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芳區小粗坑古道(粗坑口山+小粗坑山)+大粗坑古道(大粗坑山+金瓜露頭)O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b83265d5c3bcd7185dc50127278f5668.jpg

旅遊日期:112.09.24  天氣:晴天

古道石階、石砌高牆,堆疊出過去的繁榮歲月,斷垣殘壁、青苔蔓藤,佈滿無奈的蒼涼景象。小粗坑讓人走進現今與過去的時空錯覺,喧囂與靜止的強烈氛圍。踩踏於昔日的繁階梯上,遙想礦工、居民進出步道的畫面,是感動是懷想,悸動的心竟久久被牽動。

旅遊路線圖:小粗坑古道叉路口(北37鄉道2K處)08:45→福德宮09:10→小粗坑聚落09:32→粗坑口山09:40→山神廟10:15→小粗坑山10:35→大粗坑山11:10→大粗坑叉路口11:45→大粗坑古道入口11:55→大山國小遺址12:10→萬善堂12:30→大粗坑古道入口(半嶺路22號民宅)12:40→淨寺13:00→回小粗坑古道入口13:22

1bf51a5ac1fcc08c381053b6b1024a92.jpg

08:45小粗坑古道叉路,位於北37鄉道2K處(猴硐國小旁),路旁設有小停車場。

5fd8a5e38aaaa1429a74ea0ad79bc163.jpg

小產道底小粗坑古道起點,有官方指標牌及導覽圖,最重要的是有虎頭蜂的告示。

ff0e9ca4f9280da98076f0e2998c1585.jpg

幾天前瑞芳五分寮山徑才發生黃腳虎頭蜂攻擊事件,造成2人死亡數人受傷重大事件。今天爬大小粗坑還是要多加小心才是。

f7c216c7d271e9ac6d6051de4006afd2.jpg

進入小粗坑古道一小段就過第一座小鐵橋。

943eecf056c265017a36eb118fafa020.jpg

過橋沿溪往上走幾步就遇第二座小鐵橋。

73aaaf7fe4259247c14b0b05de700e0c.jpg

6d6a5fdb0d33c3b1e795f6a3f8c72ecb.jpg

古道過第二座小鐵橋就是彎曲陡爬的古石階路。官方路樁「←小粗坑分校遺址」。

c777145c1c7be2a4740fba3e7df586f5.jpg

小粗坑古道從此爬升越嶺後下底九份頌德公園全程約有2.5公里。才走50公尺。

fd25fd6ee12c7a20371b05c19c02c948.jpg

古老的石階、斑駁石砌牆,早晨的陽光剛剛灑進小粗坑溪谷。

0dbf7632c2f662dab759951c33bb23ec.jpg

陡爬石階告一段落,前面古道轉為平緩。右叉路往小粗坑福德宮。先往福德宮。

7b967814adb6c70af4e5efd92edabb47.jpg

右轉幾步之遙內有石砌土地公廟福德宮。石砌小廟外又加蓋了四腳水泥亭。

8204421c5b9a502bc3586740aab2c950.jpg

d9a94ed2fe839377bcffdb3acdd97f1e.jpg

離開福德宮續走小粗坑古道。石階走上一座大型的石砌平台,這應該是昔日古厝的地基吧!

d3a39f04ad2c8f6656d2d85742ca0452.jpg

簡易木板橋跨過小粗坑溪上游。

03c7a95f73d53ece01d0cbf7f9e92739.jpg

過溪後石階陡爬上層層的石砌駁坎。

6992c71f86c4788c07d964ea207fbffe.jpg

寬大石階續陡爬上小粗坑聚落,石砌駁坎與大石形成類似的防禦隘門。

a69192059f15bb8489596019c1fdefec.jpg

石階古道左右彎曲陡爬。

8da223ca33785117adaf02e7a9bf028b.jpg

陡爬的石階散發出濃濃古味!

077ee70554533bbb9a31f00a2acebb84.jpg

大小粗坑的居民大多從事危險的礦坑工作,這塊在石階頂上的方石常有婦女在黃昏時坐在石上引頸翹盼丈夫的歸來,因此被稱為「望夫石」。

9d531b7a2568c5811a657979a4de9712.jpg

再爬石階已即將到小粗坑聚落。

a061a8e52c3d181abba48877514ea2cd.jpg

小粗坑聚落前還有昔日栽種的花木及黑色杉木電線桿,時間似乎一下回到「那個年代」!那個屬於小粗坑繁華的年代。

3b374e759d82bc39b3ed5a3fc976d79c.jpg

09:32小粗坑聚落。十字路口前後左右都有石厝遺跡,靜靜躺在樹林間。

a31566e48bebcc78eb2a8cc3edf25d26.jpg

這裡設了有關小粗坑聚落形成的解說牌。

1b1b74e18233750393674b5fde67e0e6.jpg

左往粗坑口山約200公尺,會經過「小粗坑分班遺址」及土地公廟。先往粗坑口山再回。

f3724ed66c08829d65355f1263eda2d9.jpg

小路進來右邊有石厝遺跡,石板跨水溝過分校石砌殘牆,很難想像這是昔日的分校!

0ed0f16b6faf43e1c588e729c6665945.jpg

小粗坑分校遺址,右邊樹叢間猶見矗立的大門及殘牆。空地上立有分校遺址解說牌。

a4369370c6753b1b8f862d537e61559f.jpg

10f93b91e7b62fd4b24197ce4bec7dfb.jpg

荒煙漫草中的小粗坑分校遺址。2bdd75b0926652111ed69b16f67f2819.jpg

出分校後門殘牆,石板過水溝,經過高大的竹叢往粗坑口山。

28de702755f7d6c984d57f37caa8e377.jpg

古老舊石階右轉而上,林間靜瑟只有陽光灑落在古階上。

fd206a375e5212dd491e9bb3388d6030.jpg

古石階上樹下有間石砌土地公廟福德宮。小廟內供有福德石像。

20a3cfda79dd48da11a2e898857c550b.jpg

山腰小徑階上稜線,右稜線可爬上小粗坑古道山神廟上方,山徑不是很清楚有雜草。續往粗坑口山。

3e87d3ce8beb9fd555a1ad7390f6ad0b.jpg

09:40粗坑口山(粗坑山)海拔305m,有台陽63號基石。山頂建有觀景平台,但展望不佳。

f12c0723fa47ffbb4da6d46fcee00d53.jpg

cd93b9700004bd02b3ae35e2945786db.jpg

觀景台後有明顯小徑往下,進入隨即出現一顆新北市加密控制點。再往前崖邊觀景石,離山頂只有十幾公尺展望極佳,除了眺望三爪子坑山、五分山,還可眺望瑞芳、基隆,或是鳥瞰基隆河谷及猴洞。

ae9d603789257cfa4f055be6133dfe7c.jpg

眺望基隆河谷、宜蘭線鐵路、瑞芳市區及基隆外海。

d86f7da339dd5a6e4a3676c19a34e557.jpg

基隆河及宜蘭線鐵路。

ec2831a859202c01d5121ae9c2d02ab0.jpg

宜蘭線自強號即將進入侯硐站。

d1fec36f52b286c1df789b0fd7fe70cb.jpg

cfb7316b5d7a9a44eccf986d82f91d5e.jpg

樹縫間可很清楚鳥看到猴洞聚落及火車站。

0d527fc19685b6a90690688b717f9fc3.jpg

遠眺五分山。

3060aea65601f8f9de6c0fb633fa55cf.jpg

基隆七斗山、潮境公園及基隆嶼。

40be2117d55d028774e3746bfe092418.jpg

原路回小粗坑聚落。

106e57c91f339491b2e072d7adb9abb0.jpg

回到小粗坑聚落,左小粗坑古道往山神廟,往前是古石厝。

9b32f7fa1ff07daf9992d34dd0d4c6e3.jpg

這戶石厝偶還有人住,維持的很乾淨。兩邊有老桂花樹。

9503684a477bcc48f019ca1697f5af0d.jpg

屋前有石桌椅及長石板,桂花樹下有水龍頭(山水)。在桂花樹陰涼處休息納涼也可洗洗水。

e66c570ba8f7ac734c3749abb7c49e61.jpg

eee218a1e5e4d1d93b55e5d78c79c2f9.jpg

小粗坑聚落石厝遺跡。

7fed20dc505a3b0ba9339cb02806c7a5.jpg

00986701d8f47d5a73161dd39162563e.jpg

小粗坑聚落唯一有長住的民宅「唸佛林」。圍牆前官方指標牌上釘有黃色告示牌:親愛的山友,此地有佛堂,有修行人的房舍,請勿在周邊大小便。我們感恩你。佛菩薩保佑大家。

e293d0347851179643c24078dda140c6.jpg

右轉沿著唸佛林石砌牆下石階開始陡爬。右邊山徑是大、小粗坑古道之間的山腰路。

8c7c05ddcb344b7f63666e48bdbcd21a.jpg

古道上從樹縫間可窺見唸佛林房舍。

0f9683fd4cefb3daece2cc38b7437949.jpg

從唸佛林爬到越嶺出都是陡爬的石階及山路。古道上偶還是出現崩塌的石厝殘牆。

db6dbd256755a6a91a0279c080b0539d.jpg

唸佛林爬上山神廟這段確實很陡。慢慢爬就是。

788c35b81c537abb5285c68cddf759df.jpg

被山洪水沖毀的古石階改以木樁土階,不僅較難爬還是一樣陡。

cde963eefa6b9c7634bf1d59a1b9af96.jpg

爬上山神廟的最後一段古石階,上氣不接下氣雖喘但感覺還是很愉快!

ffc0c4e185bdd4f47e4765c22c9975b9.jpg

10:15六柱水泥亭下的石砌古廟。山神廟周圍老樹遮蔭相當涼爽。

f40a91fa02b4bad99ece3014bd890355.jpg

石砌的山神廟與一般山區的土地公廟大了許多,這也反映了當年此地的榮景。但在採礦結束後,小粗坑聚落繁華落盡,山神廟亦隨之落寞。

556da4b50092044d374423f9efbc9edd.jpg

山神廟解說牌。

a26cca1c3fbd9bb81eec0e9a41f76c04.jpg

離開山神廟古道繼續往越嶺爬,後面的路徑轉為土石路。

69a4962a44dc5648693375e596d75819.jpg

山腰古道上眺望員山子分洪道、瑞芳及基隆海岸。

608f033e0a8529780af2d71dcfe9e475.jpg

拉近瑞芳四秀,從右至左龍潭山、瑞芳山、秀崎山、白象山。

d4597b3221b4303f44023d53181f4ee1.jpg

古道沿石壁續往越嶺處爬,偶有不規則石階出現。

c3725352191a57c396b396fddf9ef39d.jpg

上方透光終於爬上小粗坑古道越嶺處。

4beabdf8ea63897d92dbbafeff702c37.jpg

10:33小粗坑古道越嶺處。下往九份頌德公園右山徑爬上小粗坑山110M。先登頂小粗坑山下來再好好休息一下。

f02e15a6a86d7ea5689f005a8893d058.jpg

山徑爬坡上小粗坑山。

ea3e63a362e13d4a1a6bd35938e8d16f.jpg

10:35小粗坑山海拔485m,有台陽62號基石。續行本有山徑往大粗坑山、粗坑口山,看樣子是荒廢無路了。

58ae66dd023fb04fc0346bf86d8ff919.jpg

山頂展望比不上古道越嶺點且無樹蔭可遮陽,只可眺望基隆山。

b0786d75db30f765792520393c8e51a0.jpg

43482ebc71bcd90c4626b6d3ad106031.jpg

原路退回越嶺處,眺望基隆嶼及野柳岬。

f03b4b7fd6c55f8d94a72b1ee9035ea6.jpg

回越嶺處休息區有木條椅,樹蔭下休息、喝水、看景。

42922d1dca6582206206a065237aeb9f.jpg

從侯硐至此有2020M,如下九份頌德公園還有480M。

dbed95e7d221e81d64ade05b8e997284.jpg

反拍越嶺處。

a08d00116ff6496a068abde032bfb47a.jpg

下坡的青草土路,眼前的基隆山及背後的藍海風光可真是美啊!

cdb0c48f039944f2672f32f559c53c7e.jpg

三叉路口,左小粗坑古道往九份頌德公園450M右山腰路往大粗坑山。取右山腰路去大粗坑山再走大粗坑古道下猴洞回到小粗坑古道登山口。

808df2694e28edfb0921afb4365c8fe0.jpg

301cd5cf7ead784b1c9e19e2e2e2648e.jpg

連接小粗坑與大粗坑古道的山腰土路。路況還是很好。

f3d6cccc06e5a48e43af38a50b8d666c.jpg

這段路徑上的芒草稍微長了點還是很容易通過。

2c43158c06b233cd76edb196bad0e071.jpg

較為陡坡路段鋪設砂包,爬起來還真是很穩固。

ef8bdc471d3b9a2af40018cdbaabbaa3.jpg

這段山腰路爬坡一段緩平一段就這樣交替。

4059ad4ecfa1b1cacd2cb382371c13bb.jpg

山腰路上眺望基隆山及九份山城。

a6bac282fc3b6282530f205af8330791.jpg

稍有雜草的一段。

169276a8a1b336a19f700841a273a059.jpg

上坡芒草路,即將爬上金瓜露頭下的空曠地。

e612d3c3457b2fc3202ea06579bce439.jpg

爬上大粗坑山旁電塔下空地,前面山頭就是「金瓜露頭」。

f5867dfa0a69d28cb1ffbca571318e29.jpg

右轉礫石路爬上電塔,大粗坑山基點就在此電塔的左下方旁。這裡山風相當強勁,草帽一再被吹掉。

a7176645c6536c521696f43591a352a1.jpg

11:10大粗坑山海拔573m,無標示無基石。電塔旁約10公尺處有石頭上刻有「金瓜石」三字,另有石頭上有「省府點原址」。

ed4d6ff6cdfaff8dc12a115f196f40d8.jpg

840d7632d9066c8a10227a77adeb0d7c.jpg

大粗坑山山頂前陣子曾火災過,現在芒草又長出來了。往內再走有新北市政府地政局BD004圖根點。

2ab11004694c5832a2a0fe4c3ffdd9b0.jpg

往山頂尾部再走又發現一顆台陽71基石。這裡視野極佳。

2193dd5048ca88060103ecb71fdf66eb.jpg

fc93a3a3f7108c79b64aa4e1f7895ad3.jpg

眺望瑞芳、基隆外海及小粗坑山。

f75ad4e53d39f315b9486c8eb1c10373.jpg

小粗坑山。

cbcc42b7e5c59aae09d8edf71cf673b9.jpg

瑞芳市區及火車站。

14f7304ce647df1cc8436a19aadbb3bf.jpg

猴洞及基隆河谷。

a26f41aafaa494f81b00b8060fa04cf1.jpg

猴洞市區、火車站及瑞三運煤橋景觀。

f0476464cf4c60f8095f647dc8663268.jpg

左邊五分山雷達站右邊是台北101大樓。

cd01e1d8f47aa29e98ccdeb94e95b3d4.jpg

be8ca72989fc1b25dd7ca94f91dd59c3.jpg

00d27ef3709d5744ccb9ee6a3233e39d.jpg

大粗坑山旁電塔基座上視野也是不錯!眺望基隆山、茶壺山、九份及金瓜石山城。

4ba0ed7d3a9c5f6295ed9634f3f214dc.jpg

下大粗坑山往對面的「金瓜露頭」。

42237df23185c56ffe44f26dd2e8a20e.jpg

山風強勁把草帽吹跑掛在草藤上。

e12ff017a452bd96d0652c0a4fc11256.jpg

召回草帽續爬往金瓜露頭。

ef5055ef37c9767e1ae108269b1b2a5f.jpg

礫石路陡爬上露頭。

bb3c4d57f624cefe47fa96202238eabf.jpg

俯瞰大粗坑古道上的「天梯」。

cc179717249cc48785473127ac1d7bb0.jpg

小金瓜露頭。露頭頂上也是一流的視野。

352a96df0e6558fb9606f9bd93d4dfb6.jpg

下往九份得大粗坑步道。基隆山、基隆嶼。

989a9787f5b7de3e06d2290683085958.jpg

基隆山、茶壺山、九份及金瓜石山城。

8671f9a99ce6b03c6095f07d90d22b2e.jpg

大粗坑山。

e80c3dc3092c9ee2025edcba1bb30b53.jpg

4ab36147f9af8ee489b47bcc33f6b080.jpg

眺望三貂「不厭亭」。

6aac254f97decedbb63ebb0880642f44.jpg

露頭下平台空地。

410d4db83e80fcb72039ca994b89286e.jpg

小金瓜露頭下步道接上大粗坑古道。往102公路。

c4e625f060aaefde87b066146e02636a.jpg

產道出柵門102公路。左往樹梅觀景台右往三貂不厭亭。取右幾步就到大粗坑古道產道叉路。

9a39fcfe75b40aaf48feefdbf0b86d14.jpg

11:45大粗坑觀光步道叉路口。車道往大粗坑古道口1000公尺。取右進入。

af15e4b37cecad669acb09adff94316d.jpg

11:55大粗坑古道入口。官方指標侯硐車站4100公尺。車道已能下到底下的大德宮、大山國小。

a1f62c48d4c6184c54fd967e0c40f430.jpg

大粗坑天梯陡下大粗坑聚落。

4f1d7d81d5f77dac2c716aa4c24df9bd.jpg

大德宮及大山國小。

a25abfcfec212aa5b90131d50309fee5.jpg

大粗坑位於大粗坑溪的上游,據傳這裡曾是基隆河畔最早發現金砂的地方,早期這裡有大山國小及大規模的村落聚集。

720a2a00f368590a699aec4bb3b1bcc3.jpg

下大粗坑天梯眺望右上方的大粗坑山。

8d20faa3af1af964882d92a7fc861a5e.jpg

天梯下來有間兩層樓的廢墟,兩邊草叢內也有著石厝殘壁。這裡也是車道的終點。

397197528bb78bfcbf72b27b6f382c45.jpg

官方指標「猴硐火車站3120公尺」。

7125cbcfc411bb1ad87695ba3f22b0c8.jpg

兩層樓的大山國小,結構斑駁佇立、牆垣荒廢殘破不堪。附近的房舍或埋於草叢深處或僅剩殘垣斷壁,曾經繁華熱鬧的礦山聚落如今一片死寂與滄涼。

d7ca45cbf1ab47f3f5dc1c84dc2466ff.jpg

81697c6d589f5eff33586b441e169c0d.jpg

學校旁石頭厝是一間「大德宮」小廟,大粗坑唯一的人家。門戶雖然敞開但卻不見人跡。

de9087d849a9d9fc05b267a151fca906.jpg

沿著石階步道而下,這裡就也是不少被廢棄的房舍掩藏在這片樹林草叢裡。

83cb3893c574981edc5cd26b1f1ae2f7.jpg

遇又叉路山徑,入口綁有登山條,這是「大粗坑山腰古道」。可連結到小粗坑古道聚落。續往下。

4859aa9f8e33934fed235b7b7fee34ab.jpg

近中秋時節,大粗坑聚落更顯得寂寥與冷清。實在很難想像,在採礦時期這裡曾被稱為有「小美國」。

2df6a53ae26de9949c41c12147e7f5f0.jpg

50072f0cd2326a4a1b371d2c1c24a557.jpg

經過大粗坑古道新崩塌處。

95eb73c652843410caafd1f28f7f0b66.jpg

這是舊有的崩塌處。隨著步道下坡也愈接近大粗坑溪溪流。

39ddbc5b13f78ab78d50abd475250295.jpg

臨近大粗坑溪,溪水清涼,在溪中大石休息納涼一番。這條溪昔日曾有無數的人在掏金、掏夢。

1732317b60cd66059b2e67d27f3c902d.jpg

acde74ce42ccbbe28c3fc282907bc5db.jpg

古道上的「萬善堂」,收埋及祭祀無主孤魂的陰廟。這座萬善堂埋葬著一些懷抱著黃金夢來到這裡尋夢,而最終與富貴無緣的人。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淘金夢、夢淘金,希望能心想事成。

0d627bc701e6fb517fee88604049cb50.jpg

古道一路輕快下坡。從樹縫間窺見底下大粗坑溪畔邊的昇福坑礦坑。昇福坑是台灣最後一個開採金礦的的礦坑, 現今蕭條已經歇業。萬善堂、昇福坑、掏金讓人想到與貂山古道上「無緣之墓」很相似。

088785ee22f1df666de7510c043209a1.jpg

12:40已抵達大粗坑古道口。

c7caaf5bca6a0b95582fd1767d3f1fb3.jpg

大粗坑古道口「半嶺路22號」民宅。

a3e9c6333f9f69a7630491f010db3fd2.jpg

民宅左前方上的「菜刀崙瀑布」已無水流。

57eb1c3235a281958bd62a4aa5ff3b51.jpg

走產道出猴洞,途中經過「淨寺」。

89a4c6339b83f98fbbe85c76035f6f1e.jpg

抵達金字碑古道入口「淡蘭橋」。

bca23f14c96a22a9d07dab9866baaf77.jpg

出北37鄉道(侯硐路),左往侯硐車站900M,右往猴洞國小。取右。

e28016a3fb84602e77e7b0398239fe6a.jpg

走侯硐路回猴洞國小旁小粗坑古道登山口。

630f498a1b4e2263962f0968cd8d545b.jpg

13:22回到小粗坑古道叉路口。結束行程。

d6c1d1dd0cc2b68d86aa7b5c5c1d8a8b.jpg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