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寮山,靜臥於基隆七堵、暖暖與新北汐止、平溪的交界,曾是芒草搖曳的秘境。如今,在基隆市政府的悉心妝點下,寬闊易行的枕木階梯,彷彿一襲古樸的棧道,輕柔地鋪展於山間,指引人們拾級而上,同時也將姜子竂山推上了新版台灣小百岳的行列。
如果是為了收集小百岳的印記,則可自姜子寮山登山口起登,單程約1.6公里,便能輕鬆達陣。然迢迢而來,若僅是為了取山頭,似乎就辜負了山林的盛情邀約。於是,這次選擇從「泰安瀑布」出發,蜿蜒行經「旗尾崙山」(H 389m,又名姜子山)後,攀上姜子寮山(H 729m)。回程時則先陡降至姜子寮溪畔,再由姜子寮絕壁步道遁出,最後重返泰安瀑布,完成一圈近10公里的山林小O繞。
08:45,車抵「泰安瀑布」停車場。泰安瀑布,又名「草濫山瀑布」,隱身於基隆七堵草濫溪(又名拔西猴溪)的上游,是當地山區珍貴的自然水源保護區。瀑布近在咫尺,自停車場拾級而上,不到200公尺,便能一睹其芳容。望著瀑布如一襲潔白紗幔,自山壁垂墜而下,感受著水氣氤氳,心頭也隨之清涼起來。領隊帶著大家先走段瀑布旁的小徑暖暖身。09:04 正式向「旗尾山」進發。
甫啟程,便是一路向上。雖是和緩的上坡,又有樹林遮蔽烈日,但氣象預報中25度的溫度,仍讓我全身汗如雨下,彷彿夏日提早來臨。就這樣一路擦汗前行,09:37,終於登上「旗尾山」。山頂有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之基石,唯視野有限,簡單拍照留念後,便繼續前行。10:20,行至登山步道與「姜子寮古道」的岔路口,緊接著是一段約625公尺的枕木步道,終點即「姜子寮山」。
短短的六百公尺,卻是持續不斷地向上攀升,考驗著腳力與心肺的協調運作。所幸歷經這幾年山林的洗禮,加減還是有一些能耐可應付。配合著呼吸,調整步伐,一路向上衝刺,於10:35,成功抵達姜子寮山三角點。
哇!這山頂上的風光竟是360度的環景視野!放眼望去,四面八方的美景盡收眼底。每個方位都還貼心地設置了觀景台與圖解說明。向南遠眺,可見層巒疊嶂的平溪三尖(薯榔尖、石筍尖及峰頭尖);向北凝望,則可將五指山系盡攬眼底,連安排於五月要前往的「基隆嶼」也清晰可見。東邊,是去年才剛走過的五分山系與基隆山;西面,則是四分尾山系和蜿蜒流淌的基隆河流域,甚至連台北盆地和101大樓,也能一覽無遺!據聞在天氣晴朗時,還有機會一睹南湖群峰與雪山聖稜線的壯麗身影。
擁有絕佳視野的同時,也意味著山頂上必定是無遮蔽的曝曬。故在欣賞完美景後,迅速往下尋找一處樹蔭,解決午餐。祭拜完五臟廟,補充體力後,於11:50啟程下山。最初是一段和緩的下坡,12:14抵「小學池」。顧名思義,相對於溪頭的「大學池」,這小學池便是縮小版,但其實就只是一個小小的水塘。領隊讓大家在此稍作休息,因為接下來,將是一段陡峭的下切路段,一路下降至姜子寮溪畔。
12:51,開始下切!路徑上的石頭,幾乎都披覆著深綠苔蘚。幸好今日並非雨天,否則必定寸步難行。途中,大約需要涉溪而過2~3次。因還不到雨季,溪水並不深,穿著雨鞋,便能輕鬆通過。
13:28,抵達「姜子寮絕壁」。絕壁約莫有五層樓高,與我原先的想像略有落差,故無久留。接回往泰安瀑布的山徑,又是一路上坡後再下坡。繼續埋頭苦走。在揮汗如雨中,於14:30 回到泰安瀑布。雖然瀑布附近設有公廁,但卻沒有水可使用,只好就近向瀑布借水。立於瀑布之下,感受著水花飛濺,滿滿的負離子,清涼暢快!
這趟姜子寮山之旅,不僅是一場與山林的親密對話,更是一次心靈的洗滌與昇華。有林間的清新低語、瀑布的清涼擁抱、以及登頂時的遼闊視野,將近來心中的疲憊與煩憂盡數釋放。而所邁出的每一步都像是踩踏在光陰的紋理裡,與內心深處的自我更加靠近。或許,山林的真諦,不在於征服,而在於謙卑地感受、靜靜地聆聽,並在行走中,重新找回最初的純真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