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發日期2025/03/08
-
回程日期2025/03/10
-
相關路線
-
相關山岳
序
每當聽到橫斷這詞,對於懼高的我,每次有機會能前往時都會感到擔憂,卻同時矛盾,畢竟從許多前輩分享的圖文資訊中,不斷流露山勢險峻壯麗,更帶點幾分挑戰及浪漫,不禁不停想像如果自己走在這條路線時,到底會有甚麼感受? 然而每當骨氣勇氣加入朋友的隊伍時,往往好景不常因為天氣因素而取消,在不斷倒團中,終於今年有幸與可靠的夥伴一同出發,外加上許多前輩的建議,以及參考 麥教練(MikeYeh)精良的紀錄,讓這次旅程處處順利且平安,還有很幸運的天氣預報錯誤,換來六天好天氣。
一、關於盆駒西稜上馬博下嘆息灣
近期相當熱門的一條路線,因為取代傳統路線須從馬博來回盆駒山的尷尬時間窘境,讓馬博橫斷能減少一天,但其實沒那麼簡單,除了從盆駒至馬博變成重裝外,走捷徑切西瓜的代價換來(賺到)大量爬升,實際能壓縮一天的前提,是需要有體力條件達成的,如果說要在舒適時間完成,建議重裝上河至少要0.8,才能好好享受這趟旅程的精華。
另外前往嘆息灣是真心蠻遠,回程更是心累到想再次嘆息,畢竟要再重裝爬升900公尺以上,從嘆息灣接回主路線不外乎兩種方式,第一種原路返回馬利加南山腳,這是最快的一種方式,唯一可惜是僅能看同樣的景色,而另一種則是類似O行的方式接到馬利加南東峰(塔比東峰)附近,屬於探勘路線,並有許多走法,除非探勘找路能力一流,不然肯定會比原路折返還要難走以及花時間
最後套用許多前輩給的忠告,馬博最難的不是橫斷而是中平林道,此話不假,並非過地形的那種難,而是因為路況破碎及千變萬化而需要找路跟繞路的心累,另外如果有拜讀過O源大大馬博的文章,更能了解天氣的重要性。
1. 本次行程表(D1-D3)
圖表格式參考(單攻行不行)
2.近期體能評估及隊友體能參考
(1) 這次隊友們威猛可靠,經驗豐富,走過80-90座百岳,不然就是剛走完上個月的雪攀丹、大東郡橫斷
(2) 筆者最近只有爬一些谷關七雄-松鶴上八仙山(來回): 2小時53分
3. 路線的水源及營地
該路線取水非常友善,大概是四大障礙中最方便有水的路線,水量大又乾淨,往往不用3分鐘就搞定裝好到隔天的水量,不過有住山屋的那幾天記得了解當天水塔狀況,以及中平林道在下切玉林橋遺址後的部分,才不時有出現活水源,不然只有溪邊以及43K附近的死水可以取用。
(1) D1 2140營地,需要揹水,營地超級廣大,甚至比屏風山的松針營地還舒適,6天中唯一有網路的營地
(2) D2 馬博拉斯山屋 有點髒及沒有網路,但周遭展望很棒
(3) D3 嘆息灣 超級夢幻的廣大營地,靠近溪邊容易反潮,不過整片滿滿都是水鹿便便,但真的太美了
(4) D4 馬加利南山屋 - 又稱馬加利南東峰山屋,
(5) D5 35K工寮,路過的溪邊能先取水,營地為經典充滿礫石的營地,工寮比公廁還髒(旁邊都是衛生紙和垃圾),下方有鋪帆布乾淨了一些,但非自立帳能否下釘全憑運氣,這次四頂非自立帳成功下釘三帳,營地不大,大概6-7頂帳該區便飽和。
二、自己的馬博橫斷六日經歷(本章為前三天)
第一日- 古道、林道與水道
對我來說,與傳統路線的第一天比較,前往盆駒西稜的路是讓人感到安心踏實的,除了在各種道路以陡上作為銜接的路徑讓人費心外,它沒有像前往八通關時充滿許多高繞或需橫渡破碎古道的時刻,或許多費點力,但能同一天體驗不同種類的道路,不僅視覺上的切換感到過癮,腳踏所感受的變化也讓人新奇,不再是一條又臭又長很無聊的前往百岳縱走的前哨,且不得不說這次大夥們非常幸運,起初在濃霧中感受仙氣逼人的八通關古道,銜接郡大林道時,陽光逐漸灑遍整條林道甚至直達溪底,不僅體驗不同路線,也感受到不同天氣帶來的美好時刻,最後下切美麗但又很陡的稜線抵達郡大溪底時,更被清澈且細緻的郡大溪所吸引,但因為需要趕路只能放棄在此紮營,不得不繼續上切(非常陡),抵達預計的營地,不過這塊營地同樣很棒,大夥們一致認為是夭壽舒適的營地,只可惜遠了點,不然真想再來耍廢一宿。
晨間行走起霧的八通關古道,作為涼爽同時迷幻的開始
本次團隊有一半的人有帶攝影器材,整路拍好拍滿
一離開對關駐在所,以扶搖直上的陡上告別八通關古道
越靠近越嶺點,坡度稍微溫柔一點
整路充滿原始的林相以及不時賞幾顆參天巨樹讓人欣賞,讓這段陡上更有趣了?
接回林道時有種切換到另一個時代的感覺
廢棄同時展露生機的林道總是迷人
從經典的龍貓公車再往前走幾百公尺便能看到往下切郡大溪底的稜線
下切溪底的稜線景色同樣令人驚艷
除了陡下之外,不時會出現整片平坦的療癒松針腹地
不過整路都由松針落葉鋪成,下雨天應該會超滑
下午時刻很幸運與陽光同步抵達溪底
過完第一次溪別往上切而是往進入旁邊類似這樣的樹林
繞邊走,不久能看到往右邊上切的稜線並準備過溪
太過清晰的溪水而且很好喝
第二次過溪需脫鞋,過完取完水即面臨今天最後的陡上
剛開始布條不清楚,找條好走的路並上切稜線即可
現場看這上坡跟一面牆沒兩樣
記得距離不到一公里但需要爬升約400公尺
營地又大又平坦讓人出現選擇障礙
第二日- 持續扶搖直上起登半小時才想起要按錶......
昨日努力從溪底爬上是相當明智的選擇,這段評價不時在這天行進時,隊友們不斷互吹彼此英明的決定,因為儘管從2140營地出發,今日抵達山屋的累積爬升也是高達2000公尺,更何況面對高海拔時將更耗力,今日能省去整段中最陡峭的路段,讓大夥在抵達盆駒草原時仍有許多餘裕。
這路線比較辛苦,但每個環節皆精采萬分,從昨日平行道路與時空背景交錯時產生相映的美感,再到今日大量爬升形成地貌垂直劇烈轉換的驚艷,同時深深感受到「傳統的馬博橫斷」要開始了 ,添加更多對接下來路線的期待,當然,快樂的從岔路來回盆駒山後,需要重裝從海拔3000公尺爬到將近3800公尺,又是另一個享受辛苦勞動同時體驗馬博拉斯有多雄偉的故事了,不過能告訴自己,接下來幾天,便不會有如此驚人的爬升了,記得好好把握難得所剩不多可以大量爬升的機會?
從營地到盆駒草原爬升大約900公尺,但坡度比昨天友善
威武的豐原暖男刻意裝累,讓大家知道其實我們累的不孤單
前半段出現許多難得看見的「松針大廣場」,後半段則是巨石環繞的場景
即將踏出樹林要見到廣大的草原及曙光時,還沒到嘆息灣便開始嘆息這路線太美了
一到草原隊友目不暇給的欣賞玉山群峰(山友熱狗缺席,在旁邊戴隱形眼鏡)
風和日麗時能享受諾大草原的歲月靜好,然後可以順便散步看個盆駒(駒盆)山
結束盆駒山,抵達2950鞍前有部分先甘後苦漂亮的下坡
經歷上上下的樹林準備前往盆駒南峰還上坡債
往上的山頭並非南峰,綿延的稜線過去才是,而且依舊有許多假山頭
由南峰回望剛剛走的路相當狀況野蠻有成就感的
遠方的山頭是馬博拉斯,放大一點還能看到經典木樁,而右邊稜線傳統路線(秀姑巒往馬博的路)
親身感受馬博的雄偉(路程超漫長很難到的意思)
踏到這片碎石坡才代表翻上去即是馬博拉斯山
指鹿為馬? 與小藍替馬博做的可愛徽章
從三角點遙望明天要前往的最高點-馬利加南山,很遠但應該很美
從三角點前往山屋時,短短幾百公尺卻有無數漂亮的鐵杉
山屋雖髒,但不用紮營、不用取水就是好開心啊
第三日- Down to the river-寄生上游 第二晚在山屋討論今天行程時,才鈞不斷以里程數跟爬升勉勵我們,這天的行程是相當輕鬆的休息日,只要順順過完烏拉孟斷崖,接下來再爬升一點,就是輕鬆的下切了,的確與前面兩天相比,今天的里程甚至是前面兩天當天的一半而已,想當然事與願違,該累的還是會累,不過帶來的驚喜再度超出既有想像,以自己的理解區分,今天的路線可拆解成三段充滿特色的精華。
(1)給我一把貓鏟跟一個上午,就能把烏拉孟斷崖鏟的翻天覆地
離開馬博山屋不久,便立即抵達斷崖的起點,以客觀評估,危險地形距離沒有想像中長,並沒有像前往素密達山那種天長地久的感覺;路徑寬度大約1隻腳掌甚至有兩隻腳掌的寬度,踩踏非常平穩,並沒有傾斜滑落的角度,而拉繩部分,抵達最後一段經典的「蜘蛛網般的繩結」,斷崖部分便暫告一段落,但並不代表它完全沒有風險,更是要謹慎面對,因為他的地質太破碎了,伸手一碰的石壁立即碎裂,可以想向一段滑落,將完全沒有可以確保抓握的地方,而踏點雖穩,但兩側皆為一瀉千里的懸崖,行走時若有強風,將會大大提高危險程度,當然更不用說滿雪的情況了,儘管為大眾且有在維護的百岳路線,仍然有它的風險。
起登時整路再度被鐵杉林環繞,氛圍令人喜歡
尖尖的那顆是新康山
即將切到烏拉孟時能看到一瀉千里的畫面
經典的烏拉孟斷崖要開始了
反向一拍便可了解地形有多破碎
當天風很大需要壓低重心避免晃動
才鈞正在悠哉的飛空拍(橘)
最後一段-斷崖地形
俯拍最後一段(2) 馬利亞文路山到馬利加南,我願意稱其為橫斷精華,甚至可能是四大障礙中最美的橫斷
自己只差東郡橫斷沒走過,印象中讓自己整路驚呼連連的橫斷路段,就是這一段了,光看上河的時間清楚知道,抵達馬利加南將耗費許多時間,但是與其他耗費許多時間的橫斷路段相比,可看性實在太高了,如果拿新康的橫斷( 岔路抵達桃源營地)相比,完全是_____比雞腿了,當然新康也有它的美,但馬博的這一段落實在太令人心曠神怡了,想當然無敵的展望是需要搭上恰好的天氣了,若是淒風苦雨,我想將是一條漫長的噩夢吧?
感謝有眾多鐵杉抓住土讓,斷崖地形可以早早的結束
才鈞正在指點昨天走過的地方還有其他他走過的山頭
中途拍到很像恐龍的枯木
回望剛剛走過的烏拉孟斷崖
遠方尖尖凸起物是馬利加南,讓人懷疑標牌說只剩3-4公里
走了幾許,終於有貼近的感覺,但深知還有很多爬坡等著我
最後一段碎石坡
上來全憑感覺,我猜石頭每次分布都不同,走自己順眼的就好
才走到第三天,我的小腿竟然開始痠了(3) 前往嘆息灣- 一趟遺跡巡禮
從馬利加南下切後前往嘆息灣的下切路線時,雙腳立即感受再度切換為非傳統路線模式,行走時,不時被震撼寬廣有弧度的草原所震撼,猶如無遠弗屆,此時得再次驚嘆大自然的奇妙了,其實在山谷中能出現寬廣的草原,甚至出現讓人留戀忘返的嘆息灣,都與河流演變有關,恰好我們前往的哈伊拉羅溪上游(嘆息灣),是處於老年期的河流,可想歷經數萬年的洗禮所創造出的景色,是多麼難得以及獨特,而且以台灣屬於新生地質的情況下,卻能在高海拔看到老年期的上游地形,只能說是能親身蒞臨已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就好好寄生哈伊拉羅溪上游一宿吧。
暫時要告別傳統路線了,塔比拉明天見
繞過這塊凹谷,路況將越來越原始,有微微探勘的感覺了
不時會經過乾溪溝,但離嘆息灣還很遠
路況逐漸發岔複雜,好在隊友們互相看路
很常繞完一處乾溪溝或高繞後,便跑出一片療癒的草原
經典u型迴繞路線,下切之後要開始找路一下
再度出現一大片草原
然後草原上再冒出一棵棵大樹: 完美
在海拔3100迂迴許久, 終於要下切了
再次看到遠方明亮處再度燃起希望
沒有錯就是它了
歡迎來到嘆息灣
就算知道會反潮,大家仍想體驗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的感覺
溪水超乾淨的,但因為有看到沉浮許多水鹿便便,只好用濾水器裝水喝
黃昏時刻的嘆息灣谷坡
寫到一半發現想分享第三天行程的照片太起勁,佔了好多版面,剩下三天再拆成另一篇介紹了,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