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路線高山縱走
*
原文出處:【登山裝備/單人帳】輕量化單人帳綜合評估
*
先前言說一下,這篇可能比較適合剛想入門帳篷的人,老手多玩過幾顆帳篷後,應該會比較懂自己的需求,也許就不需要參考了。
前陣子在輕量化社群看到在討論各式各樣的單人帳,無聊研究起各種單人帳的規格。睡眠裝備通常都是大家重裝時最難以輕量化的部分,有點好奇追求輕量化的人在睡眠裝備上到底可以捨棄到什麼樣的程度,因此就把幾頂大家討論的帳篷,跟自己曾經睡過的帳列出規格來比較看看。
看了幾個大家推薦的牌子,大概表列了一下它們的規格,方便一眼就知道差別在哪。其中不乏別人評價好的,只是,詳細去看它的規格後,只能說,聽別人評價好,並不代表自己就能接受那個規格的。
這篇中,我不會直接說哪一頂帳篷是我最推薦的。我還是那句老話,別人評價好的東西,並不代表就會是你可接受的。就像有些實行極端輕量化的人,是可以接受不帶晚上的替換衣物跟保暖裝備的,他們甚至可以接受必須捲曲身體在帳篷內、腰都無法抬直的的狀態,或者願意花那樣的金額去購買一個可能只能用兩三年的裝備。
簡單的來說,我認為輕量化的實作,是一種在登山安全的範圍內,去尋求與測試自己舒適極限的一連串過程,每個人隨著登山經驗越多、可以接受的程度都會有所變化,甚至依照行程的不同、地形的不同、隊友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取捨,所以會比較適合自己去探索界線在哪,而不是由別人來告訴你答案。
自己看完一輪後,大概有幾個想法,挑選上,除了基本從帳篷本身的材質、單層雙層、帳型、帳門的設計、保養方式,甚至是 CP 值來選擇外,以我自己睡過幾頂單人帳的感覺來講,我會比較強調一定要去看他的帳面空間。
首先是寬度。
通常一個單人睡墊寬度會是 50-55 cm,少數也有到 60cm 的,再加上側面的帳面通常都會有個斜度,人不太可能直接貼著帳面睡,因此保守估計,一個人在帳內的寬度,最好能抓 60 + 10*2 = 80cm 以上,避免睡醒之後整個睡袋就濕了。
以我之前曾經睡過 BA Fly Greek HV UL1 的經驗,由於它這個帳的側面設計不佳的關係(沒有側拉繩的設計),會導致風大時,外帳的帳面會往內側壓,因此雖然它帳前半部的寬度規格有 97 cm,但又加上是 Y 骨的設計,在天候不佳時,實際待在帳內的感受會很差,尤其帳的後半部因為沒有支撐,會非常塌。UL2 的寬度為 107cm,感受上可能會比較好,只是就會又多了一點重量。這邊題外話提一下,我個人經驗,不太建議選 Y 骨的帳篷,側面的迎風受力太大時,骨架會很吃力,不然就真的至少要有側拉繩的設計或是在帳篷尾部可用登山杖加強會比較好。
再來是長度。
一般人除非是特別高,不然大多數的帳篷的帳面長度通常都會是夠的,只是根據不同的帳型,有可能尾端的高度會壓下來比較多,譬如Y骨或金字塔都有類似狀況,雙Y骨就比較不會有這問題,但就會比較重,因此需要多抓一點長度比較保險,或需挑選帳型。
另一個我會很在乎的是帳內高度。
以我來說,身高近 170 cm,再加上如果是使用充氣睡墊,在帳內坐下的高度還會多增加約 6cm,坐在 105cm 以下的單門Y骨帳篷,會有點容易變成一直在用帳面洗頭。單人金字塔帳因為側面的斜面又更斜(相較於單門Y骨)且頂部會是一個縮小的三角形尖頂,所以通常還得多抓頂部的空間,實際感受應該不會是完整的高度,估計可能會比較偏減個 10cm 的感受。
保守來講,我會覺得金字塔帳高度可以抓在 120cm 會比較好,這高度當然還要參考每個人的身高跟搭配的睡墊,這幾年我通常都改帶蛋殼睡墊上山(非雪季),比充氣睡墊矮了約 4cm,所以頭頂的感受就會再好一點。但這是單人金字塔比較容易會有的問題,在雙人金字塔下,因為尖頂部分會撐開,所以高度的問題會再小一點,頭頂的空間感會好很多。
所以依照我這樣的需求,如果是 ZPacks 的 Plex Solo,可以看出它的高度只有 91cm,那帳內的人可能就會有比較大的壓迫感,如果只是睡一晚的行程,感覺還能撐一下,但長程縱走要睡多天時可能就要考慮一下了。或者,它會比較適合身材較嬌小的人,譬如 160cm 以下 (?。而對我來說三峰出的藍山1pro,高度125cm,則可能算是在空間跟價錢上還可以接受的範圍。
這篇只是大概提供一下我在挑選一頂帳篷時的幾個觀點,不見得要參考以上列出的這幾頂帳篷,畢竟每年的產品都在推陳出新,不會永遠只有這幾個選項,甚至近年來也出現了不對稱式的帳篷形式(內部會有一個比較方正的帳底面積)。但每個人的需求不同,在乎的規格都會有點不太一樣,只是輕量化,不會只有重量是唯一的挑選重點,畢竟,辛苦爬到了山上,總還是會希望能好好的睡一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