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日期:2024/11/14 (四)
攝影夥伴: Insta360 X4
基隆古稱「雞籠」,原住平埔族 Ketagaran 摘譯 Keran 為漢字而得名。 基隆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因地勢和東北季風的影響,經常下雨,又稱「雨港」,因為天然良港並有產煤,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基隆歷史上曾經歷戰役: 西荷之役:西班牙撤離,由荷蘭估領。 鄭荷之役:荷蘭人撤離,由鄭經估領。 鴉片戰爭:英軍派船艦攻擊 中法戰爭:砲擊、陸戰隊登陸。最後和談結束,法軍退兵。 清日乙未之役:日軍進行估領,守軍內鬨,日軍輕易估領基隆。
由以上一堆戰役,可看出凡據有基隆的主事者,無不為了防守敵方進攻之守備一事,用盡心思!而早期人類武器發展史的一大要角,就是火炮,也因此造就了那段時期,基隆特有/密集與多樣性的炮台文化及景觀。砲台常因修建的年代/所在位置/用途/修建國家的思維等四大因素,而各有所不同。所以同樣都是砲台,有的還用紅磚去砌門拱,有的直接一塊花崗岩解決。有的炮台則是固定在那,有的炮台卻還可以旋轉,朝不同的方位發射。
此次因為拍攝這集影片,作了許多文史及資料的調查,也發現台灣古蹟發展與維護的經費,常因列入古蹟的層級,有令人難以想像的巨大差距,也因此同樣都是座砲台,但國定古蹟與市定古蹟只差了兩個字,命運卻大不相同。也有的炮台頭好壯壯,保存及規劃完好,有的但卻因那個年代大家對古蹟保存的觀念尚未建立與都市計畫的不完備,竟因一所醫院及學校的興建,而讓它被破獲殆盡,從力賞上消失。
細讀了4-5份的基隆砲台調查研究計畫,雖然多為距今10年上下,但從厚達2-3百頁其中的字字句句與數據圖片等等,都看的出來研究團隊人員對研究報告計畫書的用心與考究以及對專業的那份堅持與執著,雖然有的研究計畫書還是躺在政府某某單位或長官的檔案櫃內,但欣喜的是還是有少數的砲台,因為這些專業學術單位研究計畫人員的心血結晶與努力,而得以規劃並保存下來,現今才能呈現在大家的面前,猴子老公僅在此向負責個砲台研究報告之團隊人員致敬!!
後記... 調查研究計畫研究的再好,寫得再詳細,就連修復完成之後的古蹟活化展演與娛樂建議都規畫好了,但沒有經費與後續經營管理的團隊,一切都只是空氣! 政府主管相關單位當遇到外包招標流標後就...?嗯,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呀!,放眼望去台灣好像沒有外包案例經營得有聲有色,能維持長久的案例......若有的話,還懇請大家分享,因為猴子老公真的很想知道這個奇聞,台灣的觀光到底出了甚麼問題?花蓮大地震天祥、太魯閣一毀,台灣的觀光就更GG了,不只是GG,還是GG個N次方的那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