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硬漢嶺:長眠觀音山下的加拿大醫生

  • 邱求慧
  • 28,626 次點閱
  • 85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硬漢嶺位於新北市的八里,經過辛苦的1900階硬漢路,到達山頂就可以盡覽非常壯觀的淡水河口美景,是一條極熱門的登山步道。

痲瘋病在早期是一種不治之症,因為擔心病菌擴散,病患經常被社會所遺棄,活在生不如死的痛苦之中,但是有一位加拿大籍的醫生,他誓願要建造一個病患的樂園,卻面臨到一連串的挫折與困難。

ba8cbb05463e8ff85b2dd78f82a210cb.jpg

硬漢路的登山口在凌雲禪寺附近,一路上都是路況良好的石階,雖然略為陡峭,不過大致來說,整個步道並不會很困難,硬漢路的由來源自於1961年,憲兵學校在原來的山路上鋪設石階,做為新兵體能訓練之用,並期勉結訓的學員成為一個硬漢而得名。

5aced5735d3df9ea5d3679ee16e0e7b8.jpg

大約行走600公尺,會到達一個稱為「雙亭」的大型涼亭,可提供登山客休息,旁邊則立有一座「弱者俱樂部」的石碑,如果山友走不動了,就可以把這裡當做是終點,不過一般人看到這座石碑,十之八九應該都會繼續往前走。

bb2f3e7aaba5b6af1a079abc2581738f.jpg

我沒有由硬漢路直上山頂,而是右轉一條被稱為「358路一段」的原始山徑,大約走了200公尺,就會看見一處規模很大的日本軍營遺址,上層看起來像是營舍,現場還散落幾個生鏽的鐵片,仔細一看竟然是奶粉罐,下層則像是餐廳、活動室,甚至還遺留一個歷史久遠的石頭槓鈴,頗讓人有韶光荏苒之感。

84dbe0e89b33cb7104d735bda8b6aab4.jpg

最後再攀登200公尺的陡峭山路,終於登頂硬漢嶺,海拔616公尺,有一顆規量隊第七號三角點,位置就在觀景臺的下方,硬漢嶺又稱為觀音山,被列為第五號小百岳,屬於大屯山系中最西邊的錐狀火山,隔著淡水河與大屯山遙遙相望。

845ae1344109716b2ac4510332eac75d.jpg

硬漢嶺的視野極其壯觀,看著淡水河一路蜿蜒流經台北盆地,並由河口流向大海,還可以欣賞河對岸大屯山的風姿,搭配隨風飄盪的蘆葦,景色非常美麗怡人,觀音山舊稱「八里坌山」,過去曾以「坌嶺吐霧」列為淡水八景之一。

17018281ddea10eafb0dbcf3d129e0a8.jpg

1920年馬偕醫院(如圖)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而停辦,讓臺灣北部的醫療資源受到不小的衝擊,加拿大長老教會想要重啟醫院經營,但一直找不到適當的人可以接辦,到了1924年,長老教會終於找到了一個人選,同意來接任馬偕醫院院長,他的名字叫做戴仁壽(George Gushue-Taylor),是一位加拿大籍的醫師,本著基督教服務弱勢的精神,他接下了這個困難的重責大任。

02f71561b83715849579633a9dcac30d.jpg

原來這一位很有奉獻精神的戴醫師,畢業於倫敦大學醫學系,成為英國皇家醫學院的外科醫師,並獲聘在一家醫院擔任院長,前途可以說是無可限量,不過受到牧師父親的影響,他聽說在遙遠的臺灣南部,有一家新樓醫院(舊址在今台南市仁愛街)很缺外科醫師,於是他拋棄待遇優渥的工作,來到台南服務了八年之久,不但讓他學會了流利的台語,且因仁心仁術而獲得很多台南鄉親的愛戴。

08669b3bd89a927441a1569e3c7390e4.jpg

戴仁壽在行醫的過程之中,發現臺灣的痲瘋病(如圖,以下稱為癩病)相當猖獗,不但無藥可醫,而且由於人們擔心病菌擴散,病人受到社會極大的排斥,只要患了病就只能自生自滅,處境十分可憐。癩病的正式名稱為「漢生病」,是一種由麻風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因為會在皮膚長出肉芽腫,導致外型十分恐怖,甚至還會造成患者的截肢,讓病人經常感到生不如死。

842f94b9c1695591c266f4776d3ee711.jpg

大多數的醫師對於癩病都是避之唯恐不及,不過戴仁壽卻憑著信仰的力量,特別關懷照護這些病患,並且極力研究如何可以治療他們,讓馬偕醫院的癩病患者越來越多,每周都有近百位來求診。不過由於民眾對於癩病的負面印象,竟然群起對戴院長提出抗議,希望馬偕醫院停止收治病患。戴院長為了顧及民眾和其他病患感受,只好在經費非常拮据的情況下,耗費巨資買下雙連教會廢棄的舊教堂,以便設立獨立的癩病門診。

aa6a1e650a488c3e188060466fbe1d4e.jpg

癩病門診雖然設立了,不過當時還沒有治癒的特效藥,病患受到社會的排斥還是無法解決,於是戴仁壽提出了一個更宏大的構想——設立「癩病樂園」,與其讓病人躲在社會陰暗的角落,不如在郊區設立患者的療養院,讓他們在裡面生活,同時又可以耕種田園,這樣既能助於身心的健康,也能產生經濟收入,以維持樂園的經營。戴仁壽將這樣的想法向日本政府提報,也受到總督府的支持,於是他開始著手募款,希望可以實現這個計畫。

cfd6b7a230e4d632a614c55639030c8f.jpg

他把構想的療養院命名為「樂山院」,估計其所需經費高達20萬元,所以募款的難度很高,戴仁壽到處去演講、勸募,雖然有人支持,但更多人認為不可行。但是他不願意放棄,一邊募款一邊還到國外去考察,希望學習全世界最新的醫療技術,也到處去尋覓適當的土地,後來經過總督府的協助,終於在新莊找到一處適當的院址。

7c9c15deebd65897b27b92a458ee8808.jpg

由於日本天皇太后很重視癩病防治,每年都會頒發「御下賜金」給各地的癩病醫院,獎勵他們的貢獻,新任的台灣總督石塚英藏心想:「這個功勞怎麼可以給西方教會組織?應該由總督府自行經營」,於是竟然決策大轉彎,由總督府直接編列30萬預算,接管新莊療養院的建設,完工後將名稱改為「樂生院」,1930年11月12日落成時,石塚總督還很隆重地率各級長官參加(如報導)。

2b751bf4f89a5e80918a7e508d0eddf0.jpg

戴仁壽並不是一個小心眼的人,如果日本政府真心要做,他倒也樂觀其成,但是他知道總督府只是想要邀功,並沒有真正瞭解如何照護和醫治患者,他不忍心這些悲慘的病人,葬送在官員的爭功諉過之間,於是他還是繼續推動他的理念,沒有了政府的協助,只好透過善心人士幫忙,終於在八里觀音山下買到一塊地,大家胼手胝足,努力地興建他理想中的樂園。

0c59060e8a20cf2bf8195bac68373a5a.jpg

不過八里地方人士知道了這件事,擔心造成傳染病的擴散,群起反對興建癩病療養院,甚至政府還要求停止工程,不過此時一向溫和的戴仁壽卻意外展現出堅定的態度,不願意停建或搬遷,即便集結抗爭不斷,他還是絲毫不肯讓步,經過一個多月的反覆折衝,最後在台北州知事出面調停下,戴院長承諾設定收容人數上限,這場抗爭行動才告落幕,戴仁壽挺過了一個大難關。

6ba459ca0c5db0e7d5c057ce5018fcb6.jpg

1934年3月30日「樂山園」終於完工了,石塚總督已經因為霧社事件被迫下臺,新任的中川健藏總督(圖中坐者)也受到戴仁壽(前排左四)善行的感動,親自出席祝賀,也算是總督府和樂山園的大和解。為了表示和病患站在一起,戴仁壽夫妻搬進樂山園和患者共同生活,兩夫妻不畏懼被病患傳染,像對待家人一樣細心照護他們,2年後,他甚至辭去了馬偕醫院院長的職務,全心全力投入在樂山園的經營。

92b487d14458924325bd3205da5b6a63.jpg

除了戴仁壽擔任院長外,戴夫人則擔任護理長,被社會所歧視的病患,在這裡可以依據自己的體能和喜好,從事農耕或畜養家畜等工作,在勞動中得到成就感,除此之外,戴夫人對音樂有深厚的素養,她也組成了病友詩班和口琴隊,培養患者的休閒活動,無形中也提升了抵抗力,病情逐漸得到控制,這樂山園就好像一個大家庭一樣,患者都稱呼戴爸爸與戴媽媽,讓病友們找到了活下去的動力。

b483a2f886df349f87b56bf5bf5d81b1.jpg

好景不常,1940年二戰時,日本政府對外國僑民態度丕變,有一天數名憲兵來到樂山園,以戴仁壽夫婦有間諜的嫌疑,將他們限期驅逐出境,可憐的病友們失去了倚靠,被日本政府全數送去樂生院集中管理,直到戰後才又在長老教會的協助下重新接回病友,恢復了樂山園的營運,在海外的戴仁壽雖然一直都還很關心樂山園,但是他的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也已經無力再遠渡重洋來台灣照護這些病患了。

54347b3dcba0f402547da4c74e0ca388.jpg

命運多舛的樂山園,在1953年時土地被政府徵收,眼看病友又要流離失所了,戴仁壽知道了這個消息,抱著生病的身體,堅持要來台灣據理力爭,他在台灣到處拜訪官員,可以說是鞠躬盡瘁,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打動了政府,同意不徵收樂山園的土地,他才放下心裡一顆大石頭,可是就在返回加拿大的船上,他因為過於操勞,竟然在船上病發休克,還來不及靠岸,他就從此與世長辭。他的遺體經火化後,依據他的遺言將骨灰送回台灣,安葬在樂山園裡的一隅。

21410746c99496485c646f2a33500fd6.jpg

由於醫藥的進步,目前已經研發出可以治癒癩病的抗生素,患者也就無需再隔離了,但是為了要把戴醫師的愛繼續傳承下去,園區在2013年轉型為樂山教養院,改為收留照護中重症心智障礙者,不變的是,他們同樣是社會最弱勢的一群人,但是他們在樂山園找到了家,很努力地學習生活自理,甚至學習陶藝與烘焙,相信在戴爸爸戴媽媽的守護之下,這弱勢者幸福的家園,就會永遠屹立在觀音山腳下。

754ba5052c458fd01da858bb13073ffa.jpg

凌雲路登山口->硬漢嶺步道->雙亭(弱者俱樂部)->五八山->358路一段岔路->日本軍營遺址->硬漢嶺->硬姐嶺->楓櫃斗湖步道->林梢步道->登山口

距離4.78公里,步行時間3小時10分。

筆者是「一山一故事」作者,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臺灣山岳、古道的歷史故事,被選為2022年博客來人文社科年度暢銷書。


留言

預設頭像


  • 郭信宏的頭像 郭信宏

    邱先生,關於明治三十二年,曹田的履歷書,方便提供引用出處?

    • 陳志順的頭像 陳志順

      弱者俱樂部應該改名為弱雞亭才比較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