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2-23 那二分之一的霞喀羅古道(石鹿-朝日來回)+再露朝日駐在所

  • Chen Tina
  • 4,697 次點閱
  • 11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繼2019.12.21-22 那二分之一的霞喀羅古道(養老端來回) https://piping0213.pixnet.net/blog/post/469062950\  後,一直想補上另一端石鹿的二分之一霞喀羅古道,規劃了許久終於在這次端午連假成行01.JPG

霞喀羅古道沿線可見日治時期,日本人為討伐尖石、五峰一帶部落修築之駐在所、電線杆、碉堡、紀念碑、土牆及砲台遺址,上次已分享過養老-朝日間的駐在所,這次就換來看看石鹿-朝日間的駐在所吧!

田村台駐在所:大正十一年時(西元1922年)日本人在此設置了田村台駐在所,並在其西側小丘上設置四門大砲。大正十四年(西元1925年),更從此往南開鑿綿長的鹿場連嶺警備道,由於占地甚廣沿線各駐在所員警,皆曾來到田村台參加劍道比賽。在昭和年代,此地更成為山野調查與登山健行所必經休憩的重要轉驛站,並設有酒保供應所需糧食、煙酒等生活物資。

02.JPG

楢山(青山)駐在所:設立於1922年,位於霞喀羅大山東伸的凸稜間。因附近盛產椎茸,原命名為「椎山」但是當年誤植寫成「楢山」。1935年日人於地處適中、風景優美的駐在所附近,有增設醫務所。戰後國民政府接收使用,改稱「青山派出所」,直到1969年,因房舍年久失修不堪使用而裁撤。

03.JPG

朝日駐在所:位於霞喀羅大山東南長稜,此處因可迎接清晨第一道曙光而得名之。駐在所坐落於高山步道之上的森林間,此處留有石砌駁坎與夯土圍牆等幾處遺跡。

04.JPG

霞喀羅大山:又為石鹿大山(海拔2,234公尺),山頂處有三個基點(三等三角點6240號,森林三角點及頭前溪水源柱32號)

05.JPG

事隔多年再次重回朝日駐在所睡一晚,營地水源可往白石方向約300公尺處溪流取水

06.JPG

這次[實際行程]

第一天:4:30 新北出發→ 6:50 抵石鹿登山口→7:25 起登→9:30 霞喀羅大山登山口→10:30 抵霞喀羅大山→10:45 離開→11:20 回到登山口→11:31 過3.3K後休整取水午餐→12:22 起登→15:00 朝日駐在所
第二天:7:42 起登→12:07 抵登山口 

10.JPG

由清石道路進入霞喀羅古道最後一、二公里路段舖設的石板路,石板的舖設會有覺得車好像比較好開的錯覺,但其實不然~因為石板跟間隔的土石路面,隨著天侯、時間及外部環境因素,反而易出現路面高低的落差,石板之間也會出現因擠壓而隆起的情況,而二條石板路舖設間距也不適於每台車的輪距

11.JPG

在快至登山口前(大概500公尺)有處塌下來的小土堆(此為回程補拍的,回程這看出去比較平,來時土堆的坡度就比較陡),此處一般的轎車應該就會過不了

12.JPG

這次為進石鹿登山口特地找羅弟借了高底盤且具4WD功能轉換的車,來時老爺遇上那土堆雖稍微遲疑了一下,但也是就一股腦的開了過去,進來後還一度擔心回程會不會過不去(因為當下只有我們一台車進來),還好車停好後一陣子有另一組山友的車進來,才想說那他應該沒有太莽撞開進來,此時看到有伴也就比較安心了

14.JPG

登山口前的里程樁0K開始

13.JPG

7:25  拍照後起登

16.JPG

對面的歷史解說牌後面有條登山路徑可通往西高橋山

15.JPG

17.JPG

走上平緩的古道19.JPG

進入兩側筆直高聳的杉木林裡20.JPG

步道上一小段以石塊舖設的石階21.JPG

沿路每500公尺設有一里程樁(里程樁有時高有時低,像0.5K就比較矮/1K可高多了)

24.JPG

7:50 抵1.2公里處公廁

25.JPG

公廁旁有條登山路徑可通往高橋山,也可從前面登山口歷史解說牌的西高橋山路徑連走到高橋山,再從公廁旁接回古道26.JPG

每條古道上都會台屬於它們的摩托車27.JPG

霞喀羅古道從石鹿進養老出,全長22公里28.JPG

續行,遇路基侵蝕處的行走原則就是靠山壁側走就對了29.JPG

8:00 田村台駐在所30.JPG

駐在所大門,此處感覺是蠻不錯的營地31.JPG

漫步在古道上就是舒服32.JPG

看到岩壁上釘有鐵鍊,怎麼有種重回八通關古道的錯覺啊!33.JPG

在古道崩斷處就會需要進行高繞34.JPG

而這些高繞處多半經過山友們整理,找到一個安全的路從高/低處繞過原先坍塌的路段,而多數也都會以比較好走的之字路型來整理36.JPG

往外望可見坍塌處38.JPG

這些路段多半也會架有警示繩及拉繩,所以沿著拉繩走倒還算安全39.JPG

只要是高繞有上就會有下,慢行即可40.JPG

重新接回古道41.JPG

古道大部份時間都平緩好走42.JPG

9:30 霞喀羅大山登山口(約3.1K處)43.JPG

上登山口後找個地方放背包,再以輕裝而上44.JPG

從登山口至霞喀羅大山海拔約需上升二百多公尺45.JPG

偶會走在瘦稜上46.JPG

循著大山的指標方向前進48.JPG

路上有不少巨大的大樹49.JPG

來到岔路口,取右往霞喀羅大山50.JPG

往左則為寫著約需時270分鐘的佐藤山(沿途獵徑叉路多,行走時請小心確認)50-1.JPG

10:30 抵霞喀羅大山(海拔2,234M),又稱石鹿大山,有著三等三角點#6240,森林三角點,頭前溪水源地基石,共三支基石51.JPG

10:45 離開霞喀羅大山山頂,下山的速度果然飛快,連快門都跟不上了52.JPG

回到剛上山時的蠻有特色的一處倒木,補拍一下53.JPG

繼續陡下54.JPG

再回到剛上山時遇上的大樹旁55.JPG

回程的此刻更確定祂的巨大56.JPG

背包上肩,接回古道57.JPG

11:20 回到登山口57-1.JPG

已損毀且字跡不明的霞喀羅步道的標誌(其實剛才我衝太快,以為這缺口才是登山口)57-2.JPG

滿是青苔的木階梯57-3.JPG

古道上重要的文物之一:木製電線桿57-4.JPG

還有路旁的舊時礙子,此次的古道再訪倒是不見那常有的酒瓶57-41.JPG

約3.3K處的木橋下有活水源57-5.JPG

前進找個空曠處,取水煮午餐57-6.JPG

11:30~12:20 用完午餐大休後續行58.JPG

過3.5K後有個石壁下帆布的水源,比剛才那小橋下好取水多了59.JPG

此處已有小獨木橋取代已毀損的木橋60.JPG

過此隘口後60-1.JPG

約5K左右的三岔路口,有著非常涼爽的風,決定休個15分鐘再起身續行60-2.JPG

上圖右側是我們走過來的地方,左邊是要往養老方向,而直行則是寫著往霞山(所以這一頭可走到油霞麥囉)60-3.JPG

古道總是如此的舒服60-4.JPG

舖上滿滿厚實的落葉地毯迎接到訪的人們60-5.JPG

自然是讓舒服感加滿分60-6.JPG

13:30 轉個彎,看到這片駁石圍牆,這應該是個駐在所吧!60-8.JPG

原來此處是楢山駐在所,是個保存算蠻完整的駐在所60-9.JPG

過了楢山駐在所後,約6.8K石壁水管水源61-0.JPG

還接了條水管方便接水61-2.JPG

前方是較大範圍的坍塌處61-3.JPG

不過沿靠山壁小心點走還算安全61-4.JPG

再下切乾溪谷61-6.JPG

14:15 來到8K處62.JPG

跨越溪谷的單索吊橋62-1.JPG

行至中段時因單索吊橋的特性會變較狹小,要小心置於背包兩側的物品因故被拍打掉62-2.JPG

單索吊橋後有段古道坍塌,需低繞62-4.JPG

低繞路徑將會經溪谷63.JPG

15:00 終於抵達朝日駐在所64-1.JPG

我們上次來的營地就是在這里程樁上方的空地64-2.JPG

今天包場,重回我們上次的老地方,也終於接起完整的霞喀羅全段65-1.JPG

今日的簡單晚餐~美味,安靜的夜晚只剩山羌與我們家為伴65-5.JPG

次日的清晨,果然體會到朝日的名不虛傳,我們在營地如解說牌上說的般迎接了第一道的日出66.JPG

用完豐盛早餐後準備收拾行李回程囉66-1.JPG

7:42  起身回程囉67.JPG

68.JPG

約9.3K處,要低繞回程69.JPG

過溪70.JPG

因為有了昨天的經驗,今日的單索吊橋走起來愜意71.JPG

回程的前段一路都是緩上(雖是緩上,但持續數公里走來很累的)72.JPG

7K過後的地形就較為破碎73.JPG

7K處附近往外可看到古道上的滑落坡74.JPG

所以這段路大多是上上下下的高低繞75.JPG

9:15 回到約6.5K的楢山駐在所,大休15分鐘76.JPG

抬頭往上望,發現一株變黃的楓葉,看來楢山這應該也是賞楓紅的好地點77.JPG

避開楓紅人潮換得愜意的旅程,也是挺不錯的78.JPG

10:40 回到昨天橋下取水處,補水79.JPG

因水量很小順著溪谷石壁流下不易取,問恩:那你們是怎麼將這樣的水順利注入水袋80.JPG

他說就運用一片較硬的葉子(或是其它物品),再借水流引導方式將水往外導出來,這樣就能讓輕鬆的讓水袋接到水81.JPG

11:00 補水後出發,出發不久老爺在木梯這發現兩顆地星82.JPG

根據昨天依稀印象爬上這木梯,應該就快到3K了83.JPG

迷霧冉起的霞喀羅古道84.JPG

之字路拉繩往下85.JPG

回到古道上寛廣的杉木林86.JPG

12:07 回到登山口,出乎意料外的速度,所以跟回程的腳程總是輕快的有關吧!!87.JPG

# 自張學良故居後的清石道路均有指標,沿著指標倒是不會迷路。對於這石板路不知道該稱讚還是該批評,稱讚的是有認真的想改善石鹿端的路況,想批評的是不知道為何採用二條石板路的方式,  這些石板反而容易造成路面高低落差更加的嚴重,不然也全路面改用石板路

# 此行回程時討論起如果單趟到底是要從石鹿走到養老呢?還是從養老走到石鹿呢?感覺應該是要從石鹿高海拔的走到養老低海拔的方式會比較好

# 完成念念不忘的霞喀羅古道另一半,終於接合完整的霞喀羅全段~開心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