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炎山腳下

  • 黃煉挺
  • 1,116 次點閱
  • 9 次拍手
  • 出發日期
    2024/01/15
  • 回程日期
    2024/01/15
  • 相關路線
    火炎山自然保留區
  • 相關山岳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指天萬仞兩側起

如霞朱紅映峰壁

亂石滿佈似無盡

浮滑細砂步難移

 

國道上眺望無數次的火炎山竟是如此驚險壯麗

 6d73a20316117097162e8bea53bc0ab4.jpg

近期在社群網站上常看到許多火炎山峽谷中的照片,由下往上的視角引發前往一探的興緻,出發前一天的氣象預報當地下雨機率是0%,怎料一路往南沿途都在下雨,甚至從三義下交流道時都還飄著不小的雨絲,心想這麼遠的一趟路該不會白跑了吧!

4d5ba12481fe08bf0bc463074d6a0b97.jpg

所幸到了登山口時卻是天清地乾,難怪常有人說火炎山是天氣的分界點

f00bdbd135e31248f58ef955cfc454df.jpg

登山口後就是一連串的上坡,有時階梯有時坡道,但都是無止盡的爬升

ccef82f56412fe0ff3ce3e47d3976ede.jpg

循著不斷的爬坡經過最有看頭的小峽谷跟大峽谷

 221ccd5662cd4648ef0e29257997f535.jpga4280073581a536d375f59385cc590ef.jpg

也找到了圖根點及南、北鞍線交接點

 5d230265510f0b780c8874dff0ec0a81.jpgad8246a5e051a8f1e5a835e9ac09673f.jpg爬上稜線後也拿了三角點上的火炎山標誌

可是一開始吸引我們過來的大峽谷底部呢?

怎麼連路都找不到!

10c79115f6980bfee9b38952704def5c.jpg

下山後為了找到進入大峽谷的路線甚至把車開到河濱堤防後下溪探路,但隔著景山溪要過去的難度實在太高,只得鎩羽而歸

dc48163017f432525d6b17459391331f.jpg

但是沒進到大峽谷實在心有不甘,回來後網上爬文終於找到合法的進入管道

原來大峽谷正確名稱是火炎山自然保留區,得至少5天前提出申請,通過後才能進去

既然找到進去的方式當然立刻提出申請再跑一趟,由於剛開放不久知道的人不多,所以申請不須抽籤,很快就收到核准通知

bd1244a09cce5a8ccf3658693cee06f9.jpg

同樣是冷氣團南下的陰雨日子,同樣也是北部陰冷但火炎山艷陽高照的日子

140縣道路旁看似寬廣也沒畫上紅黃線,但來往車速極快,基於安全考量還是跟旁邊的靈修會借了停車位後再走回閘門口

5acb166a025f22d96aeda9bcc317274e.jpg

從隧道口開始立起的長長圍籬開了幾道鐵閘門,從最接近隧道入口的這道進入,沒上鎖也沒人看管,更沒設置將許可證投入的信箱,一切都是自主進入

雖然無看管機制,本著好國民該守法原則,建議有心前往的朋友還是依法前往自然保護區域申請系統申請,目前知道開放的人還不多,申請很容易的,網址如下

https://pa.forest.gov.tw/?fbclid=IwAR1_O806-XLHqKyc2Ii1TpxPUVtgW_6kMoQ-tPRCjvhMpVIS7ZNF_AsTjSI

631c8b141271ede86593e18688d69732.jpg

開放的區域有2處,可同時申請

922bea1f66d620709740050ea4ddffa3.jpg

進入鐵閘門後的一小段路徑其實不是很明顯

3b0658e27881a336e49e4dd9fb6e8e25.jpg

反正目標是高聳石壁,沿著雨水帶下來的石頭走就對了

但……遇見的第一道石流往上走難度還真是不低

f68922780ab8287dc789706a0fd84eda.jpg

以往遠看時總想像這座山應該是紅色的泥土,走近後才知道原來是鬆動的細沙中參雜著大大小小的卵石,不論多大的石頭踩下去都有可能因不穩固的底層細沙而滑動,每一步都走得戰戰競競

dca22cda4ff278ade7a28ebae3ebe22c.jpg

走到盡頭是一片泛著紅艷壯麗砂石壁,試著往上再爬一段,每一步都引發小小的石流移動,走不到10公尺後就放棄,這風險不是我們能承擔的,不過風景真是漂亮

a544844f4cc43a1af77f21035649df2a.jpg

路況不好讓我們有點狼狽的原路走回隧道上方,經過這塊告示牌後進入這區最大的石流區域,也是進入大峽谷的唯一路徑

318d41f4f38bcc3428ebcb30beeb4d51.jpg

或許是剛剛走的那段太難,這區的石頭感覺就好走一些

雖然路途遙遠一些,但慢慢走腳力倒也能勝任

aa57b9855b3ab4540852409dbab941c0.jpg

沿路總能看見雨水沖刷出來的河道痕跡,究竟得有多大的力度才能將這麼多的石頭衝激堆砌成這麼大的落差

這條或許是雨水量較大將較多細沙帶往大安溪,感覺石頭的穩定度比上一條高多了

6e8aa11ee6a6b4ca8e646837c67fe109.jpg

兩側偶爾也能看見沖刷的痕跡

cc90867509664c4ea4e8620a9f5f4dcc.jpg

小心翼翼地踏穩每一步,慢慢走也能到達兩側高峰的峽谷底部

e05377c187dc9c3a63fe3ea9ca91ddc9.jpg

壯麗的景色中不禁感慨,這段辛苦是值得的

這段路爬升不多距離也不長,但卵石浮動崎嶇不甚好走,尤其山壁是由細沙及大大小小的卵石組合而成,隨時都有落石的可能,有心前往得特別注意被落石砸中的風險,加上一路上皆無樹木遮蔭,防曬及備糧也都要帶著

5c135b3f47ca3182a5d7c2f5dc294f00.jpg

下山時無明確路標指示,得留意出口位置,順著石流一直走可是直通到大安溪河床上的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