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三個月再度參加北岳的郊山活動,本次活動名為「古道巡禮58一三月三日彼下埔」,串聯桃園客家鄉鎮(楊梅區、平鎮區與龍潭區)。自埔心車站出發,沿著石門大圳,路線前段以歷史遺跡為主,中段開始為茶園、魯冰花海來助陣,後段以楊梅著名的福人步道為主要,步道四通八達,加上下雨過後濕滑,難度不輸給一般的中級山,接著一路踢馬路至楊梅車站,完成類O型的登山路線,總距離超過25K。藉由這次的行腳讓我們用不同的角度看楊梅、平鎮與龍潭等客庄地區的人文歷史與自然景觀的寫照,是一趟收穫滿滿的登山旅行。
本活動由「新北市山岳協會」所舉辦
領隊:章振瑋(章魚哥)/嚮導群:梁啟榮、童詩媁、吳庭瑄、吳俊燁、彭康維、張博翔/參與隊員:320員
07:15 抵達竹南車站
07:22~08:07 搭乘2008次北上區間快車至埔心火車站
抵達埔心車站,位於楊梅區
08:10 出站後跟著隊伍循著站前的中興路前行
抵達埔心故事館,此場館在不久前也來過一次
人山人海的人潮
全體隊員在埔心故事館團拍
08:45 抵達石門大圳步道
石門大圳沿著崖線興建,崖線地勢高低起伏,近年來地方政府水圳步道意象再造暨設施改善計畫,優化石門大圳綠色廊帶沿線的步道及公園,結合生態、地景、休閒及在地客家文化元素,提供民眾更舒適的休閒遊憩空間,另外周遭也保留伯公潭橋、鎮南橋、安樂橋3座特色糯米橋,八角塘改造,加上黃復興號三合院建築老屋活化,打造平鎮地區具特色魅力的休閒站點。
水圳步道沿線水質清澈、綠意盎然,交織出一幅美麗的畫作
08:50 拾階而下
08:57 途經八角塘
09:02 幾百人走在水圳上方,很壯觀的畫面
沿路還能見到水車的身影
黃復興號
黃復興藥材行為平鎮地區有名的中藥藥材廠,仍保留傳統的三合院建築,此建築興建於1935年,而黃復興號於1946年黃金龍先生(1914-1989)創立,是桃竹苗地區最大中藥商之一。入口為古色古香之清水紅磚門樓,合院中庭常被利用為中藥藥材曝曬及整理之用,每經過此處被藥材香味及具特色建築吸引而憑覽一番呢!
三合院大瓦屋加上寫著「千頃第」的門樓,顯得古色古香
建築形式上座東朝西,正身為五開間並有左右橫屋,有門樓和院牆,內廊式廊道,擱檁式屋架,基座為卵石砌。屋脊世平脊,屋頂是平版瓦,正身外牆為磚砌刷白色石灰,左右橫屋為紅磚砌有往外漸高的氣勢。
門額上「千頃第」與兩側對聯是用金色寫的
千頃第黃屋門樓上門匾「福星拱照」及大門上面門匾「五福臨門」是杜清傑題的字,杜清傑為杜逢時之子,是台灣早期名書法家。
三合院內部特寫
內部有販賣中藥材,迄今仍堅持手工煮、煎藥的製法,遊客可以入內參觀並挑選藥材。
這是第二度來朝聖黃復興號中藥店,上次是2019年的時候
在傳統農村裡處處可見洗衫坑,在水源豐沛的平鎮鎮興里就有十處以上的洗衫坑,此為其中一處
綠水溪的水還被用來洗滌中藥材,早年黃屋家族許多中藥材(例如草藥、紅棗與當歸等中草藥才)需要抬到河壩裡洗滌,然而隨著居家的方便,現在則改為在家中洗滌藥材。
離開黃復興號中藥鋪後,繼續循著前方道路往前行
位於路邊有一條步道,此步道前身為「通學古道」,在南平路尚未開闢之前,此步道是清末年間楊梅埔心地區通往平鎮南勢地區主要道路之一,在日治時期,瑞埔國小創校後,鎮鏞路一代的小朋友都是行走此步道行經八角塘後上坡至瑞埔國小上課,成為當地最古老的通學古道。而我們走上方的馬路而不走這條步道
路邊沿途可看到櫻花正在悄悄地綻放當中
09:19 農夫駕駛插秧機忙於農事
09:22 循著左側道路續行
磚湖,也是昔日農夫灌溉的埤塘
鴉片菸潭
此為大坑崁溪中段其中一個潭,老街溪上游的大坑崁溪共計有伯公潭、上潭、下潭、江母潭、鴉片菸潭,當地人稱較平坦的水面就稱為「潭」。而鴉片菸潭的源由是早期地方旺族的後代吸食鴉片,導致一敗塗地,最後跳河自盡,因此後人稱此區為「鴉片菸潭」。
鎮南橋
橋樑全以紅磚砌成,除兩岸的橋基外,河中見有三座橋墩,構成四個造型優美的弧形橋身,早期是平鎮南勢一代的住民往楊梅的要道。
在橋旁有一座百年歷史的伯公廟,名為「鎮南福德祠」,創立於清乾隆年間,豎立三石為神,距今約二百餘年前。明治29(1896年)興建新廟。1979年6月二次改建。最先稱橋頭伯公,後來蓋了鎮南橋改名為鎮南福德祠。當地人提起福德祠往往與祠後的老樟樹並稱,早先福德祠造廟之地址即在今老樟樹樹下。當地耆老相傳,老樟樹樹齡在清嘉慶年間就存在,有200多年歷史,被列為桃園市50棵珍貴老樹之一。為舊安平鎮庄四大伯公之一,其餘為坑西福德祠、大庄伯公、圓屯伯公。
經過安平鎮庄水岸公園
09:45 經過安平鎮庄自行車步道,自行車景觀橋
此石雕訴說此處發生歷史上的一個戰役一安平鎮戰役,於1895年6月日軍進攻義軍根據地的安平鎮(今平鎮),又稱之為「胡老錦古戰場」,得名於義軍首領胡嘉猷乳名阿錦,又稱老錦而得名之。戰後胡家人回到故鄉重建家園,現在的胡家夥房已成為湯家公廳,因此下方浮雕的三合院堂號才會寫成「中山堂」。
09:47 木蘭花
沿著自行車道續行之
經過心怡草坪
旁邊是水質清澈的石門大圳
09:53 過馬路往興隆路繼續前行
10:28 抵達台積電龍潭廠
10:51 循著前方的隊伍向前
10:58
11:08
11:17 前方為店子湖發射站,循著土徑穿越
土竟在下雨過後變得極為泥濘,也變得很不好走
後方隊伍緩緩地上來,極為壯觀
俯瞰平鎮、楊梅街區的景觀
11:36 上鐵梯穿過土徑
接壤龍潭與楊梅交界的楊銅路
周遭為乳姑山,晚上夜景會更漂亮
11:45 茶園梯田景觀
11:51
叉路取左店湖路續行
11:55 傳統矮房紅磚屋
12:02 路邊一望無際金色的魯冰花海,值得我們駐足欣賞。
龍潭大北坑是最早種植魯冰花的地區,此地又被稱為魯冰花的故鄉。魯冰花被許多客家人視為「客家母親花」,由於常年生長在鄉間貧脊的土地上,山坡或小路兩旁都能見到它的身影;魯冰花凋謝後是茶樹最好的肥料,既具有刻苦耐勞的天性,又懷有犧牲奉獻的精神,串串黃花點染茶園景致更加秀麗,而在花葉凋零後被視為農村的花肥,隱喻著它的平凡和高貴。
12:07 途經譯經院新逍遙園
12:16 老坑山,又名「老坑尾山」海拔390公尺,由臺灣省政府地政處土地測量局於民國85年6月設立之三等控制點H205
此處以等高耕作的使坡面的流水在向下坡流動時遭受截斷、改向、並且增加等高方向的地面水入滲,可大幅減弱土壤的流失。整排的茶樹種植,實踐等高耕作的原理,對水土保持做出貢獻。
部分茶園還有種植魯冰花,在魯冰花盛開之際茶園與魯冰花構成一幅漂亮的圖畫
魯冰花特寫
大北坑休閒農業園區之茶園梯田,數字代表著海拔數字
遊客中心旁有種植一片魯冰花田,花況約7成綻放,花海也算壯觀
今天剛好是魯冰花季活動的最後一天,雖然天氣陰陰的仍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賞花
13:05 中午休息40分鐘後繼續啟程出發
擋土牆上紅磚上有幾篇客家文學創作,利用紅磚來爬格子,遊客可以駐足欣賞之
百年江家古厝
往前行不久後,有一停車場,前方有一棟一堂四橫屋三合院客家建築,是當地知名的江家古厝(又稱「濟陽堂」),始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歷時5年完工。院埕分內埕、前埕、外埕,採雙院牆配置,具有安全防禦功能,內埕以條狀石材鋪設,前埕以大型卵石鋪設,外埕做為停車場。古厝樑柱、門窗所用的木材係利用山下溪河中挖掘的一根粗大巨木製成。
目前有十餘戶江氏族人居住其中,屬於私人居家宅院,不開放參觀。
古厝的磚瓦是利用古厝附近的紅黏土自行建窯燒製而成,由於當時燒製工人並不熟悉溫度控制,以致於磚瓦每一片的顏色都不一樣,成為江家古厝的最大特色。
古厝前方有一半月型水池,兼具風水、蓄水的用途。
13:12 我們在江屋不多做停留,繼續跟著隊伍前行
不久後進入奉茶亭步道
步道中途會遇到這棵榕樹
奉茶亭步道緩上,一路可欣賞茶園風光
沿路步道較為潮濕,下雨過後行經這裡建議慢行
13:24 出奉茶亭步道
出步道前行不久,有指標寫著柴窯100m,再度進入步道
沿途有不少遊客經過此步道,算是老少咸宜的路線
13:31 下方就是柴窯遺跡
整座柴窯的外觀、疊窯室、燃燒室、柴窯煙囪均保存完整,經過此處可以尋幽訪勝
柴窯構造特寫
13:34 下階梯後循著步道方向
接壤大坑北街後,再循右前方生態野溪公園續行
13:45 出公園後,即可抵達三合院
抵達三合院,旁邊御茶園人形立牌可供遊客拍照打卡用
接壤大坑北街,循著茶園步道向前行,之字形爬升,200~300人隊伍行走在其中看起來非常壯觀
13:51 茶園梯田景色
13:53 抵達觀景涼亭,周遭黃色的芒花隨風搖曳,漂亮極了
13:58 零星的黃金風鈴木
接壤龍泉步道
周遭翠綠綿延的茶山美景
14:08 茶園周遭金黃色魯冰花的點綴,是大北坑春天最美麗的寫照
14:13 行進過程各個角度的茶園景觀
14:20 循著步道,抵達一處觀景點,有一裝置藝術名為「蘊」,魯冰花所構成的半圓,與水面倒影相應成完整的圓,透過圓眺望遠方山景,魯冰花自然永續、傳承生命之寓意充盈天地之間、無所不在。
循著茶園旁的小徑,一路上至最高點涼亭
14:25 至高點涼亭景觀,俯瞰下方的茶園梯田與東側山巒景色都一覽無遺
出產業道路,續行一小段路後不久轉入右側山徑,有綁登山布條,可以接壤福人步道
經過一段平坦的紅色土徑,不久後遇到前方隊伍,隊員到齊後循著福人步道一路前往楊梅街區
福人步道入口,下坡人多需要等候一下
步道前身原屬於軍事管制區,直到1987年台灣解嚴後開放,許多登山客開闢步道,因此漸漸讓這地方成為熱門的健走景點。
下坡路段,連日下雨變得不太好走
步道沿路保留原始的山林樣貌,步道沿途相思林、樟樹、楠木、油桐等樹種參天林立,讓登山者穿梭在林蔭綠意下,感受徐徐微風,大口呼吸純淨芬多精的舒爽暢快。
15:17 大板根樹
沿途經過觀景台,步道旁擺設很多椅子供山友休息賞景
前方山巒景色與崖邊的芒花交織出一幅美麗的圖畫
15:40 岔路直行,下個岔路取左續行
經第二座山指標
聽到車輛的呼嘯聲,表示距離出口不遠了
出福人步道,循著福人路75巷往楊梅街區前行
沿路櫻花與木蘭花特寫
16:24 循著貴山街至121巷4弄即可抵達抵達貴山公園北側入口
貴山公園
此公園源自於1996年由當時代理楊梅鎮長劉永發先生,商得吳從子旺祭祀公業同意,無償提供土地,並由地方人士出錢出力設計興建,於同年8月啟用,命名為「貴山公園」。2015年獲得客家委員會補助修建。又名「龜山公園」,龜山因身形似龜而得名。
此處歷史可追溯至清朝道光年間,楊梅壢(今楊梅)秀才李祥謹為防護地方,設置練武館,作為團練習武跑馬之地;日治時期後毀其遺跡,設立楊梅公學校(今楊梅國小),台灣光復後在西南邊設置楊梅中學(今楊梅國中)。公園東側為吳家所墾,多為茶園林地,台灣光復後,龜山劃入軍事要地,興建碉堡與防空壕溝;
進入公園不久就可以看到此階梯步道,此為龜山步道
沿途有幾座石雕
大概步行3分鐘左右即可抵達公園制高點,有一座高15公尺的觀世音銅像,旁邊還有一座烏龜池
絕大多數的人不知道的是,烏龜池旁邊隱藏著兩顆基點,分別是二等三角點與一等衛星控制點N907,其中二等三角點可說是目前台灣最大顆的三角點
台灣光復後,聯勤測量處在今日龜山制高點設有三等三角點水泥柱標誌,上面寫著「楊梅三等天文點」。近年來內政部也在旁邊另埋設衛星定位點,顯見龜山是楊梅地區土地測量最重要的基準點。
此山頭被命名為龜山頭,海拔218公尺,以下分別與二等三角點與衛星控制點合影
旁邊是楊梅獅子亭
續行還有步道可以下至另一端
拾階而下接續河岸步道
河岸旁的綻放中的炮仗花
河岸景色風光
看到白鷺鷥駐足在河岸中
路邊盛開的櫻花樹
17:09 抵達楊梅車站,搭乘南下521次莒光號賦歸竹南
★★★近期行腳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