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第227章[新北市三芝區] 陽明山] 百岳的前奏──小觀音山

  • william.luo
  • 4,033 次點閱
  • 6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旅行日期:18.06.24  

關鍵字:大屯國立公園山之家、小觀音山西峰、佛光頂、小觀音山戰備道路(臺北市北投區)、小觀音山火口

f_23926302_1.png

登上合歡山北峰之後,對於挑戰百岳,我的信心卻沒有因此增加,儘管沿途視野遼闊無垠,高山植物百態千姿,高海拔稀薄的空氣卻往往令我身心俱疲,我更對山林中摸黑行走深感恐懼;因此,拜訪其他百岳,反而似乎倍加遙不可及。

f_23926316_1.png

意料之外,竟然在六月初收到攀登桃山的邀請。

「桃山雖然沒有合歡山北峰那麼高,但是路途遙遠,至少爬升大約1400公尺才能到達山頂,這項任務我能辦到嗎?」為了這份難得的機緣,我躊躇許久。

f_23926317_1.png

轉念一想,藉由這次練習,也許奇萊南華,或者北大武山,甚至玉山主峰將不再是無法企及的目標,況且桃山與南湖大山以大甲溪上游相隔,朝西又和大霸尖山、小霸尖山以及雪山等等聖稜諸峰相望,只要盡力,必定有所收穫。

1.

f_23926319_1.png

於是,郊山健走成為我的訓練方式,不過,臺北周遭的健行路線多半設施完善,無法和高山幾近原始的路徑相比擬,在弟弟的建議之下,我們全家趁著週末到小觀音山小試身手。

f_23926320_1.png

小觀音山主峰海拔1066公尺,因為貌似淡水河對岸的觀音山而得名,高度卻大約是觀音山的兩倍,和七星山、大屯山隔著鞍部三足鼎立,也因為和大臺北都會距離較遠,又鄰近竹子山軍事基地,平時少人拜訪,名氣不如其他兩者響亮。

f_23926322_1.png

縱使如此,小觀音山群峰擁有全臺規模最大的火山口遺跡,當地人稱為「大凹崁」,也有「火凹崁」一說,火山口直徑約1200公尺,深度達300公尺,其南側呈半圓形,而大凹崁也是大屯溪的源頭之一,溪流從西北面的缺口流出,奇特地貌成為許多登山行家私房秘境。

2.

f_23926326_1.png

登山口從鞍部停車場開始,事實上,從小觀音山戰備道路一樣可以到達山頂,既然是百岳前訓,自然選擇比較困難的路徑,幸好,越困難的路徑,總是能遇見越難得的景觀;起初泥土路下切乾溝,有時地表濕滑不易踏穩,過了五分鐘左右,看見一支佈滿藤蔓的石柱,石柱底下有個貌似壁爐的洞口。

f_23926327_1.png

根據遺跡外觀,以及過去讀過他人的旅記,我推測此處應該是「山之家」遺址,而路旁指標確實也和我的推測相符;「山之家」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公園遊客中心,日據昭和12年(1937)12月27日大屯國立公園成立,當時園內設置兩座「山之家」提供山友歇息,一處位在小觀音山下,另一處則位在面天坪,二戰之後日本戰敗,「山之家」從此沒入荒煙蔓草之中,現在只剩下壁爐和圍牆基部。

f_23926338_1.png

3.

f_23926339_1.png

離開「山之家」,前方分出兩條岔路,左側菜公坑古道沿溪行走通往三芝,右側坡度微微向上,則是前往小觀音山的方向,由於當地農夫會在春、秋兩季到山上採筍,這段路又稱為「採筍路」,步道路跡明顯,有時跨越乾溪溝,石上青苔濕滑,踩過泥濘抬頭仰望,灌叢上生長茂盛的黑松。

f_23926340_1.png

跨過數根倒木,山徑開始傾斜上升,石塊堆疊幾乎像是階梯一樣,有些泥土地凹陷處是上攀的踏點,只要一手持登山杖,一手緊抓竹枝的基部,便可以一點一點接近稜脊,從黑松林到中間展望點,大約花費20分鐘的時間,縱使不算太久,在登上高處之前的摸索,每一個腳步都顯得漫長。

f_23926341_1.png

山頂下突出的展望點,山友稱為「山海觀」,從山海觀俯瞰,淡水河口一覽無遺,巴拉卡山銜接面天山和向天山,然後串連淡水河彼岸的觀音山,今天多霧,僅隱約見到青山白水的輪廓,轉眼間,更只剩一堵白牆。

f_23926342_1.png

4.

f_23926343_1.png

小觀音山西峰海拔1043公尺,山頂立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乙座,更特別的,是空地上矗立一支「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編號6號,表示小觀音山一帶至少存在六支相同的木樁,木樁造型和七星山主峰,或者面天山等等陽明山境內山頂標誌類似,應該是國家公園所設立。

f_23926348_1.png

f_23926349_1.png

順著火山口外緣行走,朝向主峰的步道起初偶有起伏,隨後邁進巨石羅列的山頭,手腳並用缺一不可,路上石塊層層疊疊,必須小心翼翼跨越,幸好在這當下,雲霧遮蔽大半凹谷,緊鄰聳立危崖而不覺得膽戰;匍匐一陣子,扶著繩索緩緩陡降,小觀音山主峰和北峰映入眼簾,雲霧在山友所稱的「佛光頂」上湧動,聳立電塔的山岳宛若海市蜃樓一般。

f_23926351_1.png

f_23926352_1.png

山徑繼續前行,中途遇見編號7號「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接著闖入一段闊葉森林,此時天色逐漸轉暗,我們不禁加快腳步,過了不久終於回到戰備道路,這時我才發現林外天空依然透著亮光,回頭一望,路旁樹林愈加昏暗了。

f_23926353_1.png

f_23926354_1.png

5.

f_23926355_1.png

下午六點過後,谷地中的山嵐向四周漫溢開來,火山口周圍起伏的線條一覽無遺,甚至隱約可以揣摩出大屯溪的流向,這時我才想起,以前走過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許多地方,空氣總是瀰漫濃烈的硫磺氣味,但在這百萬年前岩漿滾動的火山頂上,卻只嗅到涼冷霧氣,混雜芒草清香,地球歷史的漫長,我總是以為書籍的解說已經道盡一切,造物者的安排卻遠比人們所想像的奧妙。

f_23926356_1.png

眼見夜晚即將來臨,擔憂看不清楚山路的方向,我們決定循原路折返,等待天氣清朗的時候,再到主峰和北峰一探究竟,接近山頂的高崗上,穿過電視台發射站建築群,電塔與屋舍被濃霧包裹著,又是另一種奇異的氛圍。

f_23926363_1.png

參考資料:

1. 王鑫(2004)。《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

2.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延伸閱讀:陽明山國家公園

1. 第195章[臺北市北投區] 陽明山] 郁永河採硫記

2. 第152章[新北市三芝區] 陽明山] 一支杜鵑曲

3. 第140章[臺北市北投區] 陽明山) 大屯主峰,丹山草欲燃

4. 第118章[新北市淡水區] 陽明山) 面天山向天山O型縱走

5. 第117章[臺北市北投區] 陽明山) 七星連峰縱走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