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龍山這個名字存在我腦中記憶體已經好多年了,最近看了鳥友攀登的po文,又燃起我出征的欲望。在詢問過路況,確認無迷路之虞後,便邀老婆大人同行。
清明剛過,老婆在車上免不了對祭祀這自古以來上從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重視的社稷大事大放厥詞,喔不!是理性評論一番。雖然她的論點我大致同意,就算不同意也不可違逆,但這滿心歡喜出門散心,怎可讓拜拜的議題壞了興致,因此我隨即將話題轉向明媚山海風光,才解了這危機。
由於我們是第一次攀登,老婆行前還一直擔心沿途會不會沒人與我們作伴,但到了鯉龍山人文紀念館,一下車便發現有兩隊人馬整裝待發,此時心中的大石終於可以放下。
整理好裝備,我們便跟著老馬們的步伐出發。剛開始循著水泥鋪面前進,走著走著,水泥突然不夠了,取而代之的是夾雜大小碎石的堅硬紅土,而且中間還像被雷劈開似的,出現一條深溝。結束這特別的一段,沒多久就到了登山口。
從登山口開始的步道路況也不佳,有些路段岩石甚至比土多,有點像走在鱷魚凹凸不平的背脊上,加上氣候悶熱,沒幾步路早已汗流浹背。崎嶇的步道,對面山壁層次分明的褶曲地形,加上沿途奇特的花草、昆蟲,這段路走起來一點兒都不枯燥。沿線連綿不斷的水管長城,也讓我們開了眼界,還好路徑明顯,不然,沿著水管也能精確完成這前半段的路程。
漸漸的,石階成為步道主力,我們也下切到太石盤溪,循著河谷前行。包含河谷,一路上可見之前風災對山林的摧殘,其實,每上山一次,那種人類何其渺小的想法就更加深刻,即便自稱萬物之靈,人類又怎能不謙卑呢?巨石林立的河谷,真的是枯水期限定,所幸,沿途還有繩索輔助,讓我們得以高繞至溪谷上方,續接步道。
費了一番功夫,終於抵達2.55K休息站。走進休息站,眼前景象讓我著實一驚,休息站的規模是我前所未見,有涼亭,有桌椅,有水源,甚至還有人搭營帳,大家圍坐泡茶、煮火鍋,簡直就像是景觀餐廳室外席,而人聲鼎沸的盛況,更像極了時下流行的文創市集。和老婆稍事休息,我們決定簡單吃些東西墊墊肚子,等登頂回程再好好飽餐一頓。
聽說最後一哩路需要耗點體力,果不其然,精華路段非登頂的1.3K莫屬,而且不是耗點體力,而是使盡了我洪荒之力。除了三角點之前一小段平坦路,幾乎一路陡上,大小石階夾雜亂竄的植物根系,加上溼氣重,泥濘濕滑,不只手腳並用,還要動腦思索下一步該踩踏何處。朝聖之路備嘗艱辛,真的只有咬牙苦撐了。
經過一番折騰,我們夫妻倆終於克服身心煎熬,登上高峰,想不到達陣處又是另一個人聲鼎沸。為證明到此一遊,大家擠在彈丸之地排隊登上一塊大尖石拍照,可惜天候不佳,視線不明,無緣見到無敵的三面海景,不過,我早已陶醉在氤氳霧氣和杜鵑環繞的山景之中。
景色再美,仍舊要下山,而這又是另一個痛苦的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