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庫哈諾辛中之關(附航跡圖及GPX檔)
活動日期:113年03月09日(陰雨)
參加人員:陳萬樟、鄭麗玉、王嘉煥、林宇珊、林玉真、林惠婉、李俊民
攀登山岳:庫哈諾辛山(3115m,3-7534)
活動概述:
庫哈諾辛山為中央山脈南一段山形獨特呈金字塔狀的關山北稜往西北岔出之一山頭,是唯金溪與拉庫音溪的分水嶺,山名為布農族語Quhanusing直接音譯,意為「像燕子一樣」,另有一個吳娃娜信山的同音譯名,與關山嶺山、塔關山均位於南橫公路沿線上,合稱南橫三星。庫哈諾辛山因有每日上午7時開放進入並於下午17時前離開管制路段的限制,加上陡上千級木棧階梯,是南橫三星中最困難的山。
2009年莫拉克颱風造成南橫公路崩塌封閉,封山達13年,山友走南一段無法從進涇橋經庫哈諾辛山屋的傳統路線,遂另闢中之關古道的木炭窰遺址及天池兩路線上庫哈諾辛山,再往關山—卑南主山,這也是早期登山前輩們攀登的初始路線(目前需具長程縱走證明與特殊登山計劃書向玉管處申請)。此一路徑尚稱明顯,路條多,在蒼勁挺拔,盤枝糾結的高聳鐵杉森林中穿梭,有著高山山林特有的景致,有著很美的視覺饗宴。
位於高雄市桃源區的中之關古道,坐落南部橫貫公路的中之關至天池之間,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了要監控原住民族,在1931年完成關山越嶺古道,中之關古道是關山越嶺古道保存較為完整的3.5公里路段,玉山國家公園在古道上極為重要的中之關駐在所遺址設有遊客休息站和解說牌。
行程記錄:
06:40由救國團梅山青年活動中心出發,下行前往玉山國家公園管理站,在入口處隔著玻璃掃描身分證上的條碼,完成自助報到手續(因服務中心整修中,改在左側展示中心辦理報到),後回梅山口管制站。
07:00管制站開門,工作人員一一拍照進入車輛。從管制站到進涇橋約28公里,開車約40分鐘。
07:30中之關停車場(臨105便道20.2K)置一車,以便回程接駁用。此地有公廁,並有解說牌介紹布農三雄之一拉荷阿雷的抗日事蹟。
07:55進涇橋登山口,臨105便道28.3K,海拔2377公尺。
08:02起登,旁有需要申請入園才能進入的告示牌,循關山步道上行,一開始就陡升,拉繩、木梯過後才接上木階梯,要有迎接1.7K陡上路線挑戰的心理準備。
08:35山徑路標CM600 002/449,步道上每100公尺樹上就釘有一菱形標示,CM600指南一段步道(進涇橋登山口→庫哈諾辛山屋→關山→雲水山→三叉營地→石山→溪南山→特生中心),002/449指全長44900m,現位於200m處。過400m左側有棵樹形特別的紅檜,分岔處已被山友拍照休息坐得光滑無比。
08:27 CM600/005,雖是無止盡的漫長木棧階梯,但一路上壯碩又宏偉的鐵杉林矗立於步道兩旁,美不勝收。
08:29大檜木,巨大的樹形與悠久樹齡的檜木群,走在其中相當舒服。
08:36倒木,自右側繞過,山友已踏出明顯好走的路線,倒木上猶有防滑刻痕。
08:37廢平台CM600/006,應是原先的休憩平台,腐壞被拆除僅剩16根木樁基座。一旁「巨木森林」看板說明步道四周矗立大片由紅檜、鐵杉及雲杉構成的古木參天原始林。
08:42續行。
08:46鋼樑水泥墩為主體的棧木道,CM600/007。高聳優美令人讚嘆的鐵杉林依然矗立兩旁,樹型相當特別。
08:50 CM600/008,鐵杉及雲杉等巨木環繞四周,續行無止盡的階梯。
08:52一段腳底是岩片與土石混合的山徑,較難走。
08:59棧道旁加了欄杆與繩索,更加親人。
09:03 CM600/010,階梯步道有多處損壞。
09:08休憩處,旁有已呈現腐壞的椅子。到庫哈諾辛山屋仍須爬升165m,爬坡山路累人。強烈的風翦作用,形塑了鐵杉蒼勁特立的巨大身姿,盤枝糾結,高聳參天,姿態各異,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階梯、箭竹、鐵杉是團照好題材。
09:21 CM600/013。
09:26加了欄杆與繩索的步道。
09:33 CM600/016。
09:36路左庫哈諾辛山屋,進涇橋到此約1.7K。磚紅色的鐵皮外觀很搶眼,屋頂上方有太陽能板,後方有儲存雨水的水塔。在此小休,雲瀑慢慢從中央山脈湧上,關山北峰浮雲流竄稜脈分明,遠方向陽山及向陽北峰聳立。
09:50出發,仍是綿延的木棧階梯,但已脫離鐵杉林。
09:51 CM600/017,前行只見枕木階梯下土壤已被掏空,致使路跡變大,山徑已成山溝,遇雨更見侵蝕,而一邊的箭竹又被雜踏成另一新徑。
09:55 3026高地,地勢寬平,右側還有一座頗大平坦木板營地,這裡是庫哈諾辛山及關山的分岔路口,指標標示:左往關山3.8Km;直行庫哈諾辛山1.7Km;回往進涇橋登山口1.8Km。取前往庫哈諾辛山,大約20公尺後開始下切,路徑明顯,先下坡120公尺至鞍部,再爬升200公尺至庫哈諾辛山。風起雲湧,庫哈諾辛山山頭右側雲層湧上,掩蓋了部分稜線。
10:08經過一崩壁後結束下切路段抵2899鞍部,開始較平緩的上坡路,在二葉松與馬醉木間穿梭,左側「南台首岳」關山在雲霧裊繞中乍現。
10:11木製指標里程樁標示距庫哈諾辛山1.2K,進涇橋登山口2.3K。3026高地至庫哈諾辛山已非南一段步道CM600標示範圍,留有以前木製里程樁。
10:25距庫山0.7K里程樁。
10:42小山頭平台,山徑清晰無困難地形。
10:46距庫山0.2K里程樁。
10:52庫哈諾辛山,腹地不大,艷陽高照,中化工司聯合登山隊30餘年前的登頂牌是眾人必扛必照的紀念品。
11:08出發續行往中之關古道,進入樹林,雪花片片,是山友應急如廁之處。
11:25鐵杉巨木群出現在箭竹欉之上,這些參天巨樹令人驚嘆與敬畏,一棵枝幹橫出之巨碩鐵杉,是照相取景好地點。
11:39右側谷地,青石磊磊,上坡後爬過一阻擋的巨大倒木。
11:43天池木炭窯岔,有釘在樹上的指示牌,左線沿稜出中之關古道木炭窯,是上庫哈諾辛山的另一路線。取右明顯山徑,沿途仍為鐵杉林,橫渡一小崩塌。
11:54枯木,裸岩路段,輕霧瀰漫,已失視野。
12:07午餐,箭竹稜上平坦處煮麵用餐。
12:36續行。
12:41鐵杉巨木,一棵棵高大挺拔姿態萬千像森林舞者的鐵杉,蒼勁堅毅的屹立,純粹的鐵杉國度不亞於北大武山、白姑大山,但雲霧湧上,整座森林都籠罩在霧氣中。
12:45鐵杉巨木,路徑右側佇立著一棵形體特殊的鐵杉,古樸拙奇的姿態,仍是亮點。密集叢生的高山箭竹,襯托出鐵杉的雄偉壯闊。
12:47拉繩,這是此路線中少數的拉繩。又見一主幹岔出之鐵杉,霧氣籠罩下更見朦朧之美,少量紅檜雜夾其間,箭竹一路相伴。
13:07巨大檜木,編號447及448。
13:10小空地,古木參天,霧已籠罩蒼勁高大的鐵杉純林,巨木錯落。
13:13巨大檜木,編號451,林下為箭竹。
13:19山徑愈來愈陡下,同伴滑腳墬落,翻滾數圈在二十公尺外停住了,幸好沒撞到頭部,只有手腳擦傷,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但眼鏡遍尋不著,行進速度大受影響。
13:35續行。
13:46小岩壁落差地形,有拉繩及堅韌樹根可踩。決定兵分兩路,兩人往中之關停車場及進涇橋開車,餘下往天池。(以下為往中之關停車場紀錄)
13:56林道岔,左為稜線路,直下中之關古道,右為芒草叢生之林業調查道,可下天池。為免後面隊伍誤行,擺石為記,並取右前行,不久即接松針滿地的土質產業道路。
14:08古道-林道岔,指標標示:回往天池0.45K,取左行循中之關停車場的指標續上,二葉松木棧道斜坡曲徑,走來不難。
14:11古道高點岔,左側土質產道應可通往13:56林道岔,但被以警示帶圍起。
14:12休憩處,有石椅供休息,指標標示:上往中之關停車場;回往天池。
14:13右上土丘小高地,有一中之關步道保安林界水泥基點,山友說是海拔2420公尺的「中之關山」,是步道最高點。前行往中之關停車場,是傳統的泥土小徑,古道沿山腰開闢,一路平緩下降,大部分路線都在森林中,危險的地方設置繩索及木棧橋。全程有20座木棧橋,每座橋有編號,座標與長度,首先經過的是17號橋。
14:15里程樁中之關3K;回往天池0.5K,古道每0.5公里設有中英對照里程木樁,上有座標,協助救援定位。
14:19巨大的紅檜挺立在古道左側,編號266,顏色呈紅褐色,樹徑驚人。
14:21紅檜巨木,編號275,3K到2.5K是紅檜巨木林區,沿途到處可見高大的紅檜巨木聚集。
14:23里程樁中之關2.5K;回往天池1K,古道緊貼山壁而行,有小心落石/請加速通過的警告牌。
14:26溪谷崩塌地,這是中之關古道最危險的路段,岩壁上釘有鐵鍊,多次的颱風侵襲,毀壞傾頹的木棧道,就棄置在雜草叢生的邊坡下。
14:30里程樁中之關2K;回往天池1.5K,路右有一休息空間,設置7~8座圓木座椅,已長滿青苔。平坦的步道,傳統工法堆砌的駁坎和路旁的路緣石,都具古意及亮點。
14:36里程樁中之關1.5K;回往天池2K,接著過一處小溪溝。
14:42里程樁中之關1.0K;回往天池2.5K。
14:45木炭窯遺址,僅剩一處圓形凹洞,一旁解說牌述明這是早期是用來悶燒木炭的地方,提供警吏燒煮開水、寒冬取暖之用。木炭窯後方有老舊的登山路條,應可往11:43天池木炭窯岔,攀登庫哈諾辛山。
14:51里程樁中之關0.5K;回往天池3K,路左數個水泥座椅休息區。
14:53中之關駐在所遺址,關山越嶺道全線共設置了38處駐在所,這是規模最大的一處。此地僅殘留平坦台地、疊石駁坎及石造的路基,原有木造建物已經不在,玉管處在此設置休憩長椅並建立石亭一座,附有關山越嶺道簡介、路線圖、布農族昔日的生活、悠悠古道話前因等解說文字及相關圖片。從這裡可俯瞰荖濃溪對岸的玉穗社,遠眺玉山群峰、玉穗山及雲峰等高山,惜濃霧已上,辜負了此一視野良好的展望台。下往古道登山口的枕木棧道路段寬大,指標標示中之關0.15K後開始陡下,兩側設有拉繩。
15:01一小段木梯後終抵達古道終點登山口,有中之關步道簡介,砌石牆上有一中之關 步道裝置藝術,紅嘴黑鵯是布農族神話中叫做「haipis」的神鳥,傳說在遠古時代,牠們替族人帶回火種,協助度過洪水危機,是幫助族人存活的大功臣。嘉煥兄自中之關停車場開車前來,一起前往進涇橋開車及接天池的夥伴。
GPX檔及航跡圖:
http://www.mountain.org.tw/WebBBS/Record/RecordOne.aspx?RecordID=756&MessageID=24015
更多其他照片及登山記錄請參觀個人部落格:
http://jmleeminnelee.pixnet.net/blog
我的部落格紀錄索引
https://jmleeminnelee.pixnet.net/blog/post/121245384
更多GPX(GDB)檔及航跡圖請至
李俊民 的 OneDrive >Documents 下載
https://onedrive.live.com/?cid=80A803BAAAF0678F&id=80A803BAAAF0678F%2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