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路線
可以直接觀賞影片或此連結,裡頭有對李崠山事件進行詳細介紹
(文章最後有八五山古道的gpx紀錄)
走了趟新竹的八五山古道,發現這條古道跟日本時代的李崠山及李崠山事件有很大關係
因此今天我想跟大家介紹新竹山地曾經的故事,也就是李棟山事件
一、原住民與日本人的衝突
1895年後,日本開始統治台灣,期間原住民與日本人曾發生多次的衝突
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就是被拍成電影賽德克巴萊的霧社事件,但在霧社事件之前,在中北部地區曾發生過大大小小的衝突
像1902年苗栗的南庄事件,現今三峽桃園復興鄉的大豹社及大嵙莰事件,還有新竹山區也就是今天要介紹的李棟山事件
▲中北部重大原住民與日本人衝突事件
二、衝突的由來
會發生這些衝突,很大原因都跟日本人來台後大量開發山地的樟腦事業有關
▲舊式樟木の削取作業 by 台灣大觀
▲腦寮 by 台灣事情 大正十一年版
日本在剛來台初期時,對原住民採取消極的治理,主要延續原本清末的隘制及私人開墾
▲清朝時期土牛界線
但在發生南庄事件後並擴大樟腦開採,開始採取積極的理番政策,將原本清末隘制的隘勇線與警察機關結合,透過隘勇線前進計畫逐步朝原住民傳統生活空間推進
▲北威南撫理番政策 by 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導讀 P23
▲隘勇線前進計畫 by 隘勇線前進圖_林昱欣/改繪
三、李崠山的戰略位置
當時以北從復興鄉的大漢溪向南、新竹關西內灣一帶向西、宜蘭五結三星往西,一路朝著位在桃園、新竹、宜蘭交界處的李棟山前進
李棟山因為是制高點,具有良好的視野與戰略位置,只要佔據此點,可以對當地的泰雅族的加拉排(Karapai) , 馬里闊丸(Mrqwang)及金那基(Mknazi)三群有效的控制,加拉排群也就是現在尖石鄉的嘉樂、新樂、錦屏、義興及梅花五村,馬里闊丸及金那基則對應到現在尖石鄉的玉峰及秀巒村
四、李崠山隘勇線前進計畫 (第一次李崠山事件)
在1910年新竹當前的廳長提出了李崠山方面隘勇線前進計畫,開始將隘湧線朝李棟山步步進逼
▲李崠山方面隘勇線前進 by 日日新報
▲合流山傷患療養所 by 蕃匪討伐紀念寫真帖
▲合流山第三大隊 by 蕃匪討伐紀念寫真帖
北側部隊由田勝山向西南方前進,延著現在的八五山古道,率先佔領李棟山並構築砲台
西側部隊從上野山向東南前進,佔領自李崠山連至尖石山稜線與上野山稜線之交叉點,再向李崠山方面前進,也就是現在的大混山古道
西北側部隊自合流山出發,溯高其斯溪,出於上野山左側與李棟山間的中央更進一步與西側北側部隊會合
▲部隊進攻路線圖
期間泰雅族派出超過300勇士與日本抗衡,但日本靠著武力及人數優勢下,成功佔領李棟山周邊地區,根據紀錄日方戰死警部以下 79 名,負傷 63 名,但泰雅族勇士的死傷人數卻無從得知
▲日方傷亡戰報 by 日日新報
佔領後,在田勝山、李棟山、太田山到大岡一帶架設鐵絲網,封鎖新竹前山與後山泰雅族的往來
▲日本時代設置的通電鐵絲網 by 臺灣蕃界展望
在1912年泰雅族趁著颱風過後隘勇線的建築物與設備毀損,再次向李棟山發起反攻,攻陷了李棟山下的太田山砲台,並將砲台的火藥點燃,火焰衝上天際,爆炸聲響震整個山區,最終在日本各地支援及周遭山區砲火襲擊下失敗失場,但泰雅族勇士打下可歌可泣的一仗
▲砲擊示意圖 by 蕃匪討伐紀念寫真帖
後續仍有零星衝突,但泰雅族都無功而返,後續李棟山附近全都日本政府的掌握之中
五、建立李崠山古堡
基於永久防備的考量,佐久間總督在1913年將李棟山頂上的古堡由原本臨時木石掩堡,改建成永久性的堅固堡壘,牆壁下藏由鐵絲混泥土築成厚達60公分,上層以磚砌,並在四周牆面留有許多銃眼,這座留著鮮血的戰場建築,是日本理蕃的證據,也乘載著許多離鄉背井的日本軍警及泰雅族勇士的記憶
▲李崠山火藥庫 by 大正二年討伐軍隊紀念冊
▲李崠山砲台 by 大正二年討伐軍隊紀念冊
2003年新竹縣將李棟山古堡列為縣定古蹟,也是座怡人的郊山步道,在山下的李棟山古堡還是電影咒的取景地,接下來是我實際走一趟日本人佔領李棟山時走的八五山古道,大家就好好欣賞吧
六、實地走訪八五山古道
gpx :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gpx_detail&id=1747588