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訪丁子蘭坑頂湖土地公連走苕谷坑山加碼大樟嶺古道

  • 莫利(mori)
  • 1,563 次點閱
  • 10 次拍手
  • 出發日期
    2023/04/05
  • 回程日期
    2023/04/05
  • 相關路線
    大樟嶺古道
  • 相關山岳
    大樟嶺 、苕谷坑山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2023.4.5參加中華山岳藍天隊活動,首站清理工作為「頂湖土地公廟,由雙泰公路約5.2K進入後,不一會兒功夫即見到該土地公廟,該廟建於光緒12年(1886),至今已超過130年,有精美花紋燕尾式屋脊,為雙溪百年土地公廟中難得一見。ec30fcc504c1c43654b50c2ea8a27051.jpg     「頂湖屬丁子蘭坑烏塗窟庄,位於昔日雙溪通往大平保甲路上,在【雙溪鄉志】將此段稱作「烏塗窟古道」,後因雙泰公路開通,偏離原古道路線,使得此廟除當地人外少有人知。而烏塗窟(烏土壑)庄,該庄首見於1897年《日治臺灣假製二十萬分一》地圖,境內除「頂湖」,尚包括「鹿窟」及「下湖」小聚落,此處土地多為連泰和墾號所有,昔日這裡茶園廣布,並種有大菁,農民生活尚屬富裕,因此才有能力建此華麗之土地公廟。

a38551143a6b2c912528bb96105283fa.jpg(上圖:1897年《日治臺灣假製二十萬分一》地圖 已標示烏土壑即烏塗窟,近頂雙溪的料角坑即寮角坑,卻未見苕谷坑地名)

         拜訪了土地公廟後,續沿著公路到約6.1k處苕谷坑山登山口。而「苕谷坑」開發,始於清嘉慶22年(1817),當時連歧山由艋舺移至此處開墾向三貂社番土目五合陞已仝眾番耆白番等,承租「寮角坑」一帶山林埔地,範圍「東至大尖山分水為界;西至崙分水為界,南至盡水烏泥挖(烏塗窟)分水為界,北至大溪為界」。該山林埔地原稱為「寮角坑」,可能連員外到此開墾後發現滿山滿谷盡是蘆葦花,因而改稱為「苕谷坑」。嗣後廣置田宅專心墾務,設連泰和墾號成為三貂首戶,並建了雙溪有名【泰和樓】。而【苕谷觀瀑】列為雙溪八景之一。2773b6643a002bcc0902a405b75a2379.jpg(上圖:1904年《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地圖 已標示出苕谷坑地名烏土壑(烏塗窟)及料角坑(寮角坑)地名卻消失)

        由登山口進入後,一路除草到分叉路口,左下有路可通大瀨、外崩山、清水橋彎穹站,其旁有個乾涸埤塘,走上行路過465峰後斷稜,轉腰繞路過450鞍部,續上來到苕谷坑山 三等三角點 No.1039 海拔479M。此基石約在1903年為測量技手名為久保茂吉所埋設,至今已120年。山頂往右有路經水管路可通麻竹坑山,並可展望五分山到姜子寮山連稜及牡丹山、燦光寮山、草山等山,循原路下山。回到登山口往下至5.2K開車到約7K處有個【福興宮】土地公廟午餐

cbe1c717797ca4181885c63b9e664c41.jpg         江隊長臨時加碼走「大樟嶺古道」,大樟嶺古道為昔日雙溪通大平之重要保甲路入口約在7.4K有個雙溪鄉公所「辭職嶺」的解說牌,剛上不遠處可見一座明治四十二年(1909)建造的石砌福德祠,續上來到大樟嶺,有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H515M,又稱「大埤山」。走下坡路土路,往左分叉路,可通8K「蘭平千里」續行又有右分叉舊路可往後寮仔嶺、東柑腳山      e2198aceb63ad3fa14e876787fa355d2.jpg        往左行路面寬敞約6尺保甲路,不久即一新建「大埤」壩堤,2月27日來時埤塘為滿水位,今日幾乎乾涸見底。續行遇分岔路,左下有舊路往雙泰產道9k到破子寮,通過一人工鑿痕之風口,經「廣欽禪林」禪院,續走水泥產道,再取左下過舊小板橋接回保甲,經一民宅上方菜園地,過小處芒草林,循此來到「大平42號」黃宅,續下公路11K後寮處,幸運攬到車回到大樟嶺附近取車。

731238697b53899a6db900d605c3d531.jpg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