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時間起點太晚,代價很沉重

  • Argo Gee
  • 531 次點閱
  • 5 次拍手
  • 出發日期
    2023/05/28
  • 回程日期
    2023/05/28
  • 相關路線
    林牛山
  • 相關山岳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看到山友貼出,東勢基石尋寶,石圍牆山,也是我的待登列表之一。
我也許永遠不能去了,所以花點時間,貼文提醒山友,登山要做好準備阿。

除了體力之外,爬山也要用腦。
2023_0528我走新田三星O行繞,沒走過陡下坡的我,竟然正面直下,
結果在新田第一步道400M下切的第二段陡下坡,滑倒,左手骨折。
無知又沒做好登山前的該有的準備(預防迷路,知道如何安全地上坡下坡,...),付出骨折的代價。

0528下午手術,0714晚才切掉一部分石膏,讓我的手指可以部分活動。

457afb276692ff0c27685864e3cbeaef.jpg明明把骨折部分保護好,手指要及早開始復健活動的,無知的我太信任醫師。手術過47天才開始復健。無知再次付出代價。0728把全部石膏拿掉,我的左手已經近乎廢掉了。

0730,較粗的健走杖握不住,細一點的登山杖,也是握不住。更別說,左手要握住繩子往上或往下。
復健時間起點太晚,左手可以恢復到可以爬山嗎? (左手拿手機都很勉強)

骨折若復健不理想,連簡單的大坑1~10號步道,也許今生再也不能去,只能看別人的影片,照片,或是自己去過拍的照片。
先做好準備(了解各種登山所需的知識,需要的東西帶齊全),再去登山。
萬一不幸受傷了,復健的時間起點很重要,不要傻傻地完全信任醫師,因為醫師也有可能是不稱職的喔。


無知要付出代價,希望其他山友,不要像我一樣傻,付出類似的代價。

8e0781d1175a4dc0d7dc348768d38343.jpg

cd742ca49b33ab5da1006e8e59adecb3.jpg63b42a4f930f5fca5e41cde9ab09718a.jpg對喜愛登山的我來說,還沒滿56歲,很多想爬的郊山都還沒爬過,可能一輩子再也無法去爬山。這個恐懼(有可能變成現實)是很殘酷的。

9316c8e7625a364eda946bce4de85bf0.jpg

留言

預設頭像


  • *花ㄦ的頭像 *花ㄦ

    下坡側走也是方法之1 往往右手持杖打滑 重心壓於左手更嚴重(但可避免屁股著地傷腰椎)

    • *花ㄦ的頭像 *花ㄦ

      登山高手往往失手於青苔水泥或柏油路面(登山鞋也失效)(有款專球牌728登山雨鞋止滑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