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日本】八ヶ岳冬攀 -10度雪訓,行程費用交通&裝備介紹!

  • 相關路線
    八ヶ岳 、日本八ヶ岳 、雪訓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2019 我初次踏上5千米四姑娘山

當時因裝備、體力不足,對雪地留下不好印象。

2023 終於能往外飛,3月底安排一趟為期15天的日本雪地之旅,而真正在山上天數7天。

1F9A2156-60.jpg

【 地點 】

安排日本雪地路線比較親民的 八ヶ岳 (やつがたけ )山區。

這邊沒有一顆山頭叫八岳,八ヶ岳由最高峰赤岳2899m,以及其他海拔2000m以上的10幾座高山組成,位在在長野縣、山梨縣境的山塊。

這次我們搭帳篷在 行者小屋營地 ,每天輕裝去附近山頭走走。

冬季的行者小屋是沒有營業的,但營地可自由使用,週末會有人來收「 營地費用 ¥2000/人 」

( 如果想輕鬆登山,就去住赤岳鉱泉山屋囉!食宿幾乎都可以花錢解決!)

b8ac94c717b8a58781fe484a83e9a705.png


【雪季裝備打包、飛機托運】

這趟是全自理,除了瓦斯、乾燥飯當地買,其餘維繫生命的裝備都得自己從台灣帶去 >< 

個人裝備大致上如下 ( 還不包含7天糧食、團體技術裝備、我的冰斧 )
IMG_2084%E6%8B%B7%E8%B2%9D.jpg

IMG_2087%E6%8B%B7%E8%B2%9D.jpg


我們這次搭虎航 (價格統整於文末) ,直接買tigersmarts 20kg 託運行李,加上手提行李10kg,故total 是 30kg扣打!!如果超重,就只好把重裝靴、衣物都在穿上了?😂😂

這次我們都沒帶行李箱,為了寄物方便。所以在城市移動時需背負/提將近30kg重量,真的快死亡 >< 之後再想想其他辦法 

【托運行李】

廉航對 手提行李尺寸 規定嚴格,我的登山包尺寸過大沒辦法當手提行李,只能托運了。

我怕直接托運登山包會受損,所以買了很大的露營裝備袋 (如下圖),把全部零零總總的裝備都裝進去,非常方便。只是....這咖無背負系統肩帶薄,太重了很難背,後來到日本把登山包拿出來背,這行李袋肩背。

( 也可買IKEA的袋子裝 ; 有朋友直接托運登山包,也是沒問題! )

* 冰爪、冰斧、登山杖有尖銳部分,需保護好!

【手提行李】

* 相機、行動電源、電池、頭盔 (怕壓爆) 等,都手提上機。

IMG_2098.HEIC    IMG_2127%202.HEIC


【 DAY1 飛到東京| 採買補給品 】

我們搭紅眼班機 5:00am 就到羽田機場了,搭第一班機場快線到新宿。

一到新宿 馬上!!找置物櫃,寄物到隔天。只帶著今晚住宿會用到的換洗衣物,因為隔天還是會回來新宿車站搭JR到茅野,就省的背來背去了超重。 大的置物櫃寄一天約¥1000

DAY1 住宿找新宿附近的 比較方便,更建議先去新宿車站,把明天 JR票「新宿-茅野」車票先買好,它是固定席。

IMG_2253.HEIC

1F9A2042-7.jpg

寄物完成,早上七點,登山用品都還沒開XD 就到處晃晃吃早餐、感受東京的空氣,等戶外用品店開門。


新宿附近,應該就這些登山用品店:

ICI Ishii 石井 9:30營業,裝備與乾燥糧食都有,超過一定金額,可退稅

L-Breath  較多裝備衣物,超過一定金額,可退稅

Montbell 新宿南口店 不可退稅

登山用品租借 我沒去過~ 需要的人可參考


時間很多,我們有跑去 高田馬場站 Kamoshika羚羊戶外店,超多技裝!簡直是天堂,但不可退稅。我們剛好遇到折扣季,加購店家裝備袋 ¥1500 ,全商品就打85折,大家一起結帳超划算~

IMG_2186.HEIC    IMG_2192.HEIC

IMG_2197.HEIC         IMG_2201.HEIC

整櫃 FITS襪子!! 

瓦斯、乾燥飯,我們都在這裡買好了,剩餘的行動糧跟早餐,打算明天去茅野大型超市再買!

【 DAY2 新宿到茅野】

今晚住茅野車站,DAY3 會直接上到行者小屋紮營。

在置物櫃拿完行李後,就去搭JR中央線特急線,往茅野

我們在新宿車站找了一下...到底在哪買票搭車.....幸好有懂英文的日本人帶路,人生地不熟的話..... 記得搭車都多留時間喔!

茅野住宿首推 浮木 - バーのある飲んで泊まれる古民家 ,我唯一查到距車站走路5min 又平價的民宿了!我們五個人住這間合室2023/3月 才台幣2800,而且地舖超適合大家整理裝備。

1F9A2087-24.jpg


1F9A2081-19.jpg


1F9A2084-21.jpg


IMG_2301.jpg


傍晚出門覓食,順便去附近大型超市 Delicia ,把一週的登山行動糧都買齊~~

我所有食物如下

小雞麵配湯包 當成早餐

麵包可當行進糧

餅乾、巧克力

IMG_2304.HEIC


晚餐都吃乾燥的,比較省瓦斯。

我有自己乾燥白米、蔬菜帶去日本,因為怕一餐一包尾西的量會不夠。

IMG_2305.HEIC


【 DAY3 茅野 -> 行者小屋】

茅野車站,我們搭計程車到美濃戶登山口 (單程約 ¥6000~6200),可坐四人,車程30min

起登啦!!! 我們是3/20 去的,算過了嚴冬期,林道上還有一些積雪。

1F9A2111-31.jpg

1F9A2115-32.jpg

隨著海拔的上升,積雪越來越多。美濃戶山莊旁邊就事北澤、南澤叉路口。in general北澤比較好走,南澤直接通往行者小屋,我們選這條,上冰爪。(前面的山莊 冬季都是暫停營業的)

1F9A2123-37.jpg

1F9A2128-40.jpg


我們上山這天凌晨再下雨,海拔越高....氣溫低變成下雪了~後面積雪蠻深的,幸好有一隊日本人走在我們前面,幫忙開路哈哈哈

1F9A2131-42.jpg


背著所有裝備+8天食物,好重.....加上首次穿1.5層靴加冰爪,花了我4hr 才抵達行者小屋。

行者小屋冬天也無營業 (但假日有人會來收營地費用) ,我們開始營地建設。

要好好挑,畢竟這是我們要住一週的家~

1F9A2146-50.jpg

1F9A2147-51.jpg


Aaron勇者的三峰雙人帳篷

1F9A2150-53.jpg

1F9A2151-55.jpg

1F9A2152-56.jpg


我們五個人,三頂帳篷 : MSR Access 2雪地帳*2 、 三峰帳篷*1 

一頂金字塔帳 MSR Front  Range,當大家的客廳帳



1F9A2154-58.jpg



【 裝備 】

1F9A2385-224.jpg

有了先前雪地不好的經驗的陰影......這回我很緊張,更認真在測試 睡袋、衣物,是否能讓我撐過零下紮營的每一晚 ( 也加強練體能) ,換了睡袋,添購了一些新的裝備!現階段我不買精品、昂貴保養品,女性衣物、其他娛樂 ; 但會願意花費在我認為值得且使用頻率高的戶外用品上。

以下分享在日本8天雪地實測後的心得、使用情境,供大家參考囉!

   𐪞 天氣 -10~15˚  晴天、下雪都有   𐪞 我154cm 43kg 比較怕冷、行進間怕熱   𐪞 裝備選擇以保暖兼輕量為主 (舒適負重15kg內,最重只背過18kg)

裝備總覽


BIG 3
重量 g

身穿衣物
重量 g
登山包
EXPED lightning 60L
1200

上衣底層
170磅 長袖羊毛衣
150
帳篷
MSR Access 2 兩人雪地帳
2000

上衣中層

Ursus Alpha Direct 90
100
金字塔
MSR Front Range (公裝當客廳)
910

始祖鳥 Delta LT
225
透明地布
Polycro (兩張)
160

下身底層褲
Ursus Alpha Direct 60
74
睡袋
睡袋 Marmot Bantamweight 15
700

下身登山褲
老人頭 falketind flex1 軟殼褲
412
充氣睡墊
輕途戶外 R5.8
500

保暖帽
Alpha Direct
15
枕頭
EXPED Ultra Pillow
51

墨鏡
Oakley Clifden 太陽眼鏡
56
露宿袋
露宿袋 SOL Escape Lite Bivy
156

脖圍
Columbia
56
急救毯
急救毯
60

內層手套
ARVA 手套
55


5737

襪子
FITS 最厚款
100
營地 / 保暖衣物
重量 g

綁腿
老人頭 trollveggen Gore-Tex
226
防水外套
老人頭 falketind Gore-Tex
372

1.5 層靴
Zamberlan 2090 Mountain Pro
1600
羽絨外套
老人頭 lyngen down850
338

登山杖
雙杖
360
保暖褲
冰焰 羽絨褲
180



3429
毛帽
TNF 厚毛帽
93

技術裝備
重量 g

手套

內層 羊毛手套 (備用)
55

吊帶
Blue ice 輕量吊帶
88
外層 OR GTX 防水手套
160

頭盔
Edelrid Salathe Lite
190
羽絨鞋
冰焰 羽絨鞋套
56

上升器
Petzl 左手上升器
165
備用襪子
FITS
50

冰斧
Petzl GLACIER 健行冰斧
350


1304

全快扣冰爪
Grivel G12 Cramp o matic
900
炊煮器具 (雙人用)
重量 g

其他

4有鎖鉤環+2無鎖+ATC GUIDE+sling

431
系統爐
MSR reactor 效率系統爐 1L
430


2124
大罐瓦斯
日本買,雪地用的
580

相機電力 /3C / 其他
重量 g
保溫瓶
Montbell 500ml 保溫瓶
265

隨充
三顆,一共4萬毫安培
617
鈦杯
Snow peak 鈦杯 350ml
50

相機
CANON R6 + 電池5顆
1600
耐熱水瓶
nalgene 500ml 水瓶
90

運動相機
DJI OSMO ACTION3 +3顆電池
300
尿瓶
任意寶特瓶
50

化妝包
防曬、保濕用品、衛生紙
300
保溫袋
自製保溫袋
30



2200
打火石
打火石
25

8天 食物
重量 g
屁墊
屁墊
20




香菇袋
裝冰用
15



沒秤重


1555





 BIG 3  包含背包、帳篷、睡眠系統

 登山包 一樣用 EXPED lightning 60L 這是我最習慣、也最大的包。最後裝備塞得很緊繃,金字塔帳外掛於頂部。到營地的路很好走,東西外掛是沒問題的!

我就沒另外帶攻頂包了,直接用同一顆。

1F9A2393-232.jpg


 帳篷 應該是出發前最煩惱的,很怕我既有的MSR hubba hubba 無法抵擋風雪? 於是借了MSR Access 2 兩人輕量雪地帳,總重約1.9~2kg 非常滿意的數字。以空間來說,我跟梅子兩人睡,加上超澎鬆的睡袋與衣物,八天份食物,晚上還要把鞋子包包都放進帳篷內,有一點點壅擠,不過也比較暖啦!

這幾天營地沒有強風,但我們下山休息的那天,下了整夜的雪,隔天回營地時,整頂橘橘的帳篷都被....白雪覆蓋了 (橘色部分),把所有雪撥開後,帳篷完好如初~~ (前提是搭設時要搭好)

入夜後,內外溫差大。內帳會返潮結霜是正常的,影響不大。我們有嘗試 內帳拉鍊 拉一半,返潮結霜有趨緩一些。

 地墊 用Polycro透明地布,隔絕水氣的效果很好


1F9A2149-54.jpg


 睡眠系統 

暖不暖,跟你衣著、睡墊、睡袋、露宿袋、帳篷的搭配習習相關,這次在睡袋之下,用了5層。

1. Polycro透明地布

2. 帳篷內帳

3. 急救毯

4. 睡墊  這次跟朋友借了輕途戶外充氣睡墊R5.8、重量約500g ( 聽說R值有灌水但我不清楚哈哈 ) 

5. SOL Escape Lite Bivy 露宿袋,只有鋪在睡墊上而已 (冷會套在睡袋外)

睡袋  Marmot Bantamweight 15 

2022/12月 我帶著ISUKA 480睡袋,在奇萊零下四度夜晚過夜,蠻冷的。我知道我得升級雪地用睡袋。之後每年有出國去高海拔登山,也都用得到。

Marmot 是以睡袋起家的, 這顆Marmot Bantamweight 15 用 900+ fill power人道鵝絨,版型有出168cm以下的,這是我第一次覺得睡袋有貼合我的身型 (減少冷點) ,重量僅700g!

舒適溫度:-3女生/-10男生 (ISO tested) ,我自己實測覺得以女生來說,絕對有-8 ,這趟雪地紮營也沒讓我冷到,天天都睡得不錯~

這顆是中間開一半拉鍊,台灣三季的話,還是要帶側開拉鍊比較方便?

1F9A1443-125.jpg      1F9A1449-129.jpg

 衣物系統 

底層、中層上身

我出發前,也挺猶豫要帶什麼厚度的底層衣、中層帶哪件?

我的底層有 odlo warm/羊毛150,170,250磅

我的中層有Power stretch外套/marmot神衣/始祖鳥Delta LT/ Ursus Alpha Direct 90

最後考量行進時的溫度在0~15度 (有無風跟日照、行進速度都會影響體感溫度), 行進時我又是很怕熱的人,就決定 Sensor 170磅羊毛底層+Ursus alpha direct90 + 始祖鳥Delta LT 

稜線上如果有風,就會加上老人頭防水外套 falketind Gore-Tex ; 入夜在營地,套上羽絨外套老人頭lyngen down850 。

1F9A2291-160.jpg

事後覺得,這樣搭配對我來說 超剛好!! 這幾天沒風時,行進我只穿羊毛底層衣+Alpha Direct90 (下下圖),體感冷一點,就會套上寶藍色的Delta LT (下圖)。

這樣「 一層一層 」搭配,活動性很好,要攀爬都ok!  冷熱都可調節,畢竟雪季盡量別讓身體流太多汗囉。 保暖的同時,舒適性也很重要喔:)

    


我跟梅子都這樣穿,現在回想起來,我們上身與下身的搭配,幾乎是一樣的XD

這件黃色,是他的始祖鳥Delta LT,裡面也穿底層衣+Alpha Direct90

1F9A2251-126.jpg


保暖中層 - 羽絨外套

這件也是我為了雪季添購的 - 老人頭lyngen down850,女款重量338g、填充158g羽絨,很優秀的保暖性與重量比,蓬鬆度相當於美規900~950FP,算是蠻頂規的了,羽絨外套好好照顧,可以用很久的。 

胸口有個小口袋,可放重要物品,帽兜也可容納頭盔!

我在台灣高山10度以下,若天氣預報乾燥,也會帶老人頭lyngen down850羽絨外套,畢竟真的很暖呀!  ( 很潮濕就會選其他化纖外套了 )

1F9A2693-35.jpg


1F9A2710-43.jpg


我們Alpine赤岳西壁北峰 主稜那天,風大又沒什麼太陽。等待先鋒攀登時,我就直接套在最外面保暖用。

IMG_2702.HEIC


*關於挑選羽絨外套,可以去看這支影片10:08秒開始。

簡單一點就是列出外套的總重量、填充量、FP羽絨蓬鬆係數、價格下去比較,也會考慮外型、剪裁、縫織技術等等。( 最後還是會選最好看的那件XD )


外層 - 防水硬殼外套

這件是 老人頭 falketind Gore-Tex   女款XS是372g,在台灣5度我也會穿這件  (夏天個人體感會覺得太熱,因為我行進間怕熱!)

這件外套的帽兜可容納頭盔,以及拉鍊全拉上之後,也不會卡卡的。這點在雪地非常重要,不然稜線風大時,脖子與頭部會非常冷。

Gore-Tex 3層薄膜、防水係數高達 28,000mm、小於 RET6 的高透濕率 

1F9A2390-229.jpg


口袋位置有升高,不會擋到技裝吊帶、背包腰扣處。

腋下也配有通風拉鍊~

肩部立體剪裁,在雪地攀爬或冰攀時的靈活度很高,會感謝裝備幫了很多忙

頭盔上相機 : Insta360 X3全景相機


1F9A2240-117.jpg


下身 - 登山褲

我是穿老人頭 falketind flex1軟殼褲,裡面穿Alpha Direct 60保暖褲,就兩者的搭配,恰到好處 不冷不熱,讓我在雪地很舒服、有彈性的的攀登。

軟殼褲的重量412g,這件也是我認為很值得的投資!

版型在雪地攀登、大跨距都很靈活。

側邊有通風拉鍊 可以拉開散熱,多加了網狀彈性布料,不會直接看到皮膚。

總共有四個口袋,腰帶兩側是用魔鬼氈來調整鬆緊度,腰帶上也可以勾快扣, 我直接把防水手套掛在褲子上。

褲管前端有設計綁腿鉤,可以固定在登山靴上。我這次有穿綁腿 (應該是不用穿啦),但因為想任性地玩雪不怕雪弄濕褲子或襪子XD

這件的高防水係數跟透氣度、防風,不管在-10度雪地或台灣來說,都很適用!

走去另一個山屋,短程就沒穿綁腿,可看到falketind flex1褲管的調節拉鍊,可適應不同鞋款~

防水手套加D扣就掛在褲頭。

玩冰攀,軟殼褲與防水外套的活動度、延展性都很好!

梅子的軟殼褲是 Norrona trollveggen flex1,防水外套跟我一樣Norrona falketind Gore-Tex

1F9A2251-126.jpg

1F9A2255-130.jpg


1F9A2655-17.jpg


鞋襪 

鞋子是1.5 層靴Zamberlan 2090 Mountain Pro Evo GTX® RR

我平時都穿輕量登山鞋,完全沒有上冰爪堪用的鞋子,也怕腳冷就去百岳試穿1.5 層靴了。

(台灣能試穿到的1.5 層靴選擇不多)

單隻重量約871 g, 加上冰爪,單腳就快1.3kg了!

剛開始得習慣一下抬腳的重量,還要小心穿冰爪....不要被自己給絆倒,但7天穿下來,非常舒適的走完全程,沒有冷到或是摩腳!

襪子是FITS的最厚款。

1F9A2895-131.jpg

 墨鏡  Oakley Clifden 太陽眼鏡

雪地第四寶!雪地紫外線反射強,建議濾鏡等級4,最少也要3

此外側邊有防風罩的,除了能減少進光,當風雪來時,你會非常慶幸有它。

之前沒帶 被吹到眼睛張不開><

加上我眼睛有做過雷射近視手術,比較畏光,要好好照顧!

脖圍 Columbia

脖圍是很久以前買的,用來擋風蠻重要。

本來想在日本當地買貼合一點的PS材質 能抗風的脖圍,但沒找到喜歡的~

手套

雪地要分內層、外層手套。

內層保暖,可觸控手機更好,我會帶兩個,濕了就可以替換使用 (因為睡帳篷,沒有山屋的乾燥室可以用,怕手套好幾天都潮濕潮濕的 )

外層當然就要防水拉!這雙是 OR GTX 防水手套 160g

以前買的,根本沒用過。

CP值最高還是showa手套,但要注意人工冰場 冰攀時,showa手套是禁止使用的!


睡覺用 - 羽絨褲、羽絨鞋套

冰焰 羽絨褲 180g

睡覺我會多加羽絨褲。

第一天沒套羽絨褲,半夜有點涼

冰焰 羽絨鞋套 56g

這也是 雪地超好用的東西!

不過我睡袋夠暖了,加上帳篷下面,放了鞋子加一堆食物。

這次腳只穿fit羊毛襪就夠暖了。

其他技術裝備

行前把頭盔、吊帶都升級成輕量的了,因為台灣路線可能也需要帶著。

➔ 軟殼頭盔:最新款 Edelrid  Salathe Lite 190g 

➔ 吊帶:原本也是Edelrid的,但無奈 腰圍太大,我去日本逛街時買了Blue ice 輕量吊帶

重量也是100g以下。 缺點:輕量吊帶固然輕,但裝備環小不好掛技裝 (先鋒會不好使用),受力時的舒適度也沒那麼舒服囉!以生理構造來說,男生會比較難瘦哈哈哈哈


➔ 上升器:Petzl  左手上升器、其他4有鎖鉤環+2無鎖+ATC GUIDE+sling

➔ 冰斧:Petzl  GLACIER 健行冰斧 (我用梅子的健行冰斧)

➔ 全快扣冰爪: Grivel G12 Cramp o matic  約950g/雙

我跟朋友借的,全快扣冰爪,蠻適用於這次日本冰雪岩混合地形

爐具、打火石

系統爐 MSR reactor 效率系統爐 1L 

雪地煮冰融成水,都需要時間、也很消耗瓦斯,系統爐或集熱鍋比較省時跟瓦斯,1L的大小我跟梅子兩人共用剛好。

聽說soto 310配上集熱爐效率也很好?

另外!其實瓦斯的保溫更重要,我們都有遇到早晨太冷,煮一下子,瓦斯就結凍,系統爐效率極差煮不了水的時候....下回雪地 要帶個比瓦斯寬的容器,讓瓦斯泡著溫水。


保溫瓶 Montbell 500ml 保溫瓶

這是我用過最讚、保溫效果最好的保溫瓶了,雪季必備!

一人就用500ml,兩人可以共用900ml,半夜、早晨或行進時都可以喝~

鈦杯 Snow peak 鈦杯350ml

拿來泡奶茶喝之外,發現拿來「挖冰」剛剛好,也是必備呀!


耐熱水瓶 nalgene 500ml 耐熱水瓶

泡茶喝,也可以裝熱水,塞進睡袋裡取暖、烘乾衣物等等

保溫袋 自製保溫袋,為了方便每天都吃乾燥飯,泡熱水後,再塞進保溫袋裡等待。

屁墊坐在客廳一起吃飯,超重要!

垃圾袋或香菇袋 裝冰用的,放在客廳隨時可以挖冰來煮

隨充 Nitecore三顆,一共4萬毫安培 

頭燈 Nitecore

尿瓶任意寬口寶特瓶,半夜太冷 (或下大雪) 不想出帳篷上廁所的話,可以用.....

1F9A2337-185.jpg



行程安排

「八岳」山區是跨日本 長野縣和山梨縣的山塊之總稱,夏季是熱門的登山路線,冬季也是雪訓很適合的地點!赤岳,海拔2899m  是八岳山區最高峰。交通上也非常方便!


D1:  東京成田或羽田機場  ➙ 新宿 (採買逛街)

D2:   新宿 (JR 中央線特急 2.5hr )➙ 茅野車站  (住宿

D3:  茅野車站 ➙ 美濃戶登山口 ➙ 行者小屋營地

我們搭taxi 到登山口,車程約30min,一車可以坐四人,跳錶計算約6000yen

如果D2想直接睡登山口附近的話,有一家 民宿J&N 也很推薦喔!

D4:  阿彌陀岳北稜

D5:  赤岳

D6:  Alpine 赤岳西壁主稜

D7: 下山去登山口民宿J&N 休息一日 

D8 : 回山上 ➙ 行者小屋營地

D9 :  硫磺岳、橫岳縱走

D10 : 下山

 

如果只登赤岳一座,大家主要會住這兩個小屋:赤岳鉱泉 、行者小屋  ( 兩者差30min路程而已 )

床位或是營地都是要收費的喔! 預訂官網:https://www.akadakekousen.jp/

我們是冬天去,行者小屋無營業,但外面可以自行紮營,週末會有人來收營地費用,一人2000yen,以下分享一些照片。

1F9A2343-189.jpg

1F9A2348-192.jpg

1F9A2350-193.jpg

1F9A2352-194.jpg

1F9A2354-195.jpg

1F9A2361-200.jpg

1F9A2364-203.jpg

1F9A2368-207.jpg


1F9A2400-238.jpg

1F9A2403-241.jpg

1F9A2408-245.jpg

1F9A2414-249.jpg

1F9A2429-260.jpg



這是赤岳鉱泉山屋

1F9A2430-261.jpg


ice candy 冰攀牆,這是人造的,雪季限定!

一人 一日1000yen ( 不包含裝備或是教練)

1F9A2444-267.jpg

好啦,詳細的可以看影片囉!





爬山的費用大概紀錄一下 (不包含山上的乾燥飯、行動糧)




日幣

交通

JR 新宿-茅野車站 (單程)
5380
茅野車站 - 美濃戶登山口 TAXI (單程) 4人
6100

民宿

茅野車站旁民宿 5人 /晚
12000
登山口 J&N 民宿 /晚
5830

J&N 午餐
1370
J&N 早餐
770
J&N 下午茶
980
J&N 晚餐
1700
山屋
山屋 營地費用一人/晚
2000

冰攀費用
1000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