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東峰親子遊-20141011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20141011Day 2: 第二天早起看到雨停雲霧漸開,興奮地整裝出發到登山口,先在著名攝影秘境的黑水塘前拍照隨後於上午八時初進入步道。


由登山口到七卡山莊2K的里程,一開始是人工修整坡度尚平緩的大階梯步道,二旁先是出現台灣赤楊,接著逐漸Z型陡上的山徑旁z型陡上的山徑旁二葉松純林愈來愈多,踏在鋪滿落下松針的石階路上特別舒適,孩子則沿途數著掉落的松果。

另外也看到亳不起眼的小葉子,雖然因非花季看不到的志佳陽杜鵑。在到海拔2485m的七卡山莊稍事休息調整之後要繼續陡上的歩伐,這曾是泰雅獵人重要的獵場,如今成為攀登雪山的重要驛站。


在這也遇到一群在武陵露營的親子團要單攻東峰,在彼此互相激勵後継續行程!接著持續之字形陡上至3.4K處視野極佳,北一北二段群峰盡收眼底。3.42K木椅休息區與玉山登山社成員閒聊並補糧,二隻金翼白眉不怕人的在林梢等待我們不小心落下的食物。

之後終到4K哭坡前的觀景台,看著路旁「哭坡、不哭」的解説牌,再遠望陡上的山徑,反而激起更強烈的欲望想翻躍它,想必之後也許是另片桃花源,孩子則不明究理一股儍勁持續往上爬,低氧和低壓似乎毫無影響其步伐!



裏正式進入海拔3000M的世界,也是植被交替的過渡帶,原二葉松林取而代之的是裸露的石塊及泥土,步道二旁是整片矮箭竹草原,並叢生著雲杉、鐵杉及冷杉。看著變化多端的高山植被,不知不覺已來到哭坡山頂,転個彎即進入一片鐵杉及冷杉的高山混合林中,氣溫也愈來愈低。接著再陡上陡下二個小山頭,出9.4K箭竹林即可看到東峰山頂,接著至叉路口取左上海拔3201m雪山東峰頂。


360度視野極佳,正前方是雪山主峰及下凹冰蝕圈谷處,右邊有雪北及武陵四秀,品田山的摺皺斷崖地形令人嘆為觀止,左邊則為中央山脈北一北二段群峰!相較於雪主的裸岩及氣勢,有廣闊草原的雪東則有平易近人的溫柔,偶爾交雜矗立被火吻的鐡杉木,回首來時路,也遙望下次的驛站三六九山莊。

由於貪戀這壯麗的美景到約四點才下山,為了避免摸黑下山趕緊跟已登頂在回程路上的家人會合,但三小時的下山時程仍在七卡以下摸黑下山,但確意外撞見林間繁星點點的高山螢火蟲!

雪山登山口距東峰來回共有10.2K,共爬升有1061M, 由於均是之字型上坡且高度高,又負重並陪著孩子做觀察調呼吸緩慢上山,故來回共計約11小時在山上。

三家親子家庭共12人有4人上東峰,其餘分別走了4.6-2.5K不等的路程。夥伴彼此互相照應合作,加上萬全準備及天公作美,順利完成一趟有意義且充滿回憶的親子登山行!下山後武陵豐富的合菜也慰勞大人孩子盡力完成自己目標,夜宿武陵架高帳篷區。

雪東行後記:站在3000公尺的雲端上,台灣原來就是這樣的真實自然,這才是真正的台灣之美啊~希望不久的將來,再探次高山雪山主峰,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尋找在台灣冰河消失的遺跡、蓊鬱的黑森林、遭火吻潔白的白木林、秋天的巒大花楸、強韌生命力的玉山圓柏、鎭守聖稜線大門的雪北稜角!

為何山這麼吸引人?在爬山的過程中,許多美好的經驗並不只是登頂,11個小時在山上,一花一木一禽一獸都會吸引我,總是有數不完的可能性待我去感受。路上有與隊友或山友的激勵與交流,也有獨處與大自然對話的時刻,更看到自己的勇氣及懦弱!

在山頂上的收穫説也說不完⋯對孩子呢?在雪山上看到小朋友已不是什麼稀奇事了,回想起來我看見是成群快樂自由的孩子,山就像座開放的教室,隨時可上課或下課,自然真實的體驗比三C產品來得更有趣!另外孩子沿途想像力的馳騁更是有趣,例如孩子會發現樹根像抓握物品的手掌等等⋯爬山就像某段人生旅程,勇氣和耐力的淬鍊,從小就學習挑戰自我及向上人生,踏實的成就感絶對比考試成績100分啟發更大!

這群愛山的台灣新一代生命力值得期待!潛移默化的山林教育俯拾皆學問,親子登山比任何戶外活動更能凝聚親子感情,猶記自七卡摸黑下山相互扶持提醒的過程,使原本較畏懼摸黑的我感到踏實的安全感。

孩子在上山前的爬樓梯訓練時一直認為雪山是大山不好爬,可能會有高山症等疑慮,我跟孩子說盡力就好不一定耍登頂,但登山前晩孩子就説要爬就要到目的地東峰。一路上老大一直以穩定速度和另一家爸爸走在最前面,爸爸和我則儘量陪老二走,最後老大登上東峰,老二則走完哭坡到4.6K的鐡杉林區,我和爸爸則以接力方式分別登上東峰,老大則說下次想到主峰看看有什麼好玩的,這結果是我之前未預料的!孩子用他們自己的高度,在大自然探尋屬於自己的驚喜,這也是他們帶得走的生命能量!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