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名但卻一直未曾真正行動前來這「臺灣の抹茶冰淇淋山」- 日本攝影師小林賢伍對它的評論,那張在IG上的照片也成功吸引了眾人的目光,讓這裡在一夕之間成為熱門的打卡地點,而這座抹茶山正是位在宜蘭礁溪的聖母山莊國家步道。小林賢伍當初懷著「報答 311 地震時」的感恩之情而來,現在已是愛上台灣這塊土地,「我要用照片讓更多人知道臺灣。」他曾這樣說。
10月7日與職場好友共六人終於讓自己完成這旅程...
「五峰旗聖母朝聖地」位於宜蘭縣素有「溫泉鄉」之稱的礁溪鄉,距離五峰旗瀑布約十五分鐘的步行路程,也是農委會林務局「聖母山莊國家森林步道」的支點,沿著其旁的產業道路往上步行,會經過觀景台和休息區,一個半小時後,可以抵達「通天橋」,這座橋為天主教高雄教區聖多瑪斯堂所興建,橋旁有一座小聖母亭,聖母亭旁的步道即是「聖母山莊國家森林步道」的起點,步道沿線具有豐富的林相與動植物生態,一路風景秀麗、林鬱青蔥,並有潺潺的流水聲,這條國家步道的盡頭,即是天主教義大利巴修士所建立遠近馳名的「聖母山莊」。
網路上已有相當多的分享與介紹,我就以一個信仰耶穌基督的愛好山林者,增加些篇幅介紹一下這位義大利籍巴瑞士修士(Br. Luigi Pavan),生於 1916 年(日大正 5 年)9 月 24日,卒於 1984 年(民 73 年)2 月 9 日。義大利特列威紹城人。1947-1952年(民 36-41 年)在雲南服務,1952年轉赴泰國傳教,1958年奉調羅東聖母醫院,獻身傳教事業37年,有26年在宜蘭羅東度過,羅東是他第二個故鄉。
與巴修士認識的人都知道,他與病患就像朋友一樣,有時更像是個長輩,照顧所有的人;因此大家都叫他「阿爸」,「病患常常有理」這句話,是他的口頭禪,可見他對病人的體貼。來台後,巴修士先在丸山聖母療養院服務,療養院初創,適逢波蜜拉颱風來襲,強烈的風雨把整個山頭肆虐得面目全非,巴修士奮勇地帶著病人到一樓避難,翌日停電又缺水,修士用車子到山下汲取河水上山,給眾人飲用。1966年巴修士被調回到聖母醫院外科擔任麻醉工作,不論何時何地,他總是非常有耐心地為病人服務,有一次,有一病患無緣無故發脾氣,將飯菜摔在地上,他撿起來,以溫柔的口氣說:「沒關係,你不小心把飯打翻了,待會兒,我叫護士再幫你煮稀飯。」他的修養和對病人的疼愛,可見一斑。
1979年,喜愛爬山的他,募款為五峰旗瀑布三角嶺處修築了一坐「聖母山莊」,並堅立大理石聖母像,作為朝聖與登山者的休息站,同時也發起在聖母休息站建立十四處巨大十字架。一生扶持病人的巴修士回到主的懷抱,為了感念他,1984年,友人們在聖母山莊前建立一座絧像,供後人緬懷,也讓巴修士陪伴在他所熱愛的聖母左右,繼續護佑他人。
註 1: 民國66年(1977年)時, 任職於羅東聖母醫院的巴瑞士修士與宜蘭登山協會唐傳和先生為了在山上興建聖母山莊而開闢 此路。這條山路較為迂遠,後來又開闢了新路,舊路因而廢棄。新路較舊路縮短了一半路程時間,即是現在聖母山莊國家步道的路線。荒廢的舊路,後來經熱心 山友的整修復原,並命名為「巴唐古道」,以紀念當年巴瑞士、唐傳和兩位先生開路的事蹟。(此路段因路況不佳,本次行程並未納入,因此就不贅述)
註 2: 聖母山莊(聖母峰)十字架平台上的14處(站)"耶穌受難苦路 (VIA DOLOROSA)說明" - 這在世界各地的天主教修道院環境中均可看見。苦路14站一開始是由聖方濟會在14世紀時所發展出朝聖路線,目的是方便管理當時有許多從歐洲來聖城耶路撒冷的朝聖者。當時的路線是從錫安山到城西的該亞法院、經過聖墓堂到橄欖山、再往南到西羅亞池、最後回錫安山。順序是先去聖墓教堂再往橄欖山的方向去,依照聖經事蹟有許多默想的「點」,但還不算明確的「站」。到了15世紀朝聖者將朝聖路線反過來,因為跟福音書事件發生的順序一致時,比較方面默想耶穌所受的苦。到了16世紀兩個作家Jan Pascha和Christian van Adrichom寫了苦路的書,那時已經有了苦路「14站」的概念。他們的書漸漸發揮影響力,歐洲來的朝聖者希望耶路撒冷負責管理的聖方濟會可以將苦路路線做些修正,因為當時苦路到審判門就結束了,朝聖者希望能將聖墓教堂設為終點站。現在苦路的終點站就在聖墓教堂~。而世界各地的天主教修道院就以這14處(站)用各樣簡易了解的十字架並圖像來幫助默想這十字架的救贖恩典。
第一站是耶穌被彼拉多定罪的地方(可15:6-20)
第二站是耶穌拿到十字架和被鞭打的地方(約19:17)。
第三站*是耶穌第一次因為十字架沉重而跌倒的地方。
第四站*是馬利亞看到耶穌這樣,打擊很大,跌倒在地的地方。
(第三站第四站其實連在一起!)
第五站是古利奈人西門被兵丁勉強背耶穌的十字架(可15:21)。
第六站*,有一位叫維羅妮卡(Veronica)的女子在這為耶穌抹去汗血。
第七站*是耶穌第二次跌倒的地方。
第八站是耶穌轉身對耶路撒冷的婦女說話的地方(路23:27-31)。
第九站*是耶穌第三次跌倒的地方。
*註:第三站、第四站、第六站、第七站、第九站的事蹟不在新教聖經裡喲。(已用*標示)
第十站是耶穌被脫下衣服的地方。
第十一站是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
第十二站是十字架插著的位置。
第十三站是耶穌身體被拿下來放在的地方。
第十四站最後一站是耶穌的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