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登山小叮嚀

  • 黃家小隊
  • 1,677 次點閱
  • 5 次拍手
  • 相關路線
    親子登山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提供一些登山的叮嚀

敬請參考

黃義良(民100)。親子攜手走向戶外。幼教資訊,246,42-  46。【100.05】

        走向戶外~親子登山的小叮嚀

 現代的小朋友與大人一樣,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而無論年紀多寡,當您走入大自然裡頭去,山川丘壑能提供一種豐富充足的生命能量,不僅能抒發壓力,更能遇見生命的感動,萌發潛藏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就如同美國詩人惠特曼曾說的名言:「現在我知道造就最好人才的秘密,就是在野外成長、與大地一起作息。」

 我們黃家小隊偶然的機緣下有幸走入台灣的山林丘壑,後來全家都喜愛山林活動,無論高山、中級山與古道都有我們的足跡。兒女均從兩歲多開始登高山,循序漸進地帶他們親身腳踏這塊土地,兒女年紀雖小,目前郊山與中級山逾百座,希望在國家慶百歲之際,能聯袂完登百岳。有人認為我們將親子登山當作一種私房教養方式或是另類的教育思維,其實也沒那麼深奧複雜的構想;走入山林,只要是大人們感到愉悅,小朋友覺得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

 許多人會問,親子登山危不危險?要如何入門?目前已經有不少家庭擺脫線上遊戲與電視的「 一立方公尺 」休閒,嘗試走入高山森林,這是件可喜的現象,但筆者去年暑假在聖稜線親子遊途中,卻目睹了商業登山團體攀登雪山過程,幾位小朋友因高山症狀、害怕、不適而躲在山屋不想外出,甚至有位小朋友體力不支而啜泣地被背回山屋,如此,似乎失去了登山的樂趣,而昂貴且服侍週到的行程模式,也欠缺教育的意涵,只不過把平地的旅遊將地點轉換為高山而已。為此,筆者以過來人的經驗,提供以下幾項食衣住行育樂的小叮嚀,希望可以引領更多家庭和小朋友逐步走入山野,共享山林翱翔的美好時光。

v-bQO4SuC-_l0v5ZfGz_nX2Bn2o3aT-jy1uJhd80VI_nusKM-a_P4owu3VF5BlUMvTsZZ563ZkQFs7nIsThLnYrbLr75g7kdtyaIbj-MP8Kq1yaZyrmcSETIwAVVzIC0gHPucxnY1BfWTfxGGdx-exw

 

一、食-飲食炊煮小叮嚀

飲食是登山的動力來源,爬山的飲食和炊煮其實有一些訣竅,例如越高的海拔因為沸點低,需要炊煮得更久,而高山上煮出香噴噴的米飯而是大學問,基本上需要更多的水量,水滾後需要以小火繼續燜煮15-25分鐘方能成功。登山過程中易流失水分,所以可以加重口味,促進食慾,補充鹽分。山上為了方便常常以湯麵為主,有時可以稍加變化,如變成炸醬麵和蛋花湯,另第一晚可煮羊肉爐加凍豆腐,我們也曾在年末時於山頂煮湯圓加蜜紅豆慶冬至,一樣的食物換個地點享用,小朋友就會興趣盎然。最重要的是讓小朋友協助背負和炊煮,什麼東西都變得好吃!而登高山時最好自備保溫瓶,隨時補充溫水,才不會有脫水的現象。

mrNojSH16j-7ZPfY01X3Bbllf3hQZHocvHsmCgnpfB9U3eqHHrDLVjr-3Mk9V6TPXfouGY627EUh1-JaTWeAnvtdNeckfs-zkSKlSFgH738N3yODPD4Si05UZPSTqNNK7TD-s2T2BMxNSxMPXqAgNr0

 

二、衣-衣物穿著小叮嚀

台灣山岳起伏變化大,一日之內的溫差也甚大,一般常採用洋蔥式穿衣法,亦即由內而外依序為排汗內衣、保暖中層以及外層的防風防水外套等,但不限於三層,可以實際需求而調整,雪季可加入羽毛衣;為了衣物減量,衣物顏色可以選擇深色系,加上選擇不易發臭的纖維,白天的排汗衣物可以重複穿,晚上換上乾淨衣物睡覺即可。台灣山區多雨,冬季有冰雪、夏天甚至會落冰雹,所以防雨和保暖衣物尤其重要,不過,也不建議一次就購置Gore-Tex等級的昂貴裝備,應逐步擴充即可,而給小朋友多帶一套預備衣物是很重要的。此外,高山溫度低、紫外線強烈,應有足夠的遮陽帽、毛帽、手套、頭巾、墨鏡,配合防曬乳的使用,同時使用防UV的護唇膏。

ST5kRn80_Tv1x3hs-EXwfriD79_KaQ3--FPZfFz6MJ46DC0FAxiSXmpGIy8hkhvH0sGA4XrMLLSuHpENVHd9OTZlNKlVqXbBN-2JGZZa58xhxKsgyygDWQc6Q0rp6O_1-9Vp8TUzNbyOzW5VV94Cg4E

三、住-住宿安排小叮嚀

台灣的山林活動中住宿的問題,主要有山屋和露宿兩種選擇。初期的親子遊可以優先考慮住山屋,然後才住帳篷,不僅比較溫暖輕鬆,也較為安全;但是一般大眾行程的山屋(如玉山的排雲山莊、雪山的369山莊)可能假日人聲鼎沸,導致睡眠品質不佳;親子登山的帳篷建議以3~4人為宜,除了帳篷外,應該加上地墊,可以隔絕地面的濕冷,而羽絨睡袋則是戶外入眠的好伴侶,適當的保暖才能有愉悅的睡眠,加上黃色光系的營燈,可以營造溫暖的感覺,在漆黑的野外裡也不顯得孤寂寒冷。

pcY5nDCrpOQ-6QbYQjz3tHNCe5lBV_vYrFN7NDImriBjJLBYEeiwM8I08yHz6bBohoqRBGd1grBD6tBK25tnk4oqHe3nchqH88eNJjq2sYQQsoDW3kLqSiVZxTjYx7o93_0OmekHrEEhEQpnxaBQ38M

四、行-行程安排小叮嚀

爬山如同其他運動一樣都需要循序漸進,建議可從附近郊山開始入門,半天來回;古道與郊山縱走,一日來回;繼而走向高山百岳,高山百岳也有大眾行程(如合歡群峰、玉山主峰)、進階行程(如嘉明湖、關山)和高階行程(4日以上的縱走)之分,可由一日單攻行程開始,合歡群峰是最好的試金石,然後可嘗試南橫三星與郡大山等,具備一些一日單攻經驗後,可以安排入門的兩日重裝行程,如果沒有問題的話,才繼續三日以及多日的重裝行程,最後則屬於進階是多日山脈縱走。從短天數著手,慢慢拉長距離與天數,注意山岳的難易等級,斟酌自己的能力循序推進,不要著迷於三角點數目的多寡,以免造成「吃緊弄破晚」的反效果。

因為小朋友腳程較慢,需要的睡眠更長,所以親子登山的時間安排要寬裕一些,而需避免整天趕路,免得失去爬山的樂趣。以山友常一日單攻的畢祿山為例,我們加入車程後安排了三日,而北大武山也是以三日走完,這些都是親子登山可以調整的行程安排,目的就是讓小朋友有時間充分休息,不至於過度疲累而心生反感。

 

五、育-山林教育小叮嚀

登山處處與時時都是教育的場域,可以學的東西很多,除了大自然美景外,有許多知識更是書本上無法教導的,包含情意層面,如登山過程中與山友相遇,彼此打氣、禮讓與協助,更重要的是能敬山、愛自然;知識面則是事先討論路線、瞭解該行程地形與地貌、歷史遺事、動植物辨識,以及附近的山頭、溪流分辨;技能面則有地形克服,練習裝備使用,食物分攤等,儘量讓每個人都要分擔一些任務,如讓小朋友練習炊煮,全家一起搭帳篷,每個人背負自己的背包…深度的參與才有豐富的教育意涵,而非登高山藉以炫耀的變相豪華旅遊。

當然,環保教育和無痕山林(LNT)的概念也要學習,無痕山林運動來自美國,是一種和大自然和平共存的概念,意謂著上山前要充足準備,登山時量力而為,垃圾不亂丟,更要尊重山林裡的動植物,保存環境原有的風貌。親子登山的過程中,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孩子就會跟著做,

 

六、樂-教養觀念小叮嚀

登山活動是走向戶外,並親身腳踏這塊土地,所以過程中家長不要怕小朋友弄髒衣物,只要不弄濕,晚上再換上乾淨衣物睡覺即可;高山叢林中沒有浴室廁所,儘量讓兒童可以自在地於野外排遺,只要事後掩埋好即可好,畢竟那是野性的呼喚,過於都市化的人們可能需要點時間適應;另外,無須過度拘束小朋友的行為,只要不過份,沿途聊天、玩遊戲都不應在禁止之列;如玩百岳山名接龍遊戲、說笑話、唱歌接力…人多愈好玩,聊天說地常是登山動力之一,如果家長事先有準備,聊天中更可以讓兒童多識蟲魚鳥獸,讓登山不只是體力上的運動,更是具有教育意涵的學習。

 

七、安全防護小叮嚀

很多父母與老一輩的長輩常認為登山是個冒險的活動,爬山有其危險性,沒錯!但不能因噎廢食,各種運動只要防護不當或姿勢不正確不也都會產生傷害嘛!

登山首先注意是否引發高山症狀,先走合歡群峰就可見分曉,多日的高山行程可能需要攜帶高山症藥物和攜帶型氧氣瓶,如單木斯就是歷史悠久且公認有效的預防藥物,中藥也有類似的藥方。接著,應該要有齊全的登山裝備,例如頭燈、小型醫藥包、保暖衣物和雨衣等就是必備物品,所謂的齊全未必是豪華昂貴,適合自己的能力和需求最重要。

如果有困難地形,可以購買或自製安全繩索與強力扣環進行確保動作,讓小朋友安心度過大崩壁或懸崖,而冬季雪地健行時則配合冰爪和防水手套等裝備,平時多練習看地圖和學習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使用,可讓登山更安全。

 

九、登山前中後的小叮嚀

親子走入山林之前,必須先作些功課,因為好奇的小朋友很愛問問題,上山可能問:「為什麼鐵杉樹幹巨大,種子卻很小?」、「對面那座是什麼山?」、「當年開發這條古道的原因為何?」家長必須事前做點功課,配合閱讀動植物圖鑑等書籍,才能即時進行教育,因為登山過程中很有可能就會與水鹿、黃鼠狼和帝雉等動物不期而遇。登山前可親子共同閱讀地圖,對照他人的紀錄,上網蒐集資料等,對預計的行程有清楚的輪廓。

出發時,要一起分配用具和食物的分攤,練習收睡袋、上冰爪等,而協助搭帳和炊煮則是基本工作。行進間,家人互相幫忙,如提醒何處有坑洞,危險處確保與彼此拉拔。行程的尾聲,將帶上山的任何東西都要全部帶下山,身有餘力,就把一些垃圾也帶下去,讓高山永遠美麗。

登山後,將登山的過程和心情記錄下來,貼在網站與部落格與同好分享,並要求小朋友寫下遊記作文並投稿,如此一來,可以建構登臨山林的完整印象。

此外,登山前後家人應該多討論,經由腦力激盪解決問題並發揮創意,如自製背包大雨套而由小朋友自行彩繪圖案…等。

 

十、登山觀念小叮嚀-代結語

長期以來,因為發生過一些山難,很多父母與長輩認為登山是個冒險的活動,因噎廢食的結果,就是台灣的兒童鮮少有機會親近山林,加上視聽娛樂媒體的盛行,導致台灣山岳界逐漸高齡化的現象;台灣山林充滿著無盡的知識與美麗,親子登山如果能並重安全性與教育性,小朋友在有系統、有計劃地循序漸進的帶領下,應能激勵更多人來登臨屬於自己的山岳,每個家庭也能逐漸演化出最適合的戶外休閒模式。

台灣子民豈能不登台灣山!希望能逐步導正親子登山的正確觀念,鼓舞更多的家庭走到戶外,讓我們持續-用腳走高山,用心愛台灣!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