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19/07/13
-
回程日期2019/07/13
-
相關路線
地理介紹
基隆嶼位於臺灣東北部海域,島上的岩層主要呈現東北、西南走向,從島嶼南端朝著西南方向延伸,越過海域即抵達陸地(基隆港外側的和平島)。島嶼和陸地之間相距約4公里,距離雖然不遠,但是島上岩層一路向西南延伸入海,在海底形成一道狹長型的稜線,有如一道矗立在海床上的門檻,稱之為「基隆海檻」。
如果把基隆嶼想做是一座獨立高聳的山峰,那這座山峰有一大部分在海面以下。島嶼南端沒入海中的岩層,高度朝著陸地的方向一路降低,海水的深度也愈來愈深,在接近和平島的海底達到最深,水深大約60公尺。所以,基隆海檻其實是由狹長型的岩體所形成一道傾斜的門檻。突出海面的基隆嶼,也可算是海檻的一部分。
(上圖取自海科館網頁)
獨特景觀
因為海檻橫亙的關係,形成獨特的基隆海檻波痕景觀,每當漲潮時,海水由東往西流,在「基隆海檻」前會有流速減緩及水位稍高的情形,在潮水通過海檻後,則會加速,而在「基隆海檻」西側形成類似海浪的明顯波痕;退潮時則相反,是在「基隆海檻」的東側形成明顯波痕。
快艇正通過基隆海檻
地形地貌
基隆嶼係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火成岩,在海浪不斷的沖刷之下,形成了特別的海蝕洞穴與岩礁等景觀,故有火山地質公園的美稱。日治時期為基隆八景之一,稱為杙峰聳翠。基隆嶼的樣貌也因陸上觀賞位置不同而改變,有人說她像是一條鯨魚,也有人說她像一頭犀牛,還有臺灣龍珠之美譽,更因氣候變化而展現其多重的美感,天晴氣朗時可見火山島之氣勢,晨昏時其隱約外形更顯神秘飄渺之感。
生態環境
受到基隆多雨環境與岩石風化影響,島上植被相當豐富,大多數為榕樹,並有野百合、金花石蒜、石板菜、女貞、防葵、萬年松、木槿等植物。五、六月份為百合花季,八、九月為金花石蒜花季。在基隆島頂上還有一座基隆嶼燈塔,當初是為了彌補野柳燈桿與鼻頭角燈塔光程之不足而增設,興建於西元1980年,塔高12.3公尺,燈高189.3公尺(全台次高),光程13.8浬,為黑白相間垂直條紋,鋼筋混凝土建構之八角形塔身,是台灣最早使用太陽能發電的燈塔。
歷史人文
在一百多年前,英國生物學家柯靈烏(Cuthbert Colling Wood)為了研究達爾文的進論,曾經飄洋過海四處尋找進化論的證據,而他的足跡也抵達了當時隸屬於清廷的台灣。在海上的旅途中,柯靈烏見到佇立在基隆港外的一座小島,並且在他的遊記中留下對這座小島的紀錄。他描寫:六百呎高的險石,像一名戍守的衛兵。這名長久以來戍守著基隆的衛兵,就是距離台灣最近的離島基隆嶼。島上自日據時期即重兵駐守,並設有一座日軍「楠田上等兵殉職碑」,憑弔當時在基隆嶼上施做工事不慎失足而殉職的士兵。
步道介紹
為發展觀光,基隆市政府在島上興建有二條登山棧道,由港口出發經過安檢所,在通過停機坪後一分為二。
其一為環海步道來回約30分鐘,可飽覽基隆嶼海蝕洞穴與岩礁等景觀。
臨海步道眺望小基隆嶼
另一條為登塔步道,共有1137階,來回約需一個多小時,可由海上眺望東北角海岸延申至鼻頭角之岬岸景觀及黃金十稜之翠綠山色,更能清楚看見基隆海檻波痕之特殊海象。
交通資訊
開放時間:09:00 AM ~ 17:00 PM
最佳季節-每年4月至10月。
交通路線:搭乘基隆客運103、104路公車於漁貨直銷中心(碧砂漁港)站下車,再搭乘遊艇前往基隆嶼(單趟航程約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