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瑞芳區淡蘭山徑金字碑古道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a325d36e3fcd8c102eaa1dbd4a359f74.jpg

旅遊日期:112.10.15  天氣:晴天

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大小雞籠明積雪,高低雉堞挾奔雷。穿雲十里連稠隴,夾道千章蔭古槐。海山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才。

「金字碑」則位於三貂嶺 古道內南面的石壁上,由於清朝台灣總兵劉明燈在石壁上題詩並嵌上金箔故叫「金字碑」。諺語:「走過三貂嶺,就不通想某子」是描述三貂嶺的險峻與無常。

旅遊路線圖:猴硐車站08:45→淡蘭橋(金字碑古道入口)09:12→金字碑10:00→奉憲示禁碑10:20→土地公廟11:10→慶雲宮11:25→牡丹車站12:00

9369a22cfd2aa7a522732fc9016b9ae7.jpg

08:45猴硐車站還沒有多少遊客,卻是有不少登山客下車。站前小吃店多數還未開店。往金字碑古道出發。

05e7994245cc7286f9b0a6449fcd0217.jpg

介壽橋上眺望跨越基隆河的「瑞三運煤橋」。

acbe4cbf12d7479194dc16b9a579d1f2.jpg

09:12金字碑古道入口「淡蘭橋」。

cf27620cf425394892b8a216dac3e7de.jpg

淡蘭橋頭前有金字碑、大粗坑古道官方木造指標牌。要注意的是虎頭蜂公告。

3d9fded1c22a51bac0c622ea377ecdd2.jpg

過淡蘭橋金字碑古道入口,左側老樹下有「天煌亭」及官方導覽圖。

593a4c663cf8199391d69e495747501a.jpg

石階古道右邊有淡蘭古道雙扇蕨標示「淡蘭金字碑古道」。入口一小段古石階後直到金字碑下已都改鋪水泥階梯及水泥塊步道。

e0f8b6652ebe027821f1ef9eaf1cf1d5.jpg

遇一山友走下來說上面約200公尺崩塌路不通,一聽傻眼。我問連走都走不過去嗎!他說可能要爬一下他沒有試。心想上去看看不可能繞一下都走不過去。

35ecf797f7490685276e89adf9bcaed3.jpg

09:30古道鐘萼木下空地休息區,無景可看。金字碑古道上除了古蹟外少有視野景觀!休息後再走尚未到崩塌處!

c35a40247f1a9842db005e8c99424e4d.jpg

古道往上再走約5分鐘就碰到崩塌處。幾天前颱風帶來大雨讓樹木滑崩下來,稍微繞爬一下就順利通過。

99942e5507ab1ba0e5220397d263f276.jpg

過崩塌處又有一棵大樹從樹頭折倒。從左繞過去。

bff62df9fc12f81bd6567cd10578dde4.jpg

「淡蘭古道」擁有百餘年歷史,路途橫跨台北、新北、基隆、宜蘭。目前淡蘭古道僅存三貂嶺金字碑古道、草嶺古道及隆嶺古道 3段。同治六年(1867)冬,台灣鎮兵劉明燈,率兵北巡,由淡入蘭,有感於先民開疆拓土之艱辛,與山道雄偉磅礡之風景,乃沿途題下「金字碑」、「虎字碑」、「雄鎮蠻煙碑」供人瞻仰。

bf24ba437761fab25d0f27b7d72bf929.jpg

三貂嶺 古道(金字碑古道 )是淡蘭古道支線之一(包含有草嶺古道 、隆嶺古道 )從瑞芳侯硐國小起至三貂嶺 大崙102公路止約有5公里,自古即是侯硐、三貂嶺 、平溪、十分寮等地居民重要的出入要道,但隨著煤業的蕭條古道也漸漸歸於沉寂,近年來因旅遊才又漸漸為人所知,而「金字碑」則位於三貂嶺 古道內南面的石壁上,由於清朝台灣總兵劉明燈在石壁上題詩並嵌上金箔故叫「金字碑」。

ec7869a628bb3eeb5685fe32df809b7b.jpg

石壁上的金字碑出現在斑駁的石階古道上巍然而立。金字碑古道充滿著懷志待舒的豪情及憂情,可從其碑文看見總兵劉明燈憂心滿清末年的中國情勢,在高峻的古道上遠望遙想故國的種種,想必心情定相當複雜。

「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大小雞籠明積雪,高低雉堞挾奔雷。穿雲十里連稠隴,夾道千章蔭古槐。海山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才。」

be90433cc743df7a99aeab0bf39485e9.jpg

「金字碑」此碑高約240公分,寬143公分,邊框飾以蓮花條紋,碑額並有雙龍托珠圖案,碑字與碑龕以金箔黏貼,故稱作「金字碑」或「金字牌」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43eec9755852a91a52d32623a23b6f47.jpg

d09a6c17a053d467d694a30723d4b83e.jpg

金字碑古道沿途林木參天,台灣筆筒樹(蛇木)、台灣梭羅、大小蕨類、姑婆葉及竹欉、涼亭古廟沿古道分布。大竹叢下有方形石砌平台,應該是要做休息區的!

a2ccc5f14a22bb6bd2e727903474a100.jpg

金字碑下古道又出現古石階及原始土路,平緩一小段後又開始陡爬的古石階。

d7d93d5ef8929967fe90e2486e3ddcc7.jpg

沿著山勢彎爬的古道石階。

49014fbac745526e88593eddf38ae2e9.jpg

金字碑古道通過美麗的竹林。

d3e01087759c527d7ff2870fed8915c1.jpg

從金字碑到越嶺的奉憲示禁碑這段是金字碑古道最美的一段。

486d1d2366b547ddcbd9b7042b23ad24.jpg

微風徐徐竹林搖曳的陽光古道。

5ff0067d3b80c7bc0b72dcb0f58af19a.jpg

最後一段古道石階準備越嶺探幽亭。

92c29f2dd95104f1a06d20e06d7a8576.jpg

眺望猴硐及基隆嶼。

e58aa181dcc6d867789de311f6338a1a.jpg

火車疾駛在基隆河邊。

2f793a2d2b999530c6fd47cbe17495dc.jpg

10:20古道越嶺處出現六角涼亭「探幽亭」,亭前有一石碑「奉憲示禁碑」據資料立於清咸豐年間比金字碑更久遠,但內容字跡斑駁模糊無法辨識,僅約可看碑文開處『署台灣北路淡水…』及落款『咸豐元年五月…』等…。

a6ccf8b481cbcf5301784068acb84298.jpg

b1d4db762b911bd662cf63743475796d.jpg

碑旁有座旗桿遺跡,此旗桿應為劉明燈率兵北巡,部隊休息插旗所用,但無從可考。探幽亭對面有一古老的土地公廟,小廟內供有刻一圓形壽字的石匾,石匾刻有「千秋福澤承天厚、萬古德恩配地貞」,橫批「古貌昭赫濯」等字樣。

391542f3202a25857e8d17a11466d831.jpg

金字碑古道在探幽亭越嶺下往雙溪牡丹。

d7c29803d5e9a0f44d3964707f757d06.jpg

古道上眺望山谷間的牡丹聚落及雙溪。視野有些迷茫!

efe1e9c4ad6205dcf67fcac79de226b1.jpg

古道在此穿越102公路。

a3f09649c70773a51dabbb39179631e3.jpg

0957c98cd3aaf6cbd1caace62e4a364d.jpg

102公路古道入口有解說牌樓及導覽圖。

9e3ed94bda8a0a473ebd3aeee990e50d.jpg

從此下牡丹有官方指標牌「金字碑古道(往牡丹)1630m」。古道出牡丹村定福聚落,出口在定福的慶雲宮後面。

8231467fa249a259718c12ccdf815252.jpg

金字碑古道牡丹段曾有段時間淹沒在荒煙漫草中,如今重見天日才能猴硐越嶺下牡丹走完全程。

e671cf3c916198e362143d32d4526e26.jpg

金字碑古道牡丹端還保留相當路段的古石階。

e4f5aefc8a4bba28f5e5e823090d1c5c.jpg

古道陡下一段又接上102公路。沿著護牆外走一小段。

8984df610cd4481af66ec873973cb2d1.jpg

860a742f48f3564b56ed5abb3a2a0d11.jpg

古道在102公路23K處又左下進入樹林中。此處也設有官方指標牌及導覽圖。

ca968a77059b0fc7abd761d84d583c8d.jpg

古道石階、石舖路一路在樹林中陡下,一路沒有視野景觀。

c3b118e4dd13e8e44b5b450fb789fe9f.jpg

古道穿過一段雜竹叢排。

a3a42f4ac08661c29667ed440c8b755c.jpg

出竹叢排古道轉為平緩,竹叢下空地設有長木板椅休息區。下坡不累續往牡丹慶雲宮。

dffa1f47273d3243d9bf3c83c5f98568.jpg

難得轉平的一段泥土路徑。輕鬆穿梭於林間稜線。

b491b0ee5c116dc93c3624d498f6b249.jpg

這段下坡的桂竹林石階路很美且長。走在翠綠的竹林下感覺很清幽。

199b00b56443ad696b496731a18410f5.jpg

陽光婆娑灑進竹林間的石階古道。

6c2a40cb938f799a9ac13e123c112093.jpg

古道才出桂竹林卻又進入綠竹叢。這些綠竹有在除草整理竹腳。

925b835a51a244992aa9d8c875a36626.jpg

下綠竹叢古道轉平經過月桃叢及桂竹林,研判古道應該接近牡丹慶雲宮了!

2b0c0c62e21aebbcc895fe063c0f7967.jpg

11:10古道上的石砌土地公廟,是空的石砌小廟,應該是被清去別處供俸。水泥小路往三貂慶雲宮。

c30a8a34e4baea04f937f3578ed7492f.jpg

小路右上方有間「有應媽」廟。

69052b9515b295a8a7b8a1cf89e18489.jpg

古道出口接上慶雲宮車道。右轉慶雲宮左往十三層燦光寮、貂山古道。取右往慶雲宮。

b6bc2109189b85273aeb709ca2d99783.jpg

11:15金字碑古道牡丹入口。

fdc73717fdcb37bc2dac7142f7a30d22.jpg

經慶雲宮出牡丹2005m。

a8715f6dcd0a2bbf658e220a613cfdb7.jpg

金字碑古道上的「三貂慶雲宮」。在慶雲宮稍微休息再走。

33241c9899a9a0e95a768c8c3e44b173.jpg

經定福聚落往牡丹。寂靜落寞的聚落石厝。

4012816fed5f184abc410c9db995f75d.jpg

12:00抵達牡丹車站。

40be75590473ba692edd81fc45943cca.jpg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