量熱能仍不保暖,可穿較厚的排汗保暖內衣或中層衣。 到營地或中間長時間休息 1) 換掉沾濕的衣物,2) 換上乾衣物 3) 套上羽絨衣等保暖衣物 |
化纖中層衣 | 一般的天然纖維為短纖、而化學纖維的材料長度較長稱為長纖。 常見的化學纖維包含: 尼龍、特多龍...等。 人造纖維(化纖)在蓄熱上有優勢: 1) 化纖結構中空,可以積蓄空氣,使其成為熱的不良導體。 2) 化學材質能反射人體遠紅外線,節約人體熱能消耗,人不易覺得冷。 3) 可採用立體織法,可讓同一塊布料在相同的厚度,有不同的密度。 讓抗風、透氣、防水的布料在最外層; 保暖在中層; 反射人體熱氣與排汗在內層。 |
軟殼衣 SoftShell | 1) 可抗強風,且穿著不悶熱 2) 耐磨度佳,且速乾 3) 貼身剪裁,快速行進減少風阻 4) 可比擬一般中層衣的保暖性,並與羽絨衣保暖性形成良好的互補,使登山如虎添翼 5) 衣物的設計上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材質與厚度布料(腋下排汗透氣; 手肘肩部耐磨) |
排汗快乾內衣 | 1)特性為速乾、透氣、抗紫外線等 2)主要透過將人體的汗水盡快吸收進衣物帶往表面,讓接觸人體的布層保持乾爽,如此讓衣服保持乾燥,不易細菌增生,就較少異味 3)纖維可添加"銀離子",抑菌,讓穿好幾天的衣服不容易有汗臭味 4) 長時間休息或抵達住宿地仍建議將積蓄在衣物表面的汗水拍掉,減少人體能散失 5)多帶一件,讓入睡時能保持乾淨 6)保暖性需要靠其他衣物輔助 # [小知識: 排汗快乾衣料機制] - 常使用化纖(本身不吸水),故透過親水藥劑,異型斷面紗、多密度織法(內粗外密)等強化纖維間的毛細現象,讓汗水快速排出。 |
羊毛衣 | 1) 前述所說排汗內衣與軟殼衣的缺點,不耐火。許多人會選擇羊毛做保暖且能防火星。 2) 羊毛也有排汗功能但稍差。 3) 羊毛防風效果不好,需搭配外層風衣。 |
6.服裝的底中外層 - 「洋蔥式穿法」原則
- 高山行程,日夜溫差大,白天行走時可能20 幾度、晚上卻不到 10 度,衣服的選擇與搭配就更加重要。
- 記住「洋蔥式穿法」的原則。
底層 (排汗) 排汗衣、排汗內衣,可以快速帶走皮膚上的水氣,保持身體乾燥溫暖。 - 目前以聚酯纖維、羊毛為兩大主流材質。
聚酯纖維 排汗效果較好,夏天的行程、或是比較怕熱,建議穿。 羊毛 強項是抗菌抑臭,而且就算濕掉也還是有保暖的效果,如果天氣較冷、或是擔心多天行程衣服會臭則建議穿。 - 現在也有許多大廠有出混合的材質,也可以納入考慮。
中層 (刷毛,化纖,羊毛) 吸濕排汗功能的保暖衣或是化纖外套,可以持續排出底層導出的水分,並防止不必要的熱量流失。(羽絨衣切忌不要於行進間穿,容易吸水,而越穿越冷; 上山要避免穿棉質的衣物、也不該穿牛仔褲也是同樣的道理) - 依據每個人需求(有多怕冷)及季節而不同。
行進用 中厚度的羊毛衣或風衣外套。
比較厚的排汗衣,也可以拿來做保暖層。營地用 羽絨衣 - 比較怕冷,禦寒衣物準備多件,可以是中厚度的羊毛衣+化纖外套。
外層 (防風防水) 可防風、防水的外套(或是雨衣)。以台灣氣候,若遇長時間降雨,穿著雨衣比穿Goretex效果好且經濟。 - 臺灣因氣候潮濕多雨,「防水」的功能非常重要。
- 「防水」跟「防潑水」是不同的概念,外層務必要選擇有「防水」功能。
- 目前以聚酯纖維、羊毛為兩大主流材質。
- 「保命衣概念」衣服「穿一帶一」,除了身上穿的一套以外,另外準備一套放在背包(並做好防水),如果不小心衣服濕掉可以迅速換下,或是到山屋時換上另一套衣服,讓身體保持乾爽。
7. 雨衣褲挑選建議
- 口袋位置是否會被登山包的腰帶卡住
- 雨褲側邊是否有拉鍊 (方便穿脫)
- 雨褲腰間是否有束帶 (以免被登山包擠壓滑落)
- 褲管是否會太短(抬腿的時候水可能會流到鞋子裡)
- 腋下是否有拉鍊可透氣 (雨衣通常較悶熱,若沒拉鍊,看有沒有開小孔設計)
- 帽兜的大小、以及是否有束帶 (帽兜建議大,可以包住其他保暖裝備,頭巾或毛帽)
8. 登山心得
- 登山行進間,逢人打招呼,除了可以確認彼此位置也是防災手段(有利走失協尋,提供最後目擊位置)
- 登山服飾選擇鮮豔優先,可有利於遠方辨識。
- 多天行程至少帶兩套衣物(一套行進間,一套營地),若有可能下雨建議三套含以上。
- 營地穿著服飾建議選擇寬鬆。
- 若行進間淋雨,至營地須馬上更換乾爽衣物,防止失溫,若沒有多的衣物,需待在睡袋內取暖。
- 有多一套衣物,若選擇正確為快乾材質,則可接替穿著。
- 高山環境需要嚴防紫外線傷害。
- 空曠地區難找遮蔽,只能仰賴外層衣物抵抗風雨。
- 森林中較不會受風雨侵襲,可以適時脫下外套。
- 「沒有最好的裝備,只有最適合的裝備」。在買東西前先上網查評價,在購入之前,建議要到戶外用品店進行試穿、試背,確認是否符合自己的狀況。
- 不見得「頂級品牌」就是最好,每個人預算不同、需求不同,不用刻意追求。
- 登山不是觀光,到山上,只能依賴你帶上去的東西,且你必須背著他們走完全程。因此,不足或是過多都是應該要避免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