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知識] 登山腰痛怎麼辦?

  • Allen Chen
  • 9,114 次點閱
  • 9 次拍手
  • 相關路線
    平安回家的路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登山腰痛怎麼辦? 

撰文:  悠適復健科診所  陳正倫 醫師

登山腰痛怎麼辦? 叫直升機外其實可以這樣做   

近期最沸沸揚揚的新聞,莫過於登山客因”腰痛”求援,搜救過程衍生諸多爭議甚至索償事件;而短短4天內,又再度有山友因腰痛由黑鷹直升機救援下山。暫不論求援時機、搜救程序或相關適法性,如此高發生頻率,的確值得我們正視登山時的 ”腰痛” 問題。相信無論陽明山、象山等郊山健行或百岳單攻縱走,大家或多或少也經歷過類似艱難處境? 究竟荒山野嶺資源有限下,面對突發性腰痛,我們該如何簡單判斷? 求援前可做些什麼? 平時又該如何預防呢?


首先,我們可以先稍微了解腰痛或下背痛常見原因: 

# 局部軟組織傷害      # 腰椎間盤突出      

 # 脊椎退化性關節炎    # 壓迫性骨折  

# 椎管狹窄     # 脊椎滑脫    # 不良姿勢  

#  腎臟病或輸尿管結石    

#  骨盆腔發炎等婦科疾病 

 # 腫瘤或脊椎感染     


不幸山上發生腰痛時,

可更簡單以 3分法 初步判斷:

  (1) 內臟器官疼痛:   

雖發生機率較低,但腎臟或輸尿管結石、腎臟炎、胰臟炎、主動脈瘤等皆有可能以不典型腰痛作為症狀表現;女性若伴下腹痛等,要小心骨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卵巢炎等相關婦科疾病。此類與內臟器官相關疾病,常伴隨腹部轉移痛、或發燒畏寒、倦怠無力等其他系統性症狀 (與高山症諸多症狀亦常重疊),未經妥善處置,病情常持續或加劇,但無論診斷或治療,多需至醫院,因此也常成為高山救援或山上猝死原因。

  (2) 脊椎骨骼相關:

骨骼本身結構強韌,常需較大衝擊(跌落、撞擊)或超量負荷(疲勞性骨折)才會造成實質傷害;但舊有脊椎退化、狹窄滑脫、骨刺鈣化或嚴重骨質疏鬆等前提下,遭受新的加重因素很可導致惡化,甚至神經根壓迫現象。這類疼痛感常較劇烈而難忍、放射延伸至臀部下肢,甚至行走困難或出現大小便異常等神經學症狀。

  (3 )腰部軟組織傷害:

軟組織包含肌肉、肌腱、韌帶以及筋膜等,腰部肌群負責保護脊椎穩定,同時協助分擔軀幹的負重。受傷原因多為錯誤姿勢或不當受力下拉傷(大背包提放、箭竹林滑倒),另外,長時間負重姿勢(重裝縱走)也會造成肌肉痙攣或疲乏。軟組織傷害之疼痛多酸軟感,易受動作改變、特定角度、或阻力測試誘發,有較明確局部壓痛點或緊繃感,且症狀有可能因休息放鬆或伸展減緩。  

*** 但別忘了,超過2500公尺以上高度,就有發生高山症機會! 而高山症多樣化的症狀,即便是腰痛,也常造成鑑別診斷不易與症狀混淆 (常見高山症症狀: 頭痛、頭暈、厭食、腸胃不適、失眠、噁心、心跳加速、呼吸加速、全身倦怠步態不穩、呼吸困難等...),因此,熟悉高山症基本常識與自身對高度變化的反應,是筆者認為登山準備極為重要一環,更能提升突發狀況時的判斷準確性。 


呼叫救援前,我還可以做些什麼?

一般來說,單日郊山健行,因爬升高度與強度相對低,醫療可近性佳,除重大摔落外傷外,大多可忍痛自行下山就醫檢查。最困難決策的情況,總發生在攀登高山百岳等多天縱走行程。如何在荒山野嶺求助無門時,不致驚慌失措? 當聯繫上協助時,又能提供專業人員判斷參考重要依據?  筆者認為可以把握以下兩點:

                          1.平時健康狀況的了解                                2.症狀的發生與變化

平時健康狀況的了解:

慢性病或退化性疾病的年長者,若有心血管疾病甚至動脈瘤等病史者,急性腰背痛與臟器相關的可能性提高;心肌梗塞病史者出現相似症狀,更須提高警覺,莫輕忽致命危機。更常見的狀況,舊有腰部宿疾:  脊椎退化、椎間盤突出或脊椎狹窄等疾病,因登山負荷造成舊疾復發或加重的機會相對常人高,其症狀與疼痛分布可能與先前類似,部分山友早習以為常甚至培養出對應之道,不易驚慌失措,但仍建議尋求醫療專業根治。

 症狀的發生與變化:

因墜谷或跌落而發生,具明確時間點,而症狀達無法承重移動、腫脹瘀血等,骨折的可能性就提高許多,除建議移至安全處待援外,初步處置仍可簡易固定與包紮壓迫。但登山中腰痛原因,還是以軟組織傷害居多,尤其大背包提放或滑倒時的急性扭傷最常見,因發生點明確,處置上急性期可利用冰敷、固定、調整姿勢、消炎止痛藥或肌肉鬆弛劑減緩症狀,後續行程則建議減少負重,調整腰帶包覆位置,善用登山杖以減少腰部屈伸。另外,長程重裝造成腰背肌肉痙攣也很常見,因症狀變化相對緩慢,可’嘗試休息放鬆,抵達山屋後,在地墊上加強背部伸展,放鬆筋膜軟組織;搭配就寢仰臥時,膝下墊適當高度衣物,幫助腰部被動放鬆。若症狀於適當休息後明顯緩減,持續觀察即可。


大背包揹放姿勢原則:  靠近軀幹,減少彎腰,避免扭轉         地形容許下,建議分段先提至大腿前支撐,再後轉上肩背負,避免過分彎腰負重


在山屋可就地取材,利用合適工具(如:水壺外包軟衣物)於地墊上按摩放鬆腰部


  如何預防登山過程中腰痛?

Ø 上山前: 

# 日常鍛練—   維持腰背核心肌群運動,可增強軀幹穩定性與負重能力,減少肌肉骨骼傷害機會。

# 充實基本知識—   針對高山症與常見肌肉骨骼傷害進一步了解

# 熟悉裝備—   對背包的調整方式或打包位置熟悉,可預防錯誤姿勢操作下衍生的受傷

# 行程規劃—    強度過高或超出自我能力的行程安排,絕對是意外傷害的危險因子

Ø 在山中:  

# 正確姿勢—   避免錯誤方式揹放大背包,並維持行進時姿勢穩定。

# 背負調整—   輕量化與打包技巧可減輕負重傷害,腰肩帶調整,以80/20法則(腰帶80%肩部20%)背負,但腰帶需正確包覆髂嵴(腸骨),以分散負重至骨盆與下肢。

# 按時休息—  依計畫定時休息,釋放脊椎壓力,也有效避免疲乏

# 善用登山杖—  國外研究已證實,使用登山杖除增進平衡外,將力量轉入上肢與軀幹,可降低脊椎與下肢受力,減緩腰痛。

Ø 下山後:

# 尋求醫療協助—  腰痛問題可尋求復健科、骨科、神經外科或腎臟科等進一步診察,解決問題未來上山才無後顧之憂。

# 慢性病控制—   維持健康的飲食與生活習慣

# 恢復訓練—  下山後適當收操與伸展活動是需要的,加上緩和性有氧活動,可增加對運動過程中的乳酸堆積排出。


總結:

台灣是全世界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高度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有超過269座(日本為例,包含富士山也不過20座左右),而山岳峻美風景也造就登山健行成為熱門活動之一。以百岳攀登為例,想要一親芳澤的代價可不小,除登山裝備外,知識技能與身體狀況更是一路平安的關鍵;但不可否認,資源缺乏環境下,連專業人員都很難做出百分之百正確判斷;但我們若能做到維持健康,建立知識,相信突發狀況時能減少驚慌,增加存活機會,更能健康平安的接觸美麗山林,家人無憂。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