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臺三漫漫行-桃竹台三綠道主線之騎跡踏行(四)

  • 林正宸
  • 1,685 次點閱
  • 7 次拍手
  • 相關路線
    浪漫臺三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新竹主線範圍雖大也較長,但和桃園一樣多半和道路穿插其中,而且佔比更高,實際從通過渡南古道之後,一路到騎龍古道之前,除了一段越嶺農路外,幾乎都是產業道路加上一般道路的組合,最後一段也是除了石硬子之外,也都是一般道路所取代,即便如此,還是兩度在這過程失了方向,而抵達新苗交界後,這段旅程也將在這告一段落。

一早熱鬧的傳統市集,由早期中正路關西老街漸漸轉移至此

P1060704.JPG

臺紅茶文化館,見證紅茶產業在地的發展與歷史

P1070794.JPG

跑副線經過時漏掉,這紅茶公司和等等要經過的羅屋書院相當的有關聯。

再次從關西開始出發,因前一回在裡頭找不到路跡,羅先生也無法來幫忙情況下,直接跳過渡南古道,先往東坑方向,首站為羅院書屋。

上南片田園風光

P1060705.JPG

羅院書屋,現有提供住宿、導覽解說等,讓來此的人更加了解在地文化

P1060707.JPG

門關著,就沒進到裡頭去了

P1060710.JPG

這裡從清乾隆先後由衛阿貴家族、連際盛、陳長順屯墾,後由羅秀文承繼屯墾上南片,為五欽派,後有九如派及齊維派羅姓移民來此,為當地羅姓三派的由來。

羅秀文隨父羅亦貴及兄羅秀清來臺屯墾,後育五子,即為後來的五欽派,九如派是由同族羅亦盛攜子前來,後育十一子,因二子夭折,故稱九如派,羅齊維早期就在淡水屯墾,因道光期間閩粵關係緊張,由第三代振祿、振富兄弟轉來此屯墾,因此齊維派就是現在說的祿富派。

羅院書屋為後來的稱呼,是座百年的三合院古厝,為祿富派的書房,由羅碧玉所建,早期稱為"得月樓"、"河背大樹下新屋",為關西羅式家族的私塾,提供人文聚會及教育後代的場所。

而一開始出發經過的臺灣紅茶公司(臺紅茶文化館)為日治時期由羅碧玉號召成立,成為當時重要的紅茶出口產地,總部現已登錄為歷史建築。

接下來往東坑方向接往雞寮坑,出五龍大橋,一路本來順順的,但軌跡到了地圖一處是沒路徑的,在這邊拖到不少時間,因為一開始看到對的入口卻無法確定,因為有鐵柵欄很像私人道路,又在附近看其他路口比對繞來繞去,然後問住附近的人也沒一個能真的確定怎麼走,最後就試著走看看很像私人地的入口,沒想到真的就是那條越嶺農路.....。

前往越嶺農路是一條安靜的鄉間小路

P1060713.JPG

好久也沒來玩玩這反射鏡的梗了

P1060714.JPG

沿途的周邊有許多的農田

P1060726.JPG

在這拍完照後,前往越嶺農路,在地圖上繼續往前已經是沒有道路顯示了,只能靠軌跡找越嶺入口,這段上坡很陡騎也沒比走的快,慢慢牽,牽到上坡結束開始一場找路的戲碼。

弄到最後右邊那條水泥路就是要走的正路

P1060728.JPG

因為有個鐵柵欄的關係,最開始看到就先把那條對的路徑先排除,因為當成了私人道路,而在到這前的道路上就有一條土徑,但那條土徑走一走就發現偏了軌跡,在繞了許久後看軌跡好像又真的是這一條,到底要不要走進去,一度站在入口思考人生~不對......思考出路,浪費掉1小時多在這。

邊牽車邊對照軌跡,越來越符合,那我前面到底在繞什麼呀(汗)

P1060729.JPG

隨後水泥路轉為完全的土徑,軌跡也對上,這下確定沒錯了,趕緊加快腳步。

越嶺至高點稍微休息一下,等等下坡直接滑出去

P1060732.JPG

有沒有注意到下面那塊農田,稍早拍照處

P1060734.JPG

接上產業道路往雞寮坑方向去,另一邊會前往關西的燥坑。

熟悉的景色,沒錯,這邊就飛沙縱走時經過的伯公廟景觀點

P1060735.JPG

再次到訪

P1060736.JPG

還沒結束,這條越嶺道路都是過去開馬路時沒所謂的道路工法,只是為了通行硬開的農路產道,伯公廟往五龍方向不開玩笑,剛滑下去見到是一條又窄又陡的水泥農路看不對馬上跳下車,乖乖牽,不然這一摔都會很慘,到真正可以上單車的地方才開始下滑。

陡路結束,沿途多種植茶葉及柑橘

P1060738.JPG

這幾天有也注意到,伯公廟旁如果有用紅巾圍起來的,不是只有老樹而已,也可能是其他東西,往鹿寮坑路上就有一處,只是這很特別。

很特別的石爺、石娘,有故事的,上頭這些牌匾都是給他們的

P1070830.JPG

P1070831.JPG

偷懶一下~~故事在這

P1070832.JPG

繼續下滑過程經過鹿寮坑驛棧,前身為舊茶廠(新聯茶廠),也擁有90年的歷史,觀光興起,茶廠主人將其改建為茶館餐廳,但保存原有建物外觀,同時也是鹿寮坑居民農產品、手工藝品、客家餐點聚集地,除客家美食外,亦有在地文史導覽(需提前一週預約)。

濃濃古味的鹿寮坑驛棧,週一沒開,有機會再來吃看看

P1070829.JPG

餐廳旁有一顆300年的茄苳神木,一旁神木伯公也是當地信仰中心

P1070826.JPG

為新竹縣內第一大茄苳樹

P1070827.JPG

若有時間,附近意有燒碳窩及王爺坑等社區可以去發掘,這邊不是我此行目的沒有前往。

接下來一路到騎龍古道前就是真正一般道路,若不是騎自行車這段就是一路走到飽,在進九讚頭前找間全家超商用餐,此時接到思維電話,說下午有空可以陪同渡南古道,由於那一小段空著日後要補也是要約時間,不如就趁這機會趕快補起來,軌跡記錄到增昌大橋後做個記錄點,就騎台3線回關西補渡南古道(第三篇)。

從鹿寮坑至增昌大橋完全是一般道路

P1060740.JPG

羅院書屋→增昌大橋:19.1K

使用時間:4h半左右

-----------------------------------

再次從這裡接續前先去補了副線燒碳窩至芎林的完整副線,軌跡記錄再次開啟,前往騎龍古道,一路上有著豐鄉瀑布、百年伯公廟、糯米橋等等景觀點。

豐鄉瀑布為一座小瀑布,但瀑前水潭有8M深,若要取得較好的角度拍攝,需下至瀑前拍比較優,這條大寮溪也是竹東地區重要的水源區之一。

豐鄉瀑布

P1060808.JPG

瀑布再往前不久有一座糯米古橋及百年伯公廟

P1060809.JPG

伯公廟需往上爬段階梯才能到

P1070783.JPG

騎著騎著來到騎龍古道入口,經由古道越嶺串聯至大山背的捷徑,如果沿道路走則是會繞一個大圈才到大山背。

騎龍古道入口

P1060810.JPG

這條1.5K的古道又稱"騏龍古道"目前我還找不到這命名的原因,加上"騎龍"這兩字,如果以當時的的時空背景.....不怕被抓去斬嗎??這點挺令人好奇,早年為進入大山背內山野溪上游墾地之路,過溪處起初是以籐竹架橋,後來引進糯米橋技術改建糯米橋,為重要的聯絡要道,也是豐鄉國小學童就學捷徑,沿途保留不少當時先民留下的古蹟建築。

一進入不久就會遇到伯公廟,就是封面的照片,續行至百年石階。

先民搭建的百年石階,部份因維護用水泥作護坡

P1060816.JPG

由百年石階下至山凹處,再往上爬至大山背,經過2座糯米橋,這古法造橋技術堅固無比,這一趟走至此已經遇到不少糯米橋建物。

其實這是同一座換個角度拍,另一座沒拍

P1060821.JPG

P1060823.JPG

出來接到樂善堂,大山背古道群數量相當多,周遭還有名字有趣的逃學古道及抗日戰爭中的抗日古道-大崎崠古道,由鐘石妹帶領抵抗日軍,由樂善堂開始走1K的大崎崠古道可至大山背山,視野景觀絕佳,不過時間關係沒走上去,也不是踏察路徑,只有稍停留樂善堂。

樂善堂百年古廟

P1060826.JPG

樂善堂建於光緒15年,原名為石峽廟,於抗日戰爭中毀損,於明治38年集資重建並更名樂善堂,內有昭和三年的字樣,假日也有不少的人潮,附近果園眾多,多為種植柑橘、茂谷。

樂善堂前展望點也很棒,但當日下午有點小飄雨,陰天大霧

P1060827.JPG

下滑一段馬路來到茶亭古道,大山背這邊的古道保留相當完整,長度800M,是大山背居民前往橫山運輸農產品的要道,中間有座單拱糯米橋,由於大山背位於偏遠山區,謀生不易,當時客家語中有個順口溜話語形容這樣的環境。

有妹仔毋好嫁大山背

上崎堵嘴,下崎捋背

食蕃薯頭傍豬菜,好天摘茶菜,落水割田磊

第一句指的是有妹不嫁大山背,第2句形容當時茶亭古道之陡峭,上坡滾落的石頭會撞到嘴,下坡會撞到背,第3句形容生活清苦,吃飯配地瓜莖葉煮的菜,用台語話來說就是臺灣早期鄉下的"滴呀菜",餵豬吃的菜。

茶亭古道入口,伯公廟

P1060828.JPG

昔日居民爬上此處會有座茶亭,除了向土地公祈求平安外,在此休息喝茶聊天,再繼續啟程,因得此名。

出口,中間再經過一座糯米橋...不過因為已經拍到麻痺了,跳過

P1060833.JPG

古道現在換成穩固的階梯石塊,所以體會不到當時挑擔之人的艱險,不過還是可以想像當時環境,因為往下還是陡下的狀況。

大山背古道群有許多的桐樹,因此在4.5月桐花季時期這裡會是一條幽美的賞桐花徑,其實這樣說起來,從桃園小粗坑開始經十寮及鹿寮坑等地都是賞桐聖地,這條台3綠道說它是條季節性的賞桐步道也不為過。

後續接至橫山車站沿台3公路到竹東做記錄,剩下最後一段。

增昌大橋→竹東(台3、縣122交叉口):13.5K

使用時間:2h半左右

-----------------------------------

這天是完成我桃竹段最後一哩路,不過有時老天總是喜歡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送個驚喜來,今日目標是完成主線後,順道將最後的副線峨眉湖完成,為此還借臺汽車開到北埔放。

最後這一段除石硬子古道外,堪稱是90%的道路組成,也是我今日有把握將最後合計達30多公里完成的一段,從北埔先騎到竹東再次開啟記錄出發,一路沿竹39接39-1到北埔,這一段如果有時間轉進竹39前可再往前到軟橋彩繪村走走。

進入竹39後一路不停往北埔處,即將進入北埔老街前停留一座伯公廟,這說明過去也是北埔、竹東兩地居民往來的通道,只是現在已開發成為一條道路。

進入市區前的伯公廟

P1060835.JPG

北埔為臺灣客家人比例最高的地區,裡頭有許多屯墾當時的古蹟建築,發展相當早,北埔為盆地地勢平緩多數沿丘陵地開發為梯田、茶園及果園,走出市區外多半能看見開發成梯田的農作景觀,假日好街人潮眾多,不看每個老街都有的重覆性高的客家美食,還有這裡的賣點之一"膨風茶"。

北埔慈天宮,為於老街內,為當地信仰中心,假日滿滿人潮

P1060837.JPG

一級古蹟金廣福

P1060840.JPG

 金廣福為最具代表性的屯墾歷史建築,由閩、粵合力屯墾及抵禦攻擊的墾隘指揮中心及開墾辦事處,金字頭為取吉祥之意,廣代表廣東,福則代表福建,早期械鬥情形嚴重,金廣福則成為當時閩、粵合作的典範。

一旁的姜氏家廟還有住人,雖列為古蹟但不開放參觀

P1060841.JPG

北埔洋樓目前則在整休中。

一出市區就是農田景觀

P1060842.JPG

這邊往南埔的路就是最後的副線往峨眉湖,先繼續往主線前進,前往小南坑,沿途有叉路往二寮神木,不趕時間可順訪,有了在越嶺農路無法確定的經驗,這次決定先往石硬子古道去。

又一處洗衫坑,清泉洗滌,這一路下來也收集了不少洗衫坑

P1060843.JPG

途中經過在路旁的石婆祖廟,這可能要詢問當地人才會知道緣由了

P1060845.JPG

經過一間大廟五聖宮,繼續前往石硬子古道,果然後面又再次發生一樣的狀況。

順著小南坑路到此處右轉入右邊小路

P1060846.JPG

看著GPS的軌跡一路往裡頭找,但可能圖資有落差,一路騎到沒路回頭,沿途看到2處叉路,再想到底是哪條,從一處陡上往宮廟的發現不是。

最後剩這裡了....但怎麼看又是私人道路的感覺,偏偏GPS指向又可能真的是,而且看看位置就是這最接近。

石硬子橋頭前的叉路,這是第二度又再路口思考人生了

P1060848.JPG

馬上衝出去騎到五聖宮的雜貨店詢問當地人,結果又是一問三不知的狀況...............。

到最後一天了才熊熊想到一件事.....我不是有思維的電話嗎,趕緊撥去問,說在石硬子橋那邊要進去,然後找到一個T字路口,旁邊有顆榕樹、走進去會看到竹子搭成的橋等等,好亂呀.....,原本要找人來帶,但聯絡不上,我自己進去摸,跨過柵欄慢慢找。

好像找到那個T字路口了

P1060849.JPG

竹子搭的橋.....

P1060853.JPG

這下終於確定了

P1060856.JPG

這段經由阿泰和呆呆的行走記錄中得知,說他是古道,也只是近幾10年走出來的山徑,在沒道路的時期運油、煤、茶、看病、上學等等,由南坑通往北埔的必經之路。

又來跨欄了

P1060859.JPG

裡頭整體算清楚,跨欄算小事,唯過溪處才是真考驗,難以直接抬著車上濕滑的過溪處,腳下土還是鬆的,不好搞,花了好一會功夫才將車弄上過溪處,沒一會走出水泥路。

搞得有點慘烈的一段路

P1060870.JPG

不過接下來的才是真正老天給驚喜的時候,一出土徑看到水泥路,呼~~~,可以騎了,咦唉!?後輪何時沒氣了,還好,換上備用的,但隨身打氣不夠力,只能暫擋,接上了柏油馬路,進入最後一段路前去獅頭山遊客中心碰碰運氣 ,還真的有打氣筒,解決燃眉之急。

獅頭山牌坊,獅頭山是座小百岳,整座山區也是寺廟聖地

P1060872.JPG

最後一段獅山古道,與其說古道,不然說是禁止車輛進入的道路,到望月亭是一路陡上的道路,原以為可以騎上去,由於實在太陡,陡到那種連走路都覺得辛苦的陡,只能慢慢牽行走到望月亭。

過一亭短暫平緩一下,馬上又一路陡上

P1060873.JPG

古道中途展望

P1060874.JPG

元光寺,看到這就新竹段真的準備告一段落了

P1060875.JPG

在上頭休息看看風景,剩最後100M就到望月亭

P1060879.JPG

P1060881.JPG

竹苗交界望月亭,到此終於告一段落了

P1060885.JPG

到了這裡,心裡覺得這趟旅程記錄主線已經完成了,只差最後的副線。

總是說有一就有二,無三不成禮~要嘛不來,要就一次爽到底,下滑的過程再一處水泥路震一震,後輪又扁了= = |||,我的媽媽咪呀,誰能算到短短2小時內竟能中獎第2回,還幾乎可說是卡在半山腰高的地方,最後就是下滑硬騎,上坡牽行,10來公里就這樣慢慢的撐到峨嵋湖,今天副線注定殘念,還好剩不長,也在十二寮的一處農園遇到一位好心主人借了我一臺單車騎到北埔去開車,峨眉湖只能找個時間最後來補。

竹東(台3、縣122交叉路口)→望月亭:19.5K

使用時間:5h左右

原文連結=>浪漫臺三漫漫行-桃竹台三綠道主線之騎跡踏行(四)

臺三綠道全部文章連結=>臺三綠道踏察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