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3/05/17
-
回程日期2023/05/17
-
相關路線
-
相關山岳
劍龍稜,為瑞芳東北角黃金五稜,因山形近似劍龍的背脊而得名,劍龍稜在岳界的名氣毋須再多說,刺激攀岩,無敵景色,有郊山之王的稱號,可見難度必定非同小可,一般由台2線南雅南新宮出發,經南子吝步道前往,途中需下切半屏溪溪谷,再陡上爬升至劍龍稜,一列巨大卻又如利刃般鋒利之岩塊,一路讓人體驗何謂驚險萬分,冒險刺激,經過381峰至555峰,最後到達茶壺山V岔型斷崖,可選擇由茶壺山下山,或續走半屏山,燦光寮山,路線多元,自行選擇,惟需注意劍龍稜非新手路線,懼高者亦切勿前往
行程:
南子吝步道
步道0.4K繞腰新路
越溪
香巴拉隧道
劍龍稜
鋸齒稜(最高H700m)
V字斷崖
無耳茶壺山(H602m)
路線圖:
GPX:(總路程8K,爬升690m)
劍龍稜,絕對是登山者心中夢寐以求的一座山,不只是對於個人登山技術的肯定,其一路夢幻級的景色,讓人永生難忘,今天從瑞芳火車站搭乘886公車至南雅南新宮,從南子吝步道起登,攀岩拉繩,過溪涉水,鑽進山洞,唯有接受層層考驗,才得以挑戰劍龍稜,大眾運輸可選擇791,886,856公車,南雅南新宮站
今天搭乘886至南雅南新宮站,穿越數個店家後到達南子吝步道登山口
■ 南子吝步道
由南子吝步道起登,全程約1公里,步道最高點為南子吝山,海拔196公尺,設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南子吝步道視野良好,以景色優美著稱,能俯瞰特殊的地質景觀,南雅奇岩與海岬,甚至連鼻頭角都看得一清二楚
步道為一路陡上之木造階梯,行至400公尺處,我們選擇走左側山徑進去,對於前往劍龍稜來說,是一條新的捷徑
傳統上都會續走南子吝步道前往,今天選擇較新的繞腰路徑,坡度十分平緩好走
結果這段約1公里的路程,全程都至少有一隻虎頭蜂伴走,後來突然變成兩隻追著我跑,於是我將背包保護頭部,迅速向前跑,大約衝刺50公尺才將虎頭蜂甩開,似乎這條路附近可能藏有蜂巢,夏季請特別注意
沒多久接上三叉路,右邊是續行南子吝過來的舊路,取左行
前面再遇叉路,取右下行準備下切半屏溪,這裡海拔120公尺左右,等於要全部歸零
■ 觀龍坡
先經過一處名為觀龍坡的平台,顧名思義,可以清楚望見壯麗的劍龍稜線,以及茶壺山,半屏山等,特殊的裸岩,較矮的林相,不愧是黃金五稜,東北角的山真的很不一樣,超級美
連劍龍稜上的登山客都看得到,彷彿巨大哥吉拉就在眼前,遠方的基隆嶼看得一清二楚,視野真的很不錯
繼續連續的拉繩陡下,不用懷疑
■ 半屏溪溪谷
下切半屏溪溪谷後,踩著石頭輕鬆過溪,但為了保險起見,建議還是穿雨鞋或水陸兩棲鞋來,若天氣不佳,也要留意溪水暴漲的問題
半屏溪峽谷真的很美,岩壁嶙峋崎峭,有夠壯觀,但下切下來真的不太輕鬆
過溪後,有兩邊可以走,左邊為攀岩舊路,我們取右行往新路線,會經過一處小攔砂壩與一些不知名的水泥建築物,並沒有太危險的路段,推薦可以改走這一條路
■ 香巴拉隧道
接著穿越香巴拉隧道,但山洞裡一點也不香,雖然還稱得上乾淨,不過洞穴十分狹窄,地面還有大量積水,而且某些部分還有點深,強烈建議穿雨鞋再來
穿出山洞,可謂別有洞天,更龐大的奇岩峻石映入眼簾,還能眺望保羅尖,黃金台,,大鬼瀑布等,景緻美到不行,宛如身處國外般,令人記憶深刻
大鬼瀑布超清晰,橘紅色的岩壁頗有小帖比倫之感
這條新的路徑,免去垂直攀岩的危險,又有壯麗的風景可以看,真的十分不錯
■ 劍龍稜
費了好一番功夫,來到劍龍稜正式的登山口,稱為起攀平台,這裡海拔約240公尺,從南子吝步道入口至此約3公里路程
劍龍稜果然名不虛傳,非常類似哥吉拉的背脊,雖然岩稜類型與其他岩場不太相同,踏點較不易尋找,不過對於常在攀岩的人來說,熟悉了之後,並不算太艱難,且岩面粗糙乾燥,完全不滑,所以不用拉繩也能攀爬 基本上劍龍稜從頭到尾都是沒有繩索輔助的
無敵的海景也是一大看點
蜿蜒的岩稜,猶如萬里長城一般,實在是好壯觀,岩稜沿途均無遮蔽,好在今天雲層較厚,不然應該超級曬,夏天需注意中暑問題,及攜帶足夠水源,且不要懷疑,旁邊就是數百公尺深的斷崖
俯瞰南子吝山與南雅漁港
■ 鋸齒稜
經過381峰與555峰後,接著接上鋸齒稜,地勢更為險峻,也更艱難,暴露感也越強,但景色也更無敵
基隆山,無耳茶壺山,陰陽海,全部一覽無遺,站在這裡,享受上帝般的視角,此等美景,已經不足以用任何形容詞來形容了,只能說是上帝的傑作
V字斷崖
達到最高點,海拔約700公尺,最後來到茶壺山V型斷崖岔,展望也十分無敵,由此攀繩下切,再從茶壺山下山,有的人也會續走半屏山,甚至燦光寮山
劍龍稜是相當熱門的路線,為避免在稜線上塞車,可以的話平日造訪較好,又因南子吝步道至劍龍稜這段路程叉路多,屬於原始山徑,對於此區不熟的朋友,建議下載離線地圖以備不時之需,雖然劍龍稜的連走路線並不算太長,但一路上的攀岩,下切,曝曬,過溪等,實際上耗費的精力絕不輸任何中級山,因此具備一定的體能及攀岩技術是必要的,飲水與食物也需要帶足,準備充裕永遠是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