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知識】預防登山失溫,五個必備觀念

  • Jen
  • 6,727 次點閱
  • 10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在臺灣的山難事件中,「失溫」是名列前茅的死亡原因,說明了一般人可能對於「失溫」的嚴重性還未有足夠的認識,上山前又沒有做足準備,才會導致憾事頻頻發生。今天就要來跟大家分享,為什麼去爬山會發生失溫的狀況,以及預防失溫的五個重點,做足準備再上山,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喔!

完整原文刊載於:http://bit.ly/2Io877s


176fa43dd69f6f01704d20657450bc54.jpg


別輕忽失溫!三小時就奪魂

「失溫」指的是身體核心體溫低於攝氏 35 度,根據「333 原則」,人沒有食物可以活過 3 週,沒有水是 3 天,但是失溫 3 個小時就會致命;而且,失溫會影響一個人的判斷力,若沒有及早介入,當事人可能不自覺地任由情況惡化,而錯失寶貴的救援時間。因此,預防失溫絕對是首要要務。若在登山的過程中,自己或隊友出現身體顫抖、感覺很冷或麻木、運動能力減弱、不想講話、甚至判斷力下降的狀況,就應該要特別留意,並趕快做適當的處理。

不過,面對失溫的狀況,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正確的觀念、並做好預防的工作,才是最有效的。


預防勝於治療!如何避免失溫?發生失溫怎麼辦?

在上山前就應該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上山後,更是要隨時注意自己與隊友的狀況,並把握「防止體溫散失」與「增加體溫」的兩大原則,才可以將失溫的風險降至最低。

1. 上山前的準備

包括天氣惡劣不外出(夏秋颱風季節尤其重要)正確的衣著穿法(洋蔥式穿法)、帶足必要的裝備(備用衣物、刁山小包)。

2. 上山後的預防與處理

登山期間,要預防失溫,一定要遵循以下兩個重點:防止體溫散失、增加體溫。

要防止體溫散失,應該以避免風寒效應與水寒效應為重點。換句話說,要移除會讓體溫散失的原因,比方說濕掉的衣服、吹風、淋雨的狀況。平常行走時,就應該要注意隨時保持衣服的乾燥,並定時補充食物與水分。

增加體溫的方式,主要透過外在提供熱源、以及內在產生熱源兩種方式,例如:使用刁山小包的黑色塑膠垃圾袋套住身體,並在裡面點起蠟燭;將熱水瓶、熱水袋、暖暖包等放在頸部、胸部、腹部等身體中樞部位;補充熱食、食物、喝溫熱水;升營火等。


多一分準備,就少一分風險,一定要記得,失溫是要用預防的,而不是等發生再來處理。最後也要提醒大家,很多人可能會以為,高山上的氣溫較低,才比較容易發生失溫的狀況。但其實從過去山難相關的新聞可以知道,在郊山發生失溫的狀況並不比高山少,主要還是因為輕忽了準備。上山前做好準備,才是真正為自己負責的態度喔!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