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簡介:
貓囒山:舊稱『猫囒山』,位於南投縣魚池鄉,標高1020公尺,山頂原立有一顆『三等三角點:5005號』,有一說因921大地震後,整建氣象站時被挖除,改以『日月潭貓囒山』勒石代替之。民國113年3月,『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重新補立了一顆全新基石,山頂視野極佳,名列『台灣小百岳:第49名』。
交通資訊:
國道3號南下,於『214-霧峰系統出口』【國道6號出口】下交流道,朝『國姓/埔里』前進→(700公尺)→接著走國道6號→(29.4公里)→於『29-愛蘭出口』【台14線出口】下交流道,朝『埔里/魚池』前進→(1.4公里)→左轉中山路四段【中潭公路/埔霧公路/台14線】→(2.4公里)→往東南走桃米路/桃南路【中潭公路/玉山景觀公路水里玉山線/台21線】→(9.1公里)→右轉魚池街【中潭公路/玉山景觀公路水里玉山線/台21線】→(3.9公里)→右轉中山路【玉山景觀公路水里玉山線/台21線】→(2.1公里)→右轉中山路270巷→(950公尺)→停車於電桿『紅茶高枝20』旁路邊小停車場,整裝啟登。
行程記錄: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位於貓囒山的東南方,創立於日治時期昭和十一年【西元1936年】,原名為『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魚池紅茶試驗支所』,為當時台灣大葉種紅茶之研究中心,因其氣候與土壤適合茶樹的生長,所生產的紅茶和包種茶遠近馳名。其中的製茶廠為三樓木造建築,門窗的設計可調節溫度和控制採光,另有一棟氣象室、六棟員工宿舍,皆被行政院文建會列為歷史建築。------【摘錄自:鄇行筆記】
故技師新井耕吉郎紀念碑:斗笠型頂蓋的亭碑是為了紀念魚池紅茶試驗支所最後一任日籍支所長新井耕吉郎而建,亭旁的石階可通往氣象站。西元1933年,他從印度的阿薩姆省引進錫蘭紅茶,並在魚池鄉種植與改良,開啟了紅茶之鄉的名號,光復後仍留台協助紅茶試驗工作,民國36年病逝於台灣。------【摘錄自:鄇行筆記】
● 出發,沿著貓囒山步道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方向前進,前行250公尺抵『故技師新井耕吉郎紀念碑』旁登山口。車道續行可通往茶業改良場,門口告示牌寫道:『非洽公車輛禁止進入』。
● 由亭旁石階步道上行約80公尺,接上橫向碎石步道,再前行約50公尺,即可接上由茶改場內部繞行上來的車道,右側茶改場設有鐵柵門,不對外開放,取左走柏油路緩上。
● 沿著柏油路主線緩緩上行,路旁種植了整排高大濃密的錫蘭橄欖樹,棕紅色的落葉鋪滿地面,如同鋪上了一層紅色地毯,故有『紅葉步道』之美名,再加上新鮮的綠色落果,紅綠相間,漫步其間,別有一番風味。
● 柏油路上行約0.2公里抵右側『一號觀景平台』,此一木製觀景平台為欣賞『日月潭日出景觀』的絶佳位置,由於氣候、地形與水文的影響,清晨時分湖面常為霧氣所籠罩,在朝陽的輝映之下,晨曦薄霧顯得分外迷人,再搭配周遭層層環抱的群山,如此美麗動人的湖光山色,絶對值得駐足片刻、細細品味。
● 從『一號觀景平台』離開,其旁有一面由『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所立的『杉木造林地』解說牌,路旁種植了日本柳杉,為一種常見的造林樹種;上行不久遇右岔路,可通往茶園試驗區不取,取左側主線上山。前行0.15公里遇柏油路左大彎,彎道右側為『二號觀景平台』,設有涼亭一座,涼亭內鐵製窗櫺為茶葉造型,極為貼切應景,平台處可俯瞰眼前的茶園風光【種植茶葉:『台茶18號』,又稱『紅玉』,由緬甸大葉種阿薩姆茶、台灣山茶雜交育種而成,其特色為茶湯深紅,有淡淡的肉桂香氣和薄荷涼爽口感,並有甜甜的焦糖味】,以及遠處魚池鄉連綿不絶的山巒。
● 由『二號觀景平台』續往上行,途中經過一處小坍方,前行0.1公里來到位於道路左側的『三號觀景平台』,此處可俯瞰日月潭景色及周遭群峰,展望頗佳。
● 續行0.1公里,於道路右大彎處,左側茶園試驗區大門內茶園邊,立有一顆『台灣省政府魚池鄉水源保護區界石:12號』,由柵門旁進入摸點,此點最初名為『貓囒山東北』,標高930公尺,但依實際方位來看,明顯有誤,後更名為『貓囒山東南』。
● 續沿著柏油路往上行,前行0.15公里,於道路左彎處,右側為『四號觀景平台』,此一平台視野極佳,可俯瞰遠方的青色山巒與散落的房舍。魚池富山:又稱『魚池山』,為日月潭北側的一座山丘,當地人習稱『魚池尖』,標高817公尺,山頂無基石,為魚池村最高點,山形呈錐狀,日治時期因其形似日本富士山而被稱為『魚池富士山』,戰後簡化為現今之名稱。
● 續行柏油路往山頂前進,沿著主線前行0.3公里來到『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日月潭氣象站』大門口,需留意氣象站觀景台的開放時間為『05:30~17:30』,進入大門後,正前方不遠處立有『日月潭貓囒山』勒石一座,勒石後方左側為『眺望日月潭景觀』觀景台,右側有公共廁所、電訊室及車庫。觀景台可俯瞰日月潭、遠眺連綿山峰,景色美不勝收。日月潭可分為『日潭』與『月潭』,周遭群山環抱,山巒疊翠,包括:水社大山、治茆山、巒大山、卜吉山等知名山頭。
● 日月潭氣象站:位於貓囒山上,佔地1.1公頃,腹地寬廣,其前身為日治昭和15年【西元1940年】設立的『台灣總督府氣象台貓囒山出張所』,當時所建的風力塔仍保留至今,之後重建多次,目前為中央氣象署的四等氣象站,也是四座高海拔氣象站之一【其餘三處分別為『玉山氣象站:3850公尺』、『阿里山氣象站:2413公尺』、『竹子湖氣象站:607公尺』】,設有:辦公廳、風力塔、觀測坪、地震室、發電室、不斷電電源室、車庫、觀景台等各項設施,是觀賞日月潭美景和日出的絶佳地點。
● 貓囒山:舊稱『猫囒山』,位於南投縣魚池鄉,標高1020公尺,山頂原立有一顆『三等三角點:5005號』,有一說為921大地震後,整建氣象站時被挖除,改以『日月潭貓囒山』勒石代替之。民國113年3月,『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重新於山頂補立了一顆全新基石,山頂視野極佳,名列『台灣小百岳:第49名』,於日月潭四兄妹中排行老三。而身為四兄妹中的大哥『水社大山』,曾名列台灣小百岳,後因山高路遠,不符合小百岳易於親近的特性,於西元2006年的新版小百岳中為『貓囒山』所取代。
● 拍完照後,循原路返回停車處,取車往下一個目標『後尖山』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