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小小小跑山訓練主要意圖不在高強度訓練,因為就主打「日常」了,反而更著重在細水長流型訓練,意在每週都維持平均一定的跑山量,但又不要花過多時間或體力,以免影響工作
如果是日常小訓練,為何不選擇慢跑呢?場地限制相對少很多,也更方便執行。話是沒錯,但「爬升跟下坡帶有一定速度」的訓練藉由一般平地的慢跑是很難達成的,反過來說,跑山訓練同時也是一種變種慢跑(?),那不如直接跑山訓練
所以路線挑選就要符合(1)有一些爬升(2)日常算容易抵達,不需耗費過多交通時間(3)單次跑完的時間在一小時內,這樣才有辦法日常做(4)路線不要過度偏僻(不過猿山這條對一些人來說應該有點偏了哈哈哈)
我算很好運,住不同的區域剛好都有合適的小小小跑山訓練場地,不過我在找住宿地點時也會把這個點列入考量就是...哈哈哈
要回憶的分別是新竹的飛鳳山、苗栗的猿山,以及高雄的大崗山。肯定還有其他也很適合的路線,但只要日常使用的找到一條適合的就沒興趣探索其他的了
我的日常跑山時間比較多是在晚上,帶著足夠亮的手電筒跑在全黑的山林間真的是別有風味,而且這樣夜間跑山訓練額外的好處是,久了對於夜間的山林毫無恐懼感,並會對夜間環境變得更敏銳,現在對於一般登山建議中「寧可摸早黑也不要摸晚黑」已經毫無感覺,摸晚黑?行啊夜間山林行動我可熟得不能再熟😂這三條路線我都夜間跑過很多次,至少以我的標準來說是安全無慮等級
飛鳳山 新竹:單次路程4.5km,爬升334公尺
過去有好幾年住在新竹東區,因此最適合的日常小跑山路線非屬飛鳳山。我最喜歡的地方是它其中一頭上去不是人工步道,而是偏向盤根錯結的天然步道,能小小練習或維持天然步道的腳感。有比較陡的爬升,也有一些間歇爬升的段落,綜合爬升訓練還不錯。以單位路程的爬升量來說,它是三者之冠,且一圈下來最多四十幾分鐘而已,真的很賺爬升訓練!這條路線白天週末同時是熱門闔家歡樂型步道,一般人也很適合來慢慢走
猿山 苗栗:單次路程4.4公里,爬升311公尺
在三灣住了一年,那邊山徑更近更多,只是要兼顧我說的條件,好像只有這條?這條有點奇妙,混合著窄又陡的產業道路,以及較「荒涼」的天然路段,而且在某一處還立著大大的警告牌告知前方路段困難偏僻,乍看之下有點可怕。這條路線荒涼度是三條之冠,包含去的路上也是,所以晚上來這邊跑的精神偷懶程度會最高哈哈哈!不過也不知不覺跑好多次,凡事都是熟悉後就沒那麼可怕了。這條最棒的地方就是它某些路段的荒涼,覺得最能模擬在更深山裡的路況、精神跟體感的感受。如果情況許可,我也會額外針對在山林中奔馳時的精神狀態做訓練,這時荒涼感就很重要
大崗山 高雄:單次路程6公里,爬升300公尺
現在住在台南歸仁,當時知道要來這邊內心就在哀嚎,「靠,台南的山都在更東邊,來回的交通路程一定久很多,不能平日小小小跑山訓練了啦!!」結果地圖滑一滑就發現大崗山,北方跟南方步道都摸清後,是也摸索出一條相對適合的小小小跑山路線。爬升密度跟前兩座比令人不太滿意,而且基本上全是人工步道,不過考量到離我目前住的地方車程才不到二十分鐘,而且這裡是嘉南平原,有得日常練跑山就要偷笑了,嗯,及格啦!但這條路線有一個點大勝另外兩條路線:遠眺的視野,尤其是在晚上。這條路線如果要增加爬升量,可以從西邊翻到東邊再翻回來,總路程大約10公里,爬升變460公尺,不過時間大約就需要一小時左右,剛好在尷尬的一小時上限
希望之後如果又換地區住,還是可以有符合條件的日常跑山練習場所,ㄅㄊ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