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面山溪州山

  • 李俊民
  • 1,656 次點閱
  • 5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活動名稱:金山面山溪州山(附航跡圖及GPX檔)

活動日期:113年02月02日(陰偶雨)

參加人員:翟興德、林朝陽、陳嘉銘、胡嘉松、李俊民

攀登山岳:金山面山(362m,3-1122,殖產局樟林地界8),金山面山北峰(350m,三等三角點測補77041號),金面山(667m,2-1056),溪州山(577m,3-6296,產殖局三角補點諸(04)),

活動概述:

    金面山位於桃園大溪鎮美華里,與台北三峽鎮五寮里互相比鄰,為五指山系西南稜,五寮尖西南走向山脈最高點,也是大溪地區的最高峰。因山形像鳥嘴,又稱「鳥嘴尖」,又因山頂常有雲煙遼繞,自古以來,「鳥嘴含煙」就號稱「大溪八景」之一。昔時有一大溪越嶺通往三峽五寮的古道,稱金面山古道(又稱「金山面仔古道」),經過其西側及南側山麓,是三峽偏遠的五寮山區居民,進出大溪的一條捷徑。金面山地質中的安山砂岩含有石英,當太陽照射時,遠望山頂閃閃發光,當地人便稱之為金面山。.

    溪州山位於石門水庫及大漢溪河谷的源頭,列名小百岳No.025,其向東北延伸支稜脈,宛如一條蜿蜒巨龍,經頭寮山、白石山 、金面山 、五寮尖,是桃園縣山地與台地地形區的分界,即昔時漢人、泰雅族接壤之地,也是岳界有名的五溪縱走。本次經頭寮大池水中土地公廟,由大艽芎古道主線上溪洲山,再取古道支線下山返回停車場。

行程記錄:

05:30烏日出發,沿1號國道北上,在新竹交流系統轉3號國道。

07:03下大溪交流道(62.7K),沿台3線經員林路往三峽、大溪前進,過武嶺橋後右轉台7線往慈湖復興方向,至復興路左轉,約900m台7線呈明顯的右彎,而左邊有條較小柏油路即是桃58縣道,有小小的牌子寫著往美華國小。

07:15左轉桃58縣道往美華國小,沿途依「金面山聖德寶塔」及「阮家莊土雞城」指示牌行駛。

07:18經右側美華國小大門,再經土地公廟,過美華橋及左側萬隆瓦斯公司。

07:21約2km後抵達岔路口,左可往聖德寶塔,取右往阮家山莊土雞城。

07:24再遇岔路,右往垃圾場,取左往阮家莊土雞城,進入更窄之產業道路(柏油路),僅容一車,會車有困難。

07:25路右土地公廟。

07:28第一登山口,於產道大左轉處,在此停車整裝。轉彎處對面有小溪水源,旁有一「金面山TA012路線圖」。

07:41續行柏油路往阮家莊土雞城。

07:59岔路,右上產道往大溪廣播電塔機房及金面山,取左往阮家莊土雞城。

08:00首先抵達阮家莊土雞城老三的店,依序是老二的店及老大的店,有一四合院,續行往金面山第三登山口。

08:02直行進入上坡水泥路。

08:06金面山第三登山口,取右上孟宗竹林小徑,路跡清楚,腳踩枯竹葉陡上。

08:13上稜T字岔路,樹上釘牌標示:左往金山面山約3分鐘,右往金面山約50分鐘,桃園鐮刀隊的舊釘牌已字跡模糊,先取左行。遇台北來的一男三女登山隊,彼等已從金山面山返程。

08:16金山面山,或稱金面山西北峰,為金面山西北方的尾稜。「金山面」是當地地名,霧雨遮蔽了展望。民國七十七年疑似找不到這顆基石,所以聯勤測量隊在其北邊350峰上另立了一個三等三角補點,目前該處稱為金山面山北峰。取北山徑往金山面山北峰,路跡尚明,月桃花叢蔓生。

08:22金山面山北峰,三角補點表面光滑,與其他三角點迥然不同,係七十七年一月聯勤重測時所埋設,留存約三米高的三角鐵架是量測所用。從聖德寶塔登山口攀登金面山,會先經過此峰,拍照後原路返航。

08:32回抵金山面山。

08:35回抵08:13上稜岔路,取前續行往金面山,樹蔭濃密,風涼不寒,走來舒適。

08:39一小空地,左側有一營林所水泥基柱(日據時代營林所即林務局的前身)。

08:41右下方有建築物,以前是大溪廣播電塔機房,一旁產業道路可出阮家莊土雞城。

08:44上稜取右。

08:48拉繩右繞岩石,進入岩石山徑。

08:53大石,金面山山徑清楚,不至於迷路,但岩石眾多,拉繩攀岩較費體力。

08:59大石壘壘,在石中穿梭。

09:02岩石拉繩,陡峭處均架有繩索確保,幾處落差頗大,須小心。

09:06上至稜上空地平緩處,沿稜續行。

09:11垂直岩壁,高約三四米,除有拉繩輔助攀爬外,還有很多樹根可供踩踏,通過不難。

09:21遇一盤根老樹,根數頗多,如一多爪樹。

09:27拉繩上坡後抵山麻坑岔,右下可往山麻坑山,但路跡已不明,循稜前行往金面山。

09:41稜線空地岔,直下往第一、二登山口,取左循稜線往金面山。

09:47鞍部岔路,山徑在此成一迴圈,可左上右回,右下路徑不經金面山往第一登山口、十三分山,取前循稜拉繩往金面山。

09:55金面山,山頂腹地狹小,樹木遮蔽視野,加上陰霾,展望不佳。復遇台北來的一男三女登山隊,他們持著歐度納小百岳認證手冊來此撿小百岳。

10:07循稜續前行。

10:09岔取右,開始陡下,繞行金面山的東側及南側。

10:25岔路,右上可接09:47鞍部過來的路,取直行往第一登山口、十三分山。

10:26岔路,左往十三分山,取右往金面山第一登山口停車處,林蔭茂密,土石山徑原始。

10:39小溪,之後大多沿著草嶺溪右側往下行,路跡明顯,但經雨水沖刷,凹凸不平。

10:50溪谷。

11:00岔路,右可往第2, 3登山口。

11:04涵管岔路,山徑下埋有水泥涵管,左泥徑可往十三分山,取直續下。

11:20抵往山麻坑山岔路,右轉即接上金面山古道,是昔日三峽五寮前往大溪買賣貨品的一條便道,有荒廢的紅磚古厝「海伯舊居」。續直行往第一登山口。

11:34回第一登山口,桃園市山岳協會在此立「金面山TA012路線圖」,詳細說明定位標示系統、路線編號、路標位置及進入山區注意事項,相當詳盡有水準。換裝後驅車往另一目的地溪州山。

12:01路過新福圳一號池(又稱頭寮大池、頭寮大埤),煙雨迷濛。這是桃園農田水利會最大的貯水池,左邊大池湖心有一座水中土地公廟,名為「屢豐宮」,座落在一超過3層樓高的鋼筋水泥圓形人工島上。因1967年執行大池擴建挖深計畫,欲遷建土地公廟時,工程皆無法順利施作,於是就將土地公廟留在大池中央,形成頭寮大池中最特別的景色,埤塘管理人員每逢初一、十五,得搭竹筏登上圓形人工島參拜。

12:03大艽芎古道停車場,開始下小雨了,停車整裝。

12:19出發沿柏油路上行,經左邊廁所,陸續右側又有多個停車場。

12:22左上台階走大艽芎古道,這裡是古道主線北登山口,有斑駁的標示牌,指標標示:古道全長1158m;古道上山470m(應指到達鞍部的距離)。古道在清朝及日據時期,是大溪進入角板山、阿姆坪地區的重要捷徑,早期居民運用古道來運送農產品,至光復後百吉隧道通車,古道遂失其運輸功能,但古道一年四季各有風情,成了享受芬多精與賞桐的最佳去處。古道以木階與土石構成,偶可見數段佈滿青苔,以大鵝卵石鋪成的古道遺跡,一大兩小為一階,整齊穩固。

12:25岔取直,依Taiwan TOPO等高線圖,左為大艽芎古道舊線,亦可上稜線。指標標示:左往福安古礦坑、慈湖頭寮;回往大艽芎古道115m/1088m。

12:36稜線鞍部五岔越嶺路,眾多岔路在此會合,大艽芎古道在此越過山嶺。指標標示:左側二線一往慈湖頭寮、福安古礦坑;另一線百吉林蔭步道2792m,另一指示牌標示:回往古道下坡688M(大艽芎古道北端入口)、停車場、環湖路;取前往溪石亭、觀景台、水井、石門水庫。

12:41 抵溪石亭岔,左後方不遠即溪石亭,水龍頭、涼亭,廁所一應俱全,還有搖椅、鞦韆。取前續往觀景台、水井、水庫。

12:43 岔路,指標標示:往景觀台、大艽芎廟(大艽芎廟即大艽宮土地公廟);回往慈湖、懷德橋、總督府,往前另一指標標示左側大土路往溪州山公園,取右上。

12:50 電塔,板橋—龍潭線076號。

12:53鞍部四岔路,左係結緣亭上來路;右下往大艽芎,取前上往景觀台,有景觀台/菩提嶺指示牌,另有簡易地圖。

12:58 景觀台,設有長椅,可俯瞰大溪地區,但雲霧掩蓋,無景可賞。

13:00三井林嵩壽基石,林嵩壽為日治時期台灣五大家族板橋林家――林維源之四子,經營茶及糖業。先總統 蔣中正先生安厝之慈湖陵寢以及故 蔣經國總統之頭寮陵寢部分用地,共達19公頃土地,就是林家之後林明成無償捐贈以及提供低價徵收。頭寮山至此沿稜有多顆此種此基石,應屬地界基石。

13:02岔路,有主副線標示及右往大艽芎土地公廟標示。另定位標示系統標示:路線編號TA010,五溪縱走(五寮尖山→十三份山→白石山→溪州山→溪州公園岔路),路標位置131/170,取左主線。

13:04岔取直,有主副線標示,右後往大艽芎土地公廟。

13:12岔取右上,左保線路經077號電塔,二線約3分後會合。

13:15岔合,稜線路保線路在此會合,取直前行。

13:19電塔,板橋—龍潭線078號,有顆台電基點。

13:25溪洲山,山友搭起大面積棚架,設置簡單桌椅,不少山友在此群聚聊天。基點後方沿稜續行,約3分鐘可抵另一殖產局三角補點基石所在地。

14:12原路回。

14:31抵13:04岔取直處,取左上往大艽芎土地公廟。

14:32接上13:02大艽芎岔過來的路,取左下,進入大艽芎古道支線,簡易地圖標示為大艽芎高處景觀步道。支線較主線陡峭,亦無木階,為土石路自然山徑。

14:43岔取直。

14:45大艽芎高處觀景台,有簡單石桌椅,平台背後的石階疑似以前供奉神位所在。這裡視野遼闊,是最佳的觀景平台,可俯瞰水中土地公景觀,遠眺觀音山、大屯山及七星山,可惜又是雲霧掩目。

14:51志工鎚,標示為峨嵋步道維護用,槌端往下代表步道暢通,很有創意。

14:54峨嵋台,支線很多景點都有勒石刻字及供奉神位。

14:56岔取左下,右上坡路不取。土石路參差,不易於行。

14:59大石壁休憩點,左側岩壁甚高,下有石板及台階,似為祭台,原來應該也有供奉神位。

15:08清涼台取右。

15:10九華台,大石上刻著「九華台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紅字,有簡單石桌椅。接續山徑有鋪石台階,滿山油桐,古道支線路段是桐花最多的地方,四月應可預期花海的壯觀。

15:18大艽宮土地公廟 (福德正神),廟後方有棵桃園縣政府列管珍貴老樹No.65之楓香。離開土地公廟,就接上古道主線北登山口下的柏油路。

15:22下行至停車處,取車賦歸。

GPX檔及航跡圖:

http://www.mountain.org.tw/WebBBS/Record/RecordOne.aspx?RecordID=749&MessageID=24007

更多其他照片及登山記錄請參觀個人部落格:http://jmleeminnelee.pixnet.net/blog

我的部落格紀錄索引

https://jmleeminnelee.pixnet.net/blog/post/121245384

更多GPX(GDB)檔及航跡圖請至李俊民 的 OneDrive >Documents 下載

https://onedrive.live.com/?cid=80A803BAAAF0678F&id=80A803BAAAF0678F%21943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