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三通嶺古道:情歸大地的客家抗日英雄

  • 邱求慧
  • 9,099 次點閱
  • 44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三通嶺古道是昔日苗栗通霄和三義之間的聯絡道路,過去山區燒製木炭十分興盛,挑夫們會運用這條步道將木炭挑運至三義,再由三義火車站裝貨輸出,故又稱為挑炭古道,步道用鵝卵石所砌成,充滿著懷舊的氣氛。

在山腳下銅鑼的一個客家聚落中,清代時曾經有一位秀才,雖然是個讀書人,不過在日本征台時卻成為台灣義軍的領袖,勇敢地站出來捍衛家鄉和摯愛的妻子,可惜最後力戰而犧牲,寫下一篇壯烈的抗日史詩。

1da40f8b34940f9b20027ed04d0b968d.jpg

三通嶺古道位於苗栗縣三義鄉,在苗48鄉道旁有一座寫著「三通嶺」的牌樓,可以由牌樓進入,會先看見幾戶民宅,其中還有一間古老的土角厝,古厝對面是一堵鵝卵石堆砌而成的擋土牆,牆上用紅漆寫著「挑炭古道」四個大字,這裡就是古道的登山口。

0bd7cfeacab07f0d814f704d4709ad52.jpg

古道是用鵝卵石所砌成,已經有150年以上的歷史,其實在臺灣山區的客家庄,常見這種石砌的工法,用大卵石和小卵石互相夾雜搭配,形成非常穩固耐用的路面,即便年代已經久遠,但迄今都還保存得相當完善。夾道的林木也很茂盛,有相思木、樟木和油桐等。

e2ea9bbe56e335a0498f1f7a00fa5517.jpg

山路大致平緩上升,大約行走1.2公里之後,會到達一處寬廣的平台,有一座涼亭「山友亭」可以休息,這裡的視野平常還算不錯,可以瞭望到苑裡、通宵一帶,甚至還可以看到臺灣海峽,可惜今天雲霧繚繞,沒有什麼展望。

bd919083a9dd441aef6cd7e640b765c9.jpg

在山友亭旁邊,有一顆編號1099號的大坑尾山二等三角點,標高473公尺,大坑尾山又稱為三通嶺,因為此處剛好界於通霄、三義與銅鑼之間,三方山路在此相會而得名。選擇往南邊的稜線山路繼續前行,路面變成泥土路,路況還是相當不錯,這一段路又以五月常開滿桐花,而被稱為「五月雪步道」。

8e708403f61f8895fd6af0b75192d12c.jpg

五月雪步道的後段是一段產業道路,然後接上苗48號鄉道,再右切另一條產業道路,稱為「桐花走廊」,因為沿途種植許多桐花而得名,另外山坡上則有一些茶園,走到一個木炭挑夫的意象牆,則左轉沿天然山路下行,即可回到牌樓的登山口。

a57e6a439dab4216516312763297e556.jpg

1860年清朝末年在銅鑼的樟樹村,出生了一位名叫「吳湯興」的客家子弟,因為當時地方常有盜匪橫行,官府也無力掃蕩,所以他自小就學習武藝,加入地方團練以護衛鄉民,並以行俠仗義聞名於鄉里間。除了武藝精湛外,也因長於詩書而考取了秀才。他一邊在私塾教書,平常也常教導村人武術,在一份1892年的清朝文獻中,銅鑼各庄簽訂聯防的協約,吳湯興以地方仕紳的名義參與簽署,足見當時他已經有一定的社經地位。

770ac90a09b0e80b996aa6f02c443533.jpg

吳湯興(如圖)27歲的時候,獲頭份黃姓士紳的邀請,到黃家的塾房去教書,在那裡認識了17歲的黃家千金賢妹,賢妹仰慕吳湯興的才華與正義感,而吳湯興則欣賞賢妹的聰慧與堅毅,兩人情投意合,在雙方長輩的允諾下,先以口頭約定了婚約。沒想到時局紛亂,黃家的貨物遭到盜匪搶劫,黃賢妹竟然也被一起擄走,所幸過了好幾天才得以安全返家。

97c0fec6b614d824ce2afa93f8259a7c.jpg

據李喬的歷史小說「情歸大地」所述,黃賢妹雖然平安歸來,不過當時民風保守,因而盛傳她已非完璧之身,大家都勸吳湯興無需履行婚約,但是吳湯興重情重義,無懼外界的閒言閒語,還是堅持迎娶賢妹,事後證明吳湯興的決定是對的,兩人感情十分甜蜜,一共生養了三個兒子,賢妹持家勤勞處事明理,兩夫妻過了多年神仙眷侶的日子。

a4561c1cbbf1e62e2662401a7f75b259.jpg

可惜好景不長,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清廷將臺灣割讓給日本,一時之間台灣人民群情激憤,當時同樣是銅鑼出生的進士丘逢甲(如照片),在台灣很孚眾望,他極力主張台灣人民應該要站出來,抵抗日本佔領台灣,於是登高一呼成立「台灣民主國」,擁立當時的台灣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丘逢甲則擔任副總統,這時候充滿著愛鄉情懷的吳湯興也響應號召,在苗栗招募許多地方鄉勇,準備要共同力抗日本人。

59de869e96ceb0f393f5416af344e069.jpg

日本軍隊從澳底登陸後,很快地就攻佔基隆,沒想到唐景崧看情勢不妙,才擔任8天的大總統就棄職潛逃大陸,導致整個清軍群龍無首,不但沒有保衛台北城,反而變成打家劫舍的強盜,所以日軍根本沒有經過太大的抵抗,就兵不血刃地進佔台北城。吳家聽說台北城已經陷落,都勸吳湯興不要逞強,但是滿懷保家衛國熱血的吳湯興,還是堅持要與日軍決一死戰,吳家只有賢妹支持他:「不論你做什麼決定,我都支持你,也會一輩子跟著你」。

1bb6e6146f87cb6e5220e4db6dc51e84.jpg

吳湯興與號稱「客家三傑」的另外兩位客家領袖,頭份的「徐驤」、北埔的「姜紹祖」等人,分別率領鄉勇北上桃園協助抵禦日軍的進攻,勇敢的三位豪傑聯手作戰,讓日軍征台首度吃上敗仗。隨後客家三傑又在新竹城外的十八尖山,與日軍展開大戰,日軍原以為來臺灣只是「接收」,沒想到客家人視死如歸保衛家園,造成日軍嚴重的傷亡,可惜最後新竹城還是被攻陷,姜紹祖也壯烈犧牲,享年才19歲,照片是當時在新竹新埔集結的日軍。

1c5650f32e3ea79af8e79888eb2a241e.jpg

一聽到新竹城被攻下,清朝的苗栗知縣立刻潛逃無蹤,清軍的總兵亦率兵投降日軍,只有客家義軍仍堅守苗栗,並在尖筆山(位於竹南)再度與日軍展開殊死戰,總共激戰了八小時,日軍還動用軍艦從海上砲轟,讓200名義軍魂斷山頂,最後義軍不敵只好往南撤退,接著苗栗縣城因為無險可守,很快地也被日軍攻佔了。

26d9472e2adeea5382c0e401554f1657.jpg

吳湯興和徐驤等義軍,只好暫時退守彰化八卦山,這時候臺灣民主國由清朝名將劉永福接任總統,在極為艱困的情況下,也派出部將吳彭年率領「黑旗軍」 (如圖)與客家義軍會師,總共集結了大約五千大軍,是抗日過程中規模最大的抵抗勢力,據說賢妹也率領同村女眷一起加入作戰,不分男女一起對抗外侵,而日軍也探知八卦山人馬眾多,決定由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領軍親自參與決戰。

2cdc0aa1fef6c90bc036a5533cbb2f71.jpg

大戰自1895年8月28日凌晨破曉開始引爆,日軍總共出動超過1萬5千名精銳部隊,分三個縱隊直攻八卦山,義勇軍人數雖少,但是勇敢地堅守陣地,以槍枝正面迎敵,由於地勢居高臨下,估計造成日軍超過千人傷亡,大約經過2小時的炮火激戰,吳湯興不幸被砲彈擊中英勇犧牲,黑旗軍吳彭年與其他將領也均陣亡,只有徐驤率領殘存的部將匆匆撤退,最終吳湯興的屍骨無法辨識,就此化成臺灣泥土的一部份。照片是日本政府事後在八卦山上設立的紀念碑,紀念這場征台之役中,最大規模的會戰。

7683fc9ec4f8014ffedce2dfe74495ad.jpg

吳湯興英勇陣亡後,當天傍晚精疲力盡的黃賢妹,站在彰化縣城附近的一座井前,想起過去先夫無懼閒言迎娶了她,她也承諾要一輩子跟隨著他,但是吳湯興為了保衛家鄉而殉難,國與家都已不存,想到這裡她不禁潸然淚下,不顧旁人勸阻,執意跳入井內自殺,被旁人七手八腳地救了上來,之後她竟然20天不飲不食,最終還是香消玉殞,如願跟著先夫而去,得年才27歲。照片是日本人拍攝的抗日軍屍體,或許吳湯興死得也是如此悲壯吧?

e829e721f2f39892939ef9d493ace825.jpg

估計八卦山之役壯烈犧牲了四五千人,從日軍登陸到攻陷北部的基隆與臺北,僅花費十幾天,沒想到從桃園到彰化,卻遇到客家人強烈的抵抗,竟打了近三個月,也讓日本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1965年有一位農夫在八卦山整地時,發現了多具遺骨,經報請警方勘查並開挖,共找到屍骨六百多具,還有清代兵器和物品,判斷應該是當時義軍遺骸,於是縣府在1984年在現地建立了「乙未保台和平紀念公園」,以重新安奉這些英勇犧牲的義軍。

cb909860b9eb24ce6bcc1a3ea385d55a.jpg

很多人聽過丘逢甲知名的離臺詩:「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但是真正犧牲生命,保衛家園的吳湯興,卻反而少為人們知悉,所幸在2008年時,吳湯興的故事被改編為電影「一八九五」,大家才知道這位客家豪傑的事蹟。劇照中吳湯興擁著黃賢妹,兩人正在懷想著美好的未來,可惜時局動盪,最後不幸魂斷故里,但相信他們英勇的魂魄,還是堅定地守著彼此的誓言,也守護著對家鄉的承諾。

57cddba15043e99044cead3c83adfd88.jpg

三通嶺牌樓->大坑尾山(三通嶺)->五月雪步道->苗48鄉道->桐花走廊->茶園->挑夫意象牆->三通嶺牌樓

距離4.74公里,步行時間1小時50分。

筆者是「一山一故事」作者,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臺灣山岳、古道的歷史故事,被選為2022年博客來人文社科年度暢銷書。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