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3/10/07
-
回程日期2023/10/09
-
相關路線白雪村 (自訂) (自訂)
「Teva……,是不是那個賣戶外運動涼鞋的品牌?」
這大概是我近一個月來被問過最多次的問題。印象中我有幾位經常一起爬山的朋友會帶 Teva 涼鞋上山,只不過我自己都帶十塊錢的海綿拖,沒有特別關心其他人都穿啥。
是我的錯。
由於這次要好好介紹 Teva Grandview GTX Low 這款登山健行鞋,我決定親自到百貨專櫃走一趟,現場試鞋以確保在山上的體驗能更加安全與確實。不去不知道,一去嚇一跳,Teva 專櫃陳列各式各樣的涼鞋,還有那造型奇特,訴求一鞋兩穿,卻看起來異常賞心悅目的「菠蘿麵包露營鞋」,還是有種逛大觀園的感覺。
一定是我井底蛙,沒見過世面了!
Teva Grandview GTX 有分低筒與中筒版,這次我要介紹的是低筒的版本。
▲ The grandview of Mount Tsurugi (Tsurugi-dake)
Teva Grandview GTX Low 低筒防水黃金大底登山健行鞋的厲害之處!
第一眼見到這雙鞋就覺得很厲害。你一定會問,厲害在哪?其實沒什麼大道理,讓人一看就心動的外表一定是選擇任何產品最基本的門檻。看著喜歡,才會有想要穿出門的慾望,才會好好憐惜這即將陪我們走過一段山路與人生的裝備。
一個人穿什麼裝備,如何展現外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他的性格與習慣。這雙鞋之所以吸引我目光,是因為大面積棕綠色讓人看起來腳步更沉穩,而小塊橘色線條與黃色文字點綴其中,則在穩重當中增添些許活潑,也象徵不拘泥於規則,在大眾路線上走出與眾不同的風味,正是我與我的隊友們所心神嚮往的登山模式。
抱歉,扯得有點遠了……。
這裡有兩個重點我幫大家畫一下:GORE-TEX 和 Vibram® 黃金大底。
GORE-TEX 跟黃金大底都是品質保證,應該是不用特別詳細介紹了,後面我也會分享實際在山上穿著行走的體驗。在出發前,我想先跟大家報告在都市裡穿這雙鞋的心得。對,你沒看錯,這雙鞋雖然看起來很休閒,但穿去上班一點也不突兀——誰說上班一定要穿硬邦邦的皮鞋呢!
▲ Teva Grandview GTX 系列搭載 Megagrip 黃金大底,耐磨並在乾溼地形都具有優異抓地力。
Teva Grandview GTX 系列穿起來非常舒適,原因有三:
- 第一是寬楦設計讓腳趾頭空間獲得充分解放,這對遭受拇指外翻困擾,或是腳趾頭容易摩擦起水泡的朋友想必是一大福音。
- 第二點也很重要,同時與第一點息息相關,就是鞋型設計使得鞋舌與腳背的服貼性相當好,有一種被溫柔包覆的感覺,就算往前受力,腳掌也不會在鞋子裡頭滑動,減少足底起水泡的風險,也避免腳趾頭撞擊到鞋頭。
- 第三點則是有厚厚的 EVA 中底,搭配特殊設計的 PU 可拆卸式鞋墊,避震能力一流,就像穿氣墊鞋一樣舒適。
這雙鞋還有個特性,就是 TPU 支撐片硬度偏高,好處是重裝行走時穩定性較好,不過在平坦的硬鋪面例如柏油路、水泥地、石階等行走時足底較容易疲勞,是扁平足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最後是腳踝處特殊的三角織帶綁帶系統,這是 Teva 的獨家科技,結構是以三角膠片為受力原點,並透過繫緊鞋帶對側面織帶產生拉力來穩固腳踝,這樣的設計相較於只繫前方鞋帶孔能產生更均勻的收束力,相當於將應力分散在整個面而非兩個點上,因此隱定性與舒適度也會有感提升。
▲ 三角織帶綁帶系統讓鞋帶的力量均勻傳遞到腳踝,提升穩定性與舒適感。
穿上 Teva 探訪消逝的白雪村
因為這次體驗計畫,而有機會穿上 Teva Grandview GTX Low 走一趟白雪村,不過之前幾次自己想去都因為懶惰或天氣欠佳而倒團,有個不得不去的理由在背後督促或許代表時機已成熟。
目前去白雪村最簡單的路是從新高口經霞山線到北霞山南鞍,再往東南循稜下切,單日或兩天一夜原路來回已經是山友常態。原路來回固然輕鬆,卻顯得有些乏味,也有山友會安排從博博猶溪上石山林道返回新高口,成一環形路線,一般需要兩至三天。
但我更貪心,不只想要走霞山線與博博猶溪,還想趁雙十連假四天,順便探訪北霞山往特富野溪拉拉喀斯神木群,不過後來因為颱風剛過,天氣預報這幾天又會有強烈午後雷雨,只好回到忍痛捨棄拉拉喀斯,回到傳統經霞山線與博博猶溪的環狀路線。
預計行程規劃 ▶ 日程:四天三夜 ▶ 第一天:新高口➠北霞山南鞍➠拉拉喀斯 C1 ▶ 第二天:C1➠北霞山南鞍➠白雪村 C2 ▶ 第三天:C2➠博博猶溪 C3 ▶ 第四天:C3➠石山林道➠新高口 實際行程資訊 ▶ 日程:三天兩夜 ▶ 天氣:晴轉午後對流雨 ▶ 第一天:新高口➠北霞山南鞍 C1 花費時間3hr、距離7.6km/爬升 42m、下降 52m ▶ 第二天:C1➠白雪村➠博博猶溪 C2 花費時間5hr、距離5.5km/爬升 201m、下降 959m ▶ 第三天:C2➠石山林道➠新高口 花費時間5hr、距離5.0km/爬升 771m、下降 21m ▶ 難度:低(霞山線)~中(博博猶溪) ▶ 穿著鞋款:Teva Grandview GTX Low 低筒防水黃金大底登山健行鞋 |
林業鐵道霞山線
關於霞山線鐵道,網路上能查到的可靠資料甚少,翻閱中研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所登載之線上圖資,也找不到完整的霞山線路徑,可以說相當謎樣吶!於是我從山頂黑狗兄《漫步在雲端的阿里山》網站上節錄一些訊息來跟大家介紹。
▲ 阿里山林場鐵道路線圖,取自山頂黑狗兄《漫步在雲端的阿里山》網站。
根據洪致文老師《阿里山森林鐵路紀行》一書,以及阿里山林鐵網站記載,從阿里山沼平車站開始,林業鐵道往雪峰(今自忠)延伸到新高口,在雪峰有一支線稱水山線(前 3.7 公里即今日之特富野古道路段),在新高口又分三線,一條通往哆哆咖(今上東埔),目前已完全被改建為台 21 線新中橫公路,一為石山線,後來成為維護阿里山地區水源的水管路,即所謂「石山引水道」,另一則為霞山線。
霞山線在昭和九(1934)年通車,大約在民國五十二(1963)年廢止,全長 8 公里,一路沿兒玉山、東水山至北霞山東面海拔約 2300 公尺之山麓興建,全程平緩幾無起伏。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看不到霞山線的鐵軌,不過鋪設鐵道的路基仍保留相當完整,就像林道一樣寬敞平坦,而且林相優美,非常適合散步。路上幾處克服地形的木造鐵道橋雖經數十年風吹雨打早已損壞嚴重,但幸好也被保留在原址,讓後代的我們還能睹物思情,遙想當年山林之間熱鬧繁忙的景象。
除了鐵道本身,路上還能看見許許多多伐木時代留下來的物品,像是鋼索、瓶罐,甚至是碗和甕等等。霞山線沿途應該曾經設有幾處林業工作站,後來不再伐木,原住民也會借此路徑到博博猶溪流域打獵,因此在這邊留下豐富的生活痕跡。
雖然說霞山線路況基本上很親民,但由於途經幾處溪谷,在水流經年切割下仍然會崩塌而變得脆弱,尤其這回颱風剛過境,帶來大量降水,也讓我們行前有些忐忑。幸好,這一帶的山坡地很健康,水源涵養能力好,大雨並沒有為土地帶來嚴重傷害,只是有些新的枯枝倒木要注意。
這也意味著水源不是問題。今日預計紮營的北霞山南鞍雖然沒有水,但只要從霞山線取水背過去就行了,可以輕鬆當水富翁!
行前估算時程時,我發現山友從新高口到北霞山南鞍花費的時間從三到七個小時都有,這讓我有點困惑。當天我們兩人清晨六點半從桃園開車出發,因為忘記連假首日國道有高乘載管制,臨時繞道西濱公路到東石再從快速道路接回阿里山公路,下午一點多才到新高口。出發時,我們已經做好可能會在半路迫降的心理準備,沒想到實際走起來意外順利,正好花三個小時抵達南鞍營地。
除了要歸功於路況好以外,預期的午後雷雨沒來,只飄一點霧雨也要感謝老天保佑。結果我們才剛紮好營,大雨就毫不留情倒下來,實在很驚險。
讓我們回來談談鞋子吧!(轉得有點硬XD)
第一天穿 Teva Grandview GTX Low 走霞山線,怎麼說呢?就沒什麼感覺。可能霞山線真的太親民了?走了將近 8 公里鞋面幾乎沒沾上泥土。不過沒感覺就是最好的感覺,因為穿起來就像沒穿一樣好自在,但實際上是在崎嶇濕滑的路面上,或是陡峭的鬆軟的狹小的邊坡踏點上,這雙鞋仍然讓人如履平地,絲毫未感疲憊。
隨著天色漸漸暗下來,雨也越下越大,外頭已經開始輕微積水,南鞍營地的排水能力似乎不太好。我猜想一方面是這裡地勢平坦,水流不容易向外排出,另一方面是這兩年來造訪白雪村的人很多,不斷踩踏和紮營過夜讓泥土逐漸變得結實,最終喪失了透水性。我們當然不可能阻止大家親近山林,但我想我們還是可以透過自身行為的微小改變,減輕環境的負擔,讓大自然有機會自我修復。
那就是到營地後要記得換柔軟舒適的鞋子。
原因是登山鞋的底比較硬,如果我們穿著登山鞋不斷在營地踩踏,就會加速土壤硬化,如果可以換上相對柔軟的鞋就能有效緩解,例如在 Teva 專櫃看到的菠蘿麵包露營鞋就很合適。雖然自己做這件事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如果千千萬萬山友一起落實,肯定能產生很大改變。
而且在營地穿菠蘿麵包露營鞋緩解足部疲勞,對於隔天運動狀態恢復也會有幫助!
▲ 這是隔天一早朝陽灑落南鞍營地的景色,讓我們跟大自然說早安!
▲ 我的美麗好夥伴 Ariel 也早安,今天、明天,還有未來都要一起努力唷!
採樟聚落白雪村
離開南鞍營地,馬上就出現三條路要抉擇,每一條入口路徑都很明顯,也都有路條指引,不過根據其他山友的紀錄,左右兩條腰繞路到後來都不太好走,土質鬆軟而且箭竹茂密,反倒是要先翻過山頭的稜線路最理想。反正只要爬 100 公尺,還不到一座象山,就讓我們選擇有把握的路吧!
最高點海拔是 2408 公尺,有藍天隊標記,經過山頭之後先有一段平路,之後便開始一路下坡直到白雪村。
從這段下坡路開始,鞋子性能的優劣就要面臨挑戰了!由於前一晚下雨的關係,地上還有點潮濕,讓我們來看看傳說中的黃金大底如何保障行進的安全。
首先是前側的橫向刻紋能夠幫助我們利用前腳掌初步制動,後側橫向刻紋則是在腳跟著地後增強剎車力道,前後橫向刻紋都位於外側,使得我們在面臨更陡峭的坡度時重心能更往軀幹收束,提升協調性。至於其他三角形的顆粒,則是建立全方向的摩擦力,特別是能夠咬進軟鋪面,達到優異的止滑效果。
其實黃金大底有很多種,Teva Grandview GTX Low 使用的是 Megagrip,主要針對較為普遍的山徑與地形,適用於天數較短、負重較輕的情況下,兼顧提升舒適感以及應付多元地形的靈活度。台灣常見的黃金大底還有例如 EVO Trac,則會比較適用於重裝鞋,性能著重側向穩定與止滑,相較之下比較不靈活,但抓地力道相對穩健,也比較能應付尖銳的石塊。
以台灣中海拔山區來說,使用 Megagrip 相當合適,以霞山線到白雪村為例,路上經常遇到濕滑的枝葉,或長苔蘚的石塊,這些無疑都在 Megagrip 的守備範圍中;相較之下,EVO Trac 反而更適合高海拔相對乾燥且堅硬的地方。
但是只要肌力練起來,不管穿什麼鞋,都能像我們 Ariel 姊姊一樣老神在在啦!
Ariel 不只很會走,還是妙手大廚,每次跟他上山都不用擔心伙食,而且往往半路還會自動加菜,尤其是中低海拔常見的咬人貓。這次我們也在經過一片蕨海時發現咬人貓,於是採了幾瓣嫩葉晚上煮粥吃。接著我們還意外發現咬人貓的好兄弟蠍子草,別看他長得比咬人貓還要刺,在適量食用的情況下,也是相當健康的可食植物呢!
終於到白雪村啦!!
關於白雪村的由來,在楊南郡老師 2005 年受林務局委託之《阿里山鄒族步道系統人文史蹟調查報告》中有相當多交代,李俊民大哥在他的文章裡摘要得很淺顯易懂,所以這邊我決定直接引用他整理過的文字。
白雪村原名水山村,位於博博猶溪右岸,早在日治時期就因為產製樟腦而形成聚落,現已完全廢棄無人居住。當時樟腦運出路線有二,一是往南經由楠梓仙溪、旗山溪運往高雄,這條路在許多早期地圖例如老五萬當中還看得到;另一則是走陸路爬上新高口,再經由阿里山林業鐵道送至嘉義,這條路比較近,也不乏文獻記載,當年楊南郡老師也曾走這條後來被稱為水山步道的路徑進入白雪村調查。
莫拉克風災後,水山步道連同途中兩座吊橋嚴重損毀,因此現在只能從北霞山南鞍下切,或是從博博猶溪上切,才能進入白雪村。
白雪村入口這間就是村辦公室,旁邊地上還躺著幾口當時用來熬製樟腦的大鍋。我們沒有進屋看裡頭的狀況,不過戶外就有很多生活遺物,甕啊碗盤或是醬油瓶之類的容器數不勝數,比較特別的是有很多拖鞋。
▲ 原本覺得這張很可愛,結果一時不察竟沒合到焦QQ
村子全盛時期有上百人居住,楊南郡老師在報告中甚至將聚落格局都繪製出來,連哪一間屋子是誰家都調查得很清楚,但我就不放在這邊佔篇幅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上林業署網站翻檔案。
我們前一天剛出發不久,在霞山線遇到為了躲避午後對流雨而提早紮營的三腳貓登山隊,他們今天目標也是白雪村,在我們到這不久後也全員抵達了!派出 Ariel 幫大家拍照!
原本以為他們會重裝登場,結果前一晚的雨勢讓他們決定改為輕裝來回,後來從 Straybirds 大大留言得知他們起先也預計要走博博猶溪,差一點就要同行了呢!
謝謝三腳貓隊員提供「毒蘋果」讓我們「享用」!來白雪村要帶毒蘋果這典故我還真是沒想到呀,真是有意思!感謝三腳貓幫我們拍下此行唯一不是自拍的合照!(愛心)
在白雪村休息遊覽一個多小時,終究到了告別的時刻,我們要趕在午後對流雨開始前下溪找到合適的營地,而三腳貓們則要把握時間爬回霞山線,回到他們溫暖的帳篷。
從白雪村下到博博猶溪並不遠,高差約莫一百公尺,只要一開始找對路,之後沿稜下坡雖陡卻不難走,我們只花了 20 分鐘就下到溪邊。
▲ 泡在溪水裡五分鐘,Teva Grandview GTX Low 內部依然乾燥。
炎炎日頭高掛溪谷上空,我們就著溪畔喝水消暑,順便清洗早上沾黏在身上的蜘蛛網殘渣。水山深處的博博猶溪,隆隆作響,望不穿盡頭,像夢境一般在我們眼前閃閃——
閃閃發光。
水山奧地博博猶溪
雖然行前沒有閱讀特別多關於博博猶溪的紀錄,只找來近期幾篇估算時程,但也不曉得是從哪兒留下的印象,讓我一直覺得博博猶溪有種令人卻步的力量。總算親自來到博博猶溪,當透澈溪水流過指間,清涼微風鑽過衣襟,所有毫無來由的恐懼全都飄散如煙,腦袋裡唯一的渴望就是不斷往前走,渴望像狐狸被小王子豢養,渴望像宮澤賢治那樣不畏風雨。
博博猶溪水量不小,但水流穩定且極為清澈,原本擔心颱風剛過,溪流狀況會比較差,看來應該是多慮了。溪床遍布大小石塊,有淺灘,有深潭,有激流,也有小瀑。溪水蜿蜒不斷夾擠兩岸路徑,需要頻繁渡河,幸運的是我們總能找到好的跳石點或橫渡點,還不用脫鞋撩褲管。最幸運的,是沿路上都沒看見疊石或任何人為的記號,完全靠現地觀察,考驗臨機應變,釋放探索未知的想像力,實在樂趣無窮!
隨著時間接近中午,天上的雲開始變重,陽光時強時弱,偶爾會被完全遮住而蒙上一層略顯陰森的氛圍。從下游往上游吹襲的谷風漸強,並帶著些許濕潤,大自然透漏的種種線索,都在提醒我們對流已經增強,水氣正在高空凝結,是時候該物色好營地來躲避午後雨了。
在博博猶溪過夜,最理想地點是海拔約 1600 公尺處匯流平台上的豪華獵寮,那邊不但腹地大而平坦,還居高臨下不怕溪水暴漲,是多數山友首選。不過在抵達匯流口前,河道收縮增添通行難度,腳程減緩加上天色快速變化的壓力下,我們決定邊走邊尋找可提前紮營的地點。最後,我們在海拔約 1550 公尺,距離獵寮約 500 公尺處,找到一小片遠離水路和崩塌的平坦地,稍微整理一下就變得相當完美,於是決定在此落腳。
這裡有兩個小插曲,第一是我們整好地要紮營的時候,才發現稍早晾裝備時,把整袋營釘忘在白雪村了,幸好河床上的石塊夠重,讓我們一樣能拉出穩固如山的家。(小技巧是不要直接把營繩綁在大石塊上,而是綁在扁平的小石塊上,再利用大石塊將小石塊卡住,這樣一來能夠綁得比較牢固,不怕滑脫,也能保護營繩,避免與石塊大力摩擦而受損斷裂。)
第二則是在抵達營地前,有一處過溪河面較寬,卻缺乏理想的跳石點,原本打算慢慢踩淺灘的小石子過去,結果腳一滑踩到深水裡,整隻鞋就濕透了。不過濕了也好,我們都笑說這是開啟了無敵模式,可以沒有後顧之憂踩進水中更穩固的地方,反而更安全。
搭好營帳開始晾鞋的時候,才發現 Teva Grandview GTX Low 的鞋墊還真不簡單,不但拿起來 QQ 彈,翻到背面還有顆粒狀的立體結構,怪不得踩起來那麼有彈性。
營地建置好不久,帳外果然開始下大雨,劈啪打在帳布上讓人慶幸此刻可以閒散聽雨喝咖睡午覺。我們從兩點睡到三點,張開眼來才四點,於是又躺到五點,才終於在六點雨勢稍歇時,拿出鍋爐準備處裡晚餐的食材。大廚說今天的晚餐要吃粥,我們把香菇泡開,把膨皮和豆皮煮軟,最後加入調味料和早上採的咬人貓跟蠍子草,豐盛的晚餐光聞就已經胃口大開,滿滿一鍋粥被我們迅速吃個底朝天,實在太滿足了。
——我是過夜分隔線——
最後一天路程並不長,剩下一小段水路要走,接著沿石山西南稜一路爬上石山林道。行前查閱山友紀錄,林相似乎很乾淨,不用鑽箭竹芒草之類又濕又割的障礙,所以我們從起床開始就一路慢慢摸,直到太陽終於翻上山頭照進溪谷底,才依依不捨開始拔營收裝備。
鞋子嘛……,當然是沒乾。不過這完全是預期中的事,而且越往上游走,涉水的機會越多,就算鞋子乾了也終究是要濕的,所以完全不在意。這次除了登山鞋以外,我也就只有一雙十塊錢的泡棉拖,顯然是不可能穿來溯溪的!
▲ Ariel 決定直接穿蚱蜢鞋走水路。
從營地往上游走很快就到匯流口,這裡巨石錯落,水流交織,好幾處都得小心攀爬才能安全通過。我穿登山鞋爬這些石頭固然沒什麼問題,就是比較擔心 Ariel 穿蚱蜢鞋無法應付,不過一路走來他真的是實力跟心理都很堅強,幾次上上下下與水流和地心引力搏鬥,都能用燦爛的表情將辛苦一笑帶過。
博博猶溪最後一站是復興吊橋,又叫做白雪二號橋,從落款日期「民國四十九年」算起來,最少也有花甲之年了。水泥橋塔斑駁不已,木板橋面嚴重損壞不堪行走,鐵線仍頑強攀著溪谷兩岸。想像不過數十年前,這座橋還扛著一村子人的生計,現時破敗的景象便讓人擁有無限聯想與緬懷。
我們現在走的山路,會不會在許久之後也成為只能追憶的歷史呢?我們又是否足夠珍惜每個當下所經驗到的一切事物,好讓自己在未來時時刻刻都能坦然而無悔呢?
我們早上八點十五從營地出發,一路悠哉慢行,十點半就抵達復興吊橋,進度相當理想,現在唯一還掛心的就是從溪谷往石山上切之處究竟情況如何。所有經由此處的紀錄無一例外都提到下溪的路很陡峭,土質既鬆又滑,這也是我們之所以選擇不同於大部分隊伍從石山林道下溪,而是反過來從溪上行的原因。
這一切擔憂,在親眼看見上切點的地勢後,全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還有一些關於 Teva Grandview GTX Low 低筒防水黃金大底登山健行鞋
一邊回憶一邊寫,不知不覺竟寫成落落長一篇文章,好像爬山一樣,糊里糊塗就走過好遠好遠的路。可那是因為回憶很美好,可以毫不費力轉化成文字,而 Teva Grandview GTX Low 穿起來就像美好的回憶,自在又舒服。
我用下面這張圖來總結這雙鞋的性能。
Teva Grandview GTX Low 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防水透氣的能力。一般來說,越防水的材料透氣性就會越低,市面上常見的防水薄膜都逃不過這層關係。GORE-TEX 算是防水性能較好,但透氣性略遜一籌的材料,不過或許是因為短筒設計,加上牛皮搭配部分針織鞋面,讓這款鞋在保有高防水性能同時,還能維持優異的透氣性。這體現在行程第三天,一早從博博猶溪出發時就穿著溼透的鞋走,最後還陡爬 500 公尺回到新高口,都不曾感到腳掌被悶住不舒服,簡直像穿野跑鞋一樣。
止滑性能則如同文章一開始所說,不同的鞋底材質與設計適合不同的地形,以台灣中低海拔潮濕山區來說,Teva Grandview GTX Low 使用的 Vibram® Megagrip 黃金大底是相當合適的選擇。但也千萬別誤會只要穿上這雙鞋,就連長青苔的石頭都保證不會滑,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像我一樣穿去走水路,偶爾涉水的話還挺管用,如果真的要長時間溯溪,請務必還是要換溯溪鞋。
而這雙鞋的穩定性和保護力沒有中高筒的登山鞋那麼好,這無可厚非,畢竟短筒鞋對於踝部先天就缺乏物理防護。不過比起一般短筒鞋,前面介紹的 Teva 獨家科技腳踝三角織帶確實能將鞋帶產生的張力更均勻地分散到腳踝側面,這在下坡或是腳踩傾斜地面時特別有感,即便將鞋帶繫得緊也不會讓壓力集中在特定部位。
綜合以上,這雙鞋非常適合已經有初步登山經驗,想要走出單日郊山的山友。使用場合部分,首先推薦中低海拔山區,特別是以原始路徑為主,且沒有大量複雜或高危險地形的中短天數(五日內)路線。只要放鬆心情,忘記都市生活急促的步調,穩健踏出一步一腳印,Teva Grandview GTX Low 一定會為大家帶來美好體驗的!
▲ 回到登山口時有點狼狽的模樣。
特別感謝 Teva 贊助,以及健行筆記 Michelle 邀約,讓我有機會可以體驗這一雙特別又有個性的好鞋。感謝夥伴 Ariel 不離不棄,相信我對行程的掌握與對天氣的判斷,並且一起開心走完全程。最後感謝老天爺每天都在我們行進時賜予晴朗卻不炎熱的好天氣,讓我們能度過舒適的三天野外生活。
想看更多TEVA? 立即前往 TEVA官網
TEVA Grandview GTX 前往選購
#跟著TEVA 出走冒險 #跟著 TEVA 山岳行履 #美國潮戶外第一品牌TEVA
本計劃由 TEVA 贊助 由衷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