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八景,嶐嶺夕煙,歷史上第一條淡蘭古道,凱達格蘭的七星堆,隆嶺古道之旅

  • Broderick
  • 3,880 次點閱
  • 18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嶐嶺古道,位於台灣東北角福隆舊草嶺隧道旁,目前被產業道路分開成兩段,可追溯至清嘉慶年間,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條蘭古道,吳沙當年就是率眾由此古道入噶瑪蘭,開啟漢人拓墾蘭陽平原的歷史,噶瑪蘭廳所謂嶐嶺夕煙,乃八景之一,比草嶺古道或楊廷理古道年代都要來的早,昔日越嶺山徑樹林茂密,終年雲霧籠罩,故名嶐嶺古道,從舊草嶺隧道北口前的小公園出發,經七星堆至登山口,步入山徑後再接上產業道路,到達第二段的登山口後,一路緩上坡,此處亦是許多路線的交會點,可通往龜媽坑古道,隆隆山,福卯古道等

行程:(總路程約9.5K,爬升240m)

福隆火車站>自行車道>內隆林街>舊草嶺隧道口>七星堆>第一段隆嶺古道>內隆林街>第二段隆嶺古道

今天搭乘台鐵至福隆火車站,由自行車道經七星堆前往隆嶺古道,探訪這個台灣歷史上第一條的淡蘭古道

414f67641ed8ca20caa685808f3cbef0.jpg

東北角雖然整個冬天到梅雨季都很常下雨,但只要夏天到了,東北角反而卻幾乎不會下雨,連午後雷陣雨機會都很低

cd89acd59dd86ad653c8ae8cbfad9149.jpg

1257b3ff647e57d3f54e7d6a701d7759.jpg

今天搭乘台鐵至福隆站,出站後右轉沿著鐵路旁自行車道而行,兩旁綠蔭成茵,猶如綠色隧道,走起來也不會太熱

ff97f0382ef3585cac25f0fa3ee3905d.jpg

ece9e10e29385df8ed8cd35a1d5252c6.jpg

7b3d1df912561b1457dc6430dfe0a731.jpg

遠眺美麗的荖蘭山,因山上設有道場,又稱靈鷲山

11507ca115ec388901a57ab2d6f76153.jpg

c607ac8034a04036b791bb828ccbf7e4.jpg

自行車道接上外隆林街,隆林是當地地名,因時常雲霧籠罩山林而得名

874be8d1718afcacffb5f9df31c2ef92.jpg

經過新草嶺隧道

7b534e0c0973f3e63ec37e98013942ab.jpg

吉次茂七郎紀念碑,乃為紀念日籍技師吉次茂七郎在興建貢寮舊草嶺隧道時,擔任監工,因工程困難,積勞成疾而犧牲

897476d8f4ba7654dd53b62dbf1d10d2.jpg

從火車站走了約2.2公里,來到叉路口,左往隆嶺古道,先去右線看舊草嶺隧道

06ef8c170bd9170f6a1856b5bcac3347.jpg

6eaca6dce8ed66b708de579ddf45905c.jpg

舊草嶺隧道,全長2167公尺,上頭匾額刻著制天險字樣,可見工程之艱辛,日治時期進行鐵路舖設,興建工程中以穿越草嶺山脈之草嶺隧道最為艱困危險,於西元1924年2月貫通,後因單線通車不敷使用,民國75年時另建新草嶺隧道,須特別注意,假日隧道僅開放自行車通行,且只開放到下午5點

46e2f772b0ab006b6584031a63bed0a7.jpg

接著返回叉路口,往淡蘭指標方向前進

eb0864973c498369491cb8578463765d.jpg

ff6e61206b65f29c2eff450404146fab.jpg

經過類似服務中心的地方,可以在這裡休憩,從旁邊馬路走往隆嶺古道

35c2441ad9cd6b9952806a407a30ed09.jpg

427f9df9cf3525ede6b2cff41f5fc6fb.jpg

再遇叉路,取右上行,指標寫往內隆林街

b24a98339f65083819c63aeb6204c1db.jpg

65331f8e3be338a2e174cb4593e1d702.jpg

途經內隆橋及內隆林土地公廟

6d0cb13b3b691081364422e8f130b283.jpg

4de0c094f683f3114da0cbcf2cb25037.jpg

9ce71cb11e3566ddcaa18c0028ac5e95.jpg

走了大約700公尺,來到七星堆,據說是從前居住三貂一帶的凱達格蘭族所堆砌,目的是供宗教祭祀之用

33f8f347e39d54b3a5336bac51da41b9.jpg

巨大的岩石,堆成類似金字塔形狀,真的十分壯觀,附近根本沒有類似地形,很明顯絕對是人為所造成,甚至有沒有可能是更古老的文明所為

cb4659456b2220d600ce3aab7bc2979b.jpg

沿途都有展望

a9168428dafe50332309402a37e5045e.jpg

來到一處叉路口,往設有鐵欄杆的橋過去

0ae380c33ac5cb67a690f57c6bc3eec3.jpg

335de0d6e726fca3874e99473c06ea53.jpg

大約1分鐘路程就到達第一段的隆嶺古道登山口,由此起登

59d7896928ff1cbffdbc090b21c0fa89.jpg

632d047cf8cb393d35c1b7c088e1e898.jpg

5c4b9b881852848281b4433e11545fb8.jpg

前段路徑不良,雜草叢生,請自行斟酌,還需要越過隆隆溪,後段路徑就十分不錯

cb8be27bb0afeb842b59422ffa9b4b2e.jpg

嶐嶺古道,目前被產業道路分開成兩段,成立時間約在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條淡蘭古道,吳沙當年就是率眾由此古道入噶瑪蘭,開啟漢人拓墾蘭陽平原的歷史,清咸豐二年,噶瑪蘭廳志曾記載:「嶐嶺在廳治之北五十里以高得名,石磴如梯,煙雨籠樹,所謂嶐嶺夕煙,乃八景之一,嶺腳有防汛,為從前入蘭孔道」,比草嶺古道或楊廷理古道年代都要來的早,昔日越嶺山徑樹林茂密,終年雲霧籠罩,故名嶐嶺古道

a74562cf6aa09fa37661287e3344f4b6.jpg

b43178dfec57b2886ac44fb830c299fb.jpg

大約1.3K左右路程,接上內隆林街,續走一小段馬路

8c0a6fbbb59e462394b9e6b5ff9df558.jpg

很快就來到第二段隆嶺古道登山口,入口處有淡蘭古道的標誌,指標寫往石城方向

e4386ae4b9723e53f996cd5fefb2f8ab.jpg

a5411c58838cc7096ef46da0dbdb5efa.jpg

a8b50623305118765604d6f7b49f7216.jpg

7a69f9822b25e2b9f1be00103864f98c.jpg西元1796年,台北與宜蘭交界的平埔族各社發生流行病,吳沙會同醫生施以藥物治癒,與各社的關係大幅改善,因而在宜蘭頭城開始建立漢人據點

985e90cdc7de4f513fcf47f0d4eef5df.jpg

df52908cd39890d5740b1b4d5ec8f27e.jpg

走在茂密的熱帶叢林中,涼風吹拂,林蔭蔽日,即使是夏天也不會很熱,沿途山羌叫聲不絕於耳,可見這裡的生態真是好,路徑清楚明確,林相原始,200多年前,人們曾頻繁來往於此,但時至今日,一路走來沒卻遇到半個人,能有多少人深深體會這歷史最悠久的淡蘭古道

5f3bd24547fee51f24ad2d82c6697fb4.jpg

隆嶺古道可以一路走往宜蘭石城,再走舊草嶺隧道回來,因今日為假日,隧道不開放行走,所以我們選擇到達鞍部(石城土地公廟)前原路返回,待之後有機會再將剩餘部分補完,隆嶺古道是一條獨具意義的古道,雖名氣不若其他淡蘭古道,但是歷史可是最悠久的,當初如果沒有成功開通,開墾宜蘭的步調可能就必須推遲數十年,影響台灣歷史甚鉅,如今古道又重回世人面前,實屬難能可貴,美味又飄香的福隆便當當然也是不容錯過的啦

85ba0e3b30b04f6d7c05b670d5929844.jpg

留言

預設頭像


  • 芸林的頭像 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