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0/01/04
-
回程日期2020/01/04
-
相關路線裝備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專欄目的: 登山相關知識博大精深,故擬彙整目前所學相關登山知識,利往後快速瀏覽並分享給喜愛登山的同好,一同交流。若有說明錯誤之處,惠請指教。【山學筆記系列文章,點此連結】
- 背包組成: 頂袋、提帶、胸帶、調整帶、減壓肩帶、腰帶、腰墊與背板。
- 挑選背包第一要點: 合身。合身才能將負重依背包人體工學設計轉移至全身(通常腰部為主要),減少肩部壓力。通常各家廠牌尺寸與板型相異,建議至專業用品店試背且試背負時需負重,才能反應真實使用情景。試背重量以10公斤為一般建議值。另外有些背包的廠家有提供背包量測背板,可以依照人背脊長度快速決定背包尺寸。合身的背包也可避免於經過崎嶇地形時過度甩動造成重心不穩。 (背長的量測可參考: 【裝備】你適合哪種Size的大背包?)
- 背包的大小與分類: (亦可參考: 【裝備】挑選一顆適合趴趴走的背包)
40升以下 適合單日健行,通常無腰帶與胸帶 40-60升 適合一日行程,夏季山屋過夜(不背帳)
有頂蓋、胸扣和腰帶
容量可以裝進一般睡袋60升以上 適合多日行程,冬季山屋或過夜搭帳
二日行程推薦50升(不帶營帳)、三到四日行程75升,超過一星期推薦80或90升以上
升數較大的背包自重也相對較重 - 背包負重上限簡要估算: 背包最大適合負荷 = 背包所能容納體積/2.5。
25升 最大負荷重量約10kg 50升 最大負荷重量約20kg 75升 最大負荷重量約30kg - 輕量化背包的探討: 輕量化的背包往往背負系統也無法乘載較重的重量,故內容物也必須輕量化才能相輔相成達到預期效益。而同樣性能的物品越是輕量化往往價格也較高,這是需要額外注意的部分。
- 背包的收納: 同樣升數的背包收納系統的好壞,會決定配重的難易度與物品取用的方便性。另外收納系統也包含背包外部的外掛綑綁的相關設計。大型的背包要注意是否有攻頂袋能方便取用,使山友於登山時能更靈活的依路線調整所要背負的背包大小與重量。(註: 腰包亦可當作攻頂包使用)。
- 背上飛機不託運的最大公升數: 友人告知約40升(有誤再請指教,亦有些背包配合調整帶可以到50升)。
- 盡量避免外掛: 外掛太多或大型物品容易於登山時勾住兩旁的植物等,造成攀登上的困難與危險。另外睡袋與睡墊在外掛時須注意於斷崖路段若需轉身,須注意身旁距離,避免影響重心造成危險。
- 背包套之外仍須做好防水: 登山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下雨,此時背包套能提供背包第一時間的防水。但若雨下不停,背包靠近人背一側亦無法抵擋雨水滲入的可能性,故會建議於背包內用防水壓縮帶或大型黑色垃圾袋額外打底做好防水,避免睡帶,電器產品等濡濕,損壞。
(筆記: 包套也可以用來保護背包,避免表布被刮破、刺破。)
(筆記: 除了外層的背包套防水以外,建議背包裡要再用一個防水袋把東西裝起來(大垃圾袋或塑膠袋也可以,怕破掉可以套兩層),避免有時雨勢過大,背包套無法完全阻絕漏水的狀況。可以將衣物類、電器類另外用一個防水袋包好,把濕掉的風險降到最低,登山用品店都有賣,依不同升數都有。) - 背包自重討論: 通常40升以下的背包重量差異不大,不需額外探討。而40升以上的背包重量上則有較明顯的差異,尤其軍用型背包通常使用厚重的質料縫製,優點是可以背負更重的重量也更耐用,缺點是會造成額外的自重。(參考值: 一般75升背包淨重約3公斤,60升背包淨重約2.4公斤,當然會隨著質料的進步重量可以在減輕)。
- 背負大背包短暫休息時可找樹木或岩石依靠,未必要卸下。
- 攻頂包裝什麼? 隨身藥品、風雨衣、飲水、行動糧食、手機等。
(使用時機: 輕裝登頂、行程途中前往短程、需折返的景點時)
(筆記 :睡覺時可以將外套、衣服裝到攻頂包中當作枕頭,一物多用。 ) - 打包原則: 兩大原則: 平衡配重與方便拿取。(東西都放好後,記得把束帶拉緊)
(登山攜帶物品Check List 可參考: 【戶外百科】一日健行使用裝備 ; 【戶外百科】二日健行使用裝備)
(背包打包技巧可參考: 【裝備】背包的打包技巧)ABCs Accessibility:物品存取方便性 (背包副袋設計,背包內壓縮袋的使用,分層袋安放)
Balance:整體重量的平衡 (左右前後平衡,並不是要均重,而是靠近我們肩胛骨下緣中心的部分最重,另外平衡隨著水量的增減,食物等消耗需要不斷調整。)
Compression:壓縮 (所有的物品能夠壓縮的就壓縮(如:睡袋、衣物等),如果不能壓縮的也可以利用小東西將空隙填滿,可以購買防水的壓縮袋)
Streamline(流線性): (外觀上去檢查背包是否飽滿,並盡量減少外掛)頂袋 行動中常用的物品:衛生紙、垃圾袋、頭燈等、哨子。
較輕或緊急時需要的物品:例如雨衣雨褲、急救用品、部分行動糧等。大袋靠背處 重的東西,一定要放在靠背處: 例如瓦斯、爐頭、食物、充電設備、相機等 - 不耐重壓的蔬果可放在鍋具,隨時取用的耐寒衣物上方。
大袋靠外側 輕的東西: 風衣外套、遮陽帽、拖鞋等 大袋底層 不常使用的裝備:像是睡袋、到山屋或過夜點要換的衣服等 - 鬆垮的羽絨衣等最佔空間,建議使用壓縮袋收納
- 暫時不穿的衣物建議捲成長條狀
14. 背包4大系統說明:
護背系統設計 |
|
揹帶系統設計 | 人因工學背負系統三帶(胸帶、腰帶與肩帶): 透過調整帶調整配重,胸:腰:肩 = 15:30:55 常見的調整帶錯誤可參考 : 【戶外百科】大背包的選擇、調整與打包 背包的調整步驟可參考: 【裝備】六個步驟,教你輕鬆背重裝
|
支撐系統設計 |
|
副袋系統設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